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分析

2021-03-26 07:40付豫玨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6期
關鍵詞: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歷代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實際情況,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運用形式、在中國的深化發展以及本土化傳播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研究的主要內容,形成了與新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三次飛躍”相契合的三個階段性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此,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實事求是的信念、與時俱進的革新以及自我革命的勇氣等為科學開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提供了寶貴經驗,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深入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發展歷程;實踐經驗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領導地位的重要體現,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指導實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時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1]。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2]P21,開啟了中國共產黨人自覺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之路。近年來,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學術界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的研究成果也越來越豐富。如,郭建寧認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關鍵。[3]P1姜喜詠認為,深刻闡發廣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意義和價值,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代中國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范式。[4]P61石仲泉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目前獲得越多共識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又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偉大理論成果。[5](P6-7)學者們從不同視角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情況、時代發展相結合的特征?;诖?,筆者試圖在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視域下,梳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內涵及演變歷程,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其關系,以期為正確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中的問題提供歷史啟示。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研究

厘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內涵是推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的前提條件。從宏觀層面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便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結合的新型理論形式;從微觀層面上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表現為下述幾種形式: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應用

即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階段的實際問題。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通過洋務、維新、新文化、五四等運動對國家出路進行早期探索,經歷了向西方學習器物、制度、文化的三個階段,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的救國出路。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懷疑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崇拜階段。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發起“洋務運動”妄想通過向西方學習器物制造維護其反動統治,終于甲午戰爭失敗而告終;隨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通過“維新運動”向西方學習君主立憲制,最終由于民資的軟弱性宣告這場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也行不通;1915年,陳獨秀開辦《新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開啟,人們產生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懷疑,開始崇拜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二是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懷疑階段。巴黎和會談判失敗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使先進的中國人民對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產生懷疑爆發了“五四運動”。三是用無產階級世界觀觀察國家和世界階段。十月革命的勝利和蘇俄宣布歸還侵占中國的土地讓先進的中國人民看見了民族救亡的曙光,由此走出了一條以中國共產黨為引領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之路,引導中華民族取得偉大勝利和成就。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深化發展

即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揭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時期的客觀規律。中國實踐的偉大經驗源自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實踐總結,并在認識不斷升華中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但其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和時代特征,可依據實際環境的變化對思想體系進行持續優化。歷史經驗證明了,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特殊性相統一的原則,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氨颈局髁x”“冒險主義”的慘痛教訓是中國共產黨人多次教條尊崇馬列主義本本和信奉蘇聯共產國際經驗的必然結果??箲饡r期,國民黨反動派廣泛營造“共產主義不再適合中國國情”的思想輿論,也迫使中國共產黨人不得不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和中國革命鮮明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中國革命實踐,給予輿論沉重回擊。建國初期,為扭轉極端“左”傾錯誤思想和“反潮流”原則統治的局面,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及時糾正了“批判修正主義”和“反潮流精神”在全黨的錯誤指導,防止了階級斗爭的進一步擴大化,使中國社會重新回歸經濟建設路線,開啟了國家改革開放進程。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本土化傳播

即運用中國人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來闡述其中內容。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運用精彩的文學形式去闡述階級關系的一種高深理論,其寫作內容往往是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的。中國領土面積廣域、民族種類多樣,語言形式多元,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不是單靠少數知識分子的個體性社會實踐所能夠實現的,而是必須依靠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群體性社會實踐。因此,充分考慮人民大眾的認知水平和教育習慣,采用中華民族喜聞樂見的中國方式和語言形式闡述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推動理論學習大眾化的關鍵。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研究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演化歷程與中國社會發展進程密切相關。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瘪R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也取得了與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相契合的“三次飛躍”。

(一)中華民族站起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日甲午戰爭后,民族意識開始普遍覺醒。1905年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進入了新階段,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巴黎和會”帝國主義公然宰割中國,使愛國救亡刻不容緩、民族復興成為夢想;蘇聯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歸還搶占中國的領土,使先進的中國人察覺到走馬克思主義道路,世界才能平等待我;“一二九運動”促使了中華民族從民族自在走向民族自覺,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但在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制造了如“中山艦事件”“四一二”等反革命事件,幼年的中國共產黨由于放棄了革命領導權最終導致大革命統一戰線的失敗。而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總結革命經驗教訓的同時帶領中華民族站起來,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在此期間,毛澤東同志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了《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對本本主義》《論持久戰》《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共產黨人>發刊詞》《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文章,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多方面展開,逐漸達到成熟。

(二)中華民族富起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開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緊緊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兩個基本問題進行論述,帶領全國人民踏上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征程。這一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了“我國建國初期的經驗和教訓,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路線,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十一屆六中全會討論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草案)》;黨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概括了“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黨的十三大指出了“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三步走發展戰略、根本任務、計劃市場”等論斷,并首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系統概況;九二談話明確了“社會主義本質、三個有利于、計劃和市場的理論突破、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產力以及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科學論斷,這些理論成果進一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指明方向。2002年黨的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主要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兩個基本問題,是中國共產黨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之否定之否定原理對自我進行的革命,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勇于革新、自我完善的精神品質。2003年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地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時代命題,是黨基于新時期中國社會發展實際國情,提出的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

