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中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

2021-04-14 18:29蔡里娜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關鍵詞:開發與利用區域活動

蔡里娜

【摘要】鄉土資源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富有教育意義且貼近幼兒生活和經驗的資源。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自唐代以來就有著花鄉的美譽,一直流傳至今。百年來的文化積淀使建新鎮具有豐富的花鄉資源,這些花鄉資源也與生活和生長于建新鎮的孩子們息息相關。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案例分析法等,在調查分析花鄉資源的基礎上,科學地開發花鄉資源中的教育價值,制定花鄉資源入庫標準、建立了花鄉資源庫,針對花鄉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運用存在的問題,探索花鄉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有效利用的基本路徑及策略,豐富了幼兒園的園本特色課程,提升了教師有關區域活動的組織實施能力,促進了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關鍵詞】花鄉資源? 區域活動? 開發與利用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期幼教學科教學帶頭人立項課題《花鄉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開發與利用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編號:2019yjxkd05)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6-0134-05

鄉土資源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富有教育意義且貼近幼兒生活和經驗的資源。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薄毒V要》中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本地各種資源,構建適合本地幼兒發展的課程?!薄俺浞掷蒙鐣Y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瘪R榕幼兒園地處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建新自唐代以來就有著花鄉的美譽,一直流傳至今。生活在建新花鄉,幼兒園應創造條件為幼兒搭建“與花鄉資源親密對話”的平臺,幫助幼兒了解并熱愛花鄉文化、給予幼兒親近、探究花鄉文化的機會,讓花鄉資源成為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活教材,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經驗。

區域活動是一種靈活的教育形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游戲是主要的活動形式,幼兒依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游戲材料,如果能有效開展,幼兒在活動中能充分展現自己的天性,表現出強烈的主動性和積極的實踐操作性。因此,區域活動的價值被廣泛認可。但幼兒園在教育實踐中開展區域活動時卻存在著以下問題:錯誤認為區域活動就是自由活動,導致幼兒處于放任自流狀態;教師支持策略不足,導致區域活動開展呈現盲目性、低效能性等。在此背景下,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為更多的幼教工作者所關注。因此,在實踐中聚焦本土花鄉文化,以此為背景探究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策略,讓幼兒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認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成長,而且能夠讓幼兒形成影響其持續發展的關鍵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幼兒對花鄉文化的關注與熱愛。這是在花鄉文化背景下有效開展區域活動追尋的重要目標。

筆者所在的馬榕幼兒園長期圍繞花鄉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開展課程研究,形成了較穩定的具有園本特色的“五色花文化”,積累了較豐富的課程開發與研究經驗。近些年來本人一直致力于花鄉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特色課程構建的實踐與研究,區域活動是該特色課程之下的重要組織形式。本研究試圖在特色課程之下以利用花鄉資源為抓手,以有效開展為切入點,總結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有效開展區域活動進行實踐、反思和總結,積累利用花鄉資源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實踐案例,梳理有效策略,充實本園特色課程的內容。

一、確定篩選花鄉資源庫的標準,多渠道收集分析

(一)運用各方資源,尋找相關資料

首先,針對性利用社會資源?;ㄠl資源與當地文化息息相關,從宏觀角度出發,在當下的建設發展規劃以及反映歷史文化的地方志中都可以尋找到花鄉資源的相關資料。這就需要發揮社會資源,咨詢當地政府部門,從中搜集到科學的、全面的信息。如,花卉市場的搬遷建設規劃、建新鎮關于花鄉文化的歷史追溯、當地相關專業人士等,這些信息對于花鄉資源的進一步開發梳理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其次,多形式利用家長資源。本園的家長就生長、生活在當地,花鄉的生活環境他們最為熟悉,并且許多人至今從事著與花卉相關工作。圍繞著花鄉資源,通過家長調查問卷、班級家長座談會、園部家委座談會等形式,在讓家長明晰資源開發的目的、對幼兒發展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挖掘,更能搜集到來自于民間、貼近于生活的相關資料。

