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發展分析

2017-03-20 02:29顧驚雷
關鍵詞:耦合協調區域經濟人力資源

摘要:利用“一帶一路”18省市面板數據,從系統耦合視角構建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模型,實證考察了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的時空演化規律,并對成因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經濟綜合指數、人力資源綜合指數和耦合協調度三者變化趨勢趨同,時序上均呈逐步上升態勢,空間上均具有由東至西逐級遞減特征,且耦合協調程度較低;制約各省耦合協調發展的主導因素有所不同,各省市應根據自身狀況量體裁衣來提升其耦合協調發展水平。

關鍵詞:區域經濟;人力資源;耦合協調

作者簡介:顧驚雷,嘉興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浙江 嘉興 3140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003)

中圖分類號:F11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398(2016)06-0035-09

一 引言

在我國全面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歷程中,如何在經濟發展和政策導向雙重作用下,有效地積累和提升我國人力資源水平,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國外對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較早。Schults首次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從經濟學視角深入剖析了人的素質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Schults 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3).Romer認為人力資本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間接的經濟增長效益。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PP1002-1037.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Lucas 則把人力資本當作一種生產要素引入增長模型中,認為人力資本利用“干中學”產生的外部效應和教育產生的內部效應是引起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pp3-42.大部分研究支撐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Mankiw N G,Romer D,Weil D N.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2),pp407-437.Jonathan Templea.A Positive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on Growth. Economics Letters,1999,65(1),pp131-134.Topel R.Labor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1999,(3),pp2943-2984.

國內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研究頗多,著眼點主要以經典回歸分析為主,探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代謙、別朝霞:《FDI、人力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06年第4期。

王第海等:《健康人力資本、健康投資與經濟增長——以中國跨省數據為例》,《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邊雅靜、沈利生:《人力資本對我國東西部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年第12期。

隨著系統耦合論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學者從該視角分析兩者內在相互作用機制。逯進、周惠民基于系統耦合原理構建了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交互作用的耦合模型,實證考察了兩者內在的協調共生發展機制。[JP2]逯進、周惠民:《中國省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耦合關系的實證分析》,[JP3]《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3年第9期,第3—19頁。任樂從灰色關聯分析視角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了河南省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的耦合關系。任樂:《異質性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耦合的關聯分析——基于河南省18地市的數據檢驗》,《經濟管理》2014年第523(7)期,第31—38頁。楊敏杰等楊敏杰等:《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耦合度的評價》,《統計與決策》2011年第348(24)期,第54—57頁。、柳青等柳青、鐘茹歆:《廣西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的耦合研究》,《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年第394(6)期,第80—83頁。,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別測度黑龍江和廣西的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耦合度。廖明嵐結合熵值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實證分析了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的耦合協調狀況。廖明嵐:《基于熵值法的廣西北部灣人力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協調度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2(4)期,第56—67。單良、宋關東運用脫鉤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了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耦合特征。單良、宋關東:《區域人力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時空耦合分析——以環渤海地區為例》,《人口學刊》2016年第218(4)期,第103—112頁。然而,這些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全國或某個地區,鮮有涉及到“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耦合關系的論述。對于“一帶一路”區域,兩者耦合關系如何?其演變規律是什么?影響耦合協調度的原因又是什么?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擬利用“一帶一路”18省市面板數據,構建耦合協調模型,探索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時空演變規律,并深入揭示規律背后的成因。以此為“一帶一路”區域實現經濟與人力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予以科學的政策討論依據。

二 指標體系與研究方法

1.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

在遵循數據可得性、指標代表性和系統關聯性等原則,并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從經濟效應和經濟結構兩個方面將區域經濟發展系統予以指標分解和特征細化,從人力資源數量、人力資源結構及人力資源質量三個維度全面刻畫人力資源系統的綜合內涵,遴選14個單向指標,進而構建出“一帶一路”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本文考察對象為“一帶一路”18個省市,即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重慶、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新疆。數據來源于2004-2014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及18個省市統計年鑒。在處理西藏缺失數據時,參考了青海的數據變化規律。

2.指標權重確定

本文采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熵值法通過給定指標的信息熵值以判別該評價指標的價值性和有效性。一般指標的信息熵值越大,相應的權重也越大,該指標對系統的影響就越強,反之亦然。由于熵值法能夠客觀地反映出指標信息熵值的效用價值,克服了多指標變量間信息的重疊和人為確定權重的主觀性,得到的權重值比模糊綜合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專家經驗評估法等更可靠。其計算步驟如下。

