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及其耦合協調發展測度

2021-03-22 17:34賈海發卿鑫
江蘇農業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耦合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西寧市

賈海發 卿鑫

摘要:綜合評價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是有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首先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3個維度對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整體發展概況進行分析,并構建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2008—2018年間西寧市生態文明發展水平進行測度與評價。在此基礎上借鑒物理學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生態文明各子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及其演變規律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2008—2018年西寧市經濟發展實現了大幅度跨越,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新成效,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西寧市生態文明發展水平受經濟和社會發展制約較大。因此,西寧市在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并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2008—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耦合協調度的變化基本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其中2008—2009年呈上升趨勢,但一直處在嚴重不協調階段;2010—2017年,耦合協調度持續提升,并且一直保持在基本不協調階段;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進一步提升,并達到基本協調階段?;陟刂捣ê婉詈蠀f調度模型的生態文明測度方法,能夠有效挖掘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具體問題,適用于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評估。

關鍵詞:生態文明;耦合協調;發展測度;西寧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 TU98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2-1302(2021)02-0217-06

收稿日期:2020-06-01

基金項目:青海省社會科學規劃2018年度項目(編號:18005);青海省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專項(編號:2018-ZJ-T01)。

作者簡介:賈海發(1985—),男,青海民和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城市與區域規劃。E-mail:jiahf2014@qhu.edu.cn。

生態文明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我國生態環境脆弱的國情決定了必須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自2007年生態文明被寫入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以來,關于生態文明尤其是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的測度與評價引起了學術界諸多領域的廣泛和持續關注,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在全國層面,王立盟等從綠色發展、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3個方面構建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權法與變異系數組合賦權計算權重,對全國生態文明發展水平進行實證研究[1]。在省級層面,張琪等從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3個維度構建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進行評估[2]。高玉娟等從生態環境、經濟發展、社會進步3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采用主觀賦權法中的專家打分法計算指標權重,并對黑龍江省2012—2015年的生態文明建設質量進行分析[3]。顏順琪等從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4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用線性加權法對江蘇省生態文明進行綜合評價[4]。

在市域層面,蔡志丹等從經濟發展、生態環保、資源節約3個維度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湖南省各市(州)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進行實證分析[5]。錢家煒等從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生態意識、生態制度和生活行為6個維度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指標體系,對江蘇省宜興市城市生態系統組成、結構及功能劃分進行研究[6]。高媛等從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社會、生態經濟、生態保障5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甘肅省蘭州市2007—2011年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7]。在縣域層面,卓桂華等以福建省為例,以縣域作為評價單元,從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壓力3個維度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福建?。h、市)級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實證研究[8]。

通過梳理已有的研究發現,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的研究尺度涵蓋全國、?。ㄗ灾螀^)、市域和縣域等多個層面。也有部分對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特定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研究[9-11]。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等主觀賦權法,也有灰色關聯分析法、熵值法等客觀賦權方法,還有部分研究采用主、客觀相結合的賦權方法。

西寧市作為全國生態大省青海省的省會城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生態文明綜合測度與評價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擬構建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及其耦合協調發展狀況進行綜合測度與評價,掌握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中的優勢和短板,為政府部門制定生態文明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對促進西寧市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諧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西寧市為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海省省會城市,也是青藏高原人口規模唯一超過百萬的城市。全市轄城東、城中、城西、城北4個區。西寧市素有“海藏咽喉”“西海鎖鑰”之稱,地處黃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大陸性高原半干旱氣候,其特點是氣壓低,冬無嚴寒,夏不炎熱,日照長,雨水少,蒸發量大。2018年末西寧市常住人口達到237.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0.98萬人,城鎮化率為72.11%。

1.2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1.2.1描述性統計分析法通過從不同維度選取體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的典型指標對西寧市生態文明整體發展狀況進行簡要分析,對西寧市生態文明整體發展狀況建立初步直觀的認識。

1.2.2熵值法

1.2.2.1數據標準化由于評價體系中各項指標原始值的單位、數量級和屬性各不相同,為了消除以上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首先按照歸一法對各指標的原始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即把各項指標原始數據的絕對值通過標準化處理轉換為相對值,從而使不同指標間更具可比性。通常按照指標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公式進行標準化處理[12]:

正向指標:Yij=Xij-minXijmaxXij-minXij;(1)

負向指標:Yij=maxXij-XijmaxXij-minXij。(2)

式中:Yij為第i年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值;Xij為第i年第j項指標的原始值;maxXij、minXij分別為第i年第j項指標原始值中的最大值、最小值。

1.2.2.2計算第j項指標所占的特征比重(P)由于計算信息熵時需要取自然對數,指標值不能為0,因此要進行適當處理。本研究參考張琰飛等的做法[13],對數據進行0.01的平移處理,即令Hij=Yij+d,其中,d為使其略大于0的一個正數,在此取0.01。

