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分析

2021-04-26 17:21毛凱梅刁潔瑋
西部學刊 2021年6期
關鍵詞:精準資助高校

毛凱梅 刁潔瑋

摘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實現教育公平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資助的發展性職能是相對于以往經濟型資助而提出的一種更加貼合當今形勢的新型高校資助概念。構建高校精準資助制度,關注其發展性職能的實現,才能更好地推動資助育人工作。當前,實現該制度的發展性職能主要存在兩個難點,即受資助學生發展失衡和全面評價受資助學生發展成果機制欠缺。針對問題,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的實現應該遵循以下兩個路徑:(一)完善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二)建立合理的受資助學生評估模式。

關鍵詞:高校;精準資助;發展性職能;評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6-0086-03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湘西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旨在落實和提高扶貧成效。作為國家幫扶貧困群體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是實現教育公平和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愈加重視扶貧工作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強調將“精準扶貧”作為“十三五”時期扶貧攻堅工作的重點,我國高校資助也隨之步入精準資助階段。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自實施以來,在改善學生生活條件、提高學生學習成果等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高校資助工作面臨從“量”到“質”的轉型,精準資助是提升高校資助工作水平的必然選擇[1]。高校精準資助制度是重要手段,其最終目的是在消滅貧困的過程中實現其發展性職能,以達到育人目的。從資助的最初目標及其內容的設定,可分析得出該制度蘊含著“濟困、激勵、服務、發展”四大職能,發展性職能是精準資助制度的最終追求價值[2]。

一、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內涵及重要意義

近些年,大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開始從保障性資助轉向發展性資助。全國各地院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實現資助工作的發展性職能為目標,重視培養受助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勵志教育、誠信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著力構建包括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等方面有效融合的長效機制。

(一)發展性職能內涵

高校資助的發展性職能是相對于以往經濟型資助而提出的一種更加貼合當今形勢的新型高校資助概念,是指在經濟型資助的基礎上,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通過一定的指導和考核標準,提升受資助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科學文化等綜合素質[3]。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通過探索多元化、全方位的資助途徑,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自助能力,從而實現根本上的“脫貧”[4]。圍繞發展性職能構建的高校資助制度,能夠更好地推動精準資助工作良性發展。

(二)實現發展性職能的重要意義

1.發展性職能是精準資助制度的基本職能。高校精準資助的發展性職能突破了原有經濟型資助單一功能的局限性,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平衡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教育的優越性。在實現發展性職能的過程中,利用現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確保精準定位受資助對象,從而實現資助資源的合理分配,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性職能著力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資助育人效果的質量。在資助過程中,高校通過精準搭建各種發展平臺,精準識別學生發展需求,最終有效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發展性職能在實現基本的補助功能的同時,能夠精準定位幫扶對象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可能性。

2.發展性職能是高校資助評價機制的重要部分。高校資助機制是否真正發揮作用,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后期的監督和評價,資助工作的發展性職能實現與否是該項監督和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突出了學生發展的重要性,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可能,既是發揮資助工作效能的得力舉措,又貼近實際、貼進生活、貼進學生,便于落實。此外,我國的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功能具有很強的思想政治性導向,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平臺,也是評價資助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利用發展性資助政策,把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到特殊學生群體當中去,便于國家政策入心入腦,是提高受資助學生政治覺悟的有力之舉。

3.發展性功能能夠滿足受助學生多元化需求。高校學生群體首先在精神需求上不同于其他群體,部分學生存在感情脆弱、性格敏感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認知等問題[2],也存在家庭困難學生因為過度的自尊心和對高校資助制度的錯誤認知,導致其寧愿選擇高額貸款而拒絕申請學校的貧困生資助。不同的受助個體對資助需求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多數學生在金錢資助的基礎上,更傾向于獲得發展的能力。所以,依靠單純的經濟型資助并不能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發展性資助強調以學生為本,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其著眼于學生長遠發展而并非簡單的物質資助,通過精準定位學生需求,提供多元化、個性化的資助服務,滿足受助學生在思想精神、專業技能、創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5]。

