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教育轉型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2021-04-02 12:01王天博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34期
關鍵詞:鄉村教育農村經濟發展

摘 要:隨著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全面解決,我國將步入后脫貧時代。必須認真審視農村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特別是鄉村教育在解決新問題方面的不足,清晰把握實踐中面臨的種種挑戰,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鄉村振興的長遠性出發,制定后脫貧時代鄉村教育的轉型發展策略。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教育;轉型服務

中圖分類號:F30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34-0042-03

隨著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我國將進入后脫貧時代,“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十四五”又將起航,前景光明,催人奮進。既要防范農村脫貧地區及脫貧人口返貧,又要不斷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發展教育是根本之策,它不僅有利于增強脫貧人口內生動力,且具有長效性,能夠持續提高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促進當地產業發展,推動經濟持續向好。在當下這個百年未有之特殊時期,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既有社會結構變遷和時代發展提出的新問題,又有鄉村教育能否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矛盾。因此,鄉村教育亟須在后脫貧時代進行轉型升級,進一步激發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以滿足關鍵時期的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一、農村經濟發展及鄉村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

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經濟建設高速推進,農業生產領域快速發展,新時代農業經濟要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鄉村教育能夠提供人才支撐,是最具有根本性、可持續性的舉措之一。有助于全面提升勞動者自身綜合素質,使其掌握致富奔小康技能,實現農村經濟的均衡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鄉村教育不僅要控輟保學,還肩負著鞏固脫貧成果、防止邊緣群體返貧的重要任務。

(一)基礎保障方面

國家制定和實施一系列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全面提升了貧困地區的經濟整體水平。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種養殖業結構優化調整,農業經濟發展基礎設施資金投入力度大,為新時期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鄉村教育功不可沒。在國新辦舉行的“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介紹,在各個方面的努力和支持下,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實現。防控義務教育學生失學輟學,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硬性要求。隨著控輟保學工作強力推進,因貧輟學基本消除,義務教育保障取得歷史性突破。但需要深思的是,“應返盡返”只是表層意義的控輟保學,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主觀動力,一些家長尚未認識到知識才是力量,甚至在一些地方,讀書無用論依然存在,控輟保學成果仍需鞏固。部分學生不明確為什么上學,有的是因為必須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習,有的是因為父母逼其上學,有的是因為未到外出務工年齡只能上學。這些孩子處于一種被迫上學的狀態,甚至由于成績差、讀書無望等原因引發厭學情緒,身在學校心在九霄的隱性輟學也是控輟保學不可忽視的內容。一些家長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由祖輩照看,隔代撫養中放任的情況比較普遍,如家長幾乎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一些父母雖然在子女身邊,但由于觀念落后,或過于嚴苛或宣揚讀書無用,極大地挫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一些家長雖然關注孩子學習,但因其文化水平有限,無法輔導孩子學習。在后脫貧時代,只有讓學生“身心俱在”,主動適應校園生活,從根本上認識到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實現讓每個學生享受公平而優質的教育,鞏固控輟保學成果,從而夯實農村經濟發展基礎。

(二)發展水平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舊的農業生產關系逐步消除,農業集約化、規?;?、產業化加快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貫徹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思路,強化農業發展生態保護意識,實施創新發展、精細化發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快速發展,我國教育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實現了從“教育弱國”到“教育大國”的根本性轉變?!笆濉逼陂g,我國農村地區基本實現辦學條件的配備要求:一是校舍建設,全國30.96萬所小學教學點辦學條件基本達到規定要求;二是班額,到目前56人以上的大班額已經降至3.98%,超過66人的超大班額基本消除,控制在66人以內;三是師資配備,這幾年“特崗計劃”招聘教師大約95萬人,覆蓋全國約1 000個縣,覆蓋學校約3萬所。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各種教育機會大幅增加,即將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農村經濟發展已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1]。在此背景下,農村經濟和鄉村教育質量的相對薄弱狀況仍然存在:很多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落后,只能滿足基本的教學活動,音樂課、體育課等課程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實現教育的現代化、信息化。由于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教研活動,這使得鄉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于現狀;部分鄉村教師年齡結構老化、學歷層次低,音樂、體育、美術等專職教師缺乏嚴重。有些教師身兼幾門課程,教師收入低、職稱晉升機制不健全等等仍然存在。這些都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影響了教學質量提高和素質教育實施,也影響了家長和學生對依靠教育致富奔小康的期待,影響了當地農業經濟發展的腳步。

(三)城鄉差距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務工,為方便照顧子女以及使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許多務工人員選擇子女隨遷入學,學生流動性較大,是鄉村學校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學質量相對更高的城鎮學校,成了越來越多農村學生家長的選擇,如今他們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條件,考慮到相比鄉村學校,城鎮學校師資水平更高,子女在城鎮上學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也有部分家長盲目攀比,跟風般將孩子轉到城鎮學校就讀,鄉村學校生源逐年流失。最后,即使農村地區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高校畢業生,但他們更愿意選擇去大城市尋找機會。隨著目前就業壓力增大,高校畢業后找不到理想工作的農村生越來越多,使得寒門學子難以回報家庭,生源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很少從教育中得益。另外,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也多數選擇外出打工,扎根鄉村、改變鄉村的優秀人才并不多。農村學校生源流失現象嚴重、農村地區對人才吸引力不足,不僅影響了農村地區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也制約了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教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后脫貧時代,基本溫飽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發展問題成為重中之重。新時代對農村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應對新的挑戰,發展策略也要轉型升級,要注重滿足關鍵時期的發展需要,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鞏固基礎建設成果

