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鄉土資源創建“邊海少”特色園所環境

2021-04-01 14:15陳建華
廣西教育·A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京族本土資源校園環境

陳建華

【摘要】本文論述利用本土資源創建幼兒特色園所環境的策略:利用本土資源的材料、器械等進行幼兒園墻面裝飾、創設游戲區域,使幼兒園環境體現本土化、游戲化、生活化等特征,多種形式呈現本地少數民族邊、海、少的地域特色,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東興本土特色民俗文化的熏陶。

【關鍵詞】幼兒園 校園環境 本土資源 京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082-0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創設和利用適宜的環境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蔽覉@在創設環境方面,貫徹《綱要》對教學環境建設的要求,充分利用東興地理環境優勢,打造本土化校園環境。2019年,筆者負責的防城港市教育科學C類課題“京族民俗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正式開題,為了促進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筆者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融入國門邊關和京族海洋特色文化,打造具有濃郁邊關京族特色文化的園所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巧用鄉土資源,使園所環境本土化

園所的整體環境體現了一所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直觀地展示幼兒園的文化氛圍和教師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毒V要》指出:“幼兒園的空間、設施設備、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以及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積極相互作用?!睎|興是一座具有京族特色的沿海、沿邊小城,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海洋民族——京族人民的聚居地。京族人民世世代代以海為家、耕海為業,吃、穿、住、行都離不開海,悠久的歷史孕育了京族古老而純樸的特色民俗文化。我園在創設園所環境時,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出本地邊、海、少(少數民族)的地域特色,不管是投放到活動區域的材料、器械,還是墻面裝飾,都體現出東興特有的風土人情及民俗文化?;诖?,筆者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美化室外環境,將幼兒園整體劃分為“京族風情”“國門邊關”“生態教育”三個領域。

園所教學樓一號樓及長廊以“京族風景”作為裝飾主題。筆者通過手繪京族人民在海邊的勞作場景、哈節的熱鬧場面作為背景墻,利用海螺、葵帽、捕魚工具等各種本地常見的物品布置環境,將京族海洋文化完美地融入幼兒園環境當中,幼兒每天經過樓道時都能欣賞家鄉的風景,初步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及傳統民俗文化,拓寬對家鄉文化的知識面。在濃濃的京族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氛圍中,還能激發幼兒主動了解京族海洋文化的興趣。

二號樓的裝飾主題是“國門邊關”。大門兩邊展示了幼兒“走進軍營”的活動照片,門口擺放各種利用廢舊輪胎等制作的坦克、瞭望臺、望遠鏡;兩旁樓梯分別展現“東興地標建筑”“東興特色美食”圖片介紹,讓幼兒從中了解東興特殊的地理位置,認識到口岸邊關對國防、貿易的重要意義,從而激發幼兒熱愛祖國、保衛家園的情感。

三號樓的裝飾主題是“生態教育”。東興是長壽之鄉、白鷺之鄉,筆者充分利用兩個樓梯的墻面空間,以東興特有的紅樹林和“紅姑娘”(東興市江平的特產紅薯)為切入口,通過圖片展示紅樹林的生長環境及對本地生態的重要作用、“紅姑娘”的生長過程以及對本地經濟作用等,使幼兒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養成愛護環境,講文明、講衛生、不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

可見,創設幼兒園環境應充分利用室內外有效空間,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墻面等,應盡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刺激幼兒的感官,為幼兒提供各種接受知識或信息的機會,以促進幼兒無意識學習的能力,進而潛移默化地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

二、巧用鄉土資源,使幼兒園環境游戲化

在幼兒園的三個主題公共區域里,筆者利用本土資源分別投放角色扮演的游戲材料,創設了“出海捕魚啦”“海邊玩沙去”“美味螺吧”“我是小小兵”“水果蔬菜大作戰”“涂鴉墻”等幾個角色游戲區域。這些角色扮演區域每天都向全園幼兒開放,各班按照一日活動時間表自行組織幼兒來玩耍。幼兒進入游戲區域,或穿上蓑衣扮作漁民,或換上泳衣去“海邊”玩沙,或穿上圍裙為“客人”炒螺,現場熱鬧非凡。

(一)“出海捕魚啦”

在漁業文化的角色扮演區域中,筆者放置一艘手工制作的“大船”,上面有船槳、蝦籠、漁網等真實的漁具,并配上具有京族特色的葵帽、蓑衣。在進行角色游戲時,幼兒可以帶上葵帽、穿上蓑衣,扮演“小漁民”出海捕魚。教師和家長收集各種各樣與海洋有關的模型,如漁船、輪船、錨、船槳、泳圈、海星、魚等,并將這些漁具以漁網為載體有序地擺放在一起?!靶O民”出海時,可以自行選擇自己需要的道具。這樣的角色扮演游戲,能夠幫助幼兒展開想象進行游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二)“美味螺吧”

