?

物聯網背景下智能化室內家居設計研究

2021-03-13 23:23蔡敏蔣暉
藝術科技 2021年19期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化

蔡敏 蔣暉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人工智能在經歷寒冬期后進入穩步上升階段,室內住宅空間在功能、造型、風格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突破。以青年群體為代表,智能化在室內的家居設計上為其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在經濟、藝術審美以及技術發展上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文章基于物聯網發展背景分析智能化室內家居的發展前景,并針對當下室內家居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對應的設計策略,以期為室內設計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向。

關鍵詞:智能化;室內家居;物聯網;聯動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TP2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9-00-03

1 物聯網下的智能化室內家居設計前景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呈現開放式的發展態勢。以室內設計為例,單體化智能模式在物聯網的大趨勢下逐步呈現模塊化的聯動控制,在物—物聯動的技術支撐下,設計更要著眼于人—物之間的協調關系。物聯網在實際生活中體現的人物互動性有助于人在室內場所中的信息交流,從而更好地體現智能家居的便捷性。但在感知自動化的物聯時代,智能化家居的發展不僅關乎對市場受眾的分析以及設計前沿理念的探討,甚至包括對設計問題的辯證思考。

1.1 智能家居的定義及對象

智能家居是以物聯技術為支撐的室內集成控制的一種現代居住模式[1]。目前市場推出的智能化家居主要有三個特征:高效、智能、安全,對智能家居服務對象的分析也是緊緊圍繞這些需求展開的。

智能家居的服務對象首先是青年群體。目前都市生活的節奏非???,舒適的居家生活是都市青年緩解壓力的方式之一。以20~28歲的單身青年群體為例,個人生活品質往往會受傳統家居的影響,突出問題如沒帶鑰匙、電源未拔、室內清潔等。智能化家居能夠為都市人群提供保姆式打理服務,從而高效解決日程瑣事,進而提高生活品質。其次是酒店旅居者。智能化產品目前在市場上主要分為強智能和弱智能兩類。智能化的前期成果中,經濟成本占比非常高,私人享有很難實現,在未來還是寄希望于企業以系統化模式運轉。此外,除了成本問題以外,技術發展也處于初級階段,難以進行各領域發散性的設計應用,然而智能化互動作為酒店市場的賣點在國外已經開始嘗試。最后是弱勢人群。智能化的發展不僅考慮如何提供便利的生活,也體現于對他人生理和心理的關懷。從設計倫理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對身體殘缺以及失智、弱智等弱勢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在室內智能家居的設計上對各種問題做出智能互動是其發展的突出價值[2]。

1.2 智能家居的設計理念

智能家居最早起源于美國的智能建筑[3],而后十年相繼在各國推出,依托數據網絡時代的潮流趨勢,未來一定會是家裝設計的主流方向。當下還沒有非常成功的實踐案例,因此對于與其相關的設計理論研究不具有指導性意義。未來智能化的室內家居設計理念基本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可持續性發展。當下的人居環境受到人口總量的影響,家居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智能家居產品在材料使用方面更要注意遵循綠色設計的原則,持續性的綠色發展是對于人居環境的尊重之道。其次是以智能聯動為導向的設計靈活性。室內家居設計的智能化發展應該考慮人在空間中生活的多元性[4]。智能聯動一方面是為滿足智能家居設計的適老化發展,另一方面在設計審美上也是對現代至簡美學的進一步探討。最后是多可能性的動態化設計。室內家居在一定程度上都表現出呆板性,這種呆板體現在功能單一、家具固定。以中國為例,城市中的租房群體非常龐大,租客們大多被動接受室內固有的家居用品,很少愿意花費過高成本營造個性化的室內環境。這是室內家居呆板性的主要原因,空間功能無法創造多種可能性。因此不管是基于都市中大量的住房需求還是家庭成員結構變動,多可能性的動態化設計都是室內智能家居在設計中踐行的理念之一。

