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分析

2021-04-14 21:30
卷宗 2021年9期
關鍵詞:詞語意識閱讀教學

徐 洋

(上海市嘉定區曹王小學,上海 201800)

小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意識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互相影響,閱讀教學能為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促使學生視野的擴展,寫作意識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閱讀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更好的閱讀方法,提升對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效率。將讀與寫結合起來還能深入的對語文學習進行了解,促使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教師在對小學生開展語文教學,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的過程中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1 把握文章重點

文章中的重點是學生在進行閱讀學習過程中應該掌握的最基礎知識,對于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義[1]。教師幫助對學生進行文章分析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掌握文章重點的能力,從文章整體以及文章細節入手,掌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幫助學生了解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的方法。文章的主要線索實際上是起到了對文章關鍵性的信息進行概述,將全文進行貫穿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對文章線索進行分析,并將文章中的重點以及難點表達出來,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更加精細化的閱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帶著問題進行,在閱讀的同時進行不斷思考,這是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的過程。任何文章都有重要的部分以及不重要的部分,學生只有掌握住文章中的重要部分,才能促使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道理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促使學生利用自己有限的情感對文章的意境等進行表達與理解,尤其是在學習較難的文章時,教師就更應該對文章的重點進行 分析。

例如:教師在教學“操場上”的時候,首先,教師需要了解到本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分別是操場上的各種活動,讓學生了解各種操場運動,以及“入”和“八”的區別。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能從操場運動入手,讓學生觀察操場上的同學都在干什么,再思考自己在操場上的時候都做過什么事情。學生在思考以上問題的過程中能培養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形成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2 掌握閱讀方法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都是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開進行的。這種教學方式實際上是割裂了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忽視了他們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能通過對學生進行字、詞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不同詞語的使用方法,促使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能將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是一個良好的平臺,與學生一起利用文章對作者的思想進行深入的探討,教師在與學生共同對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進行分析的時候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從作者的角度進行問題的分析、觀察、思考,還能提升學生造句的能力。但是學生即使掌握了詞語的用法,也不能一味地只是運用這一個詞語,而是應該根據自己寫作的語境以及實際情況選擇使用的詞語,促使學生詞語積累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積累的時候,還能讓其從生活中進行歸納,教師能讓學生將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通過不同的語言表達或者通過不同詞語的連接將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表達[2]。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能讓學生選取合適的詞語對文章進行概括,促使學生通過關鍵性的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們覺得文章中的哪個詞語最重要,能夠表達文章的主要內容?!睂W生們紛紛回答“游”、“竹排”等,教師能根據學生的答案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己回答的詞語進行文章整體的分析,闡述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從詞語入手,對文章進行中整體把握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文章進行分析的主要方式,也是能提升學生閱讀水平與寫作意識的主要方法。

3 拓寬學生視野

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于閱讀的接受能力較差,看過的文章也較少,學生能接觸到的事物也不多,因此,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可能就產生了詞匯量不夠導致的語言表達出現問題的現象。教師針對這一問題對學生進行閱讀培養的時候需要重視對學生的視野進行擴展,達到提升學生想象力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贈汪倫”的時候,能在課前向學生闡述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以及李白的事跡等,讓學生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礎上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這樣,還能擴展學生的文學素養,促使學生學習水平的提升。學生在掌握了更多的歷史事跡會后,能在寫作的過程中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促使學生語文成績的進步。

4 交流互動自主學習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限的,在對文章進行理解與分析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就是促使學生寫作意識提升的過程。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產生的問題,并及時予以解決。不同學生的學習經歷以及學習特點是不同的,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是不同的,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通過互相合作的方式進行問題的解決,互相幫助實際上就是提高教學趣味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他人的幫助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也能幫助他人解決自己的問題實際上是進行良好寫作的開端,能促使學生寫作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3]。

例如: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課程的時候,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黃山奇石的栩栩如生,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會被黃山奇石的外貌所吸引,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展開小組討論,學生能從黃山奇石的外貌入手,逐漸深入研究,不斷交流,最后對文章的表達手法進行總結與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不能一味的告訴學生答案,更是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文章的內涵以及表達手法等,引導學生將閱讀中掌握的寫作手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過程之中,促使自己寫作意識的提升。

一個優秀的課堂并不是教師機械性的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而是教師通過教學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通過小組討論、自己思考、實踐探索等方式掌握知識,并歸為己用,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整體語文學習水平。

5 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學習與數學的學習不同,不能通過背一個公式、做一道習題的方式提升學習水平,對小學生進行語文能力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是語文教學過程的基礎,它不能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能對整個語文教學過程產生影響,通過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達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作用。為此,教師應該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融合,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整體成績的作用。

猜你喜歡
詞語意識閱讀教學
容易混淆的詞語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一枚詞語一門靜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