(二)確定篩選花鄉資源庫的標準

在尋找花鄉資源的同時,我們在思考的是那些眾多資源中哪些適合幼兒園利用,哪些可以納入幼兒園資源庫?花鄉資源極具地方特色,同時又豐富多樣,并非所有的花鄉資源都是適合幼兒,適合進入幼兒園課程,并成為課程內容的。因此,花鄉資源篩選的標準是什么?就成為我們探討的重要問題,也對后續研究順利推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進行了文獻查閱,包括與花鄉資源有關的《建新鎮志》等,以及關于地方資源利用的書籍、論文研究等,經過多次反復研究,制訂出相應的篩選標準。并在不斷的研究實踐中,將最初三個方向的標準框架“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利于教育目標達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逐漸完善、具象為以下具有實際指導價值的篩選標準:

首先,從教育價值來考慮,選取的花鄉資源必須具備豐富的教育價值,能夠引發幼兒多領域、全面的學習與發展。

第二,從教育目標來考慮,該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與幼兒園課程總目標是保持一致的,有助于課程目標的達成。

第三,從幼兒特點來考慮,必須是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方便幼兒探究的,幼兒可以親身感受、體驗,看得見、摸得著的。

(三)多方判斷,分析篩選

在分析篩選的過程中,集多方合力是有效的途徑。因為幼教專家宏觀研究思路、教師實踐經驗、花卉專家專業知識經驗等等在科學篩選中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例如,幼教專家關于花鄉資源篩選的方向以及研究途徑能給予科學的指導,保證行動研究的順利進行;教師因地制宜的一線考察研究對花鄉資源的分析篩選至關重要,在篩選標準的指導下,通過實地考察中可以綜合分析花鄉物資資源從地理位置、場所環境、資源內容等各方面因素,從而判斷對于區域活動的開展的教育價值、支持作用。教師真實地走入兒童日常生活的花鄉之中,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充分挖掘花卉市場、種植基地、公園的自然趣味;當在實踐中遇到花卉專業問題,花卉專家的專業指導能推助研究的進程,花卉的喜陰喜陽的習性、觀賞性、醫藥性等特性,季節性養護問題等都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

通過多方合力判斷,我們從眾多的花鄉資源中篩選出的花鄉資源具體有以下三大類別:人力資源——花卉研多方究專家、花卉養護人員、花藝工作人員、花店經營人員;物質資源——花卉市場、種植基地、公園;人文資源——花卉藝術、押花藝術、盆景藝術、花卉禮儀、花卉節日?;ㄠl資源的開發、梳理使當地的花鄉資源脈絡清晰地豐富了課程的資源庫,為后續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的利用奠定基礎。

(四)分析運用于區域活動的花鄉資源

從花鄉資源庫中進一步篩選可運用于區域活動的花鄉資源,也是篩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有些資源教師可憑借經驗先進行判斷,而對一些僅憑經驗無法判斷的,就必須由教師嘗試著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和探究。如,教師深入花藝工作室親身體驗插花藝術、押花藝術、盆景藝術等,從成人專業花藝知識中探尋、思考這些內容能給幼兒帶來什么發展?哪些材料是適合投放到區域活動中的?哪些材料不適合,或者由某些材料進行替代,等等。教師在親身實踐中,對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有更具體的思考,從而保證科學地、有依據地進行篩選。

二、在區域活動中運用花鄉資源的基本路徑

區域活動的設置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的興趣與發展需要是區域活動開展必須遵循的。因此我們在探尋花鄉資源利用于區域活動的基本路徑時,主要從幼兒、教師兩個維度進行研究與思考。旨在將花鄉資源利用于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實現幼兒與環境、材料、同伴及教師等積極的交互作用,激發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熱情,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和諧發展。

基本路徑一:以幼兒的興趣作為基礎?;ㄠl資源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在幼兒園內、外的一日生活中都有可能與其密切互動,并且在互動的過程中對某些方面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深入了解的愿望,而這些來自于幼兒自身的、具有內驅性的興趣點都有可能成為區域活動開展的內容。教師則充分考慮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從而選取相應的花鄉資源內容,投放材料、創設環境,使幼兒從中獲得學習與發展。

