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重差分模型研究

2021-04-08 14:51王小語林冬冬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1年2期
關鍵詞:內生性

王小語 林冬冬

[摘 要]應用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可以很好地解決樣本自選擇帶來的內生性問題,近年來普遍被用于某一項公共政策或項目實施效果的定量評估,在計量經濟學領域以及社會學領域被廣泛應用。文章通過梳理雙重差分法的發展歷史,分析了該方法的構建原理,并通過實例研究闡明了該方法的應用以及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以期規范實證論文中雙重差分方法的應用,提高研究結論的可信度,發揮經濟研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雙重差分模型;政策評價;內生性

0? ? ?引 言

雙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的一種定量的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樣本自選擇帶來的內生性問題,特別適用于衡量某項政策出臺后產生的邊際效應。由于上述優勢,雙重差分模型被廣泛應用于某一項公共政策或項目實施效果的定量評估,且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隨著方法模型被廣泛應用,產生了應用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削弱了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影響了雙重差分模型的長遠發展,需要進一步梳理雙重差分模型的發展歷史以及原理,以更好地規范實證研究中方法的應用,進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學性。

1? ? ?雙重差分方法的發展歷史

1.1? ?國內國外的首次應用

1985年,兩位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者在項目評價相關論文中首次應用了雙重差分模型,為以后雙重差分模型在計量經濟學領域以及社會學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在此后的國外研究中,雙重差分模型被廣泛應用于西方各項政策實施效果的評價。

我國首次應用雙重差分模型對政策效果進行定量評價的文獻是2005年學者周黎安、陳燁發表的《中國農村稅費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一文,該文通過對全國縣級市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對我國實施的農村稅費改革這一政策進行了定量評價,驗證了這一政策的正面作用。此后,很多學者相繼應用這種方法研究了我國如新所得稅法、營改增、滬港通等公共政策產生的經濟影響。

1.2? ?國內應用研究概況

在知網以雙重差分模型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發現640篇學術期刊、301篇學位論文以及10次會議,近5年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獻數目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以雙重差分模型為關鍵詞的發文量逐年增加,說明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借助雙重差分模型進行相關政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另外,在相關主題的研究中發現,雙重差分模型與實證研究的發文量最多,而經濟領域的相關政策如營改增、滬港通等也成為相關研究熱點。具體主題分布如圖1所示。

2? ? ?雙重差分原理概述

2.1? ?使用假設

每一個模型的應用都有自己嚴格的使用前提,而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隨意使用。在使用雙重差分模型時,必須滿足以下3個假設:①實施實驗組政策對且僅對實驗組的相關因素產生影響,對對照組的相關因素不產生相關影響;②政策實施期間,外界的其他因素不發生改變,或者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產生相同的影響;③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的關鍵因素在政策實施期間不發生改變,保持一定的穩定性。只有研究的公共政策滿足了以上3個假定條件,才能保證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產生的差異由相關政策實施帶來,而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導致的,在此基礎上采用雙重差分方法進行定量研究,研究結果才更加可靠。

2.2? ?模型構造

雙重差分模型的關鍵點在于如何構造雙重差分估計量,目前一般采用比較個體橫截面的方法構造雙重差分估計量模型,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d代表整個雙重差分模型的核心估計量,反映政策的純凈政策效果。Y的角標treat和control分別代表個體橫截面的實驗組和對照組,t0和t1分別代表時間截面的政策實施前與后。

3? ? ?雙重差分模型實際應用——以企業所得稅改革為例

3.1? ?政策背景

2008年,我國實施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使企業的稅負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部分企業的所得稅率從15%上升至法定稅率25%,部分企業的所得稅率從33%的稅率降至25%,一部分企業的所得稅率保持不變,為應用雙重差分模型營造了準自然實驗的環境,天然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可采用雙重差分模型研究這一政策帶來的實際效果。

3.2? ?雙重差分模型應用

新企業所得稅法的實施帶來了一系列的經濟后果,本文選取了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作為一個代表性指標進行研究,主要研究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之后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帶來的影響。最初的想法是把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后所得稅率降低的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與所得稅率不變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相比較,觀察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但是這樣無法排除政策實施前企業本身原有的全要素生產率差異帶來的影響,即不能排除所得稅率改變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本身就高于所得稅率沒有發生改變企業生產率的影響,需要再進行一次差分,把企業所得稅稅率改變的企業生產率與未改變的相減,最后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純凈影響。

其中,具體過程如下所示:Yit表示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T=1表示所得稅率改革之后,T=0表示所得率改革之前;D=1表示所得稅率發生改變的企業,D=0表示所得稅率未發生改變的企業。設置簡化模型如下所示。

3.3? ?存在的問題

正如前文所述,進行雙重差分需要遵循嚴格的前提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雙重差分模型要滿足的一個重要前提假設,即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政策實施之前具有相同的變化趨勢?;诖?,有必要對兩組樣本在政策實施之前變量的變化趨勢(尤其是全要素生產率這一結局變量)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進行檢驗,通常在實證研究中采用平行趨勢檢驗的方法進以檢驗。如果各個變量的變化趨勢(尤其是解決變量)在政策實施之前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那么,平行趨勢檢驗就可以通過。影響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進行雙重差分檢驗之前,有必要先對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等變量進行平行趨勢檢驗,如果平行趨勢檢驗通過,那說明雙重差分模型具有適用性,進而證明結論的可靠性。

4? ? ?結 語

雙重差分模型在國內政策評估中已被廣泛運用,尤其是在經濟政策的實證評估領域發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是隨著雙重差分模型的廣泛應用,在模型應用過程中出現了盲目追求方法復雜性而不注重方法本身適用性的情形。盲目運用雙重差分模型,不僅會降低文章結論的可靠性,也不利于雙重差分模型長遠發展。因此,在運用雙重差分模型時要注重其假設條件,關注模型方法本身的原理以及適用條件,切實發揮雙重差分模型在政策評估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陳林,伍海軍.國內雙重差分法的研究現狀與潛在問題[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7):133-148.

[2]周黎安,陳燁.中國農村稅費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雙重差分模型的估計[J].經濟研究,2005(8):44-53.

猜你喜歡
內生性
統一戰線與中國制度方案的內生性邏輯
統一戰線與中國制度方案的內生性邏輯
比較優勢內生結構變動與政策干預
基于內生性視角的大股東掏空與公司績效關系研究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高管與職工薪酬差距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慈善捐贈、企業績效與合理區間把控——基于內生性視角的經驗分析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研究
從貨幣供應量模式探析我國超額貨幣供給
社會網絡內生性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