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2021-04-06 14:23韓靜李棟范銳
中國民商 2021年3期
關鍵詞:區域經濟研究發展

韓靜 李棟 范銳

摘 要:交通基礎設施包括線路基礎設施、站場基礎設施、樞紐基礎設施及附屬基礎設施,是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運輸服務的設施,是各類經濟活動正常運行的必要保障。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交通基礎設施是為交通運輸提供支撐的基礎性設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本文通過分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現狀及存在問題,提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交通基礎設施;區域經濟;發展;研究

2020年度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名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20-352。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普遍具有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材料和勞動力。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有效帶動投資,對冶金、機械、建筑、電力等行業產生強大的拉動作用,資本、信息、技術等相互交融,促進經濟活動的集聚與擴散,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吸引大量勞動力流入,推動經濟增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夠促進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行業蓬勃發展,刺激經濟增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交通環境,縮短運輸時間,區域內和區域間的運輸能力、速度及安全性能提高,運輸效率提高,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能夠有效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不斷豐富沿線地區的商業活動,區域貿易交易更加頻繁,最終形成貿易一體化格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不同區域的經濟活動連接起來,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完備的交通基礎設施能夠降低交通運輸成本,減少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充分發揮生產要素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密切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區域互信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三)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是區域間人員、設備、原材料和產成品流轉的必需通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提升區域的通達性和區位條件,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資金、人才、技術及信息等資源的高效集聚能夠提高經濟發展效率,推動區域經濟全面發展。該區域經濟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調節不同區域的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優化能夠加強區域間的聯系,推進區域間的合作交流和物資交換,縮小區域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全方位均衡發展。

(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過程需要大量的體力勞動,能夠從農耕中解放出來更多的勞動力,有效帶動農村人口就業,提高農民收入。交通基礎設施的變化優化農村的交通環境,交通通達性的提高能夠促進農業生產之間的交流,有效解決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還能夠縮短城鄉之間的時空距離,有助于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便利的交通設施能夠吸引厭倦城市喧囂的城市人回到農村,體驗淳樸、恬靜、綠色的鄉村生活,促進農村旅游業和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已經形成較大規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各種運輸方式都實現了快速發展,已經初步形成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多位一體,密集交叉,有效銜接,現代化“大交通”體系基本形成,交通基礎設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增強。近年來,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451億元,比上年增長3.1%。2020年1-11月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萬億元,同比增長8.2%。交通基礎設施迅速發展大幅提高了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二)交通基礎設施區域發展不均衡

雖然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部分區域建設相對不足,存在比較突出的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以公路運輸為例,公路密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區域的公路發展水平。2019年末我國公路總里程達501.25萬公里,公路密度為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東部地區地勢平坦、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公路密度較大,其次是中部地區、東北地區,西部地區地形崎嶇、人口稀疏,經濟欠發達,公路密度較小。交通基礎設施區域發展不均衡,拉大了本已懸殊的區域經濟發展差距。

(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匱乏

交通基礎設施作為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由公共財政予以保障,缺乏建設資金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狹窄且結構單一,部分項目以融資方式舉債建設,社會資本缺乏完善的市場準入機制和進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有效途徑,投入成效不明顯。非生產性資金支出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中所占比例較大,投資回報率較低,完全市場化融資較困難。由于土地、人工成本和施工材料價格上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本上升,加劇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的要求。

(四)城市公共交通短板問題突出

隨著經濟迅猛發展、城市規模擴大、城市化水平持續提高,居民出行時間及距離不斷增加,現有的交通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實際出行需求。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新興出行方式快速發展,私家車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公共交通對居民的吸引力下降,公共交通分擔率不高,城市交通結構不合理。地下、立體停車場等靜態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停車位短缺,路邊停車普遍,加劇了交通不暢。近年來,環保性能好、駕駛質感強和出行成本低的新能源汽車逐步駛入了居民的用車生活,由于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新能源汽車普遍面臨著充電樁少、充電不便等問題。

三、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一)推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體化規劃是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規劃從實質到內容上相一致和協調。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是實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要求。要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強化整體發展觀念,系統謀劃,統籌安排,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結構,完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布局,推動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體系,促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更好地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

(二)制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區域性差別戰略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區域性差別戰略是指根據不同區域的自身特征,在充分掌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相關聯系后,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人口發展規模及空間發展形態等,對區域交通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判斷,從宏觀上確定交通發展的方向、重點及策略,充分反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差別性特征,提升區域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從而不斷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所提出的多樣化的運輸需求,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能夠更加有效地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相對接,充分發揮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正面效應,最大程度地發揮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三)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能力

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不健全,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狹窄,融資結構不合理,融資成本過高,資金運作效率低。要持續深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交通基礎設施投融資政策,完善資金保障和運行機制,加大交通建設領域的開放合作力度,積極拓寬融資渠道,采用多元化的市場融資方式增加融資途徑,改善投資結構,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各類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用好社會資本,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保障交通運輸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四)大力發展公共交通

加快公路、城市快速干道規劃建設,堅持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公共交通基礎配套設施,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擔率,緩解交通擁堵。為解決城市停車難題,加強停車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立體化智能化停車場,發展智慧停車系統,實現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加強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基礎設施的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逐步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合理、科學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參考文獻:

[1]葉翀,許舒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物流技術,2018,37(12).

[2]李曉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北方經貿,2019(03).

[3]陳卓.交通基礎設施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分析——以京津冀地區為例[J].現代商業,2017(30).

[4]劉志文.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研究導刊,2017(31).

[5]呂廣亮.交通基礎設施與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

猜你喜歡
區域經濟研究發展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