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傳播時代Vlog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應用

2021-04-30 20:32初曉慧駱玉安
新聞愛好者 2021年2期
關鍵詞:城市文化城市形象

初曉慧 駱玉安

【摘要】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化和市場經濟的繁榮,傳播領域受到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領域的影響,成熟的工業化流水線信息生產模式已經形成,人人均為傳播者的群體傳播時代來臨。Vlog成為傳播城市形象建構的新容器,彌補當前視頻傳播中只短不深、只視不思、只頻不精的劣勢,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建構和城市形象的傳播。

【關鍵詞】Vlog;群體傳播;城市形象;城市文化

作為由各種文化符號串聯起的整體意象,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在社會變遷過程中不斷分化形成的特征總和,也是所有城市人共同的生活狀態和行為方式組成的畫卷。[1]隨著媒介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生產方式的迭代更新,人們的交往方式、政治生態、社會心理、社會情緒、文化關系產生了深刻變革,“人人生產信息”的群體傳播時代悄然降臨。作為構建與推廣城市形象的新型傳播熱點媒介,Vlog逐漸成為城市形象傳播新的風口。

一、群體傳播時代的Vlog概況

互聯網群體傳播時代,即以互聯網為傳播介質的傳播主體極端多元化時代。[2]移動通信技術的日漸完善使得用戶主體性得以凸顯,以往大眾傳播專業化、壟斷化和中心化的單向信息傳播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群體性、自發聚集性和去中心化的擴散式傳播模式。在此背景下,網絡使用的“才能偏倚”與“話語壟斷”被打破,具有基本網絡使用知識的用戶成為當前主要的傳播群體,群體傳播時代來臨,用戶可隨時隨地發布信息、上傳圖像與視頻,創作欲望空前高漲。

“上傳正在成為合作中最具有革命性的形式之一。我們比以往更能成為生產者,而不僅僅是消費者”。[3]群體傳播時代基礎設施完善、講求個體在場、個性化創作的特征為Vlog茁壯成長提供豐富的營養。Vlog(video blog),即視頻博客,源自博客(Blog)的變體,是指創作者以自己為主角,記錄、拍攝能表達人格化和展示日常生活的視頻,集字幕、圖像、視頻特效為一體,更大程度地增加視頻的趣味性、精心剪輯的短視頻節目。[4]2012年第一條Vlog在海外視頻網站Youtube平臺發布,而后被稱為“Vlog之父”的Casey Neistat連續600多天堅持日更視頻,以個人視角對日常生活進行視頻記錄,使得Vlog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與一般網絡視頻不同,Vlog作為對真實世界的即興反映,真實性是其生命源泉,人格化是其核心。Vlog制作者作為視頻的拍攝者與拍攝內容主體,通過手持拍攝設備,以各自生活的國家和城市的自然風物與人文景觀為背景,透過鏡頭與觀眾分享生活,進行自我表達,傳達真實的人生經驗與感悟。這與以個性化、自由化為特征的群體傳播時代所崇尚的精神不謀而合,精準迎合受眾的內容消費習慣,成為當下年輕群體最為追捧的視頻形式。

二、群體傳播時代城市形象傳播媒介的轉向

(一)Vlog為城市形象傳播提供新容器

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指出,人類所有偉大的文化都是由城市產生的[5]。城市是人類物質文明的結晶以及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大眾傳媒技術的發展成為推動城市文化構建與形象傳播的重要手段。[6]城市形象的記錄方式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不斷演變,紙質載體上的文字記錄逐漸被音頻、圖像、視頻取代,城市形象展示的私密場景也逐漸拓展至公共社交平臺,為城市形象傳播提供了新的容器。

城市形象綜合了家庭、鄰里、單位、社區等社會構成要素之后的外顯形式,包含的不僅僅是城市中的建筑、風景,也蘊含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與社會情感。Vlog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構建方式與傳統城市形象宣傳方式有較大區別。傳統城市形象宣傳多采用城市形象的凝練呈現和權威發布等形式,拍攝內容往往為城市標志性建筑、人文歷史景觀、風土人情等元素,運用大場景、航拍等技術手段來塑造宏大壯觀的畫面呈現,城市特征不鮮明,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

Vlog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媒體城市形象塑造宣傳方面的劣勢,一改傳統城市宣傳宏大完整的敘事結構,不僅著眼于客觀實體存在,而且與視頻受眾在共建的社交空間里實現虛擬的“面對面”溝通,關注情感宣泄與社會交往滿足,在拍攝者自我呈現的過程中建構城市形象。同時,Vlog采用碎片化的傳播策略,草根化的敘事模式,時長短、片段多、節奏快、跳躍性強,迎合了群體傳播時代個性化、活潑化的話語趨勢,極具時代特征。當前城市形象傳播已呈現出新的傳播規律,即“在思維上以對話替代宣傳,在內容上以故事趣味替代內容輸出,在敘事上以演繹替代復述”。因此,交互性強、人格屬性突出、演繹方式多樣的Vlog無疑站在了當今城市形象建構的風口浪尖,成為當前城市形象建構傳播的絕佳選擇。