1.3 智能家居的設計問題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然存在沖突和矛盾。中國建筑設計集團、筑邦設計院副院長高志強在《室內設計中的智能化》中提出:智能化的發展過猶不及。室內智能化發展在國內家居市場表面來看欣欣向榮。以電器市場為例,大量的掃地機器人、恒溫調控冰箱、自動化洗衣機等被市場推銷給消費者,然而這只是狹義的室內智能家居設計。室內設計著重于人對空間環境的體驗,若只是聚焦于具體產品而非空間設計的整體性,智能家居設計則更偏于智能家具設計。室內智能家居不僅僅關注科技帶來的功能價值,還著眼于人機互動的情感價值[5]。室內設計是一個跨領域的學科,除了需要學習技術工學的理論知識,還需關注藝術美學問題。智能化家居在產品造型和材質上往往是自成一派的,如今的室內設計風格較為復雜多變,智能家居的進入會直接導致室內風格具有沖突性,從而破壞整體的藝術美感。簡而言之,這又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室內設計師將如何平衡二者在審美風向上的矛盾也是智能家居設計需要探討的新問題。

此外還需直面經濟問題。設計不等同于藝術,設計與經濟的關系非常密切,設計面對的是廣大民眾,因此室內智能家居投入市場的主要切入點仍是高性價比。

2 室內智能化家居的設計原則

2.1 可持續性原則

繼工業化發展以來,環境問題一直是各國設計發展的首要關注對象。智能化發展屬于一場世界級技術革命,各界人士更是直接在源頭上以新技術、新材料來開啟節能節水的綠色革命之路。室內設計的可持續原則主要體現在材料、功能、技術工藝等多個方面。在材料上積極探索新的材料,如裝修用膠的合理選擇、墻面涂料在原料上的技術過濾等。在功能上主要是營造沉浸式的體驗空間,突破以往的空間局限。例如,影視領域的室內場景搭建可以通過智能化場所模擬,從而在源頭上節約資源。還包括當代都市租房面積上的可續性發展:通過智能拼接收納,以最小的面積實現最大化的居住區域體驗。將部分人口密集城市的資源進一步整合,走綠色發展的新道路。在技術上主要是自動化的調控系統,以市場熱門的智能感應燈具、節水型馬桶為例,隨著環境變化而自動化的調控對于資源的節約而言是一個無可估量的概念。

2.2 一體化原則

信息網絡發展的背后是海量數據作為支撐,大數據像是一張無形的網貫穿整個系統在運行,這是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也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直觀感受,但投射到室內設計中往往更加直觀。以全屋智能為例,在WI-FI技術的控制下,將娛樂、廚衛、防控門窗等八大模塊進行一體化的系統控制,整體看來,家居集成的模式會使消費者體驗到新時代的高品質住宅(見圖1)。這種家居智能是由網絡自發掀起的潮流,甚至是自發進行家居智能行業市場化的整合。

2.3 多種可能性原則

多種可能性是指在實際設計中要能“因時而變,因人而變”。室內設計中包含可變和不可變的內容。傳統家居往往易于改變的是室內的裝修風格和陳設用品,這種改變往往輻射范圍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空間本身設限。今天的地產發展依舊火熱,但不難發現地產在樓盤開售后推出了越來越多的精裝房以及讓人眼花繚亂的樣板房,這些都是家居行業本身留存的詬病——空間功能單一、整體布局統一。因此智能化家居應該考慮的是如何開創多種設計可能性。首先是空間收納,以餐廳、書房、客廳等空間功能為例,要考慮如何智能調控、三合一體進行小戶型的空間收納。其次是空間動態化設計。每二十年左右,家庭的人口量往往會出現波動,要考慮如何針對人口、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改變進行空間更迭,創造多類型的空間組合。此外,室內空間環境的設計還要針對不同客戶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智能化能夠在前期對客戶進行大量數據分析,并協助設計師尋找空間設計的最優解?;谌诵曰慕嵌葹椴煌巳禾峁┎煌姆?,加強互動和體驗性的空間營造[6],從而為客戶打造多樣性的居住環境。

