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困境及對策研究

2021-03-15 22:53李新新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勞動素養教師隊伍建設勞動教育

李新新

摘要: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但當前高中生的勞動教育仍存在較大的問題,各方面因素造成了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困境,包括教學目標設置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突出、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不完善、學生勞動素養低等。在未來應積極分析這些困境,尋找針對性的應對策略,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勞動素養

作為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目前,國家對勞動教育逐漸引起重視,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強調應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2020年下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也在勞動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建議??梢?,應積極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端正學生勞動態度,培養學生勞動情感,鍛煉學生勞動意志。高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步入高中后,學生的思維批判性與創造性將大大增強,在此階段促進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堂不僅能完善勞動教育體系,增強學生勞動意識,而且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性。但是,目前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存在一定的困境,包括教學目標設置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突出、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不完善、學生勞動素養低等?;诖?,本文主要分析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困境,并從教材、教師、學生等方面對解決此困境的對策進行探討。

一、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困境

(一)教學目標設置不明確

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是緊密的,在教育過程、日常學校生活中,教師的價值觀與諸多行為將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若教師不明確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將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的狀況。進行勞動能提升生活能力、動手能力,勞動教育中,勞動對人的影響應是積極的。部分教師卻將勞動,如擦黑板、打掃衛生等,作為對學生的懲罰,這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造成學生錯誤認識勞動教育的目的,而且,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增加學生對勞動的厭惡,導致學生消極應對勞動教育。因此,首先應加強教師對勞動教育的認知和學習,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內容不突出

作為學習的基礎素材,教材的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勞動教育的內容分散在各個部分,雖然具有一定的層次性,但在內容上缺少突出性,學生不易系統而全面地進行學習,難以強烈、直觀地感受勞動教育。這可能會造成思政課堂中勞動教育過于碎片化、片面化,導致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在思政課堂中應突出強調勞動教育內容,注重整體布局,使學生對勞動教育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

(三)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仍是部分教師的主要方式。但是,思政課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理論性,長期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堅持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傳授勞動精神價值,削弱了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意義,也會影響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堂。因此,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加強教育針對性。

(四)教學評價不完善

教育評價在教學任務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教學目標,客觀地進行評價不僅能檢測學生學習成效,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且也有利于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和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但是,在勞動教育教學評價中,教師評語占比較大,學生互評方式較少被采用,而且部分學生缺乏勞動教育方面的評價。這可能是由于當前教學中對勞動教育的忽視和對學生主體的忽視,因此,勞動教學評價機制亟待完善。

(五)學生勞動素養低

當下,多數學生對勞動的認知不準確,多數學生認為勞動就是干體力活,這造成學生勞動態度不端正,且影響學生對勞動的情感認可程度,導致學生勞動執行的行為能力不足,影響勞動教育進入課堂。學生普遍對勞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認知不準確,認為勞動教育浪費時間、對學習無幫助等。且多數學生存在勞動形式單一、勞動實踐不足等問題,可能僅在寒暑假參加勞動實踐或從未參加過??梢?,當前學生勞動素養較低,要促進勞動教育進入課堂,也應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

二、勞動教育進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教師隊伍的建設,指出“思想政治課要上好的關鍵在于使教師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出來”。因此,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教師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加強勞動教育觀念的更新,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價值。教師在日常教育中應自覺進行勞動教育,對積極勞動的學生也應給予認可和鼓勵,促進學生對勞動態度的轉變,加快勞動教育進入課堂。

(二)突出勞動教育內容

在思政課堂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與教材中的內容聯系起來,如雷鋒、方志敏等為人民服的人物和事件,強化學生情感認同。同時,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可通過辯論、PPT展示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思考、討論、認可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如展開一場“新時代是否需要學習雷鋒精神”的辯論,從而提升勞動素養。此外,還應關注勞動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注重前后知識的串聯,增加思政課勞動教育內容學習的全面性。

(三)鼓勵多元化教學模式

加強勞動教育的實踐性,豐富勞動教育形式,避免單一的教學模式,可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如針對地域特色,將教育與地方校本課程融合,使學生參與到采摘、耕種、養殖等勞動中,趣味性較強,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和認同,提升學生的勞動積極性,促進勞動教育更好地進入高中思政課堂,而且能使學生感受到當地文化,提升學生勞動素養,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具有積極作用。

(四)健全教學評價制度

針對評價機制不完善的情況,可對教育評價的形式進行豐富,堅持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提升評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包括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學生間的互評等;亦可對學生勞動教育評價的內容進行拓展,除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外,也應有效評價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勞動意志、勞動情感等。

參考文獻

[1]郝志軍,王藝蓉.70年來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政策的反思與改進建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3):124-130.

[2]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2018,39(11):12-17.

[3]尹者金.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特征與實現[J].江蘇高教,2019(11):85-89.

[4]孫宇.馬克思勞動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啟示[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89-90.

[5]田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7):39-44.

(德州市陵城區第一中學?253500)

猜你喜歡
勞動素養教師隊伍建設勞動教育
“陽光菜園”:提升留守兒童勞動素養的策略研究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高校校內創業實訓基地建設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農村初中生勞動素養缺失原因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