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獎摗獔觥彼奈灰惑w雙創實踐平臺構建與實踐

2021-04-06 01:08楊景發王淑芳李盼來滕曉云申文增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21年2期
關鍵詞:訓練項目雙創競賽

楊景發,王淑芳,李盼來,關 麗,滕曉云,申文增

(1. 河北大學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河北大學 基礎醫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在“創新驅動發展”新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形勢下,高校如何深化實踐教學和育人模式改革,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推進高校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的有效途徑[1-2]。實踐教學基地是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培養的搖籃,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重點建設1 000 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積極調動整合社會各方面資源,形成實踐育人合力;基地建設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聯合、學校引進等方式”。教育部自2012 年開始實施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已成為學生參與的熱點項目。大學生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有效載體,是培養“雙創型”人才的重要手段[3-5]。因此,如何建設多主體參與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探索利用雙創基地培育大學生雙創訓練項目,開展“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學科競賽的運行模式,是現階段高校亟需研究的課題。本文以我校赫達光電大學生實訓中心基地為例,探討“科—?!獎摗獔觥彼奈灰惑w雙創實踐平臺構建思路與運行策略。

1 “科—?!獎摗獔觥彼奈灰惑w的“三二一X”雙創教育實踐平臺建設思路

為解決到哪里去進行實習實訓、如何開展實習實訓、怎樣提高實習實訓效果等實踐教學問題,立足我校本科實踐教育優勢,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拓展為主線,構建了“學科—專業—雙創—訓練場”四位一體的“三二一X”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見圖1),促進創新人才培養,服務國家和區域創新驅動發展。

圖1 “三二一X”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三”是指實現三個融合,即融合學科硬件平臺和師資優勢、融合專業優勢、融合校內外創客空間、企業等平臺優勢;“二”是指認定兩類雙創實訓基地,即創新實訓基地和創業實訓基地,形成共享實訓基群;“一”是指建立一個創新創業微學院,做好服務保障,實現雙創基群的高效規范運行;“X”是指融建X 個雙創實踐平臺,開展X 場實訓演練。

2 構建光電行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

按照科教結合、產學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和保定獨特的區位優勢,以及我校光學工程學科形成的光伏科學與工程、光電材料與器件、發光材料與顯示技術、光學診斷與光信息技術特色研究方向,緊緊抓住實訓基地對合作企業貢獻度和校企對實踐教學協同度兩大關鍵,尋找利益平衡點和效益共振模式,分別與保定國家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孵化園以及英利集團、樂凱集團、天威集團、巨力新能源、利福光電、格林光電、金迪科儀、鈺鑫電氣、長城汽車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建立了20 余個校內外創新訓練和創業訓練基地[6],為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管理新機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我校赫達光電大學生實訓中心(以下簡稱“實訓中心”)為例,介紹雙創基地實踐平臺搭建。實訓中心是我校智能創新工程訓練中心之一,由學校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負責建設,隸屬校院兩級管理,已成為開展雙創教學、實習實訓、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學科競賽等工作的“集訓場”,重點建設了7 個雙創教育實訓平臺。

(1)新能源光電器件實訓平臺。依托我校光伏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新能源光電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合作企業中國英利集團,引入本科生雙導師制,利用“千人計劃”“長江學者”“首席技術官”等優秀師資,指導學生開展高效太陽能電池、新型光電器件等方面的創新研究與應用開發,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實驗設計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建立“科研訓練—企業實訓—本碩博協同”的培養體系,為河北省新能源光電產業培養高素質人才。

(2)光信息技術實訓平臺。依托河北省光學感知技術創新中心、河北省光電信息材料重點實驗室及金迪科技、鈺鑫電氣等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光譜在線測量技術、光纖傳感技術等在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大氣/水/土壤污染物在線監測、中草藥成分分析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及便攜式檢測設備開發。

