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語篇,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

2021-04-13 16:12包光蕾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關鍵詞:閱讀素養語篇初中英語

包光蕾

【摘要】最小的語言單位是單詞,單詞組成詞匯,詞匯連接成句子,句子構成語篇。所以,語篇是學生理解英語表達、發展英語思維、獲得英語文化、習得學習策略的最基礎、最主要的環境,是英語閱讀素養發展的根本力量。鑒于此,本文立足語篇研究了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語篇? 閱讀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0-0070-02

語篇也是最簡單、最常見的英語語境,上下文的銜接構成了語言內容、情感理解的基本環境,語言的建構呈現了英語語言表達習慣和英語文化樣態,因而,語篇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悄然發展英語語感,沉淀英語文化,最終強化英語閱讀素養,但是前提條件是學生自主且有秩序地閱讀語篇。然而,目前語篇閱讀并不樂觀。主要表現為學生習慣于在教師“傾注式”“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下被動地進行信息接收,此導致的結果一方面為學生無法主動閱讀,因而無法促力建筑在自主思維基礎上的閱讀素養的提升;另一方面為教師習慣于將語意疏通和語法知識解析作為文本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隨此,學生的閱讀亦是毫無秩序、不講方法,其閱讀素養的形成和提升便更是無從談起。此兩方面共同導致的學生獨立閱讀形態便為馬馬虎虎、得過且過地讀,表現為閱讀過程只是對詞句的翻譯,而無意著眼全文整體,無意關注語言知識難點、文化要素、思想內容等。因此,“該如何立足語篇,培養學生閱讀素養”則當為現階段初中英語教研所應著力研究的重點。但我們首先需對“英語閱讀素養”的具體含義做出梳理和澄清。

一、“英語閱讀素養”的含義

“英語閱讀素養”分為“外語閱讀能力”和“外語閱讀品格”兩部分。其中,“外語閱讀能力”分為“外語解碼能力”和“外語閱讀理解能力”,前者著眼對單個外語文字符號之音、形與義的辨識、對所有文字符號音形義的串聯、整合和感知,也即指學生辨認語言能力的具備,包含外語文本概念、外語音素意識、外語拼讀能力、外語閱讀流暢度此四維度的內容;后者則著眼文篇閱讀及在以“理解文篇內容和形式”為目的的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需求,包含外語閱讀技巧、外語語言知識、外語國家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此三維度內容。

此外,“外語閱讀品格”則基于又高于單篇、具體化文本閱讀范圍,指向學生在持久的閱讀過程中所達成的閱讀狀態,分為“外語閱讀習慣”和“外語閱讀體驗”此兩個方面。

二、立足語篇,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素養

基于上述既已澄清的“英語閱讀素養”概念及在本文引言部分所提的學生“被動閱讀”和“無秩序、無方法”的閱讀狀貌,在語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英語閱讀素養的培育則可從教師自身有秩序、有方法的閱讀思路出發進行有效的閱讀引領。

(一)“一覽眾山”地讀——建立整體閱讀意識

組織學生進行“文本初讀”以了解文本的大致內容,是文本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但以培育學生閱讀素養為根本目的、以調動其自主思維并教給其有效的閱讀方法為直接目的,教師則當將此環節的閱讀方式定位為“一覽眾山”地讀,即區別于傳統從前到后、一字一句地精細閱讀,而著眼全文整體,對其進行整體閱讀,具體閱讀方式則為以區別于傳統教師牽引性閱讀的學生自主閱讀為前提,抓取段落關鍵詞句的跳讀,以知文本整體思路結構——在明晰文本思路基礎上進行文本速讀和略讀,以知文本大致內容。從而在為之后對文本內容和形式的細致化解析奠定基礎的同時,使學生通過此自主化的“整體閱讀”建立起整體閱讀意識、鍛煉快速的外語解碼能力、掌握跳讀、略讀、速讀此類整體閱讀的方法,從而促進其閱讀素養的形成和提升。

