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花鼓戲的傳播現狀調查及相關對策探究

2021-04-08 04:44殷亞麗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宣城市供方花鼓戲

殷亞麗

(宣城市文化館,安徽 宣城 242000)

一、前言

皖南花鼓戲是安徽省5大地方劇種之一,始于清同治年間,至今約150余年歷史。皖南花鼓戲與中國傳統戲曲曲種最大區別在于其原生態形成過程中,基本未受到雅音的影響,戲本道白多用吳楚方言尤其是皖南方言。①而是逐步形成了具有粗獷、質樸、明快的藝術風格和鮮明鄉土氣息的地方劇種。皖南花鼓戲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具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及藝術地位,極具研究價值。

為此,筆者在《皖南花鼓戲的現代傳播機制研究》課題研究中,對宣城市皖南花鼓戲的傳播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針對主要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能夠有效推動宣城市皖南花鼓戲的傳播,為當地政府制定皖南花鼓戲發展策略提供實證資料。也可為其他地方劇種的傳播提供借鑒。

二、宣城市皖南花鼓戲的傳播狀況調查結果分析

(一)宣城市委市政府加強非遺傳承、推動受眾傳播、鼓勵現代題材創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三年來,宣城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對皖南花鼓戲的傳承保護力度,加強非遺傳承、推動受眾傳播,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7月出臺了《皖南花鼓戲小戲孵化扶持辦法》(試行稿),推動了皖南花鼓戲精品的創作及傳播,2020年創作孵化出《逆行者》等8個小戲,并成功舉辦全市小戲調演,以“時代楷?!崩钕耐緸樵蛣撟鞯拇髴颉肚啻骸だ钕摹穮⒓恿巳珖腿∶撠毠晕枧_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活動。在本區域或本行業內一定范圍進行了傳播,取得一定成效。

(二)近三年皖南花鼓戲的演出活動分析

1.近三年皖南花鼓戲在宣城市年度文藝活動中分布分析:據筆者至2019年12月底調查收集的近三年數據結果為:宣城市文化藝術活動平均每年度政府年均舉辦的共768場次,其中,皖南花鼓戲小戲演出及含皖南花鼓戲演唱曲目的演出共40場次,占比5.2%。民間(含企業)平均每年度各類年均舉辦文化藝術活動共908場次,其中含皖南花鼓戲節目的演出場次25,占比2.7%。

2.近三年皖南花鼓戲演出活動在宣城市各鄉鎮區域的分布分析:宣城市共有24個鄉,57個鎮,14個街道辦事處,730個村,156個社區。僅以鄉鎮含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統計,共計95個行政區域,年度平均不到1場次,且分布不均勻。以村(含社區)為單位統計,共計886個行政區域,年度平均不到0.1場次,且分布畸偏,在花鼓戲演出活動的總量下分布特點為:街道辦事處的社區稍多于鄉鎮的村;多數村(含社區)行政區域的皖南花鼓戲演出年度活動為0場次。

3.皖南花鼓戲受眾調查結果分析:據2019年筆者在《《皖南花鼓戲的現代傳播機制研究》》課題預實驗進行的宣城市便利抽樣調查結果顯示:55歲以上年齡組對皖南花鼓戲熟悉并喜愛占69%,熟悉但不喜愛占22%,不熟悉不喜愛占7%,完全不了解占3%;30—49年齡組,熟悉并喜愛占2%,熟悉但不喜愛占4%,不熟悉不喜愛占33%,完全不了解占61%;20—29年齡組,熟悉并喜愛占1%,熟悉但不喜愛占2%,不熟悉不喜愛占23%,完全不了解占74%?;鞠喾谑┛〉热?018年1200份抽樣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②

三、宣城市皖南花鼓戲傳播狀況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皖南花鼓戲傳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供方對皖南花鼓戲傳播缺乏科學認識

1.固守傳統的皖南花鼓戲的傳承、傳播模式和途徑的觀念。調查結果表明,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供方,固守傳統的皖南花鼓戲傳承、傳播模式和途徑的觀念,缺乏創新思維,導致對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多載體、多方法、多途徑、體量大和普及性強的新型傳播機制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

2.存在嚴重依賴于政府推動的意識。對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性質認識不清,動輒認為政府推動力度不強,扶持政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從而表現出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等、靠、要”的嚴重依賴于政府推動的被動狀況。

(二)皖南花鼓戲的傳承缺乏系統化和規?;?,嚴重影響了皖南花鼓戲的有效傳播

傳承是傳播的重要手段,更是傳播的基礎,因此合適的傳承機制是實現皖南花鼓戲有效傳播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宣城市皖南花鼓戲傳承及培訓仍沿襲傳統的師徒制傳藝授業,但由于宣城市國有專業劇團缺失,民營劇團的專業傳承及培訓不夠規范。難以實現系統化,規?;囵B皖南花鼓戲演員,現僅有國家級、省級代和市級代表性傳承人5名進行零散的師徒制傳藝授業,且學員基本為成年業余學習者,傳習內容難免支離。此外,近三年宣城市全年均無系統的皖南花鼓戲專業培訓活動,綜上,均可能導致皖南花鼓戲的傳承“斷代”和新人難以脫穎而出問題的發生。

(三)皖南花鼓戲傳統的傳播載體、傳播方法及途徑單一,使得傳播體量減小,缺乏普及性,受眾銳減

皖南花鼓戲作為典型的公共文化產品,由于傳統的傳播載體及傳播方法、途徑單一,表現為其傳播載體僅為劇場或演出場所,傳播方法為戲劇或節目演出,傳播途徑為“演員—觀眾”的單向、單一傳播。皖南花鼓戲受眾調查結果結果表明,缺乏多載體、多方法、多途徑的傳播,使得傳播體量減小,從而嚴重局限了皖南花鼓戲的普及,導致受眾銳減。

