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課程新生態的探索與實踐

2021-04-30 03:15
散文百家 2021年4期
關鍵詞:勞動評價學校

郝 峰

鄭州市二七區航海路小學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正式把“勞”列入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要求。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該怎么做?怎樣把勞動能力和勞動價值觀的培養,有效地落實到教育實踐中去?鄭州市二七區航海路小學基于學生成長需求,從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實施,到評價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促進了該校勞動教育的生態發展。

勞動教育是航海路小學的優良傳統,學校的育人目標即:“培養有品格、有學識、有能力、有毅力的新時代好少年”,其中品格、能力、毅力的培養,都和勞動教育相呼應,力求讓學生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中,磨煉意志品質,培養必要的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課程團隊結合校情和區域資源的優勢,以“三愛五行十做到”為課程理念,構建了“勞動嘉年華”課程體系。

從課程圖譜上可以看出,“三愛五行十做到”分別對應的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

一、在學生心中播下三顆“愛”的種子

三顆“愛”的種子分別是:愛生活、愛勞動、愛創造。

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圍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核心,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把“勞動”聚焦在“健康生活”這一維度,通過讓孩子們親身參與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體會勞動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美好的生活要靠勞動去創造,從而形成積極心理品質。

二、樹立學生五個方面的勞動意識

圍繞課程目標中的“三愛”,課程內容的選擇本著既注重勞動方法、勞動技能的實踐,又注重勞動育美、勞動創新的教育,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生活事務入手,以“五個我能行”詮釋出勞動教育的內涵。其中“生活自理我能行”“養殖勞作我能行”“社會服務我能行”,這三個方面分別對應《綱要》中提出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正確勞動的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此外,我們把“美化生活”和“創意制作”也特別提出來,旨在讓學生通過勞動更深刻的感受勞動之美,激發創造力,提高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質。同時“我能行”,也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樹立不怕困難,自強自立的勞動精神。

三、學會全面評價自己和他人

勞動教育的效果如何,學生有沒有在勞動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精神的滋養、品質的塑造,需要借助適合的評價才能得以落實?!笆龅健本褪亲屆總€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要明確自己需要達到的十個標準(圖1:二級指標),對自己現有的勞動水平和要努力的方向有清晰認知,以此不斷促進勞動能力和勞動品質的不斷提升。

“勞動嘉年華”校本課程評價標準(圖1)

四、給勞動教育開拓一片新天地

1.在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

我們以河南省《勞動與技術》教材為主要依據,選取其中適合我校學生特點的內容開展實踐。但由于勞動來源于自然、生活與社會,因此勞動教育的主題往往會與許多學科的內容重復,例如傳統手工藝和設計制作類的內容往往與美術和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內容重疊,像剪紙、做風箏、學扎染、自制手提袋、學做水果拼盤、學做小面點等等;關于植物種植和動物飼養方面的內容與科學課聯系緊密,如科學課中的《種子發芽了》、《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做青蛙的朋友》、《探訪魚兒》、《與白兔交朋友》等,以前學習這些內容,教師往往是通過PPT、視頻等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觀看、了解相關知識,但是沒有動手實踐的機會。把科學課中的這部分內容與勞動課整合,學生既學習了科學的知識和方法,又能親身體驗植物種植和飼養動物的過程,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提升。對于學校課程設置來說,多學科課程整合,有利于減少學科之間重復內容的學習,節省教學時間,促進課程的高效實施。

2.打破傳統課時安排。

勞動教育課程的屬性決定了它不能像其它學科教學一樣,要在40 分鐘的課內完成相應知識技能的學習,二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靈活安排課的時長。

為了解決其課時不足的問題,我們主要采取三種形式:一是把班級全員參與的普及性勞動課排入課表,每周或間周一節。二是打破年級、班級界限的社團活動,一般安排在課后延時或放學之后。三是利用校內零星時間,如課間、早讀、午讀時間,開展校園職業體驗等,也是對課時安排的一種補充方式。

3.形成“學校+社區”的新勞動教育場所。

(1)學校資源。近年來,學校通過整體改造,硬件設施和校園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多媒體教室、勞技教室、創客教室等功能室,滿足了學生進行手工制作和勞動創新的需求。校園內還開辟了植物種植區、動物養殖區,便于學生進行基地式勞動體驗。

(2)社區資源。學校地處于713 航海小區中,這個居民區規模較大,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是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的試點。小區中建有713 研究所歷史文化館、國防教育館、黨員生活館、羽毛球館、體育場、籃球場,還有陽光老人日間照料中心,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站等,這些資源都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場所。

五、以評價促進勞動教育的新生態

勞動教育的性質與其他學科教育有著本質區別,因此,為了避免教師過分關注勞動結果而忽視勞動過程,徹底改變過去等級化、單一化的評價方式,我們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采用了表現性評價,在注重學生勞動技能提升的同時,更關注他們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習慣品質的發展。

1.創新評價方式,讓學生在勞動中更自信、更快樂。

2.為學生搭建個性化、多樣化的展示平臺。

每學期學校舉辦一次“勞動嘉年華”課程博覽會,展示學生在勞動教育的各個領域的學習成果,采用線上+線下,靜態+動態的展示??梢韵仍诎嗌线M行展示交流,各班推選出優秀的作品參與學校嘉年華展示,可以是心得體會、學習報告、手工制作、視頻等。嘉年華活動當天,可以是現場勞動技能比拼、勞動游戲、手工作坊等形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展示自己的勞動能力,體會勞動的樂趣。

我們還初步構建了互聯網+評價模式。通過微視頻、美篇等發布到學校網站學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中,讓更多的老師學生家長能及時欣賞點贊、評價互動。這既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展示自我的舞臺,還方便更多的學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通過網絡關注我校的特色課程建設。

3.成長銀行紀錄自己勞動過程的點點滴滴。

為每個學生建立勞動成長檔案,以成長銀行為激勵措施,形成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在每個班級內,教學樓文化長廊設置展示欄,展示學生參加各種體驗活動的資料與物化成果(包括精彩瞬間、觀察體驗日記、調查報告、小論文、手抄報、手工制作等等)。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將保存到個人的檔案袋中,成為孩子成長的寶藏。

注重發揮“成長銀行”的激勵作用。課堂上,活動中,學生積累到的點贊卡、UP 卡,可以兌換成相應的“金幣”,儲蓄在“成長銀行”中。積累到相應的“金幣”,可以兌換相應的“特權卡”,例如優先參與社區服務、校外勞動實踐活動,或是參加職業體驗等。

新勞動教育賦予了學生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成長,也賦予了學校發展的新圖景。讓勞動價值觀影響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讓他們樹立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成為有更高生命質量的人。

猜你喜歡
勞動評價學校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學校推介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