Pij=Hij∑ni=1Hij(0≤Pij≤1)。(3)

式中:Pij為第i年第j項指標所占的特征比重;Hij為第i年第j項指標的標準化值進行平移處理后的值。

1.2.2.3根據熵值計算公式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Ej)

Ej=-k∑ni=1Pijln(Pij)。(4)

式中:k>0,ln為自然對數,常數k與樣本數n有關,一般令k=1ln(k),則0≤Ej≤1。

1.2.2.4根據信息熵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Dj)指標的差異性系數直接影響權重的大小,直接用1減去該指標的信息熵(Ej)便可計算出差異性系數,第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Dj)的具體計算式為

Dj=1-Ej。(5)

1.2.2.5利用差異性系數計算第j項指標的權重(Wj)利用熵值法計算各指標的權重,其本質是利用該指標信息的差異性系數計算權重,差異性系數越大,其所占權重越大。第j項指標的權重計算式為

Wj=Dj∑ni=1Dj。(6)

1.2.2.6加權求和計算綜合評價得分(Uj)

Ui=∑ni=1Yij·Wj;(7)

式中:U代表綜合評價得分;n為指標數;Wj代表第j項指標的權重值。U值越大,綜合得分越高,評價結果越有利,最終根據所有的U值,對評價結果進行比較。

1.3耦合協調度模型

本研究運用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來測度和評價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協調度。由于子系統數量為3個,因此計算公式為

C=U1×U2×U3U1+U2+U331/3;(8)

T=αU1+βU2+γU3;(9)

D=CT。(10)

式中:C為耦合度;U1、U2、U3分別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3個子系統綜合發展指數;T為3個子系統綜合協調指數;α、β和γ為待定參數,且加和為1,因3個子系統協調效應相同。因此,本研究α、β和γ均取1/3;D為耦合協調度。參考相關研究文獻[14]中關于協調類型的劃分,根據耦合協調度(D)的大小,將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類型分為4類,即0

1.4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于青海省統計年鑒、西寧統計年鑒、西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序列年份為2008—2018年。個別年份缺失的數據根據前后年份的數據用算術平均、趨勢推斷等方法經過適當計算而得。

2結果與分析

2.1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整體發展概況

近年來,西寧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并取得積極成效。以下將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3個方面對西寧市生態文明建設整體發展概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1.1經濟發展2008—2018年期間,西寧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地區生產總值(GDP)由2008年的452.2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 1 286.41億元,增長了近2倍。第三產業增加值所占GDP比重整體上升,2017年超過了50%,2018年增加至60%以上。同時,萬元GDP能耗整體不斷降低,說明經濟和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升級。此外,2008—2018年西寧市工業總產值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以及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等各項指標也均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圖1、圖2)。

2.1.2社會進步2008—2018年間西寧市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登記失業人口數量不斷減少,人口規模不斷擴大,2008年西寧市總人口規模為217.79萬人,至2018年增加至237.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占比不斷增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的11 929.10元增加至2018年的 32 460.31元,增加了1.7倍。居民消費支出由2008年的229.8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673.95億元,增加近2倍。此外,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呈現穩步下降的趨勢,表明2008—2018年間,西寧市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有了不斷提升。

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是保障城鎮居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基礎和重要支撐,因此,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條件是城鎮化建設的首要任務。2008—2018年間,西寧市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水平也有了明顯提升。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研究生畢業人數、醫療衛生計生機構數、鋪裝道路面積、鋪裝道路長度等各項指標均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圖3)。

2.1.3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能較

好地衡量城鎮的環境狀況。2008—2018年西寧市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從2008年的7.57 m2增加到2018年的12.50 m2,平均每年增加0.49 m2。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來看,2008年西寧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35.12%,到2018年增加至4050%,平均每年增加0.54百分點。同時,2008—2018年間西寧市不斷加大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公共廁所數量、生活垃圾清運量不斷增加,原煤消費量呈現鋸齒形波動狀態,工業用地面積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 但工業廢水年排放量處于上升趨勢,說明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圖4)。

2.2西寧市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參考已有的生態文明綜合評價體系[15-19],立足西寧市發展實際和特點,本研究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態環境保護3個方面構建了由31項指標構成的西寧市生態文明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表1)。

2.3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測度與評價結果

按照2008—2018年各項指標的統計數據實際值,按上述步驟計算出西寧市生態文明綜合評價體系中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結果見表1。

基于西寧市2008—2018年各項指標的統計數據,計算西寧市生態文明和3個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指數變化趨勢見圖5。

從圖5可以看出,2008—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發展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各子系統綜合發展指數都呈現上升趨勢。說明2008—2018年西寧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并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但通過比較各子系統綜合發展指數可以看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子系統綜合得分較低,說明西寧市生態文明發展水平受經濟和社會發展制約較大。因此,西寧市在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并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2.4耦合協調度分析

