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畫境與樂境

2021-03-15 06:20張佳瑜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意境繪畫音樂

張佳瑜

摘要:中國藝術講究意境之說,那么音樂與繪畫在意境的呈現上是否相通呢?想到孔子的藝術精神便會想到仁的音樂世界;想到莊子的藝術精神,不期然而然的落實于山水畫之上,中國繪畫中最為體現中國傳統思想的便是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所以本文將從古代的音樂與中國傳統山水畫入手來分析意境。

關鍵詞:意境、音樂、繪畫

中國的藝術家在對民族文化進行欣賞與自省的時候通常以表出的意境來作為評判標準之一,同時意境的特構以透析到中國人心靈的幽情壯采,也常以中國傳統的繪畫與音樂藝術為出發點來研究中國藝術獨有的意境。

1.藝術意境產生的思想基礎

1.1“仁”的音樂世界

孔子推崇仁治,且提出了禮樂制度來實現仁的世界。樂即是音樂,是包含舞蹈在內的,孔子對于音樂,對于藝術的基本規定、要求,是由音樂得到快樂,由音樂來感化精神。音樂是養成樂,助成樂的手段,音樂用來引導快樂,金石絲竹之聲,是用來引導道德的。論語“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泵琅c善的統一是音樂所具備的,所以美與善便是孔子對于藝術的基本規定和要求??鬃犹岢叭省?,這里的“仁”與“盡善”的精神不謀而合,比如;《韶》是舜樂,堯舜的蟬讓是仁,是盡善盡美,《武》是周武王之樂,盡美未盡善,所以孔子所要求的樂是盡美盡仁,對于音樂的重視原因也是由于樂中有仁,仁中有樂。仁本屬于道德層面,樂屬于藝術層面,但仁與樂在自然本質上是有相通之意的,都可以助成“快樂”,都可以滿足于內心。再者,音樂以和字作為概括,各個音符和諧統一,音樂使聽者“和”,而達到仁,仁者必和,從生命本根性的角度揭示了音樂美善的圓融為一,通過對“樂之和”的疏解闡發了孔門音樂美學所追求的生命之境。所以孔子從音樂世界出發向生命,音樂所要追求的就是一個盡善盡美、仁的境界,達到生命圓融的意境。

1.2虛靜的繪畫世界

老莊的道家思想為中國的繪畫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礎。中國山水畫的獨立尤其體現出道家思想的重要地位,以及貫穿于繪畫理論之中。道家追求的是道,是一種無限性,講究虛靜之心,成己,成物,受到其影響的人多為放逸之行的隱士。老莊道家思想當下所成就的人生是藝術的人生,且俆復觀先生認為中國的純藝術精神也是由老莊思想而來。中國的山水畫大多也是用來“體道”的,從虛靜的自我出發向自然的世界。

2.意境的層次

宗白華認為藝術的境界是位于主真主神的境界之中,以宇宙人生的具體為對象,也就是說藝術是存在于真實的世界之下,又有宗教境界一定的引導。玩賞真實物理世界的色相、秩序、節奏,借以窺見自我最深處心靈的反映;化實景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征,使人類最高的心靈具體化、肉身化,這就是藝術境界。

2.1音樂的意境

孔子仁的音樂對于知識修養足夠豐富的知識分子來說,音樂對于他們來說就更加的有功用。因為這與孔子所上升的藝術根源性問題相關。音樂的基本要素是“詩歌舞”,是不借助自身以外的客觀事物而可成立的,所以說他們說是“本于心”,即是生命內在的東西,遂將藝術追溯到內在精神上去,對于人格修養搞得知識分子來說,豈不更符合追尋自我,“致樂以治心”。同時,由內心而來的音樂通過樂器等表達出來,使音樂藝術化,將音樂用以修養人格,且人格反作用于音樂,使音樂也道德化。藝術與道德的一致,使人安于其所樂,獲得生命的大圓融,這便是為人生而藝術。但他并不否定藝術本身的美,而是要求藝術要盡善盡美,與仁相得益彰。

2.2山水畫的意境

莊子所追求的道是最高的藝術精神,所以莊子的觀照即是美的觀照。宗炳在理論上基本確定了山水畫的獨立,而宗炳的山水畫理論也是依托老莊的道家思想來闡述的,“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賢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樂”。道是體悟、認識世間萬物的突破口,后世的畫家、繪畫理論家也是以此為基礎的,以體道為繪畫的過程、目的。一方面山水畫的素材來自于令人心能解放、精神能解放、思想能解放的山水樹石,另一方面藝術家在山水樹石中找到了共鳴,心與山水樹石,通過繪畫作品將其表現出來后,會獲得精神上的歸屬感。也即是說道家思想給了山水畫家一個由“有我”到“無我”的一個境界,一個固定的物象是不能夠包涵整個主觀的情思,只有大自然的山川草木、云煙冥晦才能抒寫情思。山水畫可能表現出一種泉石嘯傲的意境,或者是體遠的意境,或是表現逸格的意境,再或者是動靜結合的創造出的意境,意境是一個情于景的結晶,因心造境,所以會因人因景因情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意境,但都是客觀景物作為主觀情思的象征。

北宋山水以郭熙為例多以全景山水表現咫尺千里、連綿不絕的客觀山水之景?!翱捎慰删印钡纳剿嫴⒎鞘且婚W而過的快感,而是“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即要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出整個生活、人生的環境、理想、情趣和氛圍從而,它所要求的就是一種比較廣闊長久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境地的真實再現,而不是一時一景的“可望可行”的片刻感受。從生活而人生,由人生而自然境界,這才是中國山水的所要追求的藝術意境的理想美。繪畫藝術中高度發展了的“無我之境”。

2.3意境的相通

音樂與繪畫在藝術中是可以相互比擬的,它們都有屬于自己的生命節奏,但在意境的追求上都是追求由內而外的,“表出”的意境,抒寫胸中之意,生命都成為一種韻律,表現著宇宙的之道。張旭見公孫大娘劍器而悟出筆法,大畫家吳道子請裴將軍舞劍以助壯氣,所以繪畫與音樂中創造出的意境都是出自對生命的體悟,都需要通過人格的修養來尋找生命的節奏。

3.總結

作為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意境”一直有被作深刻的論述,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提出了境界與意象之說,是中國美學史上最有生命力最有理論價值。不管是體道的山水畫意境還是仁的音樂意境都屬于藝術的意境,都是藝術的意境,都是情與景的融合,是藝術家們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對象之中,成為客觀化的情感,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意與境合,所以繪畫與音樂都可以與帶有深刻情感的詩相融合,不管是音樂的節奏性還是繪畫中營造出空間的韻律都是詩中含有的,藝術創作者通過它們傳達出最真摯的情感,欣賞者在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這就是藝術的意境,即是自我有表現,且通過藝術作品將其表出,從自我出發,體味生命之情調。

參考文獻

[1]俆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

[2]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山西大學?美術學院)

猜你喜歡
意境繪畫音樂
春色滿園
音樂
一朵花的意境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音樂
秋夜的音樂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