如,大一班的孩子們在幼兒園五色花生態園中,開辟了屬于自己班級的百日菊小花圃,經過三十多天的培育孩子們欣喜地盼來了百日菊的盛開。但是,百日菊花開得快,枯得也快,幼兒不忍看到自己辛苦種植的百日菊枯萎,聯系之前欣賞過的干花作品的經驗,孩子們提出想要用自己種植的百日菊制作干花,留住百日菊的美,并且在家長的配合下,了解到了干花制作分為懸掛風干法、干燥劑法、押花板制作法等。教師結合幼兒興趣和需要,將“百日菊干花制作”設置為區域活動內容,在科學區中,投放了幼兒自己收集的鮮花、剪刀、麻繩、押花板材料包、干燥劑、保鮮盒等材料。孩子們帶著對自己種植的百日菊的情感,以及對于干花制作的愿望,自主地在科學區中探索,觀察并記錄制作干花的辦法,并且積極地解決在制作干花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基本路徑二:以教師的分析與支持作為關鍵。對于花鄉資源庫中具有教育價值,但是幼兒并未表現出直接興趣的內容,教師可根據基本路徑二開展區域活動內容。即由教師選擇花鄉資源庫中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投放適應的材料、創設區域環境,開展相應的區域活動。

如,《花草染》作為區域活動花鄉資源庫中的一項內容,具有豐富的教育價值。在活動中幼兒可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猜測、觀察、實驗驗證染料制作方法;并且感受花草染作品花紋與捆扎方式的關系;嘗試從各種花卉、果蔬中提取色素作為扎染原料。因為該活動涉及到持續性的操作、觀察與探究,有些環節還需要同伴輔助,所以也有助于對幼兒認真專注、合作等的良好品質培養。

而“花草染”這一素材,由于幼兒日常沒有直接參與扎染的機會,因此并未自發產生興趣。但是基于對教育價值等的分析,教師以美術欣賞活動《花草染》,帶領幼兒圍繞在各種花草染作品圖片中欣賞起來,“我喜歡這個作品,它的圖案五顏六色的?!薄拔蚁矚g這個,它的圖案像漩渦一樣?!薄澳憧?,我喜歡的是這個,它的顏色圍著這個愛心,一圈一圈的,很漂亮?!薄變涸谟^看花草染的制作視頻后,紛紛表示也想將花草做成自然染料“染”在布上。于是,孩子們積極地和老師一起共同收集材料,設計“花草染”區域環境,在區域活動中關于花草染的活動就自然產生了。

在區域活動中運用花鄉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遵循區域活動的特點,以兩個基本路徑為線索,從而推助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

三、探討利用花鄉資源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策略

我們課題組成員通過行動研究法,圍繞研究重點,在探討利用花鄉資源有效開展區域活動的策略初期,我們先請教師基于前期的研討經驗,自主地進行實踐,經過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匯總、梳理,最后我們發現,教師盡管在實踐中做法不同,把花鄉資源運用在了不同的區域當中,但是通過總結梳理,其實這些區域大致可以為分兩類:探索性區域與表現性區域,而這兩類區域活動的性質、功能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以這兩類區域活動為典型,分別進行探討。從而保證研討的過程更有針對性,研討成果更有實踐意義。

以下為從探索性區域、表現性區域兩個區域內容入手梳理出相應的策略,作為教師深入開展區域活動,支持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依據。

(一)探索性區域教師指導策略

1.親身實踐,以幼兒視角分析材料

教師要做到能夠以幼兒的視角分析材料,就必須親身實踐,站在從幼兒的發展特點及需要的角度,去思考材料的投放、環境的創設,幼兒在探索中可能遇到的瓶頸及相應的指導方法等。幼兒園為教師創設“花享手作坊”,在其中教師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分析某種花鄉資源材料的教育價值,以幼兒的視角考慮,在幼兒探索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又可以如何支持。這些實踐積累的經驗都將成為探索性區域活動的后續材料投放的經驗基礎。

