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演奏技法及民族化和聲運用

2021-04-26 10:10鄔珅董婧輝杜婕
藝術品鑒 2021年6期
關鍵詞:樂段樂句和弦

鄔珅 董婧輝 杜婕

一、背景介紹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創作于20 世紀后期,全曲借水靈、高艷的山丹丹花在陜北高坡欣欣向榮地綻放,比擬戰火紛飛的敵占區勞苦大眾歲月崢嶸的生活寫照。歌曲高亢嘹亮、情感濃厚,歌曲中獨特的唱腔表現了陜北的語言特色和風土人情,表現人民對革命黨人打心底里的感謝與愛戴,軍民融合的魚水之歡。本文通過筆者的親身彈奏實踐后所感,認為研究的重點及難點在于演奏好先生作品,首先須把握其作品中音調的中國韻味,領悟其主要創作指導思想“保持民族風格,運用民族語匯”,要將“中國風韻意境的五聲調式在作品中淋漓盡致體現”。

二、樂曲的曲式結構與演奏分析

(一)該作品的曲式結構為:民族五聲F 商調式的復三部曲式

圖示結構如下:

樂曲開頭為8 小節的引子,散板上展開,速度自由,bE 大調。

首部(9-31)由單二部曲式構成。樂段由三個樂句構成,平行素材、非方整性結構,最后在f小調上屬和弦到主和弦完滿終止,收攏性樂段。對比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為樂段的主題的升華。因此,呈示部為單一主題的單二。

中部(44-136)由并列單三部曲式構成,與首部形成鮮明對比,活潑地繼續在f 小調上展開,三個平行樂段b、b1、b2 將主題在不同聲部展現出來,因此中部為合成性中部性質。

再現部(141—155)完全再現呈示部,通過左手和聲及伴奏織體的變化,不斷將主題推向高潮。

尾聲(156—結束)主題樂句再現,經過右手的顫音和一系列變化和加花裝飾,減弱結束,處理自然,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

因此該樂曲為合成性中部性質的復三部曲式。

(二)作品演奏分析

引子(1—8)作品一開始標注Ad libitun 為任意速度,節奏為散板形式模仿民族樂器竹笛音色,信天游的高亢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營造出空曠高遠的背景??侦`的音色中凸出高音旋律,力度為mp,嵌入人心,富有意境給人一種和諧安逸的境地。借助裝飾音和琶音來表現陜北人民熱忱的革命熱情,注意節奏與呼吸,緩奏出第二小節模仿古箏音色的二分音符琶音,突出高音f1,配合踏板輕踩輕放,全句由弱漸強,從飽滿的B 到不可抵擋的b3,一氣呵成。

在高音區經過幾組花腔式的加花反復與變化,其中多處高音上方的保持音也為自由表現民族特色留下發揮之地,應彈奏的慢且堅決。模仿民族樂器琵琶的顫音和左手的古箏刮奏交相呼應。曲調高低起伏,連綿不斷表現全曲的總基調是寬廣、深厚。

第一部分(9—31)以mf 的力度,在11 小節,俏皮地用一個八度的倚音,第一次正式奏出主旋律,把聽眾的注意力轉回到山丹丹花的精神和氣質上面來。左手主和弦全音符保持,右手主旋律彈奏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極力表現熱烈、古樸感情,此處的旋律應極力彈奏得飽滿和重視,注意指法。后面的三組下行倚音應不換踏板,像羽毛般彈奏得極輕(如譜例1)。

圖1 譜例1

之后兩次b 樂句變化重復,應進行設計做出不一樣的強弱感情對比,第二句像是用樂曲抒發人民飽經滄桑,付出的鮮血和親人離去的傷痛,對戰爭的厭惡曲調同樣悲愴。g2、a 1 和句末的主和弦附點二分音符句中表現情感的音需要刻意撐開節奏并延遲出現的時間,彈得略重一些并富有感情。

到第20小節用八度和弦和五度音在f力度下強有力地勾勒,主題再現變奏,但這一次明顯氣氛烘托得更為充實,經過四小節的小高潮,立刻恢復到平靜,奏法與之前類似,也應彈奏飽滿,注意連音線的處理,左手部分持續音c1,一直若有若連,盡量彈奏較弱給右手旋律彈奏和情感表達留出空間。到31 小節,pp 的力度下,移高八度屬7 和弦到主和弦完滿終止結束。

第二部分(32—140)在4/2 拍上展開,Allegro vivo 表現活躍的快板,從32 小節到43 小節可作為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連接句。在f 的力度上,與之前形成鮮明而強烈的對比,主和弦的進行曲式重復左右手交替迸發的力度充滿動力感,預示著下一個高潮的到來。注意其中重音記號標記的強拍強位,左手八度起到烘托感情的作用。

