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閱讀教學的三個準則

2021-04-02 15:24金鳳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1年3期
關鍵詞:初中英語

[摘 要] 閱讀教學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讀,教師要懂得因文、因生、因地制宜地指導學生閱讀。拋卻以單詞音義教學為主的教學陳念,以文本為主再兼顧單詞教學。摒棄以教師為主的課堂,還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利用知識遷移,因地制宜地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文本內容;語言應用

閱讀是關于方法的藝術,并不是一遍遍地復讀,要“因文、因生、因地制宜”地讀,保證“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英語閱讀由于是跨語言閱讀,學生很容易陷入機械閱讀的方式中,只知道閱讀而沒有閱讀目的。在沒有目的支配的閱讀活動中,學生難免會像小和尚念經,這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不利于教師閱讀教學的有效展開。尤其是對初中生而言,更需要教師帶領或引導才能把握閱讀方向。

一、以文本內容為核心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對話是圍繞文本展開的,文本在三者中占據核心地位。因此,教師、學生要“因文閱讀”,不僅要注重對單詞發音和詞義的掌握,還要由碎片化的單詞閱讀轉向文本內容的閱讀。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將單詞的記憶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在閱讀課上讓學生朗讀英語文本,對各個詞匯的翻譯、詞組的套譯,整個過程學生只是對只言片語進行組合,通過這樣的方法學到的內容有時與文本要表達的思想不完全等同。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關注點,由單詞音義的閱讀轉變為文本內容的閱讀。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3 Welcome to our school為例,在Reading A部分,米莉向媽媽介紹了自己的學校。那么米莉所在的學校是什么樣的呢?學生通過閱讀對話獲得對內容的了解。對話背景說明中也透露學生要進行的任務,即“Read their conversation”但是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卻熱衷于通過組合碎片化語言理解對話內容。如Your school looks beautiful.The playground is so big句,學生通過對單詞“school”“beautiful”“playground”“ big”的了解,進行意義內容的組合——“學校漂亮”“操場大”。雖然內容大致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概括,但由于學生沒有著眼整個句子,所以會忽視一些細節信息,如“looks”“so”的意義以及“The”的用法。因此在真正需要進行英語寫作時,便出現不會寫句子的問題。況且寫作和表達是一體的,寫作不知如何下手,口語表達部分也會出現問題。所以,教師最重要的不是教會學生在內容閱讀環節如何走捷徑,而是要轉變學生的閱讀習慣,不能只將單詞理解作為閱讀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將閱讀眼光放在整個句子上。從句子出發的閱讀活動,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同樣也能提升學生英語表達和寫作能力。還以Your school looks beautiful.The playground is so big句為例,“looks”在不同的句中有不同的含義,通過對這一句的理解,“looks”作連系動詞使用,意思是“看起來”。整句翻譯為“你的學??雌饋砗芷痢?。教師可以多舉一些示例,如“Tom looks unhappy today”等。再如“the”,在句首表示定冠詞具有特指的作用。所以從整句來看,“操場是如此的大”,加上“the”,就表示米莉學校的操場而不是其他學校的操場。學生從整個句子出發,會獲得更多的信息,這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也利于學生在寫作和口語表達中對句子的充實完善。

二、以學生作為主體

如果教師退居其次成為引導者,教學的效果就必然不同。而所謂引導,既表現出教師的作用,又不削弱學生的主體光環;把握學生的閱讀方向,又不對學生過于干涉;占用學生在課堂的部分時間,又為學生留足自行思考、自我發揮的時間;增加閱讀教學的強度,又為學生閱讀的展開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整個過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特點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他們的學習不斷取得進步。教師只起到引導作用,主要還在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自悟。因此教師要進行“因生”閱讀,由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

以牛津譯林版七年級上冊Unit3 Welcome to our school的Reading A部分為例。傳統的閱讀教學課堂,教師往往會為學生播放錄音,讓他們通過聽來了解對話的語速、語音。在聽過之后,教師會請學生兩兩一組分角色進行的對話。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對話內容解答課后習題,教師還會根據需要確定是否讓學生背誦對話。整個過程教師都是以閱讀教學為核心,牽制學生的每一步行動,只是對學生下達具體任務,缺乏引導性和啟發性。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將會更加被動,甚至感受不到學習英語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爭奪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和自悟空間;另一方面也將學生的個性扼殺,使教學課堂丟失獨特的面目。所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削減對學生閱讀活動限制的程度。無論任務安排,抑或是重點難點講解點到為止,留足學生思考自悟的時間,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如Reading A部分,學生在閱讀對話背景介紹后,了解到一些信息,人物、地點、事件介紹得很明確,在沒有閱讀對話之前,學生也會通過地點了解到接下來米莉和媽媽的對話內容。那么,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猜測米莉和媽媽會談論到關于學校的哪幾個地點。學生紛紛說出文本會涉及的幾個地點。然后,教師再啟發學生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這幾個地點。這一系列的啟發都是為了促使學生主動探究文本,當學生對文本閱讀產生濃厚的熱情時,他們也會對信息進行迅速地捕捉和概括。

三、以語言的實踐應用為準繩

關于“為什么要閱讀”這一問題,人們給出不同的答案。但我們要了解長期閱讀和短時閱讀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長期閱讀可以使人在長期的情操陶冶下,獲得品德和素養的提升,獲得多種知識的累積以及閱讀理解和閱讀鑒賞能力的增強。而短時閱讀則是長期閱讀的一個點,無法使人形成質的升華。但是卻可以作為我們發現生活的一次啟發,它召喚人內心深處對生活的體驗情結,使我們進行一次從文本到生活的聯想探險。英語閱讀文本也是如此,雖然語言形式與生活甚遠,但是內容卻與學生實在生活相通,可以幫助學生破除語言形式的隔閡,達到內容與應用的統一。

文本是關于米莉與媽媽之間的對話,她們的對話主要圍繞米莉的學校進行。而“學?!笔菍W生再熟悉不過的地點。所以,教師不妨“因地閱讀”,引導學生由文本轉向自身,將文本的語言應用于生活,從文本對校園的描述過渡到學生對自己校園的描述??梢哉f,場景的轉換便是應用的轉換,從閱讀到應用這正是短時閱讀活動發揮的最大作用。如學生通過閱讀,了解到米莉是從外到內介紹自己學校的。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依照文本順序,將自己介紹學校地點的順序列舉出來,然后再按照這個順序兩位學生一組介紹自己的學校。如學生進入學校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校大廳,那么便可從學校大廳開始介紹。如同學A問道:what is that beautiful building?同學B可回答:Its the school hall.We have meetings there.從文本內容環境到學生的校園環境,文本語言得到實際的應用,閱讀活動就轉變為語言應用活動。

閱讀學習要講究方法,為了實現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去除傳統教學的糟粕,改變教學過程的死板、教學方法僵化的問題。狠抓文本內容、學生主體、語言實踐應用這三個基準點,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涵.以學生為中心的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32).

[2]劉金鳳.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語用能力研究[J].英語廣角,2020(20).

(責任編輯:呂研)

猜你喜歡
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三段四部式”寫作教學法的實踐探索
初中英語以讀促寫教學實踐
如何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