基于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綜合發展指數,計算出2008—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從表2可以看出,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耦合協調度的變化基本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進一步細分,可分為3個不同的階段:(1)2008—2009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呈上升趨勢,但一直處在嚴重不協調階段。(2)2010—2017年,該階段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持續提升,并一直保持在基本不協調階段。(3)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進一步提升,并達到基本協調階段。

3討論與結論

眾多學者對全國各地區和城市的生態文明發展水平進行了大量的測度與評價研究,但西寧市作為全國生態大省青海省的省會城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尤其是生態文明綜合測度與評價方面的研究較少見。且已有的研究缺乏對生態文明各子系統耦合協調狀況的報道。本研究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狀況進行測度與分析, 可為國內其他地區和城市生態文明發展水平與協調狀況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鑒和參考。同時,本研究采用客觀賦權法中的熵值法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權重可以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由于目前西寧市生態文明評價相關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尚不多,指標數據獲取相對困難,加上生態文明的內涵比較豐富。因此,西寧市生態文明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研究視角仍需進一步完善,今后可從西寧市各區(縣)生態文明發展水平空間差異性的角度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保護3個方面,選取31個指標因子,利用熵值法對西寧市2008—2018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性進行測度與分析,獲得結論如下。

2008—2018年西寧市經濟發展實現了大幅度跨越,經濟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城鎮化水平穩步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和城鎮綜合承載力顯著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新成效,城鎮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測度結果表明,2008—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及其經濟和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各子系統發展水平均有了顯著提升和改善;西寧市生態文明發展水平受經濟和社會發展制約較大。因此,西寧市在未來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并著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

2008—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耦合協調度的變化基本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進一步細分,可劃分為3個不同的階段:2008—2009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呈上升趨勢,但一直處在嚴重不協調階段;2010—2017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持續提升,并一直保持在基本不協調階段;2018年,西寧市生態文明各子系統的耦合協調度進一步提升,達到基本協調階段。

參考文獻:

[1]王立盟,孟浩. 基于熵值和變異系數組合賦權法的生態文明評價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J]. 高技術通訊,2018,28(4):372-381.

[2]張琪,石惠春,鞏蕭,等. 甘肅省生態文明城市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17,33(12):1422-1427.

[3]高玉娟,孟慶凱,李麗. 黑龍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J]. 林業經濟,2018,40(5):10-14,69.

[4]顏順琪,徐紫萱. 江蘇省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中國市場,2018,981(26):22-24.

[5]蔡志丹,朱恩文.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生態文明指標構建:以湖南省各市州為例[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28(1):47-52.

[6]錢家煒,李建龍. 宜興市生態文明指標體系構建及其應用[J]. 天津農業科學,2019,25(7):36-40.

[7]高媛,馬丁丑. 蘭州市生態文明建設評價研究[J]. 資源開發與市場,2015,31(2):155-159.

[8]卓桂華,陳錦,張玉珍,等. 縣市級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及應用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 海峽科學,2019,145(1):3-7,13.

[9]袁一仁,羅菁菁,李悅. 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演化特征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16(20):98-101.

[10]胡悅,金明倩,王溧,等. 京津冀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測度與分析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5):243-252.

[11]齊岳,趙晨輝,廖科智,等. 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J]. 統計與決策,2018,34(24):60-63.

[12]郭亞軍. 綜合評價理論、方法與拓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13]張琰飛,朱海英. 西南地區文化演藝與旅游流耦合協調度實證研究[J]. 經濟地理,2014,34(7):182-187.

[14]賈海發,邵磊,劉成奎,等. 西寧市房地產投資與城市經濟耦合協調發展測度[J]. 現代城市研究,2019(3):116-122.

[15]龔勤林,曹萍. 省區生態文明建設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驗證——以四川省為例[J]. 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09-115.

[16]安國安,孔海燕,趙穎. 河南省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河南科技,2016(15):149-151.

[17]文春波,郝民杰,耿峰,等. 河南省生態文明指標體系研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5,40(3):169-171.

[18]廖冰. 面向生態文明的“經濟與生態”系統結構及其運作機制——以贛南原中央蘇區為例[J]. 江蘇農業科學,2019,47(23):303-306.

[19]張茜,王益澄,馬仁鋒. 基于熵權法與協調度模型的寧波市生態文明評價[J]. 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14,27(3):113-118.汪匯源,鄒華芬,汪春,等.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海南熱帶水果動態定價研究[J]. 江蘇農業科學,2021,49(2):223-228.

猜你喜歡
耦合協調生態環境保護西寧市
西寧市人民政府大事記 2022年6月
西寧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寧市人民政府大事記 2022年7月
西寧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發展分析
中國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與城市化耦合協調發展研究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保護
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中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
農業技術進步與要素稟賦的耦合協調度測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