例如,用干燥劑制作干花,如果沒有親身實踐,有可能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就僅為干燥劑和裝干花的容器。但是,通過課題組成員針對干燥劑制作干花,在“花享手作坊”中進行的親身實踐,以及基于幼兒視角的研討。教師們發現裝干燥劑的容器可分為大號和小號的兩種,大號的適合大批量制作同類型的干花,小號的適合進行某種干花的制作探究,而且容器均應深淺適中、廣口,方便幼兒取放;在取出干花時可為幼兒提供鑷子、筷子等輔助工具;干花制成的時間與其葉片的儲水量有關,這也是可引發幼兒探索的寶貴線索。

教師只有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始終基于幼兒的發展需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才能夠科學地分析,為后續的區域材料的投放、環境的創設做充分的準備。

2.欣賞激趣,調動幼兒探索積極性

通?;ㄠl資源在探索性區域中運用,是引導幼兒通過探索,親自參與他們生活中可見的某種物品的完成過程,如,干花制作、葉脈制作、花草紙制作、植物扎染等。這些花鄉資源美化著生活在花鄉的人們的日常,甚至作為大家的生活必須品。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共同收集,通過欣賞不同的作品、物品等,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探索、與材料積極互動的愿望,并激發幼兒將探索成果運用于生活的美好期待。在欣賞激趣之下,幼兒自然產生了內驅力,這些正是幼兒在探索性區域中學習與探究的寶貴的推助力。

3.觀察引導,為深度探究創造條件

教師在幼兒探究過程中給予的引導、支持,都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的,只能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深度探究。教師觀察記錄幼兒活動情況,給幼兒適時支持,引導幼兒反思、修正自己的計劃,再次進行探索,梳理總結經驗,支持引導著幼兒形成科學探究的完整經驗。

如,在科學區中,兩個孩子們爭論著,思予說:“你這個矮牽牛開花不行,沒做成功?!毙±ふf:“就是成功了,我上次就是押了三天,都成功了,這次又三天了?!彼麄兊臓巿逃忠齺砹丝茖W區里其他三位小朋友的圍觀,思予拉著小雨說:“你摸摸看嘛!”小雨在思予的指引下摸了矮牽牛的花瓣,“軟軟的,有點濕”,雯雯和小君也都伸手摸了摸,“是軟的”,“這不算干花”。思予看見了我,拉著我對我說:“老師,你摸摸看這樣算不算做成功了干花?”我摸了摸,看向小坤,問道:“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沒成功,你覺得成功呢?”小坤急切地說:“軟是軟,但是我上次押三天就干了、硬了?!蔽艺f:“哦,那你也是覺得這次押了三天的矮牽牛跟原來的不一樣,對嗎?”小坤點點頭?!斑@是為什么呢?”我問,大家頓時安靜了。我拿出了一個沒有使用過的押花板,說:“你們比比看這兩份押花材料有什么不同?”孩子們摸了摸,很快發現用過多次的干燥板變濕了。他們達成了共識,是因為潮濕的干燥板不能吸走花瓣中的水份。我順勢引導:“怎樣才能讓干燥板變干呢?”科學區的孩子們提出了用電吹風吹干,用毛巾吸水這兩種方法。接著,孩子們自發分成兩組,現場尋找材料,嘗試起來。通過探索及兩組的比對,他們發現毛巾吸水的方法并不能使干燥板完全恢復干燥狀態;電吹風能快速地讓干燥板變干。并在集體分享時將他們的發現向全班小朋友進行交流。

在觀察中,教師發現孩子們出現了一個認知沖突——為什么同樣的花,用同樣的方法制成干花的時長不同?而其原因在于潮濕的干燥板影響了干花的制作,這正是一個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深度探究的契機,教師引導幼兒采用材料比對的方式,讓其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引導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幼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給予了幼兒自由的空間,支持幼兒不同方案的嘗試,并引導幼兒對比結果,通過對比修正自己的計劃,得出“用電吹風吹干”的最佳方法。