以“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一文的閱讀教學為例,在“一覽眾山”的閱讀原則下,首先,我則讓同學們改變以往從前到后、一字一句的閱讀方式,而著眼全文,按段落劃分進行跳讀,即只對每段中的第一句話或最后一句話中的中心語進行快速的感知,如第一段:“I came home from school”第三段:“take the dog for a walk”第四段:“watch show”第五段:“No!”“shout back” “did not say anything and walked away”“could not find a clean dish and a clean shirt”第六段:“find the house clean and tidy”第七段:“What happened?”第八段:“I’m sorry,Mom.”在此過程中,基于此閱讀任務及其在跳讀過程中會發生的如“孩子和媽媽之間因為家務問題發生了矛盾”“媽媽生氣了,最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進行了道歉”等的“故事情節框架預測”,同學們的閱讀思維則必將是高度自主且集中的;且按此形式的跳讀亦是對學生英語閱讀流暢度、英語快速感知力的鍛煉,亦助于其對整體閱讀此科學閱讀策略的掌握。繼之此,我則讓同學們再在自己預測得出的故事框架之后進行文本速讀,以填充此框架而得知文本的全部故事內容。在此,區別于同學們習慣所用的一字一句中文轉譯法,我指導其略掉中文轉譯的環節而直接去對語句進行快讀的“隨讀隨感”,如讀“The minute I sat down in front of the TV, my mom came over.”一句,同學們可能會由于語句開端處所用的定語從句而在那里發生類似“停下來先分析語法、這是一個怎樣的修飾關系”的卡殼,但在此,我則指導其不要發生暫停而只是從前到后地去讀,讀到后面則會逐漸“感知”到語句本身成型的意義,這種由“感知”得來的意義沒有用中文語言字字呈現出來,但卻會更為清晰、更令人記憶深刻。且此過程亦將在調動學生高度自主、集中思維的同時,更鍛煉其外語拼讀能力、閱讀流暢度,更助力其對速讀此閱讀方法的掌握,并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從而更促力其閱讀素養的提升。

(二)“事無巨細”地讀——培養英語語言感覺

繼以“一覽眾山”的閱讀原則及“跳讀”“速讀”的閱讀方法完成文本初讀而對文本的大致內容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后,在進入到正式、細致的對于文本內容和形式的分析環節之前,教師還當引領學生通過朗讀語篇、進行對文本內容和情感基調等的認知的進一步扎實。也即,在此環節所采用的閱讀原則當為“事無巨細”——事無巨細地通過朗讀感知文本人物的心理、情緒,從而牢牢把控住文本語言的音調、情感色彩等把控住文本的內容和情感基調,同時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流暢度、英語語感,豐富其英語閱讀體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英語閱讀素養,同時為之后的文本深入研讀奠定基礎。

以“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文本的閱讀教學為例,當學生完成整體把握之后,我組織了“事無巨細”的讀。即領導學生朗讀語篇,在聲音的變化中感受語言的內涵:首先,聽閱讀錄音,在細致重溫、重新投入文本故事內容和情節的同時,著重感受文本語言及人物語言的聲調色彩和節奏韻律,如聽媽媽所說的“You watch TV all the time and never help out around the house!”一句,則可在情境投入的基礎上感受到媽媽的生氣、憤怒、失望和抱怨的情緒,同時感受到在此情緒驅動下此句在“all the time”“never”處有的加重語氣。其次,模仿、跟隨教師朗讀,實踐中感受語言的輕重緩急,體會節奏、聲調中所傳遞的個人情感。在一遍遍的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學生仿佛歷經了作者與母親的家庭矛盾,感受到了分攤家務、減輕父母負擔的作者的真心。而在理解內容的同時學生還“吃透”了文本所出現詞匯的情感色彩,增強了英語語感,提升了閱讀的基本實力。因而,立足語篇進行“事無巨細”地讀有助于通過提升學生的閱讀流暢度和詞匯感知力、豐富其閱讀體驗等而提升其英語閱讀素養。

