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沒有想象的不堪

2021-04-16 11:14黃燈
人生與伴侶·共同關注 2021年3期
關鍵詞:爸爸媽媽孩子

黃燈

年齡越大,就越認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見識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識到他們的難得。越是和概念、理論打交道,就越意識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態,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滿生命活力。

父母是普通人,一輩子生活在湖南汨羅北部的一個村莊。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父親是一名中學老師。

媽媽19歲嫁給爸爸。外婆生育了6個孩子,還領養了一個,有5個兒子,媽媽是唯一的女兒。在那個年代,雖然說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寵愛,但至少沒有遭受過任何對女性的輕慢,媽媽甚至還念到了初中畢業,字寫得比我好很多,能自由閱讀任何文學作品。只是她一輩子太忙了,從來沒有任何閑情逸致,從來沒有輕松地坐下來好好品過一杯茶,好好地風花雪月,浪漫過一次。我對媽媽骨子里文青傾向的唯一感知,就是在70年代末期,我們四姊妹年齡很小的時候,她那種強烈地要擺脫幾個孩子,堅決要騎單車去隔壁村看電影的樣子。想想,媽媽那時候尚不到三十啊,也正是年輕的時候。

媽媽26歲就已經生了4個孩子。她一輩子最亮眼的價值觀,來自這句話,“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趕在計劃生育前,生了你們4個”。她如此地熱愛孩子,熱愛小生命,盡管在生我們之前,都沒有想好孩子們到底有什么用。但她無數次地慶幸,讓我確信這是她人生的最大勝利。這種發自內心的確認,讓我從小就充滿了存在感。盡管已是家中第三個女兒,盡管連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開始同情媽媽的苦命,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給家庭帶來的是快樂而不是痛苦。盡管四姐弟年齡接近,爭吵不斷、挨打不少,但打過以后,還是覺得活著有意思,眼淚還沒擦干,就開始香噴噴地吃飯。我從小就怕死,有一點點不舒服,就主動叫媽媽帶我去鄉村衛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趕在計生政策之前生下來的,就算是第三個女兒,能順利來到人間,又有什么理由不慶幸呢?所以,我自小就感激父母,結婚早,要是他們多玩幾年,拖到24歲以后結婚,就沒有我了。

我媽媽干過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在養育子女方面,媽媽除了養大我們4個(只有我從兩歲開始,一直到11歲,寄養在外婆家),在嬸嬸26歲那年意外去世后,她毫無怨言地擔起兩個家庭的擔子,同時養育了兩個年幼的侄子,其中一個3歲,一個7個月。這種關系,一直斷斷續續堅持到兄弟倆初中畢業外出打工?,F在,我的兩個堂弟對媽媽非常好,比我們對她還好。另外,我的大舅、滿舅,我的小姑,我的遠方表叔,都分別將自己的孩子或長或短地放在我家里寄養過,最長的有五六年。家里的情況是,我被寄養在外婆家,而別的孩子寄養在我們家。至于他們為什么會寄養在我家,因為爸爸是老師,在他們看來,可能對孩子有更多的輔導,也可以通過他的關系,拜托更多的老師關注孩子,甚至讓他們順利升上中學。這些現在看來無比麻煩的事,媽媽幾乎沒有過任何抱怨,親戚既然提出了要求,而且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她感覺責無旁貸。因為媽媽結婚早,養大我們4個后,她在45歲那年當了外婆,隨著下一代的出生,她又跟隨子女,養育了5個孫輩。

因為家庭人口多,做飯的工作量很大。她一輩子的心思和時間,主要是準備各種各樣的食物,這直接導致了媽媽極好地廚藝。讓我意外的是,媽媽居然喜歡做飯,她說做飯從來不讓她愁。如果說,偶爾做一頓,能讓人感覺到樂趣,但像她這樣,連續50年,持續不斷地為家人做,我就感覺到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輕的時候,喜歡帶同事來家里玩,他的學生也喜歡來家里玩,我的同學、弟弟的同學、兩個姐姐的同學都喜歡來家里玩,媽媽是所有客人最喜歡的人。當然,媽媽確實好客,也喜歡來我家的客人,喜歡的方式,就是做飯給他們吃。媽媽做飯速度極快,兩個小時,可以做好20個人的飯菜。她總是說,做飯沒什么難的,現在有高壓鍋、電飯鍋,有煤氣爐,有微波爐,不比早年的時候,還要生柴火,煙熏火燎的,只要算好時間,現在做飯比起以前,不知道要輕松多少。我一想到媽媽一輩子做過的飯菜,可以用火車皮來拖,光這一點,就讓我汗顏。當然,伴隨媽媽做飯事業的,是她做的各種壇子菜、腌菜、米粉、豆腐、紅薯皮和糍粑。