3.耦合協調模型

耦合源自物理學概念,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運動形式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的現象,反映了各子系統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動態關系。若系統之間或系統內部要素間協同合作、互惠互利,稱為良性耦合;反之,彼此摩擦、相互掣肘,則為惡性耦合。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之間同樣存在彼此依存、相互協調的耦合關系。一方面,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的開發又依托經濟發展提供充沛的物質投入作為保障,否則無法形成人才輩出的格局。唯有兩者達成良性互動、相互協調,才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

耦合度是用來量化系統或要素間相互作用程度的強弱,而協調是系統或要素間協調配合、良性循環的關系。衡量耦合度的方法較多,本文借鑒黃瑞芬黃瑞芬、王佩:《海洋產業集聚與環境資源系統耦合的實證分析》,《經濟學動態》2011年第2期,第39—42頁。提出的耦合協調模型。

三 實證分析

1.綜合指數時空演變分析

運用熵值法確定區域經濟系統與人力資源系統各指標權重系數的基礎上,見 表1。根據兩系統的綜合評價函數分別得到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和人力資源綜合評價指數,見表3、表4。

由表3可知,從時間演化來看,各年度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均值雖在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稍有下滑,而總體上呈穩步上升態勢,從0.3上升至0.41,增幅為36.67%,有個別省份增速迅猛,如西藏增長率為125%,海南63%、云南59%。同時,從空間演變來看,18省市經濟發展綜合指數均值具有較明顯的三級分化趨向。其均值大于0.4的有廣東、浙江,上海、遼寧、福建,屬于經濟發展水平高的東部省份;其均值界于0.3和0.4的有黑龍江、陜西、重慶、廣西、吉林等省份,其經濟發展水平居中;其均值低于0.3的有內蒙古、云南、甘肅、新疆、海南、青海、寧夏、西藏,除了海南,其他都是西部省份。這說明區域經濟發展指數呈現從東至西逐級遞減趨勢,且省際差距大。

由表4可知,從時間演化來看,各年度人力資源綜合評價指數均值總體上呈加速增長態勢,從0.19上升至0.43,增幅為126.32%,有15個省份的增長幅度超過100%,如海南329%,廣西200%,吉林171%等。盡管人力資源指數增長率明顯高于經濟指數增長率,但兩者規律一致。同時,從空間演變來看,18省市人力資源綜合指數均值高于平均水平(0.3)省份中,東部省份占比71.4%,其均值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3%是西部省份,這體現了人力資源指數具有階梯狀空間分布特征,東部地區擁有大量高素質人才,中部、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源相對匱乏。而區域人力資源的差異性將直接引起區域人力資本積累量的減少,進而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內蒙古、甘肅、海南、云南的經濟綜合指數均較低,但人力資源指數的增長強勁,這將為以人力資源為支撐的經濟跨越式發展及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提供潛在保障。

2.耦合協調度分析

將“一帶一路”18省市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的綜合評價指數依次代入式(6)和式(7)得到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限于篇幅18省市耦合度不再列出,18省市的耦合協調度如表5所示。

從時間演化來看,各年度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度均值變動持續增長,從0.47上升至0.64,增幅為36.17%,總體上呈逐步協調發展的態勢。但從耦合協調度的絕對水平來看,僅從瀕臨失調衰退升遷至勉強協調發展類型,耦合協調程度仍然較低。從空間演變來看,18省市耦合協調度均值除了海南,廣東、浙江、上海、遼寧、福建等東部省份明顯高于中西部,黑龍江、吉林等中部省份又優于西部省份。由此可知,耦合協調度亦呈現從東向西逐級衰退態勢。具體而言,廣東從初級協調狀態躍入良好協調發展,浙江、遼寧從勉強協調發展到中級協調,重慶、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廣西從瀕臨失調衰退跨入初級協調,最低的海南經過多年發展也由失調衰退躍進勉強協調。此外,云南、青海、寧夏、甘肅、新疆五個省區耦合協調度變化幅度不大,徘徊在失調與勉強協調的過度區間。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上海從初級協調邁入中級協調,但上升幅度最低,11年期間僅增加了18%??傮w上,“一帶一路”18省市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情況不容樂觀,只有5個省份處于初級協調或中級協調發展狀態,占比不足三分之一,絕大部分省份僅達到勉強協調發展狀態。

3.討論

基于上文分析可知,各省份經濟與人力資源的耦合協調度存在明顯的分異特征,而這點恰好揭示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那么,引起耦合協調度空間分異凸顯的原因是什么?高耦合度地區如何進一步提高其耦合協調度?低水平耦合度地區又如何轉變成為高耦合度地區?