(三)“管中窺豹”地讀——增強深度閱讀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出,英語閱讀教學就不再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語言的拼裝與理解,更包括對語篇所內藏的思想、觀點、表達形式等的解讀,換句話說即是需要培養學生的深度閱讀能力。而關于深度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需要從語篇說起,只有融合了復雜語言和深刻情感的語篇才是學生深入閱讀的土壤。因而,繼“事無巨細”地讀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管中窺豹”地讀,即除一些重要的語言語法知識之外,還當著重對語篇中值得探討的話題的深挖與分析,以在提高學生人文修養的同時提升其基于深度語言理解、深度文化理解的深度閱讀能力,從而提升其英語閱讀素養。

以“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閱讀教學為例,當學生通過上述“事無巨細地讀”而理解了語篇內容之后,我組織其進行了“管中窺豹”地讀,即深挖話題性內容,深刻解讀語篇: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幾處細節,如“My mom did not say anything and walked away.”“The next day, my mom came home from work to find the house clean and tidy.”等;其次,提出問題:1.母親為什么沒有再說話?2.“我”為什么打掃房間?這些都是同學們在上述兩個環節的文本閱讀過程中被習慣性忽略的問題,但卻亦是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含量,而可啟發學生進行更深度思索而獲得更多認知的話題。如在對第一個問題的分析中,同學們會慢慢體會到在母親的沉默中所蘊含的母親的失望,會認識到母親這種做法在當時親子沖突情況下的合理性;在對第二個問題的思考中,會去深挖孩子的心理,同時亦會對“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有更深的認識。除此對思想內容類的分析外,在思想內容的分析過程中對語言語法難點和用語藝術等的滲透,如對“as tired as you are”表達生動性的鑒賞,則將更促進學生建立在深度思維、深度內容理解、深度語言理解、良好閱讀體驗等基礎上的深度閱讀能力及閱讀素養的提升。

(四)“談笑風生”地讀——發展批判閱讀思維

如果說思維是山,閱讀就是水,水永遠繞山而行,閱讀也因思維而永恒。因而,只有強化批判性閱讀思維,學生才能不斷創新閱讀、生長閱讀,讓閱讀不拘泥于“文本接收”,通過增加“文本再創作”而變得生機蓬勃,同時讓其閱讀素養亦持續增升。那么,如何發展批判性閱讀思維呢?批判性閱讀思維包含著發散性、標新立異性。故而,教師可以組織“談笑風生”的讀,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生發批判性思維,提高個性化閱讀能力與建立在思維思辨、文化探究等基礎上的英語閱讀素養。

以“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一文的閱讀教學為例,繼上述形式的閱讀之后,我組織了“談笑風生”地讀,即學生針對語篇內容展開討論,樹立個性的閱讀觀點。比如學生就“母親不再說話,也不參與家庭勞動”這一內容展開了討論,有的學生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認為這是家庭冷暴力,不利于孩子建立有愛的心理;有的學生則將其與中國的父母和孩子進行了對比:在中國,母親在家庭中幾乎會承擔全部的家務,怕做家務會耽誤孩子學習,或者是要求孩子做家務,孩子出于懶不愿做,母親也便在抱怨一番之后自己再去做等。

總之,英語語篇是最基本的語境,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思想情感以及思維方式都蘊藏在語篇之中。立足語篇,展開豐富的閱讀活動,學生可以在閱讀的路上不斷提升英語閱讀能力、形成英語閱讀品格,最終形成英語閱讀素養,實現終身閱讀。

參考文獻:

[1]蘇江河.語篇分析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17(24):172.

[2]蘇日雅.語篇分析理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閱讀素養語篇初中英語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大學生閱讀素養現狀分析及高校圖書館對策探究
近十年我國數字閱讀的發展狀況與趨勢
從“知溝”理論談城鄉學生閱讀素養差異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語篇填空訓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