媽媽也懂得很多手藝。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種田作地,承擔所有農活以外,她的主要職業是做縫紉。她是我們整個鄉鎮最有名的裁縫,是少有的還會做大衣襟的傳統師傅,我們小時候的衣服都出自媽媽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還開過雜貨店。在開雜貨店的同時,她學會了做早點,也就是蒸包子、饅頭,掌握基本技術后,她發揮自己會做壇子菜的優勢,做出了南北特色結合很好的油餃子和油炸包。這些美食干凈、好吃,又經餓,長久以來,一直是我們鄉村中學孩子們的共同記憶。在經商的同時,她還承包過田地種大荊西瓜,西瓜成熟,又聯系熟人去長沙街頭售賣。想想,農、工、商、小手工業,各個主要的行當,媽媽都干過。她1949年出生,去年還在說,要不是年齡太大,都準備去考個駕照。我就是聽了她這句話,才下定決心堅持考試,拿到駕照的。

是的,媽媽半生給我的印象就是忙、累,但她活得虎虎生威,平凡又充實,仿佛不用追問人生的意義,就自帶莊重的價值。

我再講下我爸爸,盡管在很多地方,我都提過他。爸爸是一個鄉村中學老師,他1968年師范肄業后,按照當時的政策回到了家鄉,成為一名公辦老師。他一輩子總說自己入錯了行,應該去干建筑或者天文。他對天文非常感興趣,中考的時候,原本上了南京氣象學校,因為爺爺不放心,幾把眼淚硬是將兒子留在了身邊,進了岳陽師范學校。但多年來,他的天文情結始終沒有消失,一直到60歲,還在打聽他那一屆考入南京氣象學校的人,后來的去向。爸爸還喜歡建筑這個行業,方圓200公里的橋,每一座在修建的時候,他都會去看好幾次。1995~1999年間,我在岳陽一個工廠上班,那個時段正好在修洞庭湖大橋,爸爸每過一陣,就會從家鄉來到岳陽,讓我陪他去看大橋的進展。我們鎮上的房子,像樣一點的樓房,幾乎都來自他的設計,盡管每次忙上幾天,只能得到幾包香煙,他還是極為開心。

當然,盡管爸爸宣稱入錯了行,但他其實非常適合當老師。他是中學的數學骨干教師,在初中時,他教過我數學,他教學的特點,就是用最少的時間,教學生理解到數學的精髓,強調概念的清晰,絕不搞題海戰術。他最反感只會讓孩子們傻做題的行為。他對基層的師資狀況一直非常擔心,認為鄉下沒有太多的合格老師。

爸爸和媽媽一樣喜歡孩子,他喜歡孩子的方式,就是在任教的過程中,絕不耽誤任何一個有前途的學生。他曾經當過一屆高中的班主任,班上29個學生,最后23個都脫離了農門,通過高考、復讀、當兵等路徑,獲得了新的發展,改變了整個家庭的走向。爸爸在此期間,就是盡一切可能滿足他們學費、書本、生活費的需求。在他樸實的認知中,教育是世間性價比最高的事情。90年代,他總是和鎮上那些發了財的朋友講這個道理,反復叮囑他們在賺錢的時候,要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那個時候,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兩三百元,而那些做生意的朋友,卻都身家幾十上百萬,我當時不能理解這種行為,總認為他瞎操心。事實證明,爸爸的遠見完全正確,那些沒有教育好子女的家庭,財富很快敗光,在兒子吸毒的噩夢下,家庭再次陷入困境??梢哉f,我對教育的直觀理解,完全來自爸爸教育理念的熏染。

爸爸不是那種傳統的好老師,說話耿直、不媚權貴,一輩子沒有得過一張獎狀,沒有獲得過任何官方的榮譽,哪怕在學校的衛生檢查中,門上貼的標簽,也只能是一張“較清潔”。他仿佛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本心做事。他喜歡讀書,在鄉下的中學,一直堅持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堅持看了不少數學方面的理論書,他甚至還喜歡文學作品,喜歡讀《鏡花緣》《紅樓夢》。他和媽媽一輩子都在一種極為忙亂的環境中生活,家里人口多,壓力極大,常年處于負債狀態,但父母從未流露出悲觀情緒,總是興致勃勃地承擔該來的一切。他們從來沒有太多個人的空間和生活,一輩子處于燃燒和付出狀態,為孩子、父母、親人、學生做著他們該做的事情。

