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應有和現有矛盾的思考: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三次轉向的內在動力

2021-03-15 05:54劉小兵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馬克思

摘要:對應有和現有的矛盾既是馬克思早期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對這一對矛盾的思考,實際上促成了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三次轉向: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從康德、費希特的浪漫主義理想哲學轉向黑格爾的理性哲學;從黑格爾哲學轉向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從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轉向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梢哉f,對應有和現有矛盾的思考,促成了馬克思早期哲學世界觀的形成。

關鍵詞:馬克思;三次轉向;內在動力

對應有和現有的矛盾既是馬克思早期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馬克思思想發展的內在動力。馬克思對應有和現有的矛盾的思考和解決的過程,也是馬克思哲學世界觀形成的過程。馬克思自從接觸應有與現有的矛盾以來,這對矛盾就一直存在于他的內心,揮之不去。馬克思為解決應有和現有的矛盾,一直冥思苦想,做了大量的理論探究,這些理論的探究集中體現在馬克思哲學思想的三次轉向當中,即存在于馬克思的思想從康德、費希特的浪漫主義理想哲學轉向黑格爾的理性哲學;從黑格爾哲學轉向費爾巴哈唯物主義;從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轉向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在三次轉向中馬克思逐步探究應有和現有的矛盾的解決之道,逐步形成自己成熟的哲學世界觀,最終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1.從觀念第一性到發現理性

從馬克思早期的哲學思想發展的軌跡來看,經歷了三次從信仰到反叛的轉向過程。他的第一次轉向就是從康德、費希特的理想主義轉向黑格爾哲學。大學初期,馬克思在哲學上是信仰康德、費希特的理想哲學的。受此影響,馬克思分析問題的思路和邏輯也是完全按照康德和費希特的那一套。一直到馬克思開始建構一部法哲學體系時,馬克思發現了康德哲學的缺陷,即割裂了應有和現有,把應有和現有對立起來。為了理解現實,馬克思開始鉆研黑格爾哲學,因為馬克思研究發現,在處理應有和現有的關系上,黑格爾顯得更加深刻。馬克思從黑格爾哲學中得到啟發,認為研究“應有”必須從客體出發,必須從“現有”出發,從現實本身去尋求理想,決不能分割他們,更不能將他們對立起來。受黑格爾哲學的影響,馬克思高舉理性的大旗,把人的意識看成第一性的東西,把人的存在看成是第二性的東西,把人的理性當做世界萬物的決定力量。

2.從強調理性的偉大到唯物主義

隨著馬克思的學習生活的不斷延伸,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又迎來了第二次明顯的轉向:即從黑格爾哲學轉向費爾巴哈唯物主義。馬克思早期在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馬克思博士畢業時仍然是一個真實的黑格爾主義者。馬克思在博士論文中表達的一個基本的觀念和立場是:“強調觀念(理論、理性)的力量?!盵3]他在論文扉頁上以詩歌形式歌頌理想主義,“理想主義不是幻想,而是一種真理。精神,乃是您所信賴的偉大神醫?!盵1][2]但馬克思在處理自我意識和現實問題的關系上是不同于黑格爾的,既不同于黑格爾把兩者調和起來,也不同于黑格爾把意識凌駕于現實之上。在馬克思博士畢業之后,馬克思擔任了萊茵報的主編,出版自由、農民生活、保護關稅、等級會議等現實的問題紛紛而至,應有和現有的矛盾再一次凸顯出來,集中表現為“要對物質利益發表意見”。如果按黑格爾的法哲學原則,國家和發是理性的體現,但是現實中的國家和法不但不是如此,而且還呈相反的面貌出現。這使得馬克思開始醞釀的二次的反叛,即從黑格爾哲學轉向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在《萊茵報》時期的政治斗爭及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表明馬克思開始了從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理論觀向唯物主義理論觀的轉變?,F實世界的斗爭使馬克思以滿腔熱忱投入直接反對專制和爭取民主的斗爭。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中,馬克思針對普魯士政府的書報檢查問題發表看法,猛烈地抨擊了德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他強調作者有權按照自己的風格從事寫作,反對把人民的思想倒進一個模子里去的普魯士專制的書報檢查制度?!蛾P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一文是馬克思理論觀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1842年10月,馬克思第一次遇到對物質利益問題發表意見的難事,從而開始動搖了他對國家和法的理性主義幻想,提出了國家是統治階級工具的思想。這些文章雖說不是馬克思研究純哲學、純理論的東西,但是文章中反映的思想確實體現了馬克思哲學思想的轉變。

3.從唯物主義到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

在《萊茵報》遭到查封之后,馬克思輾轉來到了巴黎。在巴黎馬克思與當時的無產階級取得了聯系,為了改變無產者的悲慘境遇,馬克思轉而研究政治經濟學,并從中發現了勞動異化。然而,當時他接受的費爾巴哈哲學是從感性的人出發研究異化問題的,因此,費爾巴哈的哲學只能是直觀唯物主義,他所講的感性的人是抽象的、非歷史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而不是現實的在社會歷史上活動的個人,因而又陷入了歷史唯心主義。此外,費爾巴哈只看到了人在宗教和哲學中的異化,卻沒有看到人在政治、經濟領域的異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費爾巴哈唯物主義,不是進步而是向黑格爾唯心主義的倒退。馬克思在發現費爾巴哈哲學的局限之后,決心揭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的勞動異化以及由此產生的人的異化。于是,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指出,勞動是人的本質,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動是人的本質異化。為了將勞動者從異化勞動當中解放出來,馬克思進行了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和論證。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引入實踐的觀念,認為實踐是解放無產者的最終出路。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將這種實踐具體化,指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實踐是無產階級運動,并號召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最終達到共產主義。

馬克思并非天生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是與生俱來尊重現實權威的一個人,在馬克思的哲學世界觀形成之前,理想與現實的偏差甚至對立,“應有”和“現有”的矛盾,使得馬克思的內心陷入高度的緊張狀況之中,這種緊張狀況也成為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不斷解決應有與現有矛盾的過程中,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的哲學理論體系由此誕生。

參考文獻

[1] 張義桂,張瑞忠.馬克思理論觀形成的歷史過程探微[J].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6,126(2):21~24

[2].馬克思,博士論文[M].賀麟,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作者簡介:劉小兵,男,1989年10月生,湖南安化人,現任中共長沙縣委黨校辦公室副主任,助理講師,曾獲湖南省長沙縣2020年脫貧攻堅專項工作嘉獎

(中共長沙縣委黨校?湖南?長沙?410100)

猜你喜歡
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小老鼠馬克思下動物園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和馬克思差多遠?
別開生面的描繪
《馬克思的青年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