農村經濟發展已具備一定物質基礎,新時期農村經濟要想獲得長遠發展,教育的服務功能是根本。鄉村教育的轉型升級,關鍵在于讓農村家庭充分認識到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讓農村學子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要利用現有資源,把拓寬農村學子知識面、激發其人生理想作為鄉村教育的關鍵點。以駐村工作為例,工作隊先后聯系數批重點高校大學生到幫扶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鼓勵大學生與貧困學子多交流、多溝通,引導孩子敞開心扉,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憧憬,逐漸構筑起人生的理想,孩子們開始主動問起外面的世界,問起大學的生活,立志長大后要考上理想大學,建設農村,從被動接受義務教育轉變為主動求學。家長們也被自己孩子所感染,榮譽感與責任心被喚醒,支持孩子努力學習,同時自身也嘗試學習勞動技能,這就激發出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同時,還要在外力上給予保障:優化學校布局,避免因上學遠、上學難而輟學,學校布局結構優化要綜合考慮本地經濟水平和學生發展需要,校點撤并、學生進鎮進城不再是學校布局的單向選擇,通過適時新建、改擴建學校,均衡資源配置,就近滿足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的需求;優化資源配置,防止因學校辦學條件欠缺等不利因素誘發的輟學;當前部分地區鄉鎮寄宿制學校床位不足,還存在大班額的情況;鄉鎮學校學習生活空間狹小,教師難以顧及每個學生,學生被忽略的情況可能誘發輟學??s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這既是鄉村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控輟保學的需要。此外,可以嘗試推廣任課教師與學生們結對,實現個性化輔導;推動社會幫扶,鼓勵當地知識分子或高校在讀學生與家鄉學生結對,在幫助他們解決課業難題的同時,還有助于拓寬視野,形成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從夯實農村經濟發展基礎入手,為新時代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保障。

(二)補齊發展水平短板

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需要在各個階段注重學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學前教育階段,要保證學前教育進一步下沉,實現從鄉鎮向村一級延伸,目前幼兒園在鄉鎮已經達到較高的普及程度,但在村一級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升。在義務教育階段,要在一定區域內繼續實現布局與保障的全面優化,進一步鞏固控輟保學的階段成果,實現以學生個體為單位的結對幫扶,并逐步實現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教研活動常態化,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在高中教育階段,脫困縣市普通高中發展差異性較大,一方面應通過調整學校布局、優化招生管理、統籌教育資源等方式消除大班額現象,另一方面應結合當地資源和特點,實現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在中等職業教育方面,依靠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職業教育協作,同時努力打造一批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特色的應用課程,推動職業教育在此類地區開花結果,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適合的人力資源[2]。此外,保障教師安心從教也尤為重要,為教育質量提升保駕護航??梢跃C合施策保障農村教師,特別是農村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其重點是提高教師的經濟、社會、政治地位,讓扎根農村教師的待遇有保障、發展有空間、晉級有渠道、崗位有尊嚴、工作有成就感??梢园凑詹坏陀诋數毓珓諉T年均收入的標準發放教職工各年度目標績效獎,極大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穩定農村教師隊伍。

(三)改變城鄉差距現狀

把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教育結合起來,在積極完善基層學校各類教學設置、提升教學水平的基礎上,鄉村學校針對家長與學生的擔憂與顧慮,還要加大溝通力度,詳細介紹學校的辦學優勢、理念、實力,根據農村家庭情況具體分析,從而形成讓子女留在本地就讀也能學得好的氛圍。條件改善了,學習多樣化了,學生才愿意回流[3]。要讓人才能在農村待得下,留得住,首先需要扭轉升學教育價值導向,只要存在按升學來評價學校辦學的教育政績觀和教育發展觀,鄉村教育就會采取升學教育模式,就會把學生送出鄉村,作為學校辦學的驕傲;其次,需要改革鄉村教育內容,新時代的鄉村教育,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發動機,要培養學生愛家鄉、建設美麗家鄉的意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結合鄉村建設、發展,要更多面向地方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以此為地方發展培養人才,而非把人才推出鄉村。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就業,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的問題便迎刃而解,進而形成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鄉村學校復興的美好局面。

總之,后脫貧時代農村經濟良性發展需要發揮鄉村教育的服務功能,以教育公平切實實現脫貧群體融入城鄉社會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農村經濟發展理念需要立足于城鄉一體化,在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前提下,進一步突出鄉村教育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聚焦薄弱環節,著力補齊短板,推進鄉村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

參考文獻:

[1]? 易小芳.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21,(2).

[2]? 劉君.鄉村振興戰略下助推廣東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高職教育發展路徑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9).

[3]? 吳孔寶.從平庸到卓越:農村義務教育扶貧的轉型與升級[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

[責任編輯 毛 羽]

收稿日期:2021-01-06

作者簡介:王天博(1987-),男,山東德州人,助理研究員,從事社會調查研究。

猜你喜歡
鄉村教育農村經濟發展
加強農業信息服務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互聯網+”模式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認識論根源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治理的困境與突破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農村經濟發展適應性研究
分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及現實意義
關于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分析與思考
民族地區鄉村教育要重視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