我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大,從小沒有被要求為改變命運而讀書,也從未動過出人頭地的念頭,因為父母忙于生計、疏于管理,反而多出了一份生命的自由和快樂。高中畢業,只考上了一所??茖W校,因為閨蜜和自己成績差不太多,她上了北大,我總感覺自己再努力一下,至少也能上個湖大,于是想復讀一年。父母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村里有一個姑娘,復讀幾年沒考上,最后精神失常,漂漂亮亮的一個女孩,瞬間成了家里的累贅,這是他們不愿看到的現實。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女兒永遠不會瘋掉,但既然有這個擔心,我就放棄了復讀的念頭,歡歡喜喜去了那所??茖W校。進了大學,壓力極小,主要時間還是玩耍,課余打牌、滑冰、吃燒烤,當然還有談戀愛?,F在看來,我不能說這種今天無法想象的懶散,沒有給我帶來遺憾,但此后幾乎難以偷閑的時光,讓我對此從未后悔。很多時候,我甚至暗中慶幸,我的青春年代,曾擁有機會浪費大把時間,在困惑和迷茫中,可以堅守自己的興趣,并且通過浪費和試錯,確信了生命的激情源于何處,內心得以找到向往和喜歡的狀態,而沒有像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塞得密不透風,被各種各樣外界的標準,驅趕著被動長大。失去的機會可以再找回,沒有賺到的錢,也可以通過別的途徑補救,但逝去的青春,卻永遠不會重現,年輕的時光,不應僅有雞血般的競爭,而應該擁有它原本的余裕和從容,懵懂和青澀。

1995年大學畢業進入工廠,1998年被下崗,于是決定考研。在朋友廣告公司一間4平方米的小房間備考7個月,神奇地考進了以前不敢想象的武漢大學。這種戲劇化的結果,仿佛命運一直站在暗處,隨時準備補償我高考的遺憾。相比從學校到學校的同齡人,我不過在社會多兜了一個圈。隨后接著念博士,畢業時,便進了廣東F學院任教。

沒想到工作后,相比創作對我的吸引力,我更喜歡教書。和學生的交往,成為我最開心的事情。盡管現在學術界經常強調平臺的重要,強調學校的檔次,強調學術氛圍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但我覺得僅僅只是多讀了6年書,我所擁有的工作,比起大學畢業后工廠的生活,已經好了很多,一份大學的教職,早已讓我心滿意足。這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和父母如出一轍。我安心對待學生,就如媽媽安心對待她身邊的孩子,就如父親安心對待他課堂里的少年,這是一種來自家庭熏染習得的平常之心。

平凡的生活,沒有成功學理念中想象的不堪,所謂中產階級擔心的階層墜落,其實充滿了偏狹的優越感和無謂的焦慮。想起媽媽,一輩子都在做事,但只要做一件事,就有一件事的樣子。她種菜,就能看到滿園的豆角、茄子、絲瓜和辣椒;她養雞養鴨,就能看到雞鴨成群結隊,活蹦亂跳、人馬喧騰的熱鬧;她做飯,就能讓家人聞到滿屋的菜香、感受到食物的美味;她養育孩子,就能讓孩子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地長大,并自然地融入社會絕不給別人帶來麻煩。她像全天下平凡的家庭主婦一樣,所有的時光充滿汗水和勞累,但每一分鐘都能丈量到生存的質感。

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簡單、清潔,她從沒有玩過一個概念,沒干過一件投機取巧的事。我越是年齡大,越對平凡而認真活著的人深懷敬意。他們和我的父母一樣,都是托起這個社會的基石,盡管他們默默無聞,但沒有人可以否認他們的價值。

當然,不能否認,父母之所以能夠如此坦然地走到今天,除了無病無災、勤勞能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所生活的時代,勞動能夠獲得回報,能夠憑借勞動的付出,養大4個孩子,并讓他們獲得公平的教育,享受到計劃經濟年代的升學紅利。而我之所以能夠在青春年少的時候,恣意虛度不少時光,輕率走過很多彎路,是因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宗教”還沒有如此根深蒂固,我和很多同齡人一樣,依然擁有不少縫隙,從生活的泥地里鉆出。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恢復勞動的尊嚴,讓勞動者通過踏實的付出,即能心安理得地享受到生命的快樂。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竭力破除教育極端功利化后,孩子們的生命被迫卷入殘酷競爭的炮灰命運。我們要允許孩子們試錯和出錯,允許他們迷失和走岔路,允許他們按照生命的節奏和內心的召喚去緩慢成長。

這個過程必然漫長而艱難,需要所有人付出,但一旦達成,平凡而有尊嚴的生活,就會成為現實。

猜你喜歡
爸爸媽媽孩子
我和爸爸
爸爸
鳥媽媽
我的媽媽是個寶
爸爸冷不冷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不會看鐘的媽媽
孩子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