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簧管演奏西洋化與民族風的對立與破局

2021-03-30 05:47龐亮
藝術研究 2021年1期

龐亮

摘 要:五指更奏,卷手一挃,西洋樂器單簧管,在演奏與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從內心驅使一種結構化的重建,欲構架一個理想化的西洋與民族之間的契合,試圖將橫亙在單簧管演奏西洋化與民族風長期對立的研究發展障礙中,尋求破局之道。對弈意味著大格局下的一種文化重拾,罘葸之勢,破局有道?!杜撩谞栔簟返某霈F,將單簧管演奏西洋化與民族風的對立開解出一條破局之路。這部作品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國內專業人士的極大關注。研究者從西洋樂器民族化視角入手,從對立到破局進行辯證性的思考,深入剖析這首單簧管演奏曲目中的經典之作《帕米爾之音》協奏曲,解讀其內置的中西文化,詮釋兩種藝術文化碰撞下集藝術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經典之作。

關鍵詞:《帕米爾之音》 胡璧精 民族風 對立與破局

任何一種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土壤,單簧管作為西方的木管樂器,從某種意義上講似乎依舊需要遵循這樣的規律。自1903年,英國人在北京創辦的軍樂隊第一次出現單簧管這一樂器后,中國便開啟了單簧管藝術的發展之路。隨著1922年音樂傳習所在北京大學成立之后,我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穆志清任教,開始為中國單簧管藝術發展培養專業人才。漫延至20世紀下半葉,我國已經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單簧管演奏家并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胡璧精創作的這首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便是其中最為杰出作品之一。之后,國內外一些優秀的單簧管演奏家都演奏過這部作品,著名單簧管演奏家約翰·丹曼給予了這部作品極高的評價,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的世界單簧管協會年會上,我國著名單簧管演奏家陶純孝先生受邀演奏了這部作品,當時便獲得了世界各國音樂家的一致好評。此后,這部《帕米爾之音》便被列為各藝術類高校單簧管專業的必修曲目??梢?,這部作品對于中國單簧管藝術發展的重要意義。本文以單簧管音樂作品《帕米爾之音》為研究對象,在溯源作品創作文化背景基礎上,分析其作品結構特點的同時管窺胡璧精的創作美學特點,從“取之不盡之民族音樂到拓之不盡的創作之路”中探究單簧管在中國發展的新態勢,以此破局,擺脫西洋樂器民族化現狀的困囿。

一、文化圍困:《帕米爾之音》創作的文化溯源

胡璧精是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自小學習小提琴和作曲,曾經任空政文工團創作員和演奏員,還擔任過藍天幼兒園藝術團的音樂總監及藝術指導?!杜撩谞栔簟愤@首單簧管協奏曲是胡璧精以20世紀70年代塔吉克民族的民間音樂為藍本而作,是那一時期為數不多的極具民族特色的器樂作品。這部作品將中國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的創作技法相融合,既是對本國優秀民族文化的繼承發展,亦是對西方藝術文化的吸收和學習,這部作品將民族藝術與西洋技術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為中國的單簧管作品創作注入了新鮮血液。創作這部作品時,胡璧精親自前往帕米爾高原進行采風和體驗生活,最先創作的第三樂章靈感是源于在采風過程中深入塔吉克民族奔放熱情的婚禮現場及民風的淳樸善良所感動。而第一、第二樂章亦是根據之前創作出的塔吉克民族的舞蹈作品《冰山雪蓮》衍生而來,發展為這部協奏曲的音樂主題。

