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歷史教學融入地方歷史的作用和原則

2021-04-02 03:47李向峰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1年3期
關鍵詞:教科書家鄉原則

李向峰

[摘 要] 地方歷史是一個地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關于地方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俗民風、地方特產、山川地理等的記述,地方歷史的存續方式具有多樣性,或存在于各類史籍中,或存在于地方文獻、專著之中,也有一些存在于人們的口頭傳誦之中。地方歷史是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有益補充。將地方歷史知識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了解地方歷史知識,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歷史教材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興趣。本文論述了歷史教學中融入地方歷史的重要作用,闡述了歷史教學中融入地方歷史應把握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 初中歷史;地方歷史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加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開發利用民族文化豐厚資源?!钡胤綒v史是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為歷史教學提供了寶貴和真實的素材。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將本地歷史文化資源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充分體現歷史的社會功能。

一、歷史教學中融入地方歷史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發展歷程

升入初中后,學生渴望了解外界的歷史文化,對外界的一切有著濃厚的興起,但往往容易忽略家鄉的過去,這種地方歷史知識的匱乏,很難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激情。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學生,在掌握歷史教科書的知識,了解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的同時,掌握家鄉的歷史發展,認識家鄉歷史文化的變遷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作為歷史教科書,在編排的過程當中由于受到特定條件的制約,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按照不同地域的歷史發展過程安排內容,也不可能吸納過多的地方歷史文化知識。因此,現行的教科書是很難滿足不同地區對歷史教學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各地根據自身的實際組織編寫了鄉土教材,但是在教學中,這些鄉土教材又一再地被忽略著,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把地方史知識融入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鄉土歷史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目的。

(二)有利于形成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的知識結構

對于初中生來說,好奇心和求知欲強,他們的年齡階段已經充滿了探求新知識了解新世界的階段,叛逆心理逐漸增強,如果不合理引導,滿足他們的好奇欲望,則有可能走入歧途。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盡可能地利用本土歷史文化知識去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有助于學生健康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但是,現行的歷史教科書所提供的歷史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陌生的世界,他們不熟悉了解這些陌生的知識。而他們對于家鄉的人和事充滿著好奇,渴望著了解家鄉的事件、家鄉的人物,因為家鄉的風俗人情大都比較熟悉,也容易接受。因此,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查閱各種資料、整合各種資源的基礎是,精選一些當地的歷史知識、人文知識,并把這些知識與教科書中的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知識體系,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學生建設家鄉的激情

今天的初中生,就是明天的大學生,也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對于大學生而言,畢業前的擇業動態牽動著社會各個階層的神經。進得來,留得住,是家鄉為大學畢業生創造就業環境的基本要求。許多大學畢業生有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意愿,愿意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因而,對于承擔著培養人才職能的學校教育而言,在初中階段,在歷史教科書中融入地方歷史知識,充分發揮史學的社會功能,讓學生充分了解本地的歷史發展、人文知識、風土人情,了解本地的過去,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激情,為家鄉的建設出謀劃策,才能達到引得來、留得住、干得好的目的。

二、歷史教學融入地方歷史知識應把握的原則

(一)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是研究歷史、從事歷史教學最重要的原則,尤其是在地方歷史研究與教學過程中,更需要把握好真實性原則。由于各種原因,某些地方記載地方歷史的資料少之又少,對某些資料,各種史籍中又眾說紛紜,各執一詞,對地方歷史的研究造成困難。如此,會給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于歪曲歷史。

(二)趣味性原則

對于初中生來講,對于歷史故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充滿著新鮮感。因此,在選擇融入歷史教學之中的地方歷史知識時,一定要把握好趣味性。例如,在甘肅省將定西古城稱為“鳳城”,這即包含著歷史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又具有真實性。明代縣令杜讓新筑“關城”,使原來長方形古城的東門突了出去,成了“品”字形,登上東山,俯瞰古城,就像鳳凰單展翅。這樣的題材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融入的地方歷史知識必須與教科書的內容緊密關聯,不能牽強附會,更不能毫無目標地融入地方歷史知識。地方歷史是歷史教科書內容的有益補充,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關系,地方歷史知識應該從屬于教科書,不能凌駕于歷史教科書之上。只有把握住了針對性原則,才能對開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產生積極的作用。

以歷史教科書為中心,在整理并充分理解教科書中的知識點的基礎上,構建歷史教科書知識與地方歷史文化知識互為補充的知識結構體系,培養學生的全局觀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地方歷史知識,一是有利于地方歷史知識的普及的傳承,二是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三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發揮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四是讓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崇高理想。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宗美.將故事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作用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

[2]劉曉芳.初中歷史教學融入地方史的作用與方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5X):16-17.

[3]周亞飛.將地方史融入歷史教學之中[J].中學教學參考,2011(8).

[4]羅少功,王惠霞.對學校體育教育與武術文化傳承的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10(12).

[5]張亞梅;劉洋;李銳冬;PBL聯合多媒體教學在骨科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

[6]劉瑞龍;高二年級英語作業的量化布置[J].校園英語,2020(10).

(責任編輯:姜波)

猜你喜歡
教科書家鄉原則
《備急千金要方》:中醫急診教科書
堅守原則,逐浪前行
對一道教科書習題的再探索
被藏起來的教科書
無罪推定原則的理解與完善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