4.發展性功能能夠滿足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伴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未來對高校人才的職業能力要求也在提高。用人單位將更加重視員工的團隊協作能力、競爭意識、學習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高校在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過程中也應當更加注重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對于家庭困難學生來說工作是改變命運的出路,而這部分學生的生活環境往往不利于其培養抗壓能力以及綜合競爭力,對踏上工作崗位也會產生一定影響[6]。發展性資助在解決貧困生經濟困難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積極融入集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凸顯出來的育人能力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心理、學業以及就業創業上的障礙,彌補了傳統經濟資助的不足。

二、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實現的難點

(一)受資助學生發展失衡

1.重物質幫扶,輕人文關懷。人文關懷是指在資助過程中,遵循倫理意蘊和價值尺度,重視學生的精神欲求和情感需要,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情感動力,不僅有利于加強資助過程中資助與受資助雙方的情感交融,更有利于受資助主體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7]。解決經濟困難是高校資助工作最主要的目的,現實工作中,物質幫扶往往成為各高校資助工作任務的主要方面。在制度的規范下,貧困生資助工作者會十分注重制度的規范操作要求,但往往會忽視對貧困生的成長關懷需求。

2.重學業成績,輕實踐能力。學業成績是資助工作最直觀的成效,也是在實際工作中最容易被過分關注的因素。部分院校往往出現以獎勵代替資助,不考慮貧困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情況,以學習成績作為評定受資助學生助學金等級的參考依據,對受資助主體間差異過于“一刀切”,導致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難以享受到精準資助。參與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提高社會認知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水平的方式之一,而實踐能力在實際資助工作中往往被忽視。部分高校將實踐能力強、社會適應水平高的學生認定為有能力改變自身經濟條件的對象,在資助工作中往往忽視這部分學生的狀況。

3.重提高生活水平,輕心理援助[8]。受實際條件制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往往存在心理自卑現象,而資助工作以提高學生實際生活水平為首要目標,在解決表面問題的同時很容易忽視這部分學生的內心需求。實際工作中,部分學生因自卑而不愿參與集體活動,害怕與人交流,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等現象;部分學生因不想暴露自己貧困生身份而刻意隱瞞,甚至不申請資助;個別學生不能理性看待受資助幾率,對資助項目緊盯不放,認為家庭經濟困難就必須受到資助,從而出現爭搶資助名額的情況。這一系列現象都可歸結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障礙,是精準資助過程中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精準資助不僅要解決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貧困也要給予幫扶。

(二)全面評價受資助學生發展成果機制欠缺

1.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短期發展成果。經濟困難學生在接受資助過程中,要接受民主評議,現階段對于經濟困難學生的評議往往是采用“學院評議+公示”的模式,評議過程中對于受資助學生發展成果主要集中在學生學習成績和生活水平上,并沒有形成對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人價值的評議機制。學生對于自身的評價僅限于一年表現的自我總結,存在主觀意志。由于當下資助工作以解決生活問題為首要目標,屬于“大水漫灌”式資助,對于思想上后進、等待國家接濟、受資助后鋪張浪費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監督機制還不到位,不能提高資助工作的效率。如何定位急需救濟的學生,有效評價資助學生的機制仍亟待完善。

2.難以跟蹤受資助學生長期發展差異。精準資助育人制度發展成果要得以鞏固,就必須對受資助學生群體進行成長比較。而學生成長結果的比較受主觀意志影響大,難以用統一的數據進行衡量。不同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各具特性,評價主體難以分辨孰優孰劣。對于學生自我認知、心理素質等主觀因素,不同評價主體存在不同標準,難以形成一致建議,對于學生進一步精準幫扶也造成一定困難。

三、高校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實現路徑

(一)構建和完善精準的受助學生發展體系

受資助學生的發展應該涵蓋外在和內在兩方面:外在指受資助學生的物質生活水平;內在則包含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實踐能力等方面。構建和完善精準資助制度的發展性職能,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物質生活水平,也要把學生綜合發展作為資助和培養的方向。高校資助部門既要幫扶學生經濟上的貧困,也要重視消滅學生思想能力上的貧困。