為了創作這部作品,胡璧精多次深入到塔吉克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切身體驗、了解他們的民族風俗文化。其中,該民族的婚禮習俗是其創作靈感的重要源泉。塔吉克民族的婚禮儀式及其隆重,新郎新娘要參加許多寓意深遠的繁瑣儀式,身披紅、白兩色布料裝飾的新人象征著牛奶和酥油,是來自親友的祝福,祝福新人如酥油牛奶一樣生活富足吉祥,相互依存。而婚宴后的“叼羊賽馬”是婚禮儀式的重要環節,新郎要放一只健康的活羊在空地中,青年們與新郎要爭奪這只活羊,同時新郎要在伴郎們的幫助下沖破新娘家設置的重重障礙搶到羊,最終成功的勇士會得到新娘家禮物、布料的饋贈以示獎勵,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會有一些小伙子和姑娘在旁吹奏鷹笛,敲擊手鼓,翩翩起舞,場面十分熱烈歡快。正是這樣極富民族特色的現場感受,讓胡璧精感受到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的可貴,在激情滿懷中創作了極富塔吉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

二、層層疊置:《帕米爾之音》創作結構解讀

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描繪了帕米爾高原美麗的風景,帶領我們走進塔吉克民族人民的生活,真實地感受著在這個民族喜慶熱烈的婚禮場面。整部作品猶如為聽者描繪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塔吉克這個民族質樸、善良、熱情的民風,這部作品由三個樂章組成,每一個樂章都呈現出一個鮮明的音樂主題,每一主題在曲式結構及配器上都獨具特色。

第一樂章是典型的奏鳴曲曲式,其主題為沙漠駝鈴,作曲家胡璧精在這一樂章的創作中運用慢板,并由雙簧管、小提琴、大提琴樂器引出主題,在豎琴和弦樂、三角鐵的指引中,向我們展現了沙漠戈壁一望無際的場景,猶如看到遠方的駝隊艱難地行走在古老的絲綢之路。隨著單簧管連貫地演奏六連音,將我們引向了第一樂章的呈示部,中音區的演奏和弦樂撥奏的襯托,營造出別樣的意境,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時將駝隊成員艱辛趕路的內心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進入到副部主題,其速度進行與主部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作曲家開始運用屬調的創作方式,將情緒的表現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特別是旋律中增二度音程的運用及急促緊張的顫音手法,生動地體現了塔吉克民族的音樂特點,而這樣的音樂對比性創作,將塔吉克民族人民不畏艱險、勇于與自然抗爭的堅強品質表現出來。第一樂章中的兩個主題在調性交錯、旋律變奏不斷發展生成,在延續作品主題思想的同時,單簧管演奏的一段華麗的旋律將音樂推向高潮,這一樂段是考驗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關鍵,技術的純熟與樂感的體現在這部分能夠被酣暢地表現出來,之后沉重徐緩的旋律才又回歸到作品主調。副部音樂在音區、力度方面逐漸減弱,旋律所營造的意境從自然回歸到行進中的駝隊,伴隨著漸行漸遠的駝鈴聲,趕路的隊伍也慢慢消失于暮色之中,之后再次出現的主旋律的速度、力度也漸漸弱下來,進而第一樂章的旋律結束。整體來看,胡璧精的這部分創作在力度、速度、節奏、調性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多變化,音樂著墨于人物心理狀態及自然場景的描繪,將塔吉克民族人民堅強不屈、豪放樂觀的特質躍然于譜面,歷歷在目。

第二樂章的創作是帶再現復三部曲式,這部分的主題為高原之夜。整個第二樂章都是在單簧管緩慢的獨奏中進行,展示了帕米爾高原上,在夜色里相互依偎互訴衷情的青年男女。隨著樂曲進行、發展,作品速度逐漸加快,弦樂與單簧管的卡農式交替演奏烘托出了作品的歡快、熱烈氣氛,力度的變化及裝飾音的運用,快速的琶音將塔吉克青年男女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幸福生活的向往表現出來。隨后樂隊重新出現了作品之前主題,單簧管的現行快速音節后進入再現部分。這部作品第二樂章,胡璧精著重于強調氛圍的營造,寧靜的湖面、柔和的月色、相互依偎的青年男女,高原之夜的浪漫景象在音樂旋律中一幕幕呈現在聽眾眼前,極為動人。

