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應該“圍著誰轉”

2021-04-27 02:55莊電一
博覽群書 2021年1期
關鍵詞:西夏面紗學者

莊電一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般而言,在哪方面用力,就會在哪方面有所收獲。想當什么樣的記者,就會朝著哪個方向努力;剛剛出版的《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是我疫情暴發以來出版的第三本書(另兩本是《我這樣當政協委員》《我心依舊》),這也是我自當記者以來長期圍著學者、學術轉,而沒有圍著大官、大款轉,遠離官場、商場、娛樂場的收獲。在拿到散發墨香的新書、為這個新收獲而興奮的同時,我也為以往沒有無謂地消耗時間和精力而感到欣慰。

我為什么要“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又怎么能夠出版《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這本書呢?這本書中又隱藏著哪些秘密呢?

每本書的出版,不僅要有足夠篇幅,而且都有質量要求,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出版的?!督议_神秘西夏的面紗》能出自我手,我能為西夏和西夏學單出一本書,與我所在的地域、工作的性質和我對歷史文化的理解都有關系。

中華文明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逼渲?,曾先后與宋、遼、南宋、金鼎足而立的西夏,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寧夏是西夏政權的中心,銀川曾是西夏首府興慶府的所在地。至今仍然沿用的許多地名,都與歷史上的西夏有關。作為光明日報常駐寧夏的記者,我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向外界介紹西夏、宣傳西夏學的研究成果,當一個歷史文化的傳播者,既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優勢。作為光明日報記者,我在宣傳中央精神、配合地方工作、完成報社交辦的任務的同時,還擠出時間和精力關注學者、關注學術,及時而充分地反映學者的新成果、學術的新進展,向各界讀者傳播他們渴望了解的、有價值的信息。

對于一個駐站記者來說,寫什么、不寫什么,是有一定的選擇權的,而關注什么、忽略什么則與他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志趣愛好和對新聞價值的判斷有很大的關系。

工作在西夏故地,我具有宣傳西夏的優勢,然而,由于歷史典籍缺載、珍貴資料流失海外、大量歷史遺跡被毀,西夏的歷史文化曾長期鮮為人知,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西夏學一度竟淪為“絕學”,對西夏和西夏學的新聞報道也因各種制約而難成氣候。改革開放以來,大批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獻資料陸續在國內影印出版,大量深埋地下的西夏文物相繼重見天日,這才使國內的西夏學學者得以一睹西夏文物、西夏文獻資料的真容,西夏學的研究也得以全面展開,一度瀕臨絕境的西夏學,從此由“絕學”變成了“國際顯學”,“西夏在中國、西夏學在國外”的歷史就此宣告結束。我滿腔熱情地給予了報道,也激起熱烈的反響,對西夏學學者也產生了激勵作用。2010年6月10日,我在光明日報頭版報眼位置發出報道《寧夏大學研究成果再次印證:“西夏在中國,西夏學也在中國”》,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特意將這張報紙裝入鏡框,放在展示廳,有關人員幾乎每次都會向前來考察、參觀的領導和嘉賓介紹。

其實,我很早就關注西夏和西夏學了,最早的報道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那時我剛入行。從1986年到2018年,我對西夏考古和西夏學研究的關注就沒有間斷過。作為中央級黨報的記者,我要報道的內容和領域有很多,我的各類活動和事務性工作也有很多,但我始終關注西夏的考古發現和古跡保護,關注西夏學研究的進展,與許多西夏學學者不僅有接觸,而且親密無間、互為知己,我也常常與他們同來同往、同憂同樂、同悲同喜,同時出現在考古工地,同時參加相關學術會議,這些幾乎成為我工作的常態。我不把自己當局外人,他們也不把我當外人。30多年了,我一直帶著感情采訪、帶著感情寫作,我曾為西夏文物古跡遭受破壞而憂心忡忡、大聲疾呼,也曾為西夏學的每一點進步而歡欣鼓舞、不吝筆墨。對西夏學的研究成果,我滿腔熱情地給以報道;對頗有建樹的西夏學學者,我也濃墨重彩地介紹他們的業績、多側面地展示他們的風采。30年的持續關注,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讓我發表了200余篇相關報道和文章,這些文字也足以撐起一本書了。

