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及回避方法

2021-03-17 22:27沈凌波
成長 2021年3期
關鍵詞:中式英語英漢翻譯方法

沈凌波

摘 要:在英漢翻譯中,人們或多或少會受到母語影響,以中文思維方式、語法結構翻譯,產生了中式英語?;诖?,文章主要以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為切入點,分析翻譯中存在詞語搭配不當、語態差異、詞性混淆、用詞累贅重復的問題,以此為研究基礎,結合中式英語成因提出回避措施,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英漢翻譯 中式英語 回避 方法

1 前言

當今社會中經濟全球化與社會知識化不斷推進,信息交流愈發密切,各國合作也不斷增多。而東西方經濟、文化、政治等交流中,通常以英語為主,英語已經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眾多人員從事與英語翻譯相關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國缺少相應語言環境,受到漢語語境影響,在英語學習中難以達到合格水平,產生了“中式英語”的語言現象,無法讓英語國家讀者接受或理解,甚至對其表達的含義曲解或誤解,對跨文化交流造成了嚴重阻礙。因此,應當明確英漢翻譯中出現中式英語現象的原因,提出回避方法。

2 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

中式英語在《譯學詞典》中解釋如下:中式英語是指樹苗或口頭表達不地道的英語,其不符合英語習慣與規律,說者表達方法、思維方式及詞匯搭配選擇均為中國式,屬于硬譯、死譯及字對字翻譯的結果,中式英語屬于不規范翻譯,還會造成誤解。具體表現如下:

2.1 詞語搭配不當

在詞語搭配方面,漢語與英語存在一定差異,前者無固定搭配規則,后者則存在約定成俗的搭配模式。如,中文常用“學習知識”,而在英文中“knowledge”與“study”無法搭配,應該翻譯為“gain knowledge”。比如例句:容閎追求光明,無愧為中國現代化先驅。以漢語表達為Rong Hong pursued brightnessand,worthy of the title of the outstanding pioneer of Chinese moderation.而英文翻譯則應當是In his pursuit of light, Rong Hong is worthy of being the pioneer of China's modernization.[1]追求光明根據英文表達習慣應當將其轉變為名詞詞組,且光明不可直譯,由于其在漢語中代表“進步”與“真理”,而 brightnessand英語則象征“敏銳”和“聰慧”。

2.2 語態差異

英漢兩種語言均存在被動語態與主動語態之分,但在運用中兩者卻有所不同?,F代漢語較少應用被動語態,且使用時多是對主語而言不可取或不理想的事,句子中如若難以判斷實施動作者,且明確其中主被動成分,即可省略被動語態。但是,中英語言表達差異,英文則需要以被動語態表達被動句,易出現語態錯誤問題[2]。例如,那些禮物是她的哥哥買給她的。中譯為:Those presents are her brother bought her.英譯則為Those presents were bought for her by her brother.

2.3 詞性混淆

漢英兩種語言具有一詞多義的特點,不同語境中同樣的詞匯其含義不同。但是,學習者通常受漢語思維影響,僅關注詞性語義,對其詞性有所忽視,由于漢語界定詞性方面較為寬松,進而造成翻譯中易出現詞性混淆問題。

2.4 用詞累贅重復

英語特點為主張言簡意賅,漢語則更注重文采,會不惜筆墨對所表達意思反復強調,學習者易產生重復用詞的情況,其習慣于逐句將中文翻譯為英文。如,In my oponion,I think表達含義相同,如若在句子中重復應用則畫蛇添足。

3 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成因

3.1 東西方文化差異

語言作為民族重要特點,各民族語言有所差異,人們利用語言傳遞文明成果,是民族文化的結晶。而我國人民長期受到傳統文化影響,對其他語言存在排他性,尤其是英語語言靈活,富有個性,不同于傳統漢語,導致學習中受到本土文化影響,形成了中式英語,漢語句子構造、語法、詞匯等對人們影響較大,英語翻譯中本能會應用漢語結構與語法,導致此類中式英語外國人聽不懂,中國人不理解。

3.2 欠缺雙語知識

翻譯作為語言活動一種,使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內容表達出來的活動。為了保證翻譯的流暢通順,則要求人員擁有強大雙語能力,漢語與英語造詣均較為深刻[3]。如若漢語和英語功力不到,則必定會在表達與理解方面出現問題。英漢語言區別主要在于漢語重語義、英語重結構,兩者為不同的語言,需加強翻譯人員的雙語知識,方能提高翻譯效果。