第三樂章胡璧精遵循了協奏曲的創作規律,將第三樂章采用回旋曲形式進行創作,這部分的主題是婚禮。將塔吉克民族的風格習俗、熱鬧歡快的婚禮氣氛通過音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整個第三樂章的旋律速度歡快且節奏感強,單簧管的獨奏部分一開始吹奏聲音由弱漸強,長音猶如婚禮即將開始的號角,樂段的主題一共出現了三次,都是表現婚禮上喜慶、有趣的節目。叨羊比賽,塔吉克青年們騎著高頭大馬跨馬叨羊的威武英姿,展現了這一少數民族人民不畏艱險、雄壯勇猛的高原氣概,婚禮的另一項活動“賽馬”出現在作品的第一插部,音樂語言運用較少;第二插部著重描繪載歌載舞、熱鬧歡快的婚禮場景,人們紛紛對新人送上祝福,胡璧精特別運用了塔吉克民間舞曲7/8拍子的節奏型,將喜慶、熱鬧、甜蜜婚禮氛圍展現得淋漓盡致;第三插部是這一樂章也是整首作品的高潮部分,婚禮即將結束,人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對新人的祝福,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載歌載舞,奔赴和諧、未來的歡樂場景。

整部《帕米爾之音》三個樂章組成,每一個樂章都向我們描繪了不同風格的畫面,它們相互區別卻一脈相承,又都表現的是共同的音樂主題,是用最樸實的音樂語言,通過不同的視角、景色及人物內心的描摹,向我們展示塔吉克民族最原始、純真、自然的風土人情,民族特色音樂的運用,使作品旋律獨具韻味,西方作曲技法的運用令整首作品結構嚴謹、風格統一,充滿了思想性和藝術性。整首《帕米爾之音》協奏曲既向我們呈現了單簧管曲目創作的高超水平,更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生動可愛的“音畫”。

三、破繭成蝶:《帕米爾之音》技術與藝術的美學追求

音樂作為人類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表情達意的渠道,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的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可以稱為文化,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可以稱為藝術品。技術與藝術兩者永遠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孤立而談的。沒有演奏技術的扎實功底,就不能呈現出高水準的音樂表現。而音樂缺乏表現力和藝術性,只會淪為演奏技術機械性的“運動”,音樂本身便喪失掉了它自身的價值。只有當表演者的演奏技能與音樂表現充分的形成一種內接,即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藝術作品的價值才會真正體現出來。

1.技術隱喻:扎實的演奏技術能力

單簧管作為西洋樂器,與其他木管樂器一樣演奏技巧較復雜,對基本功的要求較嚴格,不同的表演技巧、音色、音響、音型,以及對聲音的把控力,演奏時運指能力都極為重要。因為不同的音色處理會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內容、音樂形象和音樂感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單簧管演奏者,能夠游刃有余地演奏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需要掌握不同時代、國家、風格、音樂形象的演奏技巧,腳踏實地的技能訓練顯得尤為重要。

協奏曲《帕米爾之音》對單簧管演奏技能要求很高,在呼吸、吐音、音色、運指等方面都近乎苛刻。作品的第一樂章中的展開部,由于旋律調性變化之多,變化音隨之增加,作品演奏的復雜性不言而喻。單簧管的演奏不同于鋼琴,是需要多個手指配合來完成一個音,因此在手指技巧方面難度便會加大。同時,作品旋律中大多速度較快,還會出現連續的變化音和琶音,演奏者要保持住每一個音的準確度、均勻度、清晰度是需要扎實的演奏功底,這些不僅需要表演者運指的靈活性,還有對演奏時氣息的把控,氣息強弱的控制直接影響著作品音色的美感進而決定整部作品的演奏質量。因此,演奏《帕米爾之音》這首作品,首要任務是要有過硬扎實的演奏技能,這不僅僅是是進行作品演奏的基礎,更是藝術表現的關鍵。