1.強化資助對象認定的精準性。在貧困生認定方面多數以生源地政府部門認定為準,學校應建立復核以及定期認定制度,從源頭減少謊報、錯報情況。學校資助部門應采取學前、學中、學后認定模式,細化標準,精簡流程。對于班級兩委會的貧困生認定工作要積極加強引導教育,避免“熟人認定”等有失公正的情況出現。

2.建立以資助部門為主導,教務部門、心理健康部門、實踐創新部門、就業指導部門為支柱的受資助學生發展服務隊伍。做到需求精準,高校資助中心要在科學認定、確保經濟資助的前提下,聯合各學院準確定位貧困生群體發展需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

3.開展精神扶貧,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關懷,及時消除其心理上的自卑和封閉[9]。追求對象精準,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專業技能信息,建立統一又具個性的學生信息數據庫。心理中心要為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心理疏導,各院系在思想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質,培育健全人格。

4.追求效能精準,實施能力扶貧,提高貧困學生自立水平。高校資助部門要聯合共青團、社團聯合會、創新創業部門、就業指導部門,構建學生鍛煉平臺。在學校日常生活中,要努力為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勤工儉學。把學習能力強、創新意識強的學生推向公眾視野,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在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期間,要對學生進行就業觀教育,培育其形成勤懇踏實的品質,提高就業技能和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貧困。

(二)建立合理的受資助學生評估模式

建立合理的受資助學生評估模式,是進一步完善發展職能的重要方面,關系到鞏固精準資助育人的效果。當下,要建立全面評價學生發展成果的體系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豐富評價主體,全面評價學生發展成果[10]。對于受資助學生受資助后的前后變化,充分聽取教師、學生的意見。擴大評價主體范圍,引入部門評價的做法。力求讓教務、心理、就業、實踐創新部門都能夠對學生的發展成果進行鑒定,出具意見。

2.建立具有彈性的精準資助發展目標。要明確精準資助的發展性職能是為了促進學生成長,長期跟蹤受資助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能力、專業技能、社會實踐能力,以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對于學習成績、專業能力、實踐水平等指標,要建立可量化的學生發展效果評價表,對于心理、思想等主觀意志較強的評價項目,要納入全方位評價范疇。對于后進學生要先采取鼓勵的方式促進其成長,但對于無故止步不前、被動等待接濟、長期沒有能力提高的學生要逐漸減少資助甚至是停止資助,確保有限的經濟資源充分地發揮其促進學生發展的效力。

參考文獻:

[1]張遠航.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J].思想理論教育,2016(1).

[2]劉風萍.高校精準資助的制度育人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6.

[3]黃貴閩.發展性資助模式下高校貧困生創業實踐教育路徑探索[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

[4]秦珊.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生精準認定研究——以浙江省S學院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5]王云云.基于發展型資助的高校資助育人體系建構探析[J].教育財會研究,2019(1).

[6]許翠梅.我國大學生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9).

[7]薛深,劉慧婷.高校貧困生資助人文關懷的缺失與重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8]章桂芝.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海峽科學,2017(2).

[9]王娜.以“精準資助”的方式推進“發展型”資助育人體系建設[J].經濟研究導刊,2019(8).

[10]盛潔,倪艷.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評價體系研究[J].安徽工程大學學報,2015(3).

[11]朱林,莊麗,劉計婷.基于CBIS的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認定指標體系構建和評價方法的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

作者簡介:毛凱梅(1989—),女,漢族,山東青島人,單位為青島農業大學,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刁潔瑋(1995—),女,漢族,山東龍口人,單位為青島農業大學,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

(責任編輯:易衡)

基金項目:本文系青島農業大學2021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編號:QNSZ2021119)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精準資助高校
大數據背景下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芻議
“精準扶貧”思想下的大學生“精準資助”
高職院校精準資助模式探究
民辦高校精準資助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理論與實踐
優化中職助學政策提高資助精準度策略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