4 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回避方法

4.1 學習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由于文化差異存在,構成了產生中式英語的根本原因,為解決英漢翻譯中出現中式英語的問題,則需要譯者加強對西方文化知識的掌握,拓寬自身知識面,明確中西方文化差異。文化作為一個國家與民族經年歷史的積淀,掌握一個國家的文化難度較高,但譯者不能就此放棄,英語學習如若無法明確其國家文化,則難以實現英語規范用語。并且,翻譯追求的是含義一致,無需逐字逐句將其翻譯出來,而是應當在與其語言背景相符的環境下,將表達含義真正翻譯出來即可[4]。因此,跨文化翻譯應當尊重和顧及不同文化差異,考慮其思維習慣、文化背景與接受能力,避免出現文化沖突,與國際結果。另外,對漢語中存在濃厚文化色彩與特色詞匯時,英語重如若找不到相應譯法,則應當考慮譯文是否能夠被西方讀者接受,在其看懂的基礎上讓譯文與英文表達習慣相符,為中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橋梁,實現跨文化交際。

4.2 掌握雙語知識

漢語與英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以英譯漢提醒設置而言,英語句子通常較為復雜,主要在于考試對句子難度有一定要求,否則無法對考生水平進行檢驗,且英語課利用結構安排在同一句子中表達多層含義。漢語多后重心,英語則多前重心,邏輯思維表達時,英語通常前面為結論或判斷,后面為描寫或事實;漢語則是由因至果,由事實至結論、由假設至推論,中心在后。漢語多為短句,英語多為長句,主要是由于漢語為“人治”,可直接通過字詞表達漢語語義,不同意思可通過不同短語體現出來,而英語則為“法治”,結構上沒有錯誤則科在一個長句中體現很多意思。因此,在日常學習雙語知識時,應當注重知識的積累,打好漢語基礎的同時,加強英語語言應用能力,關注英語發展動態,多聽VOA、BBC等英語廣播,多閱讀英文原著,以模仿的方式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

4.3 加強英語應用

英漢翻譯中,為回避中式翻譯,還應當從微觀層面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具體如下:

(1)詞匯選擇。英漢翻譯中通常會受到漢語單詞與英語單詞“對號入座”影響,不斷將中式詞匯用來用去。如,遇到“發展”則會想到“expansion”、“development”,很少想到“evolution”的表達方式;“進步、進展”則會想到“progress”,很少想到“strides”等。因此,在選詞方面,需要掌握更多概念方式或表達思想,越能夠在漢譯英時做到游刃有余。

(2)精煉表達。英譯文為了更地道的表達,規避中式英語,則不僅要規避中式選詞,還要在表達上與英美人習慣相符,做到韻律平衡、說法精煉,有較強節奏感。詞匯方面精煉可選用名詞化結構,如,TThe ceaseless rain spoiled the sports meet.不停地雨破壞了運動會;The old man has graceful manners.這位老人舉止優雅。

(3)句式緊湊。英漢思維的差異造成漢語形式上嚴密性不足,經常出現字面意義與蘊含意義不同,或是句子、句群中意義重復。明確此點后,則可避免過度依附原文字面結構,刪減重復語義,以規避中式翻譯。如,重溫天津之夢,應當將其翻譯為“the dream of visiting Tianjin”,避免予以過于臃腫,改變譯文含義;只要這個人幫助我,我們會將全家充滿敬意、真摯的感激情誼奉獻給他,翻譯中不能將真摯、感激、敬愛對號入座成sincere、grateful、respectful等。

5 總結

綜上所述,翻譯標準即為“信、達、雅”,要求譯文不僅可準確表達原意,還能做到可讀性強、文辭優美和通順流暢。但實際翻譯中,達到該標準卻較為困難,英漢翻譯易出現中式英語問題。因此,應當通過學習中西方文化、掌握雙語知識、加強英語應用的方式,回避中式英語生搬硬套漢語表達習慣與語法規則的情況,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劉曉東,李德鳳.COCA英語語料庫在英漢商務翻譯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翻譯,2020,33(01):29-32+61.

[2] 蘇秀云.中英翻譯中的文化移植現象及策略探討[J].福建茶葉,2019,41(03):255-256.

[3] 馬建軍,朱穆朗瑪,劉文宇.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商務翻譯中的顯化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06):123-128.

[4] 秦莉麗.英漢翻譯中的中式英語現象及規避策略[J].科技視界,2017(30):65-66+48.

河南工業大學外語學院 (河南省鄭州市 450000)

猜你喜歡
中式英語英漢翻譯方法
頭韻的英漢翻譯在《學術英語》的實踐和研究
高校英漢翻譯理論與技巧探究
漢譯英中“Chinglish”面面觀
英漢翻譯中文化空缺現象的翻譯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
漢英翻譯中中式英語產生的主要原因及解決對策
用對方法才能瘦
淺析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漢語思維模式及中式英語
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式口語現象研究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