(3)LED 發光照明實訓平臺。依托新能源光電器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及河北利福光電、格林光電等合作企業,開展高效LED 用熒光粉及LED 特種照明光源等研發。如制備各種高效LED 用熒光粉;基于高效率、低光衰各色熒光材料的研究成果,構建高光效、低能耗、長壽命的全光譜LED 照明器件;開展LED 光源在設施農業、設施園藝、水族照明等方面的應用研究。

(4)光電醫療實訓平臺。協同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北大學醫學院等,開展包括光診斷、光理療和智慧醫療實訓?;谌梭w頻譜,利用特定的電磁波譜作用于生物產生的生物學效應,通過對組織中的反射、透射、散射光,或者是組織被激發光激發后所產生的熒光進行實時檢測或成像來實現對不同組織體的鑒別——光診斷;利用激光生物效應、紅外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以及可見光的光刺激作用,研制相應保健治療裝置——光理療;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智慧醫療。

(5)虛擬儀器實訓平臺。包括實驗課件、虛擬儀器(軟件)兩大模塊。利用PS、3ds Max、Flash、Unity3D、LabVIEW、MATLAB 等應用軟件,開展模型庫、渲染庫設計,及實驗課件、微課、虛擬儀器制作等訓練。

(6)智能控制實訓平臺。包括物聯網、智慧家居等模塊。開展將數字傳感技術、單片機技術、嵌入式技術、DSP 技術、無線網絡通信技術等應用于電子信息、工業生產過程,并設計出所需要的各類測控系統的應用實訓,使學生掌握物聯網系統的傳感層、傳輸層與應用層關鍵設計等專門知識和技能,具備在本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以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

(7)雙創實訓平臺。包括專創融合課程、雙創大講堂、雙創路演等模塊,通過各類大賽錘煉、創業中心孵化、項目團隊實操、注冊公司實戰等訓練,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創新引領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3 成立創新創業微學院,開展雙創項目和教學模式探索實踐

基于我校的大學生雙創項目、實習實訓、學科競賽分屬多職能單位管理的現實,成立創新創業微學院,負責實訓基地的運行,職責明確、專業,區別于學院、教務處、創新創業指導中心,由學校相關學院和校外企業的指導專家組成微學院專家委員會,由微學院專家委員會和創新創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牽頭,確定微學院的組織架構;由學院主管領導兼任院長、院團委書記兼任副院長,設置綜合部、教學部、訓練部、實踐部,明確其承擔三大職能。

3.1 遴選培養實力與經驗并重的“雙師型”師資團隊

創新創業微學院采取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一支操作技能水平高、專業學術背景強、實驗教學方法好的指導教師團隊,包括教授、研究員、實驗技術人員、企業工程師、企業CEO、創業成功人士等,也包括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式學習、發明創造和創新設計的優秀教師,以及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優秀教師團隊和金牌教練組成的顧問團隊。

加強教師的培訓、交流,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選派青年教師到企業見習培訓,提升工程實際能力,實現理論導師和實踐導師的借力互長;選聘企業工程師作為微學院教師,并擇優聘為學校兼職教授,使“雙師制”教師的遴選制度化、常態化,探索專業教師下企業、企業教師上講臺的“雙師型”隊伍建設模式,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知識體系的優化、專業素質的提高和學術水平的提升。

3.2 制定雙創基地的管理規章制度,為雙創基地的運行保駕護航

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微學院的日常管理規章制度,對基地實訓教學鏈(組織—管理—實施—考核—總結)等各環節,作出明確制度規定,例如制定本科生創新學分認定及管理辦法、實習基地安全管理實施細則等制度,建立監控考核體系,保障創新創業實施效果。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落實稅收政策等辦法,保障師生雙方以及企業享有的合法權益。學校為企業和項目提供技術保障,加快成果轉化和創新項目研究工作,實現校企互贏。