記錄西夏學的發展歷程,展示西夏學的研究成果,《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便應運而生。這樣一來,“易碎品”變成了“不碎品”,新聞報道的生命得以延長。昔日的新聞報道,成為學者研究、參照的重要資料。長期圍著學者轉、圍著學術轉,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出版。在書中,我對西夏歷史文化和西夏學研究成果做了忠實、系統、全面的展示,也填補了西夏學方面的一項空白。全書30萬字、收文132篇由“考古與發現篇”“文物與保護篇”“遺跡與尋蹤篇”“學術與動態篇”“研究與成果篇”“拓荒與人物篇”六部分組成,所有篇章都在光明日報等媒體公開發表過,有些在發表時曾引起廣泛關注。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對西夏和西夏學的關注和報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西夏學界的關注和肯定。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西夏學專家史金波因西夏學與我結緣,憑著對我的了解和對我相關報道的關注,他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序言,稱贊我“30年來一直鍥而不舍地跟蹤西夏研究,熱情洋溢地報道西夏學進展,及時寫出了大量有關西夏的新聞,已成為促動西夏學前行的鼓手,也成了西夏學專家們的知心朋友,讓西夏的故事有了新聞的色彩”。曾擔任自治區八屆政協副主席、寧夏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的寧夏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歷史學家陳育寧說:“這是一部新時期的西夏學史,見證了‘西夏在中國,西夏學也在中國的學術發展歷程?!?/p>

專家學者們的關注和評價,讓我備受鼓舞,也讓我有了成就感。作為全國報道西夏、報道西夏學最多的記者,我與西夏學一起進步,也同西夏學專家學者一樣有了滿滿的收獲。

一個記者,是圍著大官、大款轉,還是圍著學者、學術轉?結果是不一樣的:圍著大官、大款轉,也許會得到一些“實惠”,級別可能上去了,腰包也可能鼓起來了,日子也可能過得很滋潤,也會有某種滿足感,當然,他們一般都意識不到自己失去了什么;而圍著學者、圍著學術轉,一般都會增長各方面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有益的熏陶,精神境界也會得到升華,雖然會失去一些看得見、摸得著,也令人眼紅心熱的東西,但會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卻令人欣慰的精神收獲。因為圍著學者、學術轉的,一般都能嚴肅地對待采訪對象和采訪素材,認真推敲每一種提法、每一個句子,力求準確、到位,這樣的稿件也有望成為精品,具有保存價值、流傳價值和長久的生命力,記者本人也不會有“空轉”之煩惱、空虛和焦慮。

當然,圍著學者、學術轉,并不是簡單地、機械地、膚淺地報道學者的學術成就、學術的最新進展,即使是報道學者和學術,也有個去偽存真、沙里淘金、提煉加工的問題,不能人云亦云,既不能被學術不端、學風不正者所利用,也不能為偽學術成果推波助瀾。在對學者、學術的報道中,同樣需要新聞記者發揮引導作用,將學者、學術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充分發揮輿論的引導作用。比如,只會讀死書、記條文、不會應用,就不是我們應該提倡的。再如,鉆進象牙塔、理論脫離實際、研究百無一用,同樣是不應得到鼓勵的。提倡什么、鼓勵什么、反對什么、糾正什么,記者都要旗幟鮮明。

僅僅圍著學者、學術轉是遠遠不夠的,記者還需要理解學者、了解學術,要走進學者內心,真正成為他們的知音,還要洞悉學術真諦,明晰學術的價值,只有這樣才能不辱使命,準確、客觀、深刻地報道學者、宣傳學術。

我這里說的圍著學者轉、圍著學術轉,并不是說記者就不需要關注其他領域、其他人群了。各家新聞單位的記者都有分工分口,你首先要完成本職工作,這和“圍著誰轉”不是一回事。因此,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不論什么領域、不論什么人物,都需要記者關心、關注,對所有有新聞價值的線索,都應該給與及時的報道,不可偏廢,但工作之外,記者對什么感興趣,喜歡“圍著誰轉”,結果大不一樣。在這里,我只是敘述了自己圍著學者轉、圍著學術轉的收獲而已,并沒有排斥其他的意思。

是“實轉”還是“空轉”?是做“有用功”還是做“無用功”?在有限的職業生涯中,每個人都有多種選擇,也都在做著各種選擇。

兩種“轉法”,兩種收獲,兩種結果——這也是我就《揭開神秘西夏的面紗》出版引出的一點職業感悟,也是這本書中蘊藏的一點秘密。

(作者系光明日報高級記者。)

猜你喜歡
西夏面紗學者
Mosuo on the move
口罩時尚
寧夏西夏風情園
撩開“漂亮”證明的面紗
在深色的面紗下她絞著雙手
程門立雪
西夏王陵申遺:讓銀川走向世界
大學者
從出土檔案看西夏官吏請假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