接下來,我們擬計算各省經濟綜合指數與人力資源指數比值(取各省兩指數均值),并結合各省市耦合協調度水平,以對各省市兩指數的比值進行分類。若f(x)g(y)<1,表明該省份屬于經濟發展滯后;若f(x)g(y)=1,屬于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發展同步;若f(x)g(y)>1,屬于人力資源滯后,見表6。

從表6可知,制約各省市耦合協調發展的主導因素有所不同。廣東、浙江、上海屬于高耦合協調人力資源滯后型。究其原因,盡管這些省市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 但總體素質不高,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短缺,從而掣肘系統的耦合協調發展?!耙粠б宦贰笔切率聞?,創新是主題。因此,這些省份應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對綜合系統耦合協調發展的推動作用,改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激發創新思維。同時“建立區內企業、高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和政府的聯系合作機制,加強產學研的結合”,李昳、張向前:《我國十三五期間適應創新驅動的科技人才使用機制研究》,《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第80—87頁。有利于提升人力資源自主創新能力, 從而實現系統耦合向優質協調發展躍遷。

提高對引進技術資源的識別和選擇能力,增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通過自主開發和二次開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以及加大高新技術研發的投人力度等。

遼寧、福建屬于中耦合協調人力資源滯后型。由于這些省份產業結構調整與人力資源結構調整不同步,人力資源結構調整滯后于產業結構,從而產生結構性對接失效,最終使得現有人力資源不能有效吸收模仿能力來推動經濟增長。為此,這些省份未來應注重人力資源產業配置結構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步和有效互動,并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加強培養技術含量高、人才優勢突出的現代高新技術產業, 發揮現有人力資本對先進技術的吸收模仿能力,以促進系統邁入更高的協調發展模式。

吉林、黑龍江、海南、重慶、廣西、云南、陜西、甘肅、新疆屬于低耦合協調人力資源滯后型,除了海南,其余都是中西部省份。較低的人力資源存量與質量是制約這些中西部省份協調發展的主導因素。東部地區以高待遇、高福利強烈吸引中西部人才,人才東流現象愈演愈烈,人才外流使流出區域的人力資源總體素質下降,形成人力資源空洞,從而難以滿足經濟發展對人力資源的進一步需求,使得綜合系統耦合協調度程度低下。據此,這些省份應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引入、培養、使用、獎勵、保障等配套的人才政策體系,實行高效的激勵制度,以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同時,加強教育支出規模和強度,提高人力資源素質,進而有助于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對經濟推進器作用,提升系統耦合協調的發展水平。

內蒙古、西藏、青海、寧夏均屬于低耦合協調的經濟發展滯后型,經濟短板是制約這些西部省份協調發展的主要瓶頸。這可能歸于盡管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了區域經濟增長, 但這種由自然資源開發和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所滋生的資源高耗低效和投資饑渴等問題, 使這些省份沒有真正擺脫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困局逯進、周惠民:《中國省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耦合關系的實證分析》,《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3年第9期,第3—19頁。。因此,這些地區應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著力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步伐,把握產業升級轉型契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本地在資源、生態、人文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的跨越式發展。

四 結 論

本文利用“一帶一路”18省市面板數據,基于耦合協調模型實證檢驗了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演進關系的特征,并對耦合協調度的時空演化規律和成因進行了探討。主要結論是:

1.經濟發展綜合評價指數時序上呈穩步上升態勢,空間上呈現從東至西逐級遞減趨勢,且省際差距大。人力資源綜合評價指數時序上呈加速增長態勢,空間上表現階梯狀空間分布特征,東部地區人才集聚,中、西部地區相對匱乏。

2.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度時序上呈逐步協調發展的態勢。但從耦合協調度的絕對水平來看,僅從瀕臨失調衰退升遷至勉強協調發展類型,耦合協調程度依然低??臻g上,耦合協調度亦呈現由東至西逐級衰退態勢。

3.由于制約各省市耦合協調發展的主導因素有所不同,各省市應根據自身狀況量體裁衣來提升其耦合協調發展水平。比如高耦合協調人力資源滯后型應強化人力資源的自主創新力,中耦合協調人力資源滯后型應發揮現有人力資本對先進技術的吸收模仿能力等。

Abstract:By using panel data of 18 provinces alo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building a coupling model of the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human resources for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coupl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regional economy and human resources in provinc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composite index of regional economy, composite index of human resources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re presenting stable ascent over time, spatially decreasing from the east to the west, and the level of coordination value is low. In addition, the main constraints of coordination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rovinces, so provinces should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ir situation to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level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human resources;coupling coordination

【責任編輯 南 橋】

猜你喜歡
耦合協調區域經濟人力資源
山東青島市張遠問: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具體指什么
社區居民生計模式變遷與土地利用變化的耦合協調研究
中國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與城市化耦合協調發展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江蘇省物流業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性的時空演變特征
關于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現狀與對策的思考
農業技術進步與要素稟賦的耦合協調度測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