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代創業機會識別與特色文化企業創建研究

2021-04-30 19:53
新聞愛好者 2021年2期
關鍵詞:創業者機會文化產業

信息時代,各種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推動著各領域的發展,推動著產業變革,創造了許多創業機會。文化產業同樣如此。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文化產業獲得極大發展,涌現出許多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業機會,“互聯網+文化”模式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創業機會,其超強的包容性也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了更多的展現平臺。在區域文化發展中,特色文化具有較強的產業化發展潛力,且為文化領域創新創業提供了良好機遇。然而,如何更好地識別這一發展機會則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亦成為創業發展研究的核心議題。楊曉慧所著《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2015年6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針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從創業、就業及創促等層面分析了就業創業問題,為探討識別創業機會提供了較為深厚的理論支持。

一、“互聯網+”思維與創業機會識別

正如《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一書所言,信息時代,“互聯網+”思維是新社會形態的代表,在集成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中,“互聯網+”發揮著重要作用,創業機會識別中應用“互聯網+”思維,既是信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帶動創業就業的必然選擇。當前,“互聯網+”成為推動傳統經濟模式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形勢下,利用“互聯網+”思維能夠更好地抓住新業務新業態模式帶來的創業機會,而新業態的運行及產生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價值、方法、技術、思維及規則進行指導,利用其處理創新工作,進而尋找潛在的創業機會。因此,創業機會識別既是藝術性的,又是科學性的。利用“互聯網+”思維,人們能夠獲得或披露最前沿的信息。企業在選擇發展方向和制定發展戰略時,會先利用“互聯網+”思維去審視自己的基本目標、信仰和價值觀,而后進行市場調研和設計研發產品。

行業行為具有較強的機遇導向,通常從應用、掌控和察覺某商業機遇入手,創業行為的機遇性決定其行為具有一定的速度性和超前性。創業機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的、有益于企業經營成功的、具有一定偶然性且被人識別利用的機會。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的過程也就是發現商機的過程。而商機則是那些尚未滿足或不完全滿足人們精神、物質生活需要的服務及產品。這種社會需求正是創業項目的原始信息來源。在決定創業前,創業者要先考慮社會需求問題,雖然社會需求并不等于商機,但卻是識別機遇和把握商機的重要思考方向。而這種需求的思考及把握皆需要通過大量的信息資源來完成,需要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及思維去識別。然而,商機具有消逝性、偶然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客觀上講,凡是有市場的地方就蘊藏著創業機會,這種機會普遍存在于各種經營活動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充斥于各個領域,社會環境發生了極大變化,這些變化則會引發新的商機。將“互聯網+”思維同傳統企業發展相融合,便能在傳統挑戰中發現創業機會,而信息技術的共享性,以及網絡技術的低成本和開放性都為發現創業機會提供了可能。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能夠獲取海量信息,提高了信息檢測及分析的效度,進而能夠提高創業機會的識別力。也可以說,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為創業機會識別提供了良好的識別思維及手段。

二、創業機會識別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一書認為,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通常處于兩種狀態間,有時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渠道或其他渠道偶然獲得了新技術、新市場等相關的特殊信息,從而感知到了創業機會,也有是利用信息系統搜索過程中得到的特殊信息,進而創造了創業機會。不管是將創業機會識別描述為創意識別及產生,還是將其作為機會評價的思維過程,創業機會的識別首先應具備一定信息量,也就是說,創業機會識別必須基于信息,這種信息具有超前性和特殊性,創業者利用此類信息識別創業機會,對特定創業情境進行認知推理。

《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一書指出,創業者識別創業機會通常分為幾個階段,即產生組建企業的思想、識別出了潛在的機會、制定組建企業的決策等。其中產生創業想法需要基于一定的創業知識儲備,對新領域產生興趣,并積累了該領域的技術和知識,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創業想法,并對其進行思考,但此思考無方向性,只有在感知到創業機會后,此思考才能真正地成為創業機會識別的思考。在感知到創業機會的瞬間,創業者能夠頓悟般地感知到創業機會,而后再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及能力審視創業機會,回顧創業方案,并最終創立自己的企業。由此可見,在創業機會識別中,知識、業務信息和創業經驗等信息,以及邏輯推理方式和創業警覺性、社會網絡等因素都會影響創業者的創業機會識別。