(三)中華民族強起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盵6]“八個明確”核心內容和“十四個堅持”基本方略,科學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理論與實踐行動的高度統一?!斑@一新思想,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地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黨建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盵7]P12

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

歷史可見,中國在具體實踐中并不是復制馬克思主義的條框,也不是對傳統政治手段的延續使用,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和民情等形成的新的理論體系,也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理論。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保障

在百年努力奮斗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從根本上轉變了近代歷史發展方向,也轉變了國人和民族的根本命運。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內建設方面便已經取得了更為明顯的效果,明顯加快了我國向強國邁進的步伐,均說明我黨的歷史地位具有更高的不可替代性。在新的歷史發展關鍵期,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特色社會的歷史續寫,這便需要依賴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如果脫離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馬克思主義將缺乏實踐基礎,理論將淪為空談;如果脫離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將無法與實踐結合發揮出預期的指導作用??梢?,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深化推進,需依賴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這也是該理論發揮作用的基礎和關鍵。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其成長壯大始終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發展息息相關,與黨依靠人民為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創造性實踐息息相關,與黨自己所作出的道路選擇、主義選擇、制度選擇和價值選擇息息相關。[8]P13

(二)堅持與時俱進的信念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然選擇

堅持與時俱進的革新體現了量變與質變辯證關系。以實踐作為理論形成的源泉,永遠需與新的事物產生密切的聯系?!靶隆笨勺鳛闀r代發展的標志,在經驗等方面進行創新便可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礎。新時期對建設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進行創新總結,也可作為推動具有時代特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渠道。建國以來,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人民向新未來不斷邁進,在創新實踐中表現出更多的新的探索、創造和作為,實現了由起步、富有、再到強大的發展目標,體現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各種政治力量博弈中勝出,成為中國人民的主心骨,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歷史大勢、遵循客觀規律、始終堅持和發揚科學精神,表現在黨的建設實踐上,就是堅持黨的建設科學化,推動黨的建設與時俱進地發展。[9]P16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要求

堅持實事求是的信念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對立統一。從國家治理的實踐可見,我國經歷了“國家消亡理論”到“強化發展社會主義國家理論”的轉變過程。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為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國家,更為強調資產階級統治與工人階級的主要矛盾,從而將國家和社會主體設置為對立的角度,二者之間具有難以調和的矛盾,這便導致社會主義國家在應用理論時,難以正確處理國家、社會和其他治理主體的關系,對社會治理效果存在著不適合的情況。在黨的思想指導下,我國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更為重視以自覺的理論來對國家治理意識與手段進行細化完善和創新,以此制定更符合實際情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思想。中國共產黨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都在說明:正是由于黨重新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正確路線,重新認識我國國情,并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準確判斷,才使社會主義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10]P9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以現代化的思想治理國家的主張,這便是基于國家建設和革命實踐的基本國情,正確處理國家及其他治理主體關系的集中體現,更為突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行動自覺,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四)堅持自我革命的勇氣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由之路

堅持自我革命的勇氣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的否定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是事物發展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統一。革命時期,幼年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經歷多次失敗后勇于展開激烈的思想斗爭、抵制和改正錯誤,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契合度,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北伐戰爭時期,陳獨秀認為此時的中國工人階級還處于幼年階段,不具備單獨領導革命的能力,不主動發動群眾,不開展工人運動,最致命的是放棄了革命的領導權,致使黨慘遭國民黨反動派的嚴重破害。新民主主義時期出現了“三大錯誤”,其中,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直接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被迫實行二萬五千里戰略轉移。社會主義時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錯誤思想,給新生的社會主義事業帶來了沉重打擊。改革開放后,如何協調官僚腐敗與長期執政,生態與經濟發展、需求與供給、質量與數量等矛盾……為此,中國共產黨在無數次失敗中堅持自我革命,在處理困局的過程中及時調整黨的政策、方針和路線,堅持自我革命是我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幼年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

結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基于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國情創造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時代產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實事求是的信念、堅持與時俱進的革新以及堅持自我革命的勇氣等不斷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經驗,以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性、先進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重道遠,未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新境界,使其永葆青春活力。

參考文獻: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 http://cpc.people.com.cn/n1/2021/0708/c437911-32152777.html,2021-07-01/2021-08-28.

宋鈞文,王延平.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途徑的歷史啟示[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1).

郭建寧.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學術探索,2010(2).

姜喜詠.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意義與價值——以“傾向論”為背景的反思[J].南京社會科學,2010(5).

石仲泉.黨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8(7).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6844917453448543&wfr=spider&for=pc)

邸乘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2):7-21.

田克勤,李婧.中國共產黨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發展[J].山東社會科學,2016(8).

齊衛平.中國共產黨百年建設實踐的科學化發展[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1).

田克勤,程小強.新中國7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經驗和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19(11).

[作者簡介]:付豫玨(1988-),女,貴州興仁人,貴州大學歷史與民族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共興仁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猜你喜歡
實踐經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歷程
家門口的圖書館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產國際七大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研究
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展的傳播學解析
我國水土保持監測的發展歷程與成就
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綜述
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模塊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秦山30萬機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進及實踐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