(二)Vlog與城市的“立象”與“盡意”

《易傳·系辭上》中提到,“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在城市形象傳播方面,Vlog通過“立象”,伴以拍攝者個性化的表達方式以及獨特的視頻剪輯方式,將敘述內容的來龍去脈、城市文化的全貌透徹展示,盡事物之寓意,現城市之風韻。群體傳播時代Vlog傳播具有以下獨特的優勢:

1.以人為本,城市形象的多元表達

城市的美學與藝術,不僅著眼于單幢建筑和建筑群組的結合,還要著眼于建筑物與自然的結合,而更重要的是著眼于人。[7]城市再宏大的客觀事物也無法掩蓋城市人的主觀存在。因此,以城市形象為創作內容的Vlog,其核心便是Vlog的創作者。Vlog是帶有強烈個人情緒色彩的完整內容,創作者將個人的生活實踐、情感體驗以及社會經驗通過生活化的拍攝手法進行創作展示,不同的生活背景與個性特征成為Vlog風格特色迥異的關鍵原因,創作者對于城市私人化的情感體驗也成為城市文化多樣化、形象立體化的重要構成因素。例如Vlog創作者史里芬(@史里芬Schlieffen)的拍攝內容均為國內各地的奇葩建筑,拍攝設備為移動云臺和手機,視頻剪輯節奏極快,配以高密度的吐槽,個人風格極其鮮明,受到眾多網友的好評。

Vlog賦予個體藝術創造和情感交流的權利,創作者多樣化的人格屬性為Vlog注入了新鮮的生命活力,相較于傳統程式化的旅游宣傳片更具人文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城市景觀,不同性格特點、文化背景、生活經歷的Vlog創作者所表達的內容、重點與情感體驗均不相同,差異性與個性化將碰撞出奇異的火花,城市形象也將被塑造得豐富多彩。

2.審美區隔,城市形象的媒介再現

現代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象”與“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是城市“形”與“神”的和諧統一,是城市的客觀存在和人們認知感受的綜合融匯,全媒體傳播視閾下察之,它更近于借由媒介傳播所建構的“媒介意象”。[8]受眾對于城市形象的認知往往來自于媒體塑造的擬態環境和媒介傳達的信息內容。因此,媒介通過何種手法、傳達怎樣的內容給受眾,深深影響著受眾內心對于城市媒介形象的具體感知,以及對城市形象的理解與行動。

城市媒介意向主要通過心理(興趣、偏好、期待等)聯結,使相關信息與受眾產生“共情”與“共鳴”,激發受眾對于城市的正向認知與情感認同,并外化為良好的口碑與評價,進入二級乃至多級傳播。[9]因此,視頻制作者的文化水平與專業素養決定著視頻內容是否能對受眾進行正向引導,為其帶來視覺享受。Vlog作為創作者人格屬性的選擇性鏡像呈現,創作的內容與質量受創作者自身水平影響較大,創作門檻較高,呈現出精英主義的審美取向,講求制作精致、脫離低級趣味。當前我國關注度較高的Vlog創作群體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常為某個領域的領軍人物,擁有專業的拍攝設備、較高的視頻剪輯水平,對于城市文化與形象的理解具有高層次的認知,因此制作出的城市形象相關Vlog精致度、專業性都較強。例如微博認證Vlog博主井越(@大概是井越)就是脫口秀編劇、哲學系博士,其Vlog拍攝設備專業,剪輯流暢,視頻中富有哲理性的金句頻出。創作者會提出自身的奇妙想法與人生觀點,角度新奇,題材新鮮,個人特質極其鮮明,內容質量極高。

媒介傳播的信息潛移默化影響著受眾對于外部世界的建構,經過創作者選擇、加工再生產的城市形象視頻內容為受眾“再現”加以結構化的環境。與普通視頻內容的審美區隔成為Vlog占領視頻領域的關鍵武器,城市形象在媒介素養較高的Vlog制作者手中被重塑,城市文化被整理與發掘,進而深耕文化底蘊,提煉文化認同。

3.受眾破界,城市形象的異域展現

科技賦能,當前內容供需雙方升級態勢猛烈,內容與分發在科技不斷助力的條件下,傳播內容突破地域、代際與國境的邊界,受眾群體突破圈層,Vlog受眾群體呈現明顯擴大態勢。

