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古建筑保護與數字化應用

2021-03-26 09:10安海濱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6期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數字化

安海濱

摘要:我國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遺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古建筑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發展嚴重的損壞,導致一些文明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跡具有消失的危險,因此,對我國古建筑的保護工作尤為重要,在保護過程中需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對古建筑進行科學的保護和復原。

關鍵詞:古建筑;數字化;保護;應用

我國古建筑是中華民族在發展過程中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在古建筑保護過程中也應改變傳統的保護方式,采取高端技術對古建筑的損壞情況進行復原和保護,數字化技術對古建筑的復原和修護以及展示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成為當前我國古建筑保護的新方方法。

1、我國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意義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古建筑作為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當代建筑無法比擬的,通過古建筑文化能夠見證我國城市文明的不斷發展。古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直接對歷史文化遺產和信息的展示產生嚴重的影響,古建筑不僅反應的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同時也是我國強大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在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應重視對古建筑文化的保護。當前,現代化社會發展速度不斷的加快,對古建筑保護的欲望也愈發強烈。古建筑的內外部建筑結構與現代建筑相比具有一定的價值和內涵,包括建筑細節的雕刻和作畫等,都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現代社會建筑中也有對古代建筑的模仿,還有些建筑是在古建筑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和創新,因此,古建筑對我國現代化建筑的設計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成為新時代建筑設計的重要發展趨勢和設計理念。

保護古建筑是我國人民和全人類需要共同努力去做的工作,在對古建筑進行修復的過程中,能夠將整個民族的心連在一起,并且形成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也是國家綜合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古建筑一般都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其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深刻的影響著現代人們對古代文化的追求。因此,通過對古建筑文化的保護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全國人民的精神思想,同時通過利用數字化修復和保存的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數字化技術在古建筑保護工作中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古建筑的保存,并將建筑中完整的信息內容上傳到信息庫中,讓人們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實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社會經濟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精神需求和層次也在不斷的提升,古建筑能夠讓人們在心情上實現放松,通過對歷史文化古跡和建筑的游覽和觀賞,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時也提高了求知欲望,對中國歷史具有更強烈的探索需求,從而有效的帶動了 ??????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為區域經濟的繁榮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古建筑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人口眾多,住房成為現代人民在生活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針對人們的住房問題也提出了較多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并且嚴禁在耕地上建造房屋。但是在過去的很多年里,人們為了追求舒適的住房環境,將古建筑進行改造和拆除,嚴重損害了古建筑原有的面貌。

古建筑保護意識低?,F階段一些地區對我國古建筑保護的意識也較低,從而導致一些地區對古建筑保護工作做的不到位,對于一些沒有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好處的古建筑,更沒有關注其保護工作,古建筑保護意識較低,且沒有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同時當地相關部門也沒有制定科學和完善的保護措施,以及對已經損害古建筑進行修繕的相關措施。這就導致古建筑的保護工作成為一個惡性的循環,越缺乏保護制度和措施,越是沒有人進行關注保護工作,導致我國古建筑隨著時間的推移消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

古建筑修繕工作不到位。一些地區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古建筑對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制定了一定的保護措施,但是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對于一些已經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并沒有制定科學的修繕措施,導致在對古建筑保護過程中對損壞古建筑的修繕和復原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對建筑表面進行簡單的修復,并沒有對建筑內部的結構等進行全面的修繕,從而導致古建筑的修繕工作沒有實現良好的修復效果。

游客對古建筑的損害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斷提升,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人們在旅游景點會有參觀古建筑遺址,但是有些游客沒有認識到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在古建筑外部進行隨意涂抹和刻畫,對古建筑產生了嚴重的損害。世界范圍內的古建筑都是歷史文化遺產,巴黎圣母院的失火事件,就是人們對古建筑保護工作意識低,保護工作不到位而引發的嚴重后果,使人們深刻的意識到了古建筑并不是能夠長久保存的,需要在發展中進行精神的修護和完善。

3.古建筑保護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數字化技術是集合了計算和數字以及圖像和模型以及定位等多種先進技術,同時還包括了數據庫統計信息等,在現代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3D打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3D掃描成為打印技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對古建筑實施保護過程中可以通過三維掃描,對建筑結構進行準確的測量,并且對建筑結構內外部的信息進行搜集,通過計算機模型構建出虛擬的古建筑模型,并且在公眾面前進行展示,從而實現了對古建筑進行保護的目標。

對于數字化技術的圖像處理技術來說,其能夠根據古建筑圖像的結構和形狀特點以及顏色和紋理等信息,使用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和分析,能夠對古建筑受損的程度和損害情況進行精準的分析,并根據損壞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解決措施。此外還能夠將建筑結構的實際狀態輸入到數據庫系統中,古建筑保護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對比分析,提出科學化的修繕方案,實現了對古建筑保護的目的。針對不能一次性進行修復的古建筑來說,應利用數字化技術對修繕的方案進行反復的分析和虛擬試驗,并且使用三維數字技術對古建筑結構和細節等進行掃描,獲得局部模型,利用數字化進行虛擬修復,實現了古建筑修繕工作高效開展。

尚書第建設于明朝年間,是福建省保存較為完整的且規模最大的古建筑,尚書第現今坐落在泰寧縣城內,建筑結構嚴謹合理,宏偉壯觀。在對尚書第古建筑進行保護過程中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通過信息采集,了解建筑內部的結構數據,并將測量的數據導入到云拼接軟件中,并根據建筑結構全部的構件尺寸等信息建立云模型,然后建立尚書第的BIM模型,模型中能夠對建筑的構件賦予材質,建筑殘損情況以及保護等信息進行立體的展示,從而形成較為完整的、可共享的、實時的更新和維護BIM模型。通過BIM模型能夠對尚書第的外觀及構件屬性信息進行準確的還原,同時還能夠實現對古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結束語:

古建筑中蘊藏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應重視對古建筑的保護工作。利用數字化技術提高對古建筑保護的效果,使人們能夠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有更多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孫文瀟, 王健, 劉春曉. 三維激光掃描在古建筑測繪中的應用[J]. 測繪科學, 2016, 41(12):5.

[2]劉曉娟, 潘銀蓉, 劉慧平,等. 數字人文視角下古建筑描述模型設計研究——以什剎海地區為例[J]. 圖書情報工作, 2020, 64(19):9.

[3]榮超. 基于BIM技術的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研[J]. 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 2021, 43(2):1.

[4]梁慧琳, 張青萍. 園林文化遺產三維數字化測繪與信息管理研究進展[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 44(5):8.

猜你喜歡
古建筑保護數字化
推動內部審計工作數字化的探究
傳統文物古建筑的保護與恢復研究
數字化起舞
古建筑文物現代防火保護的有效措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中國古建筑
芻議古建筑保護中的檔案工作分析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