通常情況下,從本質上看,知識自身也是信息的一種,所以,知識影響創業機會識別。如果創業者具有一定的機會敏感度,則表明其具有先驗知識,這種先驗知識能夠進一步分為關于顧客的知識、關于市場的知識和關于需求滿足的知識等,創業者技能識別出于其自身知識儲備有關的創業機會,也有些企業家發現和獲取的業務信息是創業機會識別的關鍵,其通過外部知識去感知機會,或通過自身創業經驗去影響和識別創業機會。創業機會包括了新技術、新市場、新服務和新產品等內容,這些內容體系較為龐大,創業者自身的社會網絡、信息資源量、知識儲備量等都幫助其更好地識別創業機會,為創業機會識別提供了重要的識別條件。對于文化產業來說,創業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產業知識儲備或相關產業發展經驗等方能更好地識別其創業機會,特別是特色文化為資源型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區域特色,開放利用特色文化的過程就是形成特色文化產業的過程。

三、創建特色文化企業的創業機會識別

特色文化資源方面。創建特色文化產業的基礎條件是特殊文化的資源稟賦,政府應積極辨認和識別,并保護及開發此區域的特色文化資源,如民族性的、區域性的、物質和非物質的等文化資源,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開放潛力的文化資源都應給予重點保護,創新發展思路,積極培育市場開發主體,拓展文化市場開發渠道及開發模式。有些地方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民俗文化、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較為豐富。但這些資源未被開發利用。這主要是因為缺乏識別此文化開發的慧眼及敏銳性,合理保護及創造性開發的韌勁與積極性不高,導致出現抱著金飯碗討飯吃的現象,未能充分挖掘特色文化的應用價值。在推行政策中必須先解決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觀念及態度問題,要求創業者轉變思維,應用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思維積極把握文化企業創業機會,具備識別文化創業機會的能力和知識儲備,以更好地加入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隊伍中,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

同時,《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指出:對于特色文化企業來說,產品及服務是其核心競爭力,創業者在識別特色文化創業機會時,必須考慮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創新性及獨特性,在開發和利用特色文化資源時,要注重文化資源的地域性、獨特性及差異性,從特色文化資源中有效提取具有價值增長性和吸引力的內容,構建獨特的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產品及服務。當然,創新性需要借助當前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技術平臺進行開發,將開發特色文化資源同文化創意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前沿成果相結合,以科學有效地增加特色文化產品及服務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豐富文化產品及服務,使其由單一文化產品銷售、文化旅游轉向創意、影視、體驗、教育、研學等更高層次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

政策環境層面。文化部門和政府部門要注重提升特色文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全面執行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并將其同當地特色文化資源、經濟發展等實際狀況相結合,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制定支持及引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協調各部門,形成統一合力,由組織、知識產權、資金、人才等方面進行全面支持。在資金支持方面,要拓展文化產業發展融資渠道,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各種新業態新形式層出不窮,為特色文化產業同金融業的合作發展帶來新機遇,進一步拓寬了特色文化產業和金融融合發展的廣闊空間。財政及金融管理部門也應出臺相應的財政金融政策來推動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

此外,僅有政策環境、文化資源和市場環境還不夠,識別特色文化創業機會還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幫助創業者更好地分析和把握創業機會,把握好文化產業發展的商機。為此,政府要強化招商引資,以政府資源做好特色文化推廣工作,積極尋求外部資源開展合作發展。與其他產業不同,文化產業的意識形態較強,發展區域特色文化產業,應將其融入全國文化產業市場中,形成與全國文化市場的合作及開發相一致的統一市場,杜絕區域性歧視,為所有創業者及商家提供同等的開發及合作機會。

總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研究》一書對創業就業問題進行了深度分析和闡釋,為探討創業機會識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信息時代,識別和把握特色文化產業建設需要創業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轉變思維觀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思維去分析和把握特色文化產業的相關信息,綜合考慮市場環境、政策環境、外部環境、特色文化資源及文化產品、服務等內容,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創業機會進行評價識別,以更好地把握商機,建立特色文化企業,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申靜/碩士,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數理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陳麗娜/碩士,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生處,講師)

猜你喜歡
創業者機會文化產業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給進步一個機會
最后的機會
給彼此多一次相愛的機會
沒機會下手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互聯網創業者
創業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