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財稅視角下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研究

2021-04-13 01:48陳瑾
科技創新導報 2021年34期
關鍵詞:財稅會計專業職業院校

陳瑾

摘要:隨著以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和智能化已成為新時代企業的特征,為了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滿足新型智能財稅技能的需要,職業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本文以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為例,力求技術創新,打破職業教育發展瓶頸,從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意義、目標、內容和具體實施途徑出發,進行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智能財稅;1+X;會計專業;教學研究

Research on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igent Finance and Taxation

Chen Jin

(Dalian staff and worker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11603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with computer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core, digitiz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have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accounting students and meet the needs of new intelligent financial and tax skills,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ccount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articularly urgent. Taking the accounting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from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objectives, content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ways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Intelligent Finance and taxation; 1+X;accounting profession; Teaching research

1 智能財稅視角下會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背景與意義

21世紀是數字化、網絡信息化的世紀,社會的信息化必然會帶來教育的信息化,近年來,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社會出現顯著轉折,社會面貌、經濟效益、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劇變,AI逐步替代了大多數崗位的工作。會計學專業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個傳統學科專業之一,已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但是,由于該專業的人才市場潛力較大,以AI技術智能替代傳統手工的錄入,原始票據通過OCR識別實現自動采集、記賬憑證和賬簿自動生成、財務報表及稅收能自行申報等把工作流程加入到程序中的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系統和智能財稅一體化平臺的成批投入開發,大量高度重復、單一的財稅業務通過虛擬財稅機器人能快速、及時地進行處理,工作業務流程自動可視化,數據較之人工更精準、全面,既把眾多會計從業人員從繁重枯燥的企業基礎性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又給財務管理者自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職業價值鏈和創造發展空間。

智能財稅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物聯網等被現代信息技術賦予新的領域而綜合發展形成的一個現代財稅新業態。很明顯,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的流程不能孤立地進行,必須直接融入整個企業財務制度管理工作流程的發展洪流,這樣才能成功[1] 。傳統的會計手工、電算化及實訓的教學方法都已經不太能適應移動智能財稅管理時代的快速發展,在這種條件下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往往缺乏綜合性技能訓練和較高的信息素養。因此,在當前形勢下,研究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智能財稅教育平臺提供豐富的資源,如何有效地運用AI技術滿足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等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深化“三教”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智能財稅在教學中的有效結合,在大數據環境下創建高效的教室,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從而向社會和企業輸送高質量的“業財稅一體化”創新型會計人才,同時也將激發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參與職業教育的動力,充分調動社會力量開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利于促進產教結合教育機制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多元化的辦學模式。

2 研究目標

我國目前以專業學科理論為研究中心的一個學科結構龐大的規劃體系,強調各個學科的完整,導致在職教專業課程學科編排上普遍出現了重學科理論、輕學科實踐的不良傾向,使職教專業課程逐漸失去學科特色。由于各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手段和培訓方法未能夠緊跟會計業務實施環境的新變化而及時調整,包括學生實習工作所在單位與財務部門實際工作管理環境的種種限制,使得會計專業學生難以及時取得真正令財務人放心滿意的實習效果。另外,職業院校的大部分會計專業教師都是每年從高校直接分配到學校的,他們的實踐經歷缺乏,也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佳。183421D8-FBD8-4364-AC87-6B49CDCE8573

基于以上幾點問題,文章主要依托我國現代會計信息網絡技術的巨大優勢,結合中聯教育開發的業財稅一體化智能財稅平臺,力求通過教學探索研究,轉變傳統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遵循“會計職業的成長規律和企業成長規律”,改變“教師、教室、教材”為核心的教學特征,秉承基礎理論與業財稅一體化的有機結合,以會計職業的各個典型財務工作實踐任務過程為實訓核心,將會計專業理論能力與關鍵業務能力的綜合培養、學習理論過程與實際工作實踐過程融為一體,實現相關聯的基礎理論財務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法規、工作流程、工作情境、工作場所、溝通、資料查閱及工作標準等內容的“業財稅”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以學校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單位為教學實踐場所,創設真實的工作情境,同時采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探索一系列滿足智能財稅視角下會計實際教學需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促進學校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響應國家號召,促進“1+X智能財稅初級證書”的實施,轉變與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

3 智能財稅下會計教學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智能財稅與會計教學資源的有機融合,促進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設計和活動過程?!?+X智能財稅”初級證書以“服務型財務共享中心”的基礎操作和基礎業務處理技能為主,主要考核學生對財稅業務的智能處理,要求具備財稅核算能力、服務辦理能力和智能應用能力[2]。目標是中職高年級、高職低年級考生能迅速上手,能運用服務型財務共享中心的核算、稅務平臺和基礎財務機器人工具,把握不同行業企業與不同業務的識別;能完成智能記賬云模式的期初建賬、票據錄入、財稅審核、檔案管理和金稅師模塊下的納稅申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側重云平臺模式下的全流程處理,由于票據均來自真實企業真實業務,平臺操作方法簡單,因此會計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方法積累和應變能力。