隨著受眾破界的影響,內容傳播突破了城鄉地域的界限,城鄉之間在內容層面互通有無。2020年內容產業年度報告指出,中國的城市和鄉村同步進入互聯網時代,內容產業平臺技術不斷完善,城鄉內容級差最大程度降低。2019年12月,新榜針對內容消費者的在線調研數據顯示,農村Vlog內容正在迅猛發展,村鎮用戶正逐漸成為短視頻創作的主力軍。以村鎮為背景,農產品與農村生活為主題內容的Vlog層出不窮,受眾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了解鄉村生活,趣味性極強。同時,村鎮Vlog創作者通過拍攝Vlog對鄉間好物進行宣傳推廣,帶領城市受眾感受真實廣袤的農村,普及農業相關的生產技能知識,打通農產品銷售通路,進而引導城市受眾實地游玩。例如被譽為“東方美食生活家”的Vlog創作者李子柒,其視頻內容多以鄉村為背景,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視頻制作精良、畫面唯美,為觀眾演示作物的播種、澆灌、生長到豐收的全過程。傳統的農耕精神蘊含其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華特色鮮明的生活方式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觀眾通過觀看鄉村Vlog體會鄉村風土情趣,獲得身體上與精神上的雙重滿足。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極佳的展示窗口,鄉村Vlog地方性特征鮮明,在一系列內容模式單一的短視頻中脫穎而出,不僅受到國內觀眾的一致好評,甚至廣受海外觀眾追捧。受眾破界,城市形象的傳播途徑與方式也隨之不斷拓寬,中華傳統文化也隨之傳承發揚。

三、Vlog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發展趨勢及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傳媒對城市形象的感知漸漸地從物質轉向精神,從經濟轉向文化。未來城市建設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把城市“物質上的質量”轉化為“精神上的能量”。[10]Vlog時長充足、拍攝方式個性化特征突出、敘事表達自由,視頻創作者媒介素養與文化素質較高,對于城市積淀的文化與情感資源有更為理性的感受和共鳴。因此Vlog更能對城市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縱向延伸,成為城市形象傳播更為有力的載體。

(一)積淀文化,倡導優質內容

當下Vlog在國內僅為起步階段,國內傳播范圍較大的Vlog多以海外國家或城市為背景,國內本土化的Vlog較少。媒體應大力扶持我國城市文化的高素質創作者,為Vlog博主提供更加成熟的傳播平臺與商業平臺;建立健全良性的內容篩選和推送機制,傳播高質量、正能量、與主流價值觀相契合的Vlog內容。同時應充分挖掘中國特色和地域文化,展示中國城市的東方氣質與內涵。

(二)構建審美感知與符號意象

城市審美伴隨著城市與個體的發展而發展,與人的情感相呼應的差異化的城市特色才能與人不斷發展的審美情趣相吻合。短視頻制造大批模板化的城市景觀,受眾內容消費單一,極易產生厭倦情緒,受眾易喪失對城市了解認知的興趣,因此差異化、個性化的傳播方式與內容才是城市形象構建與傳播的重中之重。講求真實生活圖景反映的Vlog帶著創作者濃厚的個人創作特色,講述創作者獨特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賦予景色不同的符號意象,Vlog創作者對城市內涵進行私人化的解讀,尋求城市共性與特性的交會點,滿足用戶的視覺審美與心理體驗。

(三)以人為本,特征多元

作為一種漸進式的改變過程,城市形象與文化是在不斷改變中生成的,人作為城市存在的核心要素,是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主體。缺少歷史和文化、集體記憶和人文特色的城市形象是失敗的。因此,以城市為媒介,Vlog成為人們自我表達、自我實現以及相互溝通交流的橋梁。Vlog通過創作者個人特質鮮明的表達方式演繹城市豐富鮮活的形象,塑造城市人的集體記憶與情感共鳴,解構水泥森林般的城市意象,將人文情懷融入城市形象之中。

四、結語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自然聚集,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好見證。Vlog的出現彌補了當前城市形象傳播方面只短不深、只視不思、只頻不精的劣勢,展現新時代城市居民的個體審美與心靈感知,創造性地表達了個體文化訴求,成為互聯網群體傳播時代城市文化構建與形象傳播新的窗口。作為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媒介,我們不應只滿足于浮光掠影的震撼效果,而應立體描繪城市新風貌,貫徹人文情懷,體現深度觀察與縱深透視。

參考文獻:

[1]閔學勤.感知與意象:城市理念與形象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106.

[2]隋巖.群體傳播時代: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影響[J].中國社會科學,2018(11):114-134+204-205.

[3]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等譯.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73.

[4]邱意濃.探究國內Vlog發展現狀:以嗶哩嗶哩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23):7.

[5]閔學勤.感知與意象:城市理念與形象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7:47.

[6]居伊·德波.景觀社會[M].張新木,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11.

[7]吳良鏞.城市美的創造:上[EB/OL].http://www.chinaasc.org/news/89793.html.

[8]張洪波.媒介意象:全媒體視閾下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策略[J].現代傳播,2019,41(7):142-144.

[9]張洪波.媒介意象:全媒體視閾下城市形象建構與傳播策略[J].現代傳播,2019,41(7):142-144.

[10]L.Mumford.The City in History,its origins,its transformations,and its prospects.London:Secker Waebur,1963:353.

(初曉慧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讀碩士生;駱玉安為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編校:趙 亮

猜你喜歡
城市文化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動漫宣傳片的開發研究——以成都市為例
鏡中武漢:城市形象的傳播與認同
芻議沈陽城市形象與效益
保定市高校文化對城市文化的影響及提升方法研究
城市文化口碑對景點品牌價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論我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時期博物館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陽城市文化思考
2015年《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欄目的城市形象呈現
城市形象研究路徑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