美麗的海螺區域開辟了一個角落作為“美味螺吧”,櫥柜上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炒螺”——這一碟碟美味的“炒螺”是空的螺殼,教師從海邊或菜市場收集各種常見螺殼,經過挑揀、分類、浸泡、消毒以及十幾天暴曬,確保這些螺殼沒有細菌和異味,且沒有銳利的邊角,最后才投放到區域里?!懊牢堵莅伞狈譃閮蓚€區域:廚房和餐廳。筆者在廚房區域里投放一些適合幼兒玩耍的廚具——這些廚具大多是通過家長資源收集的廢棄品,在櫥柜里擺放圍裙、廚巾,還設置有收銀臺;餐廳區域擺放幾張小桌子和小凳子,用漂亮的桌布和花束裝飾,桌上放有精心制作的“菜譜”。幼兒在參加這個游戲時,可以穿上圍裙扮演店主“賣”炒螺,也可以扮演收銀員或服務員,還可以選擇扮演“顧客”等。在開展區域游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幼兒善于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融入游戲當中,甚至有些幼兒拓展出了新的角色——“外賣員”,在打包“外賣”時,由于區域里沒有適合打包的容器,筆者通過觀察及時補充材料,在原有基礎上豐富了游戲的內容。

(三)涂鴉墻

喜歡亂涂亂畫是幼兒的天性,涂鴉墻是幼兒最喜歡的區域之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美的感受,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并通過適當引導,讓幼兒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美和創造美。筆者結合幼兒園“邊、海、少”的地域特色,在長廊背面設置涂鴉墻,由教師共同完成背景墻的繪制。整個背景以“京族小畫家”為主題,融入京族海洋特色,使幼兒在開展涂鴉活動時感受到京族海洋文化的魅力,在現有認知基礎上大膽發揮想象,并用畫筆將心中想象的畫面表現出來。

三、巧用鄉土資源,使幼兒園環境生活化

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本地的原生態資源,從以下幾個方面選擇合適的材料。一是生活中常見的、體現本土特色的材料,如各種螺殼、竹子、蘆葦、木頭、樹枝等,讓幼兒感受到濃郁的鄉土氣息,了解家鄉豐富的物產;二是幼兒從家中帶來的資源,如植物角種植的是幼兒帶來的植物,生活區的鍋碗瓢盆由家長提供,娃娃家里的玩偶也是幼兒從家里帶來。幼兒帶來的資源經過教師的巧手變成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一個個好玩的游戲道具,這樣通過家園資源共享,解決了幼兒園環創物資緊缺的問題,同時讓幼兒在開展區域活動時,產生親切感、熟悉感;三是從京族人家收集一些京族特色道具,如葵帽、漁網、竹網墊、京族服裝等豐富的材料,同樣在環境創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幼兒從家中帶來的漁網、京服、葵帽等,經過教師和幼兒巧思妙想變成了“京族民俗村”的展示物品,幼兒可以變身為講解員,為其他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教師以一張手工編織的大網作為“京族民俗村”的背景,并將大網掛在整面墻壁上,上面懸掛著從各班級收集來的有關海洋的幼兒繪畫、手工作品和幼兒去海邊游玩的照片,幼兒經過這個區域時,更加自然地融入海洋情境當中,積極地了解和熱愛海洋文化、漁業文化。在吊飾方面,筆者選擇一張細絲編織的漁網,將漁網攤開掛在天花板上,漁網的上方隨意投放一些手工制作的魚、蝦、蟹等海洋生物;漁網的下方則懸掛著一些常見的捕魚工具:拉網、塞網、漁箔、刺網等;在這些捕魚工具旁邊,使用透明的魚絲掛上一些海洋生物、模擬捕魚的場景。教師展示各種各樣的漁網和捕魚工具,同時還向幼兒展示各種捕魚工具的使用方法,將京族哈節的由來和京族三島的傳說,制作成幼兒喜歡的連環畫,并使用曬干的稻稈和泡沫白板做成相框,將其按順序展示墻面上。通過可愛生動的畫面展示京族傳說,融藝術欣賞與教育功能于一體,讓幼兒初步了解和感受京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環境創建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雖然是一種“隱性課程”,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每天置身其中,對身心發展會產生各種影響。創設具有邊關海洋京族特色的幼兒園,一方面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幼兒對自己所生活地區的了解,感受獨具特色的“邊海少”文化內涵。教師巧妙利用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生活中,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優勢,使幼兒園環境生活化,給幼兒以“鮮活”的知識教育,加深幼兒對家鄉和祖國的親切感、自豪感,并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優秀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任才茂.試論京族三島的海洋民俗[J].欽州學院學報,2012(1)

[2]黃安輝.中國京族研究綜述[J].廣西民族研究,2010(2)

注:本文系2019年度防城港市C類課題“京族民俗藝術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編號:FJ2019C1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京族本土資源校園環境
嚴格落實從業禁止制度 建設平安清朗校園環境
京族喪葬音樂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校園環境優化研究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學生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論京族舞蹈的原生態美學特征
生態學視角的大學校園環境建設研究
依托本土資源 提升科學素養
有效借力本土資源 創設幼兒游戲環境
淺談利用本土資源,創設幼兒園走廊環境
本土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