(2)研究將信息技術和會計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有機結合,校企合作,建立與信息化相適應的教學資源庫,教師能夠靈活選取、運用素材庫,學生能夠運用信息資源、信息技術自主開展研究、交流、解決問題等學習活動?!?+X智能財稅”進入課堂后,應依靠新的業財稅一體化創新型人才質量培養方案,結合公司職位的需求,整合財務與稅收共享、服務共享和財務云智能技術知識應用,校企共建共享資源庫,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服務于校企雙主體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學習。

(3)研究并建立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在云數據背景下積極有效地促進AI技術與1+X智能財稅初級及中級課程的整合,人機協同共生,從而實現職業院校會計人才的拓展培養目標[3]。在智能財稅的大背景下,要求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具有T型知識結構,即財務要有“會、稅、審、管、投融資”的深度,業務要有供產銷及工藝流程的廣度;同時,需要具有組織數據收集、分析、可視化展示以及使用智能工具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擴大會計的智能范圍,重新定義職業教育會計人才的思維方式[4]。第一,需要變更會計的職能范圍,核算與監督不能再作為主要職能,應該拓展到智能財稅思維。第二,學會應用AI技術,應該跳出會計電算化軟件如用友、金蝶等的簡單化操作,使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系統對會計知識體系進行智能化的設計和管理。第三,職業院校尚需認識到企業的外在環境與業務管理流程間的聯系,對業務與財務、決策與財務進行深入的調研,力求在“萬物互聯+萬鏈互聯”中對會計精準定位,把其服務的職能范圍拓展到多維會計數據。

4 開展智能財稅會計教學改革的實施途徑

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與滿足新的人才質量培養規劃的要求,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

(1)大多數職業學院對會計專業人士的培養目標已經過時,尚未結合智能財稅背景有效拓展,進行新的定位,核心課程結構依然以核算、稅務助理和審計助理等為主,未能與大數據時代下新型管理型人才需求接軌。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斷提高專業人才的質量。企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群體質量的就業總體素質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用于評價這個群體質量是否已經能夠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和就業市場的發展需求。大數據時代下,職業院校不但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更多還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會計信息化專業素養,中高職院校一定要嚴格參照教育部標準制定的“1+X制度技能考核服務標準”,制訂新的業財稅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使各級會計職業技能服務水平考核標準和會計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實現精準接軌,不同專業層次的會計職業技能服務水平目標應與不同專業階段的會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核心知識課程的專業學習能力目標相協調與適應,在有效保障會計專業基礎教育質量的同時,補充新的智能財稅知識,將“1+X制度”作為職業技能服務等級(初級或中級)資格證書的培訓要點,將社會企業共享初級代理實務、外包代理服務、企業財務管家等考核內容,加上企業實訓場地、教學活動組等形式和一批具備初中級培訓資格的專業師資隊伍納入智能財稅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進行統籌安排,作為職業院校學歷教育的知識補充和技能拓展,完善“能力遞進、課證融通”的新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應課證融合,盡快實現與智能財稅“1+X”等級證書的知識相對接。為了適應新時代會計人才轉變和發展的要求,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應盡快對接“1+X”證書,創新課程教學內容,實現核心課程的財務共享智能化。大部分會計教師習慣于講解供產銷流程下填寫審核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并進行報表分析的手工記賬處理程序,在財務軟件的運用和學習上又側重于操作步驟的詳細講解,而會計綜合實訓通常是在進行學生分組分崗的基礎上,結合會計基本技能和理論知識,以設定小組工作任務的方式,完成手工記賬并通過財務軟件進行業務資料的錄入和證簿表的輸出[5],這樣的教學往往缺乏真實的企業材料和票據,并且將學生局限在了企業內部,忽略了企業的外包、企業和工商、稅務、人社機構等的業務往來、資質證照業務管理及企業財經綜合性的事務管理等,可以采用校企合作企業的真實業務,對不同類型工作領域的崗位群,分解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嘗試將傳統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軟件應用》等課程融入大數據共享、RPA財務機器人的運用和社會共享外包事務等,通過“票天下”“財天下”“金稅師”三大模塊,將業務、財務和稅務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了解會計數據之間的傳遞流程,多視角感受不同的經濟業務對財務和稅務的影響,使學生在順利通過“1+X”證書的基礎上,從傳統的核算思維進階到會計的管理思維,實現從傳統財稅向智能財稅的轉型升級,以滿足企業財務管理崗位群,核算、稅收、票務管理崗位群與財務共享信息組的需求。183421D8-FBD8-4364-AC87-6B49CDCE8573

