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境設景 分解練筆

2021-04-20 03:56朱文軍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21年4期
關鍵詞:命題作文外貌寫作文

朱文軍

在一、二年級看圖作文的基礎上,三年級向寫命題作文的方向轉化。隨著訓練內容的不斷深入,難度也隨之增大了,教師引導是否得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作質量。因此,做好三年級作文的過渡教學,意義非常重大。那么,如何順利實現這個過渡呢?根據多年作文教學實踐,我認為創境設景、分解練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境設景,讓學生在娛樂中學會寫作文

根據多年的作文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自己對作文教學模式的探求思考,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設必要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想象,最后形諸于語言文字,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娛樂的環境中學會寫作文。

創境設景的第一條途徑可以從改造圖畫入手。大家都知道,圖畫本身就是對生活的反映,它凝聚了一定的生活內容和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具有形象生動的特點,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注意。所以,把看圖作文作為作文教學的“敲門磚”,非常符合作文教學的規律。但由于圖畫所提供的是“靜態的生活”,與瞬息萬變的生活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加之圖畫形式本身就存在著容量有限的缺點,導致看圖作文模式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必須以命題作文或其他更高的形式來替代。但由于看圖作文作為基礎訓練方法,其觀察方法、分析方法、想象方法都已給學生了留下了一定印象,如果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并將其應用到命題作文的訓練上來,則會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課堂作文教學實踐中,怎樣使靜止的圖畫動起來,怎樣變靜態的生活為動態的生活,這些便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比如在教學完看圖作文《悄悄話》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我的爺爺》。我讓兩位同學分別扮演“爺爺”和“我”,讓同學來指出人物的外貌和衣著該如何,人物的動作和神情各是什么樣的,該怎么樣進行對話。過程中大家互相補充或糾正,師生共同補充缺漏的內容或詞句,糾正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順等錯誤,并及時表揚、鼓勵說得好的同學。另一條途徑就是帶領學生對敘述對象實地觀察。比如說,在寫命題作文《我們的教學樓》時,我就帶著學生對教學樓進行仔細觀察。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從遠到近是什么樣的,從上到下又是什么樣的,從整體到局部的關系如何,教學樓的外觀f形狀、大小、高低、顏色等)有什么樣的特點,讓學生都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互相補充,互相參考。并且還要求同學們在說的基礎上動手寫,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第三條途徑是通過老師給學生講故事的方法人手。比如,在寫命題作文《一件有意義的事》時,我就給學生講了一件維護公共道德的事:作者在看到一個比他大的男孩拔別人自行車胎的氣門芯時,克服了膽怯心理,勇敢地與男孩講理,制止了不良行為。故事的材料來自生活,比較獨特、新穎、真實,讓學生懂得從自己的生活中尋找作文的材料,而不是從概念出發,一要求寫有意義的事就千篇一律寫“拾錢包交公”“讓座”“為生病同學補課”等。此外,還有利用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傊畡摼吃O景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結合實際,因材施教,總能找到合適的途徑。

二、讀寫結合,讓學生在邊讀邊寫中學寫作文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覺得“精讀、深思、巧用”是更好地實現三年級作文過渡教學的有效途徑。

所謂“精讀”,就是有目的、有選擇、有側重地讀書。比如,構篇方式是總分式,還是因果式,或是空間式?文章的開頭用的是哪種方法?結尾用什么方法?怎樣安排正文?遣詞造句有什么特點?讀得多了,也就能無師自通,潛移默化,形成自己的篇章結構模式和寫作風格。

如果說“精讀”是運用的前提,那么“深思”就是運用的關鍵。沒有“深思”就不可能將他人的東西順利地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讀得再多也是囫圇吞棗,更談不上運用自如。學生只有通過“深思”,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悟、有所感。也才能發現別人的長處。別人的文章好在哪里?我們應該學習什么?思考這些的同時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最后,“巧用”是寫作的核心。閱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只有通過運用,才能讓學生把閱讀所學到的知識、寫作方法體現出來。但怎么樣才能做到“巧用”呢?第一種方法,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補寫文章的兩頭,即開頭和結尾;或者補寫文章的中間,即正文。第二種方法是進行續寫,教師出示文章的前一部分,學生根據內容和情節,續寫后一部分。第三種方法可以進行“命題”訓練,教師出示省略標題的文章,讓學生閱讀后給文章加上恰當的標題,看看哪位同學加的標題最好。評出好的標題,然后討論:標題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這樣反復多次練習,學生就會“由表及里”地融會貫通。只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反復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布局謀篇能力就會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都會大大提高。

三、分解練筆,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學會寫作文

由于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這一認知規律,我采取了分解練筆、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比方說,在我教學命題作文《我的同桌》時,第一步,先讓學生說說她(他)的身材、長相,然后動筆描寫人物的外貌。我們知道,世界上沒有兩只完全相同的雞蛋,同樣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墒呛芏鄬W生在人物描寫時用的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語言:“大大的眼睛”“蘋果似的圓臉”“一笑就露出兩個酒窩”等等。其實,如果能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每個人不同的特征。就說眼睛吧,有“水靈靈的”,也有“細細長長的”;有“彎彎月牙形的”,也有“綠豆般的小眼睛”。至于眼神更是千變萬化,有“慈祥”,有“溫和”,有“嚴厲”,也有“怯生生”等等。

描寫人物的外貌,不能局限于人物的長相,更主要的是要抓住每個人獨特的地方,寫出他的特點。例如,我們看到“橄欖綠”會想起神采奕奕的軍人,看到“白大褂”就會想起救死扶傷的醫生。有時候,人的容貌特點并不明顯,但在他的衣著、表情中卻有著鮮明的特征。當然,練習人物外貌描寫,不能為寫外貌而寫外貌。與人物特點無關的外貌描寫即使描寫得很具體,特征很鮮明,也是多余的、沒有必要的。第二步,進一步練習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要求學生能抓住動作、神態的特點來描寫。比如在《我的同桌》中,同桌取得好的成績或受到表揚時,是如何表現的?是手舞足蹈、笑逐顏開,還是默默無言、謙虛謹慎?當受到批評時或委屈時,又是怎樣表現的?是哭泣流淚,還是怒目相向、怒氣沖天?應當抓住特定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喜、怒、哀、樂的特點來描寫。第三步再深入到性格方面的描寫。這就需要學生對同桌進行仔細觀察和深入了解,發現同桌的性格特點。比如同桌是脾氣急躁,還是性情溫和?是遇事細心冷靜,還是辦事粗糙輕???是樂于助人,還是自私自利?怎樣才能寫出同桌的性格特點呢?這就需要學生用具體的語言或事例來說明。這樣的話,學生在作文的練習時就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總之,我通過創境設景、指導課外閱讀、分解練筆等方法,實現了作文教學模式的順利過渡,讓學生不僅會寫看圖作文,而且能寫命題作文,使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能力都得以大大提高。

猜你喜歡
命題作文外貌寫作文
命題作文怎樣確定立意
寫作文的煩惱
半命題作文“難忘那次__”構思指導
命題作文“闖關”大法
用中醫診療法寫作文
寫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寫作文
外貌描寫慎“化妝”
外貌與內在
寫作文等
請你們,把我們的外貌還給我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