3.3 開展雙創基地/項目運行模式探索

基于基地對合作企業貢獻度和校企對實踐教學協同度,尋找利益平衡點和效益共振模式,對雙創基地的“五雙”(計劃雙訂—崗位雙選—過程雙導—管理雙聯—質量雙評)運行模式(見圖2)進行探索;比對學科型課程,構建強基固本的核心實踐課程模組,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理論;探索以能力為中心的“能力本位”課程和“專創融合”課程;進行以學生為主角的“問題導引式”“項目研討式”“實證式”等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7-9]。建立了雙創能力培養的“六三二”質量保障體系(即六條標準三個承諾兩個滿意),如圖3 所示,實現了人才培養的規范性和可追溯性,保障了學校、學生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保障了創新創業基地順利持久的運行。

圖2 雙創基地“五雙”運行管理模式

圖3 雙創能力培養的“六三二”質量保障體系

4 開展雙創項目和學科競賽項目實戰演練

將創新實訓基地作為創新訓練項目的培育站,將創業實訓基地作為用創新項目開展創業訓練項目的孵化場:采用發布項目指南形式,基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積淀差異,按照項目內容所需的“學科串”,跨越學院專業邊界,組成項目團隊,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申報和“挑戰杯”項目培育。

通過基地“訓練場”對項目雕琢提升,篩選優秀雙創項目參加大學生“挑戰杯”學科競賽、“創青春”創業大賽、“互聯網+”以及“神霧杯”節能減排、計算機設計、數學建模、行業技能等學科競賽,形成了“基地項目培育→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學科競賽”大學生能力訓練的閉環鏈。

5 開展雙創項目和學科競賽項目實戰訓練

基于雙創項目指南進行項目申報,利用雙創基地平臺進行項目實施,雙創成果參加學科競賽的實戰訓練的研究技術路線見圖4。

圖4 開展雙創項目和學科競賽訓練研究技術路線圖

利用雙創基地的共享實踐平臺,進行大學生“創新訓練、創業訓練和創業實踐”項目的培育、申報、實施“集訓”。首先,由指導教師和顧問團隊征集、撰寫和發布大學生雙創項目指南,其內容既要有創新性還要有挑戰度;其次,基于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積淀差異,按照項目內容所需的“學科串”,跨越學院專業邊界,組成項目團隊,進行大學生“雙創訓練項目”申報、答辯;最后,在立項項目實施過程中,既要發揮指導教師團隊“服務+技能培訓”功能,更要注重項目例會、研究日志、中期檢查、結項驗收等過程文檔的科學規范性。

對有潛力的預研成果進行重點培育,對創新訓練項目成果進行創業訓練項目申報和“挑戰杯”學科競賽項目再培育,對創業訓練項目成果進行創業實踐項目申報和“創青春”創業大賽和“互聯網+”創業項目再升華。在此階段進行研究成果的轉化,發表學術論文(數量+影響力)、申請實用型發明專利、競賽獲獎、建立新教學模式、研發新產品、成立實體公司等,以保證閉環式成果培育的實際效果,提升學生綜合創新技能,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互惠多贏。

6 結語

構筑的“三二一X”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體現了融合協同育人的理念;建設的雙創共享實訓基地,既保證了實訓實踐平臺規模層次的升級,又實現了接納學生人數的增容,已成為提升本科生創新能力的“集訓場”。2019 年,我院學生獲批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8 項,學生發表學術論文4 篇,自制儀器5 臺(包括虛擬儀器2 件),參加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第五屆河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河北省大學生物理/數學競賽等,獲省級以上獎30 余項,其中國家級獎5 項。經過基地實訓鍛煉,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訓練項目雙創競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高淳區以僑聯雙創基地 助推“雙創”孵化成長、孕育未來
“雙創”浪潮方興未艾
更 正1
更 正2
圓夢星之火,助力“雙創”加速跑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創新思維競賽(3)
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的實施與探索
創新思維競賽(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