4.直觀反思,為有效梳理提供支持

在探索性區域活動中,反思與梳理是重要的一環,可以引導幼兒將零散的經驗進行關聯。3~6歲的幼兒的思維特點是直觀的,更需要借助直觀的材料,喚起幼兒多感官的記憶,才能有效進行梳理、反思、分享。我們在實踐中借助幼兒自身直觀的視頻、照片以及幼兒表征等形式,這樣在引導時更有聚焦性,更能喚起幼兒的已有經驗,分析引導得也就更加深入。從而解決了幼兒的回憶不精準帶來的反思與梳理分享的困難,讓幼兒能在親身體驗之后再次通過視頻、照片或者自己的經驗表征,在自己親身經驗的基礎上,有共鳴、能反思。

如,干花制作時,孩子從干燥劑里取出的干花都不完整,影響了干花藝術創作的效果。孩子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癥結在哪兒呢?如何解決呢?我利用集中交流的環節,讓幼兒觀看了他們取出干花時的視頻,隨著視頻的播放,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因為干花被干燥劑淹沒了,用手指或勺子在干燥劑里攪動就會讓干花受損。于是,他們想出了用兩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是兩個容器轉換的方法;第二,借助沙中尋寶的經驗,用定位法,在花朵埋進干燥劑里時就做好相應的標志。同時,他們還表示放進一共幾朵花,也需要做標識,這樣就能很快地知道花有沒有都取出。

正是有了直觀的視頻,當自己操作時的畫面再現時,孩子們就能夠快速地結合自己的經驗,精準反思,突破瓶頸。

(二)表現性區域教師指導策略

1.創設環境,感受自然之美

利用環境創設帶給幼兒感受美的欣賞和感受是表現性區域的關鍵。在將花鄉資源利用于表現性區域時,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將花鄉資源的自然美、原生態的美融入環境創設,讓幼兒即使在活動室里也能時時感受到自己生活中的一草一樹、一花一葉化身為藝術的魅力,這種美就來自于花鄉,并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如,圍繞著干花創想,在窗沿邊懸掛的是正在自然風干的各種花卉;墻角的瓦缸里插著一叢蘆葦、藤藍堆滿了曬干的蓮蓬;柜子里裝著小樹枝、樹皮、松果、鵝卵石等;白色的鐵藝屏風上錯落地掛著大小不一的花藝畫框作品。

置身于這樣的花鄉氛圍之中,孩子們可以“嗅”著自然的味道、欣賞著自然的藝術,利用花鄉資源暢享著自然的創作。

2.因地制宜,投放多元化的材料

在表現性區域中充分利用花鄉資源材料多元化的特點,滿足幼兒表達與創作的需要,是因地制宜投放材料的關鍵。我們將花鄉資源材料分為兩大類:自然材料類、輔助材料類。

自然材料類:花、葉、果、枝、草、種、根等。

輔助材料類(主要是與花藝與種植相關的材料):各類繩線帶、包裝紙、黏土、培育罐、托水盤等。

在兩大種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第一種材料的多樣性。

以自然材料類中的花、葉為例,葉子有著不同的形態:心形的羊蹄夾葉、扇形的銀杏葉、細長形的棕櫚葉等形態各異的葉子;各種花卉的花瓣、形態不同:像小鈴鐺的風鈴花、花瓣呈漸變色的金環花、花瓣大的玫瑰、大麗菊、花瓣小的五色花、日日有等等,因為地處花鄉,資源豐富,在幼兒園內、周邊的社區、公園、花卉市場里各種花、葉隨處可見、易于收集。將這些花、葉投放至區域活動中,自然能夠引發幼兒的想象,有助于幼兒聯想、創作與表達。

其次,應注重材料收集渠道上的多元化。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在園內親自挑選采摘花葉主材,也可讓幼兒從家中收集,還可利用花鄉資源庫中的花店、花卉市場資源收集。這樣既節約了開支,保證了花葉主材的多樣化,又可讓幼兒親自參與材料收集的過程,熟悉花葉的特性,為后期的創作積累經驗。