(3)將產業實踐融入教學,共同開發智能財稅一體化平臺,依托企業真實案例,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資源庫,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結合,加快產教協同的落地[6]。大力深化校企雙向主體教學,專家進課堂,師生進企業,將不同企業、職場和不同崗位的企業用人標準融入職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依托企業的真實案例,共同開發業財稅一體化平臺,共建信息資源庫,協同育人,推動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計劃與市場和企業需求的精準合軌。以合署辦學的大連職工大學、大連商業學校會計專業為范例,該校在場景融合的理念下,以“弘揚工匠精神,深入踐行現代學徒制續航精英選拔”為主旋律,啟動了商友精英財務工作室,借學校經營型實訓基地——“商校街”,為學生提供創業孵化平臺,由校領導和各系主任牽頭,聘請了一批政治素質過硬、財務經驗豐富、責任心較強的企業專家為師傅,“做中教、做中學”,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為商校街的點石攝影、商友簡餐、潮流飲品、咖啡海洋和精品茶館等校企合作項目提供業務、財稅及稅務方面的服務,優先實現了教室和實業直通的產教融合機制,同時,企業專家與資深教師深入研究智能財稅,在實際崗位和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共同開發業財稅信息資源庫,產教協同,讓綜合實訓課程成為企業上崗的過程,將智能財稅落到實處,實現了針對性培養、全面學習、全過程指導、情感交融等諸多優勢,為東北區域現代服務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

(4)改革教師培訓機制,加大線上線下智能財稅人員培訓的經費投入,教培融合,為智能財稅視角下的會計教學和研究提供保障。教師擔當著教學設計者、實施指導者、學習成果評價者等多重身份,教師的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質量,會計傳統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建設團隊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會計軟件應用等課程,在智能財稅的背景下,教學團隊對新的業財稅一體化智能平臺的運用能力、科研開發能力、新舊課程整理與融合的能力均未完全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需要,據中聯集團科技有限公司的反饋,截至目前,全國職業院校在智能財稅師資培訓的數量和質量上還遠遠不夠。隨著人工智能時代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迫切要求各大職業院校迅速改革教師培訓機制,加大智能財稅人員培訓的經費投入,教師團隊應積極主動的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中聯集團開設的線上線下智能財稅初中高等級證書的師資培訓,提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過濾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開發和整合課程的能力和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等。

5 工作展望

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需努力實現3個突破。

5.1觀念上的突破

智能財稅與會計傳統教學的整合,在大數據時代,這是培養新的會計人才的必要途徑。通過各項校內外理論學習和線上線下智能財稅師資培訓,樹立了職業院校教師們的現代會計教育新理念,培養了學生收集、組織、分析和使用會計信息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5.2方法上的突破

改變了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結構,依靠智能財稅平臺和產教協同基地,創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結構,它不僅可以讓教師兼顧扮演教學主導和企業領導的角色,而且可以讓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模擬體驗真實的企業會計崗位,實現了師生互動和場景融合,整體優化和突破了職業教育的傳統教學方法。

5.3教學手段上的突破

教師應繼續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方式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合理配置現代教育技術和設備,引進構建中聯集團、廈門科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正保等企業的智能財稅軟件平臺,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還需緊跟時代需求,響應國家號召,繼續更新教學觀念,與時俱進,克服困難,認真總結經驗,深化課程改革,使會計專業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市場,把職業教育做實、做優。

參考文獻

[1]崔怡娟.人工智能、大數據在財稅領域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9,10(15):100-101.

[2]楊匯凱.1+X證書制度的思考——以1+X智能財稅為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12):226-227.

[3]羅云鳳.1+X智能財稅證書試點的教學研究與實踐[J].財會學習,2021,10(28):166-168.

[4]景潔.智能財稅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現狀淺析[J].財訊,2020(8):61.

[5]殷慧敏.基于“1+X智能財稅”的綜合實訓課程改革與建設[J].現代商貿工業,2020(18):164-165.

[6]黃麗丹.面向財務過程的智慧課堂教學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183421D8-FBD8-4364-AC87-6B49CDCE8573

猜你喜歡
財稅會計專業職業院校
如何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德育教育
發達國家循環經濟財稅政策的啟示
淺談職業院校中的美術教育
2016:打好財稅改革攻堅戰
踐行“三嚴三實” 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支持水利職業院校發展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職業院校不能僅培養一線普通工人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優化調整的探索
論曹魏時期的財稅治理及對當代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