3 智能化室內家居的設計策略

3.1 室內裝飾的活性智能設計

室內裝飾的活性智能設計主要體現為一種審美藝術語言,這種語言借助室內的裝飾,在傳統審美中以智能語言去表達未來化,其包括材料、造型、色彩等室內裝飾研究。室內的裝飾界面主要有三類,分別是頂面、墻面和地面。頂面主要是考慮燈具產品,智能化的家居空間在設計市場上開始逐步推崇無主燈設計,基于人在室內場所的不同需求營造不同的燈光環境,在使用過程中體現智能控燈的環保理念。甚至在美學意義上,點線面的燈光表達也是智能化背后極簡美學的延伸。墻面在室內的功能更多在于分割空間,在傳統室內環境的營造中分割空間的媒介還包括屏風、柜子等。但智能技術在家居空間中為了更好地捕捉、記錄、反饋個體在環境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終端數據交流。因此在材質上,墻面的裝飾則會應用更多的金屬性材料。對于地面來說,智能家居會在安裝前期更加注意硬裝上的排線、網絡安全以及設備集成等方面,對于板材等實際裝修物料鮮少會有明確的影響。

從室內裝飾性風格來說,智能化的家居產品目前仍以曲線圓滑的未來感為主。如果大批量應用于室內,一方面會引起大量的室內風格沖突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室內風格同質化。因此智能化家居的室內裝飾活化是應對未來設計裝飾風格趨同的前瞻性思考,它鼓勵整個室內行業在創新驅動的大環境下進行室內裝飾形式的活化設計。

3.2 一屋多用的智能收納設計

智能化家居在市場上最主要的受眾群體仍然是年輕人,他們往往對新的事物具有較高的接受度,并且更愿意為家居品質進行經濟性買單。以這類群體的需求為主要的設計導向,調查發現他們的住房面積在60~120平方米——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青年的普遍住房面積趨向越小,因此對于多功能空間切換的收納性要求也就越高。以櫥柜為例,在空間收納中可以依據人體紅外線感應進行智能開合,以達到無接觸的智能交互效果[6]。但目前家具行業推出的收縮性隱藏收納家具更多還是體現在功能的堆砌上,沒有落實在自動化的控制系統上(見圖2)。

對一屋多用最直觀的理解就是將空間整合,著重于縮小平面化的空間占用,而采用立體空間,滿足對豎向收納的需求,最終能夠使有限的空間具有更多的功能。智能收納則是在空間整合中借助技術優勢達到無接觸交互,體現家居空間整合的便捷性和技術性。

3.3 室內家居的智能隱私設計

人工智能在技術上主要依靠的是物聯網搜集海量數據以及計算的能力?;ヂ摼W的發展帶來了智能家居的繁榮,背后也藏匿著未知的信息安全問題[7]。智能家居強調的個性化需要進行大量數據分析,但數據分析的必要條件就是客戶隱私的相對公開。進一步來說,未來家居的客群信息在數據網絡中的透明化也會日趨明顯。所以,對于具有高度隱私性的室內空間來說,客群私密性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需要更深入的關注和探討。

4 結語

智能化的發展帶給室內領域的不僅僅是技術的支撐,更多的是打破原有的設計禁錮,提出個性化的奇思妙想,在設計形式以及內容上有所突破。就大眾群體來說,未來室內智能化發展的核心要求是高效安全,而室內設計師則可以在此基礎上打造個性化的浪漫提案,最終依靠消費需求將設計的附加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郝凝輝.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產品設計前景[J].知音勵志,2016(6):203.

[2] 王文靜,端子悅.智能家居在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觀,2021(26):64-65.

[3] 吳文博,劉依卓. 5G背景下物聯網的應用與發展問題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1(10):63-64,116.

[4] 鄧慧賢.大數據時代下智能家居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2021,34(15):26-28.

[5] 繆珂,肖亦奇,施斌.新中產生活情境下智能家居產品設計策略研究[J].包裝工程,2021,42(18):410-415.

[6] 龔敏.小戶型家居空間的發展趨勢及拓展利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29):168-169.

[7] 付凱,李莉,楊子羿.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智能家居安全如何保障?[J].通信世界,2019(5):31-32.

作者簡介:蔡敏(1998—),女,江蘇鹽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室內設計。

蔣暉(1989—),女,江蘇南京人,博士,講師,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室內設計、設計史論。

3010501908248

猜你喜歡
物聯網智能化
智能化戰爭多維透視
智能化的“世界觀”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基于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溫室管理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論智能油田的發展趨勢及必要性
中國或成“物聯網”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