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新型社區治理“自治+智治”模式探索與優化路徑研究

2021-03-24 10:41施義文方佳怡羅馬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9期
關鍵詞:自治社區治理

施義文 方佳怡 羅馬

摘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光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更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求社區不斷探索治理模式。隨著互聯網的飛快發展,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智慧社區,一種以“自治+智治”模式的新型社區應運而生。但目前,這樣的新型社區仍有著居民認同感不高,社區經費難以滿足智慧社區的建設等問題亟待處理。本文對融合“自治”與“智治”的社區治理模式展開論述,提出相應的優化路徑,以期為我國新型社區治理模式創新化提供啟發。

關鍵詞:社區治理;自治;智治

一、調查的問題

1.調查背景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并將農村的民主政治建設擺到了國家和社會層面上,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任。要求堅持“人們當做主”的原則,在黨的領導下實行居民自治。并且,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充分應用各種智能技術,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多種便捷服務,形成“自治+智治”模式的新型社區。

2.?調查現狀

東盛社區與陶湖社區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緊隨時代步伐,東盛社區利用智能技術,在微信平臺建立“諸事我呼”、“先鋒微家·亮旗”等小程序,處理社區居民們遇到的各類問題,同時利用互聯網對社區現有的各類資源進行整合,為社區居民提供政務、商務、文娛、教育、醫療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的形式。陶湖社區在智慧社區的基礎上,社區居民可以依照“自己辦理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大家辦”的準則,建立“志愿者物業”走小區自治新路,社區居民同心協力共同處理社區內的公共事務,共同打造美好家園。

3.?調查意義

通過對新設立的東盛社區與陶湖社區進行調研,研究在社區建立之初所存在的問題,以及社區對“自治+智治”模式的探索過程,并通過實地調研,結合東盛社區和陶湖社區的社區治理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研究對策和優化路徑,推動以“自治”和“智治”為核心的新型社區的發展,提升居民自治水平、加強智慧社區的建設,為其他社區治理創新化提供可參考的成功經驗。

二、社區“自治”與“智治”現存的不足

1.?居民對社區認同感不強,社區治理參與度不高

自1986年起,民政部初次把“社區”概念引入城市基層治理,距今已經有了35年的歷史,但是社區這個概念在群眾的生活中,一直表現的都很淺顯,僅限于繳納社保,處理一些居民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于有些居民認為社區的存在并沒有什么意義,以至于對社區的認同感不強,對社區治理的參與度不高。居民參與是社區成長的最關鍵的動力來源,是完善社區自治和社區自我良性運行得以實現的基礎。沒有居民自愿參與的社區建設和居民自治是無法想象的[1]。

2.?社區日常經費難以滿足智慧社區建設需求

據調查,東盛社區和陶湖社區的經費均來源于浣東街道財政支出,近兩年街道對于社區的項目支出預算雖然有所增長,但對于智慧社區的建設仍然是相距甚遠,無法滿足社區信息系統的建設。在建設智慧社區的過程中,設備需要連貫的、長期的投入,更需要長期的維護,如果無法保證設備的運行,智慧社區也只會是“表面工程”。

3.?社區缺乏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智慧社區推進過程中,社區不斷引進新興技術以幫助完成社區的智慧化,原先的人力資源管理難以適應新時代下的社區治理。此外,傳統的管理層、社區工作人員無法適應管理技術的革新,缺乏與之相應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這就導致了智慧社區建設停滯不前,無法繼續推進[2]。目前,缺少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阻礙建設智慧型社區的主要問題。

三、優化路徑

1.?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社區是我家”的濃厚氛圍

首先,通過利用智慧社區的硬件優勢,加大宣傳工作的力度,重點向居民宣傳社區的服務宗旨、服務內容與工作任務,并且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鼓勵社區居民多參與社區舉辦的活動。其次,社區工作人員更應主動融入居民,積極上門走訪,重點著力解決社區居民的問題與矛盾,讓群眾能夠認識社區、相信社區、融入社區,營造出“社區是我家”的濃厚氛圍,加強社區認同感。

2.?解決資金問題,拓寬融資渠道

建設智慧社區過程中,不光要加大政府的財政補助,更要動員企業等社會組織的資金力量,政府作為社區治理中最重要的主體,要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另外,要切實保障智慧社區建設所涉及的維修、硬件升級維護、基礎網絡維護及安全建設、受理系統使用操作的運背維護以及人員、培訓、辦公等經費支出[3]。與此同時,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激勵實力雄厚的企業公司參與到智慧社區的建設中來,從而緩解政府單方面的經濟壓力,更能有效地提高社區建設進程與企業公司獲利的“三方共贏”局面,從而保證智慧社區在未來發展中具備創新驅動力和可持續性。

3.?優化社區隊伍建設,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

智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在建設智慧社區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人盡其能,物盡其用”,只有每個崗位上的人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最有效的促進智慧社區的發展,推動智慧社區的建設。在優化社區自身隊伍的同時,要做到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人才強國”戰略。社區作為基層居民自治的組織,要堅定不移跟黨走,加強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制定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強社區的治理與建設工作。

總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新型社區治理模式探索,需要將“自治”與“智治”相結合,同時也要看到探索模式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找到優化路徑,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帶動社區治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康香香.社區自治是建設和諧社區的基礎——對古交市東曲街道社區自治的調查和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5(S1):20-22

[2]尚蓉,趙雪,楊秀讓.新時代下智慧社區建設研究——基于宿遷市宿城區智慧社區建設的實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1(05):60-62

[3]洪珊,喬親旺.探索智慧社區規?;瘧玫奈磥碇穂J].世界電信,2014(06):58-63

作者簡介:施義文,男,2000年6月3日,江蘇句容,漢,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人文學院,本科生,具體研究方向:社會治理。

本文系 2021年度院級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項目(JYKC2152)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自治社區治理
互聯網金融法律監管困境與對策
依托社區學習共同體推進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
城市社區“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心理建設:社區治理新方向
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董事會職權的章程自治
莊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觀
莊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觀
淺析我國農村新型治理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