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苓湯結合推拿治療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臨床觀察

2021-03-31 06:20孫鳳平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年1期
關鍵詞:感染性證候小兒

李 婧,孫鳳平,韓 雪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中醫科,河南 鄭州 450018)

腹瀉在6個月至3歲小兒中有較高的發病率,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為常見的病型。腹瀉具有病情易反復特點,嚴重影響小兒體質,可引發營養不良及生長發育障礙,嚴重者危及小兒生命[1]。本研究用胃苓湯聯合推拿治療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50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患兒,隨機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各25例。聯合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0.7~7歲,平均(3.05±2.11)歲;病程1~5d,平均(2.09±0.97)d;每日腹瀉4~12次,平均(6.79±1.89)次。對照組男10例,女15例;年齡0.6~7歲,平均(3.03±2.15)歲;病程1~5d,平均(2.03±1.02)d;每日腹瀉4~10次,平均(6.56±1.96)次。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查體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符合《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及《中醫兒科學》中西醫關于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臨床診斷標準[2];②疾病分期為急性期;③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細菌感染性腹瀉;②合并免疫功能障礙;③合并心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藥物過敏。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蒙脫石散[博?!嫫丈ㄌ旖颍┲扑幱邢薰?,國藥準字H20000690],1歲以下,每日3g;1~2歲,每日3~6g;2歲以上,每日6~9g;均分3次服。同時給予靜脈補液,糾正脫水;糾正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

聯合組給予胃苓湯及推拿治療。胃苓湯藥用茯苓20g,豬苓15g,澤瀉15g,白術15g,陳皮8g,甘草5g,厚樸5g。伴有濕熱證加黃芩12g,藿香15g,葛根5g;伴風寒證加紫蘇子12g,防風5g;伴有傷食證加神曲12g,車前子10g,連翹5g,半夏3g;伴脾虛證加黨參15g,炒雞內金15g,木香10g,炒白扁豆5g。水煎至300mL,早晚各服1次。1歲以下患兒,1次30mL;1歲以上患兒,1次50mL。連用3天。推拿參照《按摩推拿學》,推拿前用精油涂抹患兒全身,按順序實施清板門、清大腸、清補脾土、退六腑、拿肚角、推上七節骨、按揉足三里、摩腹、捏脊等推拿手法。若舌苔厚重,加推四橫紋;若舌苔淡薄或剝脫,以逆時針手法揉按雙側足三里,1次30min,1日1次,連續推拿3天。

3 觀察指標

癥狀恢復正常時間,包括每日大便次數、大便性狀、體溫恢復時間及止瀉時間。

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主癥為腹痛、腹瀉、大便稀溏、發熱,次癥為食欲不振、四肢乏力、面色萎黃、舌苔淡白,脈象虛浮。主癥每個癥狀0~5分,總分20分。次癥每個癥狀0~3分,總分15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明顯。

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療效標準

痊愈: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及臨床體征均消失,每日大便次數1~2次,性狀正常,無臭,全身癥狀消失。顯效: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及臨床體征明顯改善,每日大便次數1~3次,大便性狀基本正常,全身癥狀明顯好轉。有效:腹痛、腹瀉、發熱等癥狀及臨床體征有所好轉,每日大便次數減少,性狀有所改善,全身癥狀部分消失。無效:癥狀及臨床體征無變化,持續腹瀉。

5 治療結果

兩組癥狀恢復正常時間及止瀉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恢復正常時間及止瀉時間比較 (d,±s )

表1 兩組癥狀恢復正常時間及止瀉時間比較 (d,±s )

組別 例 每日大便次數 大便性狀 體溫 止瀉時間對照組聯合組25 25 tP 3.41±1.27 2.04±1.01 4.222 0.000 4.89±1.45 3.02±1.05 5.223 0.000 3.67±1.15 2.13±0.87 5.340 0.000 2.75±0.59 1.06±0.43 11.574 0.000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

組別 例 主癥 次癥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聯合組15.67±3.12 14.69±3.07 1.120 0.269 25 25 tP 10.35±2.94 4.09±1.74 7.364 0.000 11.42±2.14 11.59±2.07 0.286 0.777 7.62±1.17 3.41±0.81 14.792 0.0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6 討 論

作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至3歲小兒。飲食不當、消化不良、氣候變化、受涼、過敏等均可能導致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對小兒健康造成嚴重威脅[3]。該病可在任何時節發生,尤以夏、秋兩季較易發病。常規治療以靜脈補液、預防脫水、糾正電解質平衡為主,配合抗感染、消炎、抗病毒、調節腸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保護腸黏膜等基礎治療[4]。蒙脫石散為臨床常用的腸黏膜保護劑,可吸附細菌、毒素及病毒,減輕腸道炎癥反應。

腹瀉屬中醫“泄瀉”范疇。中醫認為,3歲以下小兒情志發育尚未完全,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脾虛濕盛為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的致病病機,脾胃虛弱、感受外邪、飲食不當等因素為該病產生的主要原因[5]。治療應以標本兼治,祛濕和胃為主。常用治療手段有推拿、針灸、中藥外敷、中藥湯劑內服等。胃苓湯源自《保嬰撮要》。方中陳皮健脾開胃,茯苓止瀉散熱、健脾順氣,白術健脾化濕,豬苓、澤瀉淡滲利濕,炒扁豆健中益氣、和中利濕,厚樸行氣消食、燥濕除滿,黨參益氣生津、補腎益脾,車前子散熱利尿、止瀉利水,藿香化濕和胃,甘草調和諸藥、散熱解毒[6]。諸藥合用,共奏祛濕散熱、健脾理氣、順氣止瀉之功?,F代藥理試驗亦證實,胃苓湯可祛除腸道內的濕熱邪氣,調節臟腑功能、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促進血液循環,提升機體免疫力[7]。

推拿因其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等優點而被家長及患兒廣泛接受。治療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可通過摩腹、清板門、通腸胃、補大腸、拿肚角、補脾土、退六腑、揉捏足三里、推上七節骨等手法,可疏通經絡,改善局部微循環、調節機體免疫力,改善肺臟功能。配合胃苓湯治療可發揮藥物治療效果,顯著改善臨床癥狀[8]。

綜上所述,胃苓湯聯合推拿可改善小兒急性非細菌感染性腹瀉癥狀,縮短康復進程,提高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感染性證候小兒
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進展
改進貝葉斯統計挖掘名老中醫對肺痿的證候分型經驗
去甲腎上腺素聯合山莨菪堿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
機械振動輔助排痰在新生兒感染性肺炎中的應用效果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紅細胞增多癥中醫證候研究
《思考心電圖之177》
夜盜小兒(下)
夜盜小兒
小兒涵之三事
小兒難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