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思維模式溯源

2021-03-26 19:00張登本李翠娟
中醫藥通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經脈黃帝內經八卦

●張登本 李翠娟

《黃帝內經》基于先秦時期之前的“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的哲學理念,不但對“三陰三陽”思維模式的內涵予以了界定,更將其加以廣泛應用。經過對相關原文解析發現,《黃帝內經》是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應用該思維模式構建相關醫藥學知識的:就時間維度而言,基于自然界一年陰陽之氣的消長狀態,用以表達六節氣位的陰陽屬性及其次第順序,并以此為據來表達與六位時象對應的氣候屬性,自此成為運氣理論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和重要內容;就空間維度而言,則是基于經脈陰陽氣血的多少、分布狀態以及臟腑經脈的氣機、氣化活動狀態之異,應用“三陰三陽”思維模式完善了經脈命名及其相關理論,并以此為據,闡釋相關臟腑的生理病理,外感熱病的六經病理模型亦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1 “三陰三陽”思維模式文化溯源

早在5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古圣賢在長期生產生活的實踐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了一分為三的自然法則,并基于這一法則而創立了“三陰三陽”思維模式,伏羲八卦(先天八卦)的出現,就是這一思維模式形成的符號標志。后在殷商晚期,周文王姬昌將伏羲八卦改良為“后天八卦”(又稱為“文王八卦”),這是其所著《易經》的理論核心,與“伏羲八卦”一同被稱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原典,是中華民族集體思維模式的發生之源,自此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觀念,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根脈和基因。因其運用符號陰陽表達了“一分為三”觀念,這一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自此基本定型并以陰陽符號的形式予以呈現。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李聃第一次從理性高度將陰陽“一分為三”的理念界定為法則、規律、模式,這就是用“道”予以概括的緣由(《道德經·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目前所知,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成書于公元前168年之前的帛書《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首次運用“三陰三陽”來命名人體十一經脈[1],自此醫學中經脈“三陰三陽”概念才進入人們的視野,這應當是《黃帝內經》廣泛應用“三陰三陽”思維模式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時的文化源頭和基本遵循。

2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思維模式形成路徑

中醫藥要把發展、創新當作習慣、文化、精神、品質,應自始至終遵循這一理念,這就是中醫藥幾千年來不斷前行的內在動因。繼伏羲先天八卦之后,“《周易》的卦爻結構實際上為后世提供了一個思維模型,提供了‘一分為三’和六位時空的思維方式。這對《黃帝內經》以及《傷寒論》的理論整合和重建無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谙荣t對廣泛存在于天地萬物“一分為三”法則的理解和認識,《黃帝內經》在完善西漢初期形成的“三陰三陽”思維模式雛形的基礎上,不僅以此作為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思維路徑,而且以此為據,多維度、全方位、多層級地建立“三陰三陽”生物模型,用以表達復雜的生命科學知識內涵。

模式,是事物的標準樣式,是從不斷重復的事件中發現和抽象出的規律,是解決問題的經驗總結、思維方法,屬于“道”的層面,即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易傳·系辭上》)。模型,是對現實客觀事物的一種表示和體現,是對事物特征及其變化規律的表達或抽象,是開展相關研究工作的有效工具、前提和基礎,屬于“器”的層面,即所謂“形而下者,謂之器”(《易傳·系辭上》)。所以,思維模式可指導思維模型的建構,而所建構的思維模型則能體現一定的思維模式?!饵S帝內經》應用“三陰三陽”理念構建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內容中,充分利用了“三陰三陽”思維模式的指導作用,廣泛構建出不同醫學內涵的“三陰三陽”模型。

2.1 《黃帝內經》應用“三陰三陽”模式的緣由先賢強調“一分為二”“一分為三”為萬事萬物所遵循的基本法則,是闡釋天地萬物復雜變化內涵的基本思維路徑?!饵S帝內經》以此為基,認為“一分為三”理念同樣也可以作為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的基本思維模式,而構建生命科學知識體系也需要這樣的思維模式。所以就有了“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其生五,其氣三……此壽命之本也”(《素問·生氣通天論》),以及“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陰陽。其氣……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素問·六節藏象論》)的基本立場。這就是《黃帝內經》為何要用“三陰三陽”思維模式廣泛構建多層級相關模型的依據和緣由。