2.文化隱喻:深厚的文化素養積淀

美的藝術能給予人情感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升華,任何具有審美能力的藝術作品都需要思想內涵的支撐,而這些具有生命活力的作品源于創作者和表演者自身的藝術文化修養。一部優秀的藝術作品除了需要具有深厚思想內涵的文本外,表演者的二度創作決定了作品最終呈現的質量,不同層面的表演者所呈現的作品是各不相同的,這其中不僅僅是表演者的演奏能力,還包括其對作品思想內涵的深層理解和認知,優秀的表演者總是能夠挖掘出作品之外的意蘊,并為聽眾留下更多遐想的空間。

單從《帕米爾之音》的文化隱喻來看,我們不僅通過音樂刻畫一副意境中的文化場景,更應該由內而外形成一種文化內質,將這種骨子里的文化素養滋養出更具有深刻蘊含的《帕米爾之音》。藝術作為文化的一種核心形式,其所表現的內容與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生活密切相關。藝術在人類的文化結構中,是作為一種精神價值體系存在的,不論各個民族的文化、思想怎樣豐富多彩,其最直接易懂的表現方式便是藝術。而音樂作為一種僅次于宗教的“無形”的藝術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的身心發展,它不同于繪畫、雕塑、建筑、戲劇、詩歌,音樂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化力量于無形之中,為人類提供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杜撩谞栔簟凡徽搹囊魳穼用孢€是藝術層面,從技術層面還是審美層面,從西洋化層面還是民族風層面,都為我們打開一個新的局面,架起了一座新的橋梁,關聯彼此,相互映襯,文化內涵與素養所折射出的演奏與藝術價值體驗,會讓我們在西洋化與民族風的對立中看到破局的端口。

四、對立與破局:西洋化與民族風的對立融合

五指更奏,卷手一挃,中西合璧,至上至簡。正如摘要中所提及,西洋樂器單簧管,在演奏與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從內心驅使一種結構化的重建,欲構架一個理想化的西洋與民族之間的契合,試圖將橫亙在單簧管演奏西洋化與民族風長期對立的研究發展障礙中,尋求破局之道。對弈意味著大格局下的一種文化重拾,對立意味著中西文化與藝術創作之間彼此的制約,如太極般牽制與張弛,無極而生,動靜之機,罘葸之勢,破局有道。正如這首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作為現代作曲家胡璧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推動了中國單簧管藝術的發展,這部在國內外影響深遠的藝術作品被許多藝術家演奏過。之所以對該作品進行研究,除了作品本身對表演者演奏技巧的高標準要求,胡璧精中西藝術融合的創作手法使得這部作品在那一時期擁有獨特的意義外,其主旨意為打開西洋樂器演奏民族音樂的縫隙,將西洋化與民族風的對立轉勢為一種借力,這種民族化的文化張力與西洋音樂創作以及西洋樂器之間的融會貫通,讓我們看到了音樂藝術更多的可能性與無限的延伸價值?!杜撩谞栔簟啡〔挠谥袊嗣褡宓囊魳肺幕?,但其運用了西方古典主義的創作手法并能夠很好地平衡中西藝術文化的矛盾最終實現從對立到融合,這也是胡璧精為中國單簧管藝術發展做出的最主要貢獻之一,為之后作曲家的創作開辟了全新的道路,繼承中弘揚,學習中發展推廣,從“取之不盡的民族音樂”到“拓之不盡的創作之路”為單簧管藝術在中國發展提升到全新的維度,感受到一股民族的力量,悄然鋪開。

參考文獻:

[1]李君義.從《帕米爾之音》看中國單簧管作品的創作發展[J].音樂創作,2017(6).

[2]李媛媛.胡璧精《帕米爾之音》單簧管協奏曲的創作之旅[J].大眾文藝音樂理論.

[3]黃遠涪.取之不盡的民族之音 拓而未盡的創作之路——試論單簧管協奏曲《帕米爾之音》的藝術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