3.理解欣賞,提供適宜的引導

在幼兒利用花鄉資源料進行表達創造時,我們將強調教師對幼兒創造表達的理解與欣賞,并以此為基礎,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引導。因為在利用有些花鄉資源材料進行創作時,也許幼兒用這些原生態的材料創作出的作品,從成人的審美視角來看,是粗糙的、稚嫩的、原始的,甚至他們的創作過程也不為成人所理解。這時,教師就必須以兒童的視角,理解和欣賞兒童的想法,肯定幼兒天生具有的創造潛能,以賞識的態度看待幼兒的創作,并給予適宜的支持,不進行成人思想、語言、行動上的限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的在創作過程中不受阻礙,教師也才能更多地關注到幼兒實質性的需要。

如,在《小老鼠旅行記》的影響下,孩子們也想制作自己的 “花鄉旅行記”的干花畫作。映成進入美工區,選取了一個白色油畫框,他從籃子里抓了一把紅色的小漿果和一個鵝卵石,坐下后他先將三個小漿果擺在畫布上,接著拿起鵝卵石用力砸向漿果,頓時漿果迸裂,鵝卵石“砰”的一聲彈到了桌子,映成則開心地大聲笑著?!斑@是淘氣的行為嗎?”我暫時按捺住自己,想著再觀察一下。接下來,映成重復了兩次這樣的操作,畫布上深紅、鮮紅的顏色一簇簇呈發射散開。接著,映成拿出自己畫的小人擺在了畫面的中間,又取出小葉片點綴在畫面上。我問道“你創作的是什么?”他說:“是《果子大爆發》”。我說:“你的作法好特別呀?!彼靡獾卣f:“我今天早上戶外活動時用石頭砸落在地上的漿果,它就炸開來,好像一朵花。所以我就想到要來美工區里這樣做?!?/p>

此刻,我慶幸的是,我的“暫時按捺”給了孩子自由創作的空間。教師以幼兒的視角,對幼兒報以理解欣賞,是對他們創造表達最大的支持。

4.充分尊重,支持個性的展示

當我們將視角轉向幼兒時,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幼兒的審美、幼兒的需要都成為了表現性區域作品展示的標準,而這樣的展示空間也必定會呈現出多元、個性的樣態,會由內而外地呈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信任和接納。

如,在《花草染》的活動中,老師準備了各種大小的布讓幼兒嘗試進行花草染,感受不同的扎捆方式帶來的紋樣不同。染出的大小布塊計劃用畫框、扇面、網格等展示在班級的各處。這天雪瑤小朋友染出了一塊自己特別喜歡的小布塊,她不舍得放大班級展示,一直攥在自己手上。到了中午睡覺時,她將小布塊掛在了自己的床頭,小朋友圍過來說“雪瑤,你的床簾真好看!”“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床簾!”我問:“雪瑤,你想把它當作床簾嗎?”雪瑤開心地說:“好呀!”我拿來了訂書機,和雪瑤一起將小布塊訂在了床頭。接下來的幾天,更多的小朋友到美工區里制作花草染的小布塊,床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床簾,成為了班級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把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的有效利用分成了“探索性區域”和“表現性區域”兩個區域來進行研究,但是在實踐中這個種類型的區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總會自然地融合交匯;雖然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以“探索性區域”“表現性區域”為主,但在區域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也總是自然地呈現出語言、社會、健康等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本文的策略研究成果以“探索性區域”“表現性區域”進行歸納總結,意在針對這兩個方面的獨特價值、核心價值進行梳理。

總之,來源于幼兒生活的資源最親切,產生于本土的資源最有生命力。我們嘗試著將這具有教育價值的花鄉資源在區域活動中開發與利用,從其在區域活動中運用的基本規律,以及具體的運用策略進行實踐研究。希望能將花鄉資源轉化為區域活動的有益教育資源,為豐富幼兒園園本特色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從而助推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2010﹞20號.

[2]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0﹞41號.

[4]秦元東,王春燕.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開發與利用區域活動
淺談盤錦蘆葦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寧夏民俗藝術資源中生態式兒童審美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俄羅斯黃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開發與利用
插圖:課文解讀的“快捷鍵”
初中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
關于幼兒園區域活動設置的思考與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活動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淺談幼兒區域活動的指導與評價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