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肉品質及經濟效益的對比分析研究

2021-04-16 13:27陳柏平馬小青
吉林畜牧獸醫 2021年6期
關鍵詞:肌苷酸輪牧山雞

鐘 琦,陳柏平,馬小青,唐 炳

1.湖南省瀏陽市古港鎮人民政府,湖南瀏陽 410300;2.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人民政府,湖南瀏陽 410300;3.湖南省瀏陽市農業農村局,湖南瀏陽 410300

隨著市場調研發現,優質、綠色、生態、零抗的畜禽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喜愛?;\養雞作為一種常規的飼養方式,具有集約化、標準化的發展特征,可提高雞群的飼料轉換率、產蛋率,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雞群的外出活動也限制了存活空間,導致腿部疾病、呼吸道疾病較為多發。而放養作為一種原生態、純綠色的養雞技術,可充分利用不同區域的林地、草地等空間,讓雞自由活動,也不限制采食。與籠養相比,放養雞的活動范圍大、空氣質量好,雖然成長速度沒有籠養雞快,但是減少了雞群發病率。

眾多文獻研究表明[1],放養雞的優勢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放養雞可以改善土壤環境,排出的糞便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實現循環養殖;另一方面采用放養方式的雞在肉和蛋的品質、風味上會得到極大改善,受消費者青睞,回收價高,也保障了雞群的福利待遇,相對于傳統籠養方式,散養雞越來越受到了家庭養殖合作社的青睞。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動物

選取同一批次、體重相近、無疾病的35日齡的跑山雞300只,隨機分為2組,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30只雞。

1.2 試驗分組

試驗Ⅰ組采用籠養,試驗Ⅱ組采用生態散養,試驗結束后對兩組跑山雞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進行對比分析。

1.3 試驗處理

由于試驗Ⅰ組采用籠養,故在試驗一周前就對試驗用的雞籠、水槽、料槽進行嚴格的清洗和消毒。試驗Ⅱ組采用林下飼養,飼養密度30羽/畝,四周圍網,中間建一簡易雞棚,每隔10d進行一次輪牧。所有試驗雞供其自由采食和飲水,自然光照。試驗Ⅰ組按照《雞飼養標準 NY/T-2004》的標準飼喂全價飼料,每天上午、下午各喂一次,林下散養組適當補充一定精飼料,試驗期為60d。需要注意的是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的飼養地點相對較近,保證兩組自然條件趨于一致。用于本次試驗的雞全部于30d前進行強制免疫,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按照常規操作進行。

1.4 樣品收集

在試驗開始前1天以及試驗開始后的每隔7d,分別對試驗雞的飼料用量及雞只重量進行稱重,試驗結束后再進行一次統一稱重,試驗開始前1天和試驗開始最后1天的兩次稱重,要保證雞群禁食12h,并在統一時間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總體重的影響

試驗開始前,兩組試驗雞體重無顯著差異性(p>0.05),試驗結束后試驗Ⅰ組體增重(80.2kg)顯著高于試驗Ⅱ組(78.5.0kg)(p<0.05)。

2.2 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料肉比的影響

試驗Ⅰ組料肉比(1.85:1)顯著高于試驗Ⅱ組(1.76:1)(p<0.05),Ⅱ組散養還采食蟲子,故料肉比低,又因活動量大故Ⅱ組的飼料轉化率低,體重增加較高,單從生產性能上看,籠養條件下的跑山雞比生態散養更具產出效益。

2.3 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影響

本次試驗中,在跑山雞的肌肉中測出10種氨基酸,其中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5種(纈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養組與散養組兩組間不同日齡總氨基酸和總必需氨基酸沒有存在顯著差異(p>0.05)。但放養組不同日齡的鮮味氨基酸均顯著大于籠養組(p<0.05),放養組的不同日齡跑山雞肌苷酸的含量均顯著大于籠養組的肌苷酸的含量(p<0.05)。

2.4 不同飼養方式對肉質的影響

兩種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的肌肉pH值、肉色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試驗Ⅰ組較試驗Ⅱ組明顯提高了肌肉的剪切力和肉色亮度,兩組中的兩個指標呈顯著性差異(p<0.05),試驗Ⅱ組比試驗Ⅰ組顯著降低了滴水損失,滴水損失指在不施加任何外力而只受生力作用的條件下,肌肉蛋白質系統在測定的液體損失量(p<0.05)。

3 討論

3.1 不同飼養方式對跑山雞肌肉品質及風味的影響

國內外研究進展表明[2],決定肉類及其制品的鮮味共有兩大因素:一類是氨基酸,另一類是肌苷酸,是對鮮味影響最強的核苷酸。氨基酸的組成以及比例又進一步決定了蛋白質的結構、性質。肌肉氨基酸含量是肌肉品質研究的一項重要生化指標, 各種氨基酸的相對含量是決定肌肉風味及鮮香味的重要因素。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飼養方式的兩組跑山雞肉中的各項氨基酸含量與總量間未存在顯著差異(p>0.05),說明不同飼養方式不會對肌肉中氨基酸組分含量造成影響。其中像丙氨酸、甘氨酸、谷氨酸等對肉質鮮味有重要影響,直接影響到食物蛋白質的風味。因此,跑山雞在林下生態養殖的情況下相比籠養條件下的肌肉品質具有更好的鮮味。選擇放養組生產的雞的肌肉具有更濃厚的香味和鮮味。

試驗結果表明,不同飼養方式的肌苷酸差異顯著(p<0.05)。這主要是由于不同飼養方式會導致肌苷酸降解酶活性以及其前提物含量存在差異,進而導致肌肉肌苷酸含量發生改變,影響家禽肉質風味??梢娕苌诫u的輪牧放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雞肉的風味和品質。

3.2 市場經濟效益對比分析

在市場經濟作用的條件下,籠養跑山雞具有省空間、早出欄、飼料轉化率高等特點。實施跑山雞的生態散養方式占地面積較大,相對于籠養增加了養殖戶前期的準備工作和經濟投入[3]。此外,相對于籠養雞而言,生態輪牧散養雞的體重增加較慢,出欄晚。但籠養雞在肉質、風味等明顯不如生態林下養殖的好,經濟效益上會拉大銷售價格。因此,養殖戶要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飼養技術和飼養場地選擇合適的飼養方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3.3 在飼養管理上的注意事項

跑山雞是在長期家禽自然選擇和人工選配而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在長期放養的條件下,跑山雞采食力強,耐粗飼,抗病性較強。但由于生態養殖的環境比較開放,跑山雞在活動中更容易受到環境中其它野禽的侵害,進而感染疫病。因此,在輪牧放養中一定要制定好防疫措施和驅蟲計劃,最大程度降低跑山雞的發病率。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兩種不同飼養方式中,散養輪牧的方式能改善跑山雞的肉品質,這對特色地方畜禽品種的利用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本試驗對不同飼養方式的跑山雞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依據。

猜你喜歡
肌苷酸輪牧山雞
雞肉中肌苷酸含量測定方法研究
輪牧能有效促進高寒草地生物量和穩定性
藏雞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潛在影響基因概述
兩種貯藏方法對雞肉風味物質肌苷酸的含量比較
北方草地夏秋季劃區輪牧技術
家禽肌肉肌苷酸含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輪牧方式對荒漠草原灘羊牧食特征、體重及繁殖性能的影響
貴州草地劃區輪牧對春季草地成分的影響
籠養七彩山雞的做法和體會
山雞支原體與大腸桿菌混合感染的診療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