2.2 建立完善的“三陰三陽”概念《黃帝內經》完善了“三陰三陽”法則命名及其相互關系。雖然成書于西漢初期之前的《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已經明確地用“三陰三陽”命名經脈,但是仍處于雛形的初始階段,之所以謂其尚不完善,不僅在于三陰三陽間的關系尚不清楚,還在于缺少經脈循行部位等內容。所以說,是《黃帝內經》完善了“三陰三陽”思維模式并建立起成熟的醫學模型。

“三陰三陽”思維模式的發生,留有顯著的蛻變于“一年分四季,四季分陰陽”的天文歷法痕跡。所謂“其氣三”,是《黃帝內經》基于“一分為三”法則,以“一年分四季,四季分陰陽”之太少“四象”的天文歷法為基礎,將屬陽的上半年之“二”(少陽、太陽),蛻變為“三”(少陽、陽明、太陽);將屬陰的下半年之“二”(少陰、太陰),蛻變為“三”(少陰、太陰、厥陰)(《素問·至真要大論》《靈樞·陰陽系日月》)。因而,《黃帝內經》完善了“三陰三陽”的概念名稱。

“三陰三陽”之間的關系如何?《黃帝內經》以經脈的空間分割為例,用門窗局部“開闔樞”結構為喻,形象而具體地表達了“三陽”之間、“三陰”之間、“三陰三陽”之間的關系,完善了“三陰三陽”開闔樞思維模式的建立(《素問·陰陽離合論》)。

《黃帝內經》“三陰三陽”開闔樞思維模式發端于經脈,這是毋容置疑的。從《陰陽十一脈灸經》《足臂十一脈灸經》開創經脈的“三陰三陽”命名,到《素問·陰陽離合論》的經脈空間分割“開闔樞”理念的建立,強力地證明了這一思維模式是基于經脈分布特征而提出的。如分布并循行于四肢外側面的三條陽經脈,之所以從后至前依次被命名為太陽、少陽、陽明,是因為“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前胸)腹為陰”(《素問·金匱真言論》)。循行、分布于四肢外后側的經脈被命名為“太陽”,是依據其居“后”、居“外”,從部位屬性而言,是兩“陽”疊加,故將其以“太”(大也、多也)名之;而分布、循行于四肢外(為陽)前(為陰)側的經脈名之曰“陽明”,是因其分布部位是陽與陰的疊加,屬陽的特征不足于“太陽”?!吧訇枴?,則居于“太陽”和“陽明”之間,故稱其為“樞”。

同理,循行、分布于四肢內側的三條陰經,之所以從前至后依次被命名為太陰、厥陰、少陰,是因為內側(陰)前廉(陰)為兩個屬陰的部位疊加,故內側前廉的經脈名之曰“太陰”;內側(陰)后廉(陽)分布的經脈為一個屬陰部位與一個屬陽部位疊加,故相對于“太陰”經脈屬陰的成分少,故名之曰“少陰”。至于居于二者之間的“厥陰”,就成為后世所言的三陰之“樞”。這也可能是《陰陽十一脈灸經》和《臂足十一脈灸經》只言經脈在四肢、體表分布的緣由。

3 小結

《黃帝內經》完善了“三陰三陽”思維模式之后,廣泛地用以闡釋生命科學知識中的相關內容,并全面建立多層級的醫學模型??梢?,《黃帝內經》中的“三陰三陽”思維模式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根脈的體現,是伏羲時代就已經形成的文化基因在生命科學知識體系構建中的應用。

猜你喜歡
經脈黃帝內經八卦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伏羲創八卦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從出土和傳世早期經脈類文獻中的疼痛病癥看經脈理論的形成
中泰傳統醫學經脈系統比較探析*
老官山漢簡《經脈書》初探
世相八卦
世相八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