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人才培養路徑

2021-03-30 05:47劉臣
藝術研究 2021年1期
關鍵詞:流行音樂黑龍江音樂

劉臣

摘 要:流行音樂作為現代流行文化的構成要素之一,兼具都市屬性、文化屬性、流行屬性,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黑龍江地方文化為切入點,探索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人才培養路徑之間的關系,將極大地提升我國音樂教育的綜合水平。

關鍵詞:黑龍江 地方文化 流行音樂 人才培養

我國流行音樂人才專業培養前后歷經二十余年的發展,在促進中國音樂教育視野穩步發展的同時,積極有效地開拓了中國音樂教育的發展空間。近年來的發展中,各省市的地方院校高度重視將流行音樂與藝術教育綜合發展相結合,從而開創了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的新紀元。正是在這一進程中,在地方文化元素和流行音樂人才培養之間尋求平衡已然成為模式轉型的途徑之一。黑龍江的各大高等院校在我國流行音樂人才培養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將黑龍江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相結合的新思路。在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互融共通的學理邏輯發展,深刻影響著黑龍江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創作、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等路徑問題。

一、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互融共通的學理邏輯

眾所周知,流行音樂是根據英語Popular Music翻譯過來的。流行音樂準確的概念應為商品音樂,是指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而創作的音樂。它的誕生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期的美國,其后的發展中則逐漸孕育出叮砰巷歌曲、布魯斯、爵士樂、搖滾樂、索爾音樂等不同的類型。我國流行音樂最早出現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代表性人物有周璇、李香蘭、王人美、白虹、白光等。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我國流行音樂再度復蘇,代表人物有朱逢博、李谷一、鄭緒嵐、朱明瑛等。其后,西北風流行音樂、中國搖滾、新生代、校園民謠、國語流行、粵語和閩南語先后登場,共同形成了我國流行樂繁榮局面。但這一繁盛景象的背后,廣大音樂人必須清醒認識到的一點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原創能力嚴重不足。早期流行音樂多借鑒歐美、日韓,不僅在創作版權、音樂旋律等方面多有欠缺,且未能為中國流行音樂的良性化發展奠定基礎。究其根源在于,我國流行音樂過分吸收西方音樂的文化特點,而忽視了對本國文化資源的挖掘。我們認為,從華夏民族厚重的歷史文化中尋找創造靈感,是點亮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一盞明燈。更為準確的說法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應到本民族的文化深處去挖掘資源。

黑龍江物產豐富、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孕育了深厚的地方文化資源。近年來隨著黑龍江地區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具有較多創新技術和高新技術含量文化產業園區的形成,黑龍江地區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得到極大改觀。在這一背景下,黑龍江地區高等院校流行音樂人才培養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一方面,北上廣深和沿海發達地區先期發展積累的豐富經驗為星海音樂學院等儲備了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黑龍江地區的黑龍江大學音樂系、哈爾濱師范大學流行音樂系也相繼涌現,成為推動地方音樂人才快速成長的主要推手。事實上,二者的結合正好昭示了我國流行音樂人才培養的主要走向。既在國際視野和本土文化之間尋找適當的平衡點,為解決這一問題,唯有通過系統整理、適度提煉,將為地方文化資源提供創造性轉換、創造性發展的契機。但在這之前必須理清兩個問題:其一,何謂黑龍江地方文化;其二,何種形式的黑龍江地方文化將在流行音樂人才培養中發揮積極作用。

就前者而言,“文化”的概念是必須首先界定的。自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文化的起源》一書中提出:“文化或者文明,從其廣泛的民族志意義上言,它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薄拔幕本统蔀閷W術界廣泛使用的概念,發展至今,文化已然衍生出“哲學的、藝術的、教育的、心理學的、歷史的、人類學的、社會學的、生態學的和生物學”九大領域的分支概念。就本課題的研究對象而言,不妨借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所作界定,它指出“文化在今天應被視為一個社會和社會集團的精神和物質、知識和情感的所有與眾不同顯著特色的集合總體”。此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任何關于文化的界定,都是由選擇的,而且也很自然會引起爭執整理,甚至抵觸。

二、流行音樂人才培養要以課程設置為中介

經過分析,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地方文化與流行音樂之間存在著互融共通的可行性,這就為地方文化作為話語資源參與到流行音樂的創作中來。但還應看到的是,流行音樂的崛起是以現代社會城市繁榮之后的大眾文化生活緊密相關的。在流行音樂誕生之初,交通工具、通訊手段和印刷工業相繼成熟,在為流行音樂的誕生提供必要條件的同時,也為受眾接受和認可流行音樂創造了條件。而流行音樂自其誕生之初就具有都市化、大眾化和商品化三重屬性,則直接決定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流行音樂創作的“期待視野”。

具體來說,黑龍江地方文化中包括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楊小班鼓吹樂棚、鄂倫春族贊達仁、大興安嶺地區的森林號子、赫哲族嫁令闊以及蒙古族四胡音樂在內的各種地方音樂文化。一方面來說,是黑龍江地區歷史上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另一方面,它們也是這一地域的人所展現的精神、物質、知識和情感。這些本土文化元素是農耕文化和歷史上的北方游牧文化、漁獵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產物?,F代多元文化的強勢介入,曾使前述黑龍江地方文化遭遇傳承危機。將其融入流行音樂的創作則不僅可以借鑒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傳承的問題,也將為流行音樂注入新鮮血液。但將其納入到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流行音樂人才培養,仍然要以課程設置作為中介來實現。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已形成較為固定的模式。即使是部分院校采取多種形式課程改革、教學創新,也未在根本層面上對課程設置形成較大沖擊。事實上,地方院校在特色辦學方面正可大有作為。教育部近來大力推進的金課建設正是一大契機,黑龍江地區流行音樂專業課可開設地方音樂鑒賞、地方音樂史、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教學等課程。既可為地方文化傳播打造平臺,也可為流行音樂人才培養開鎖新的路徑。具體來說,可采用下述三種方式:其一,在現有的流行音樂人才培養課程中穿插地方文化元素,在強化學生認同感的基礎上,既可充實原有課程,也可為進一步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提供契機。其二,在現有的流行音樂人才培養課程中,以較為完整的教學單元介紹和教授地方音樂。這不僅是第一種形式的升級,也是在已積累教學經驗基礎上的豐富。其三,結合前述兩種方式開展滲透式教學,即不僅在教學課程的結構設置上做出調整,需對課程中的各個環節展開重新設計。

猜你喜歡
流行音樂黑龍江音樂
流行音樂里的新國潮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Write a caption
創新精神對流行音樂的作用
多棱鏡中的流行音樂——兩岸四地“流行音樂文化高層論壇”述略
和流行音樂有個約會
黑龍江 首推醫改問詢制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