從第44 小節到第59 為第一次主題的陳述,表現這部分的總基調為熱烈奔放、明快活潑的。右手為主題旋律由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的組合而成,彈奏時應果斷而堅定,左手部分彈奏為跳音,應輕快俏皮富有節奏感,由8+8 的樂句構成。進入第一變奏時,從第60 小節到75 小節,主題樂句由左手擔任,彈奏時應注意保持音,為mf 的力度。

85 小節開始至100 小節,通過加花變奏主題旋律分別在左右手交替出現,表現出如京劇表演中琴師和鼓師,注意練習時的標記,包括漸強減弱、重音記號和保持音等。

從115 小節開始進入中部樂段的高潮部分,通過對伴奏織體的豐富,ff 力度和厚度有了明顯的增強,配合踏板,彈奏時要有“抓”的把控感,腰部發力,手掌持續支撐,觸鍵迸發強有力的爆發感使力量轉移到指尖,加之三次變奏后,樂句處理上節奏拉開,accel.加速的表情術語下,左手和弦好似打擊中國大鼓般不斷助威,持續到第八小節回歸原速恢復到之前的平靜。

第三部分(141—151)在2/2拍上展開,速度為廣板、ff的力度。左手伴奏開始進行大跨度的分解和弦的琶音伴奏不斷起伏,配以密集、流動的五聲性音階旋律。右手以八度的和弦將旋律保留民歌的橫向的線條美,又巧妙表現縱向的和聲感。旋律的變化預示著變奏主題的階段到達輝煌,集中體現了多層次、和聲性的特點,表現出歡騰喜慶且富于民間特色的陜北風情。

尾聲從152 小節開始到結束。右手的顫音模仿悠揚的笛聲再次響起,主題回歸,首尾呼應。傍晚夕陽下陜北高坡上一天的忙碌接近尾聲,那一株株山丹丹花還在那里綻放,但似乎更加艷麗,一幅濃郁的東方民族音畫到此終于完成。王建中譜寫時將熱情的山丹丹花化作普通勞苦大眾的真實寫照,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希望,對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百倍信心。

三、民族化的手法及和聲運用的表現

(一)裝飾音長短顫音、長琶音

鋼琴的發聲特點不能極大比擬的弦樂器的連續性等特點,因此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模擬如竹笛、笙等樂器的音色,王建中先生巧妙地借助長短顫音來表現,演奏時,連奏既要做到技術上的“連”,還要演奏時有對音持續性的想象,即“意”連。進而保證竹笛等音色的銜接的完整性,盡可能去表現民族化樂器特點。

(二)大小二度重置和弦

多處運用尖銳的二度音程的不協和特殊音響的對抗性,在聽覺上有意模仿民族戲曲的伴奏樂器镲和梆子的音色效果,給予和聲色彩上的朦朧感。鋼琴仿佛轉變為一臺“打擊樂器”,左右手交替的陜北鑼鼓特色躍然紙上(如譜例2)。

圖2 譜例2

(三)四度重置和弦

以四度和聲音程為基礎的疊置,重復的平行音程持續彈奏,通過使用附加音和弦、重復音和替換音和弦等演奏技法使和聲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特色。模仿中國鑼鼓的發聲特點,進行斷奏、時值長短的變化表達音樂,將演奏氣氛和聽者情緒鉚足,做好鋪墊,等待接下來精彩絕倫的高潮再次到來。

(四)民族樂器音色的模仿

運用想象力不難感受到王建中在改編時腦中豐富的音響效果,他的情緒化為旋律,通過精湛的作曲技法譜成他想要的樣子,演奏者同樣在演奏過程中要極力向其靠攏,通過二次想象將音樂形象向觀眾表達,創造性地在鋼琴上表現出中國民族傳統樂器的特殊效果,把京劇打擊樂中大鑼的圓潤透亮,嗩吶笛子的干凈清脆、板鼓的振聾發聵等音色表現得惟妙惟肖。

四、結語

新時代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為中國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和古老的文明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在中國越來越強大的今天,真正被我們優秀的民族傳統、民間音樂所感動。讓鋼琴這一樂器更好地表現民族特色,不斷地去做一個傳承歷史文化的傳承者,終將在我們一起努力下會讓更多國際聽眾所喜歡;彰顯新時代下的精神文化,讓中華寶藏般的民族音樂文化大放異彩!

猜你喜歡
樂段樂句和弦
《舒伯特小提琴奏鳴曲D.574》鋼琴伴奏演繹分析
重屬和弦構成方法研究
貝多芬降e大調第十八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曲式分析
常用的六種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現代音樂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圖表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江南絲竹器樂合奏曲《三六》
視唱練耳與鋼琴
板式變奏原型結構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