四、探索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傳播機制

根據皖南花鼓戲傳播狀況調查分析的結果,提出如下對策:

(一)樹立正確科學的觀念,積極主動變革傳播機制

1.樹立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科學觀念和創新思維模式。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方式、娛樂方式的根本轉變,受眾集體人格和審美情趣的改變,過去民間俗語的:“花鼓一來,洗腳穿鞋”,群眾競相看戲聽戲的狀況早已不復存在。而仍期望于完全依賴政府推動的思想觀念和拘泥于過去的傳播載體、傳播方法、傳播途徑傳播機制,顯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群眾文化需求。而時代的發展倒逼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供方要創新思維,樹立積極探索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傳播機制的科學理念。

2.正確認識皖南花鼓戲傳播的實質和積極推動皖南花鼓戲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播。過去認為提供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的主體僅僅是專業劇團的認識,是停留在形式上、狹隘的錯誤認識,就其本質而言,皖南花鼓戲傳播的實質是群眾文化的傳播,提供傳播服務的供方主體不僅是專業劇團,更主要的供方主體應是提供群眾文化服務的機構和工作者,甚至包括其所招募的群眾文化志愿工作者。因此,必須厘清模糊認識,將皖南花鼓戲傳播服務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從而積極主動地推動皖南花鼓戲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傳播。

(二)針對皖南花鼓戲傳播的供、需雙方進行的聯合干預,探索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傳播機制

目前,現有的研究觀點僅停留在皖南花鼓戲的保護與發展觀點和策略的理論探索層面,甚至有人認為,目前對皖南花鼓戲的研究比較少,還不能支持其傳承與發展。③尚未見對皖南花鼓戲的現代傳播機制的專門研究和實踐,同時缺乏同時針對皖南花鼓戲的供、需雙方進行的聯合干預措施。因此,如何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皖南花鼓戲的多載體、多方法、多途徑的傳播及普及性強的新型傳播機制,有效實現皖南花鼓戲的廣泛傳播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采取切實有效傳播皖南花鼓戲的機制,豐富供方皖南花鼓戲供方傳播服務的傳播載體、方法及途徑。擴大傳播體量。筆者在《《皖南花鼓戲的現代傳播機制研究》》課題研究中,建立了2種傳播機制:其一,將皖南花鼓戲傳承、傳播引入中學音樂課堂,編制皖南花鼓戲知識及代表性唱段音樂教材并編入教程為載體,運用音樂課教學為傳播方法,對中學生進行皖南花鼓戲知識講授和學唱,進行傳播;設立“皖南花鼓戲小戲友”講習班,進行系統的傳習,以實現系統化、規?;瘋鞒信嘤?,同時實現擴大皖南花鼓戲有效傳播又培育了皖南花鼓戲受眾的“新生代”;其二,將皖南花鼓戲傳播引入社區,進行傳播。改變現有僅以劇場或文藝活動中演出傳播的形式,利用居民喜愛的“廣場舞”和曲目短視頻為傳播載體,選取皖南花鼓戲中質樸、明快的藝術風格代表性唱段,融入現代音樂元素,制作“廣場舞”伴奏音樂,用于社區居民“廣場舞”播放,制作皖南花鼓戲曲目短視頻在社區播放等方法,同時在社區居民戲曲者愛好中,設立“皖南花鼓戲戲友”講習班,進行教學互動的培訓傳播。在社區居民自娛自樂的同時,改變“演員—觀眾”的單向、單一傳播途徑,實現受眾之間交互傳播和廣泛傳播,擴大傳播體量。

2.拓展皖南花鼓戲傳播的供方服務團隊,提高供方傳播的專業能力。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皖南花鼓戲的傳播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需要拓展供方服務團隊,同時提高供方傳播服務的專業能力,故應將中學音樂教師及社區文藝骨干列入供方服務團隊,并其對進行皖南花鼓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戲曲教學技能培訓,提高供方傳播的專業能力。

3.提高需方的皖南花鼓戲知曉率及欣賞水平,熏陶培養更廣大的受眾。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文化需求的需方,也需提高對皖南花鼓戲認同、認知及欣賞水平。通過將皖南花鼓戲引入中學音樂課堂和將皖南花鼓戲傳播引入社區的傳播機制運作。采取多載體、多途徑、大體量傳播的方法,傳播皖南花鼓戲相關知識,激發受眾興趣和提高響應性。熏陶培養更廣大的受眾。提高需方的皖南花鼓戲知曉率及欣賞水平,增強傳播效果。

五、結語

地方劇種是體現地方文化的代表,而地方文化則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元素,保護和推動皖南花鼓戲的發展。是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指示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廣大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精神需求。而皖南花鼓戲傳播的實質是群眾文化的傳播,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責任。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建立起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多載體、多方法、多途徑的傳播及普及性強的新型傳播機制,以期促進宣城市皖南花鼓戲的保護和發展,并為當地政府制定皖南花鼓戲發展策略提供實證資料,也可為其他劇種的地方戲劇的現代傳播提供借鑒。

注釋:

①周華斌.中國戲劇史新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255.

②施俊.皖南花鼓戲的產業開發及運營對策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8(04):8.

③韓金坤.論皖南花鼓戲的發展與保護[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117-119.

猜你喜歡
宣城市供方花鼓戲
資興:花鼓戲進校園
湖南花鼓戲
淺談鑼鼓在花鼓戲中的作用與發展
中國船級社大力推進海外供方認可服務
關于宣城市國省干線公路橋梁定期檢查的幾點認識
基于GIS的宣城市地質災害等級預報預警系統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如何建立供方管理體系
湖北遠安花鼓戲當代生存狀態思考
宣城市蔬菜流通環節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