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翻譯中歸化異化的成因及策略選擇

2021-05-04 23:38張桐碩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2期
關鍵詞:英漢翻譯翻譯策略歸化

【摘要】翻譯本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文化差異即為歸化與異化產生的源頭。歸化異化翻譯策略的選擇受到文本類型、翻譯目的、源語與譯入語相對文化地位、目的語文化的開放包容程度、跨文化交流深入程度以及譯者的翻譯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主要涉及語言、文化意象以及翻譯倫理三方面。筆者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歸化、異化的成因以及相關翻譯策略的選擇。

【關鍵詞】英漢翻譯;歸化;異化;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張桐碩(1996.12-),女,漢族,遼寧錦州人,河北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語口譯。

19世紀初,哲學家施萊爾馬赫提出翻譯的兩條路徑,可視為歸化與異化的源頭。他認為,譯者只能遵循其中一條路徑,不能混用,否則作者與讀者將無法相遇。20世紀末,美國翻譯理論家韋努蒂在《譯者的隱身——一部翻譯史》中表達了自己提倡異化的立場。從此,這兩個術語開始引起學術界關注,引發大討論。布朗紹曾說:“翻譯是純粹的差異游戲:翻譯總是涉及差異,也掩蓋差異,同時又偶爾顯露差異,甚至經常突出差異?!痹撜摂嘀?,差異指的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即為歸化與異化產生的根源,其中“掩飾差異”是歸化,“顯露差異”或“突出差異”是異化。中外某些思維層面是相通的,在某些表達和認知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這是處于歸化和異化的中間地帶,學者張智中稱之為“等化”。

對于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之爭,很多學者和翻譯家支持其中一種翻譯方法而否定另一種。其實,翻譯中歸化與異化非但不相互矛盾,反而是互為補充的。這兩種翻譯方法處于動態變化之中。

一、 歸化與異化的影響因素

翻譯并非簡單的語言符號轉換,而是一種文化信息的傳遞,這一觀點已成為學術界共識。翻譯本質是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既是一種交際行為,又承擔著傳播文化的使命。從交際角度看,奈達的讀者反映論和紐馬克的交際翻譯理論最具代表性,即翻譯時應把譯文讀者放在首位,盡量將源語行為模式納入譯語讀者的文化范疇,易于讀者接受?;谶@一角度,翻譯涉及語言與文化意象兩個方面。從文化傳播的角度而言,包括文化輸入以及文化輸出兩個層面,不僅涉及讀者接受度的問題,還涉及源語譯語相對文化地位以及譯者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等翻譯倫理問題。

影響歸化異化翻譯選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譯者翻譯觀與翻譯目的、文本類型、源語與譯語的文化地位、社會環境、目的語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程度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程度等。其中,處理翻譯中具體的語言層面以及文化意象需要的是翻譯策略;譯者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以及源語譯語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程度涉及的是翻譯倫理問題。翻譯倫理需要通過具體翻譯策略和方法實現。

二、歸化與異化涉及的三個層面

1.語言層面。針對語言層面的文化差異,歸化論長期占上風,旨在使目的語讀起來流暢自然,易于理解。對于硬文本的翻譯,如合同、法律文件等,基本不涉及文本內容和篇章格式的調整,譯者需要重點處理的是語言層面,一般采用歸化處理。語言層面的異化有悖于目的語的表達習慣,易形成翻譯腔,導致文章讀起來晦澀難懂,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我國很多翻譯大家都較提倡歸化,如傅雷的“神似”論、錢鐘書的“化境”說等。林語堂所謂“一語有一語之語性,語法句法如何,皆須跟從一定之習慣”。然而,語言的進化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適當地引入異質因素也有利于豐富目的語。如魯迅先生就認為“中國的文話太不精密”,可將翻譯視為改造漢語的手段。無論是現代漢語、英語還是其他語言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外來語,不可避免地受到外語的影響。從這一層面來看,語言適度異化也是提倡的。

軟文本的翻譯主要指文學作品翻譯,重點涉及詩學以及意象處理這兩個方面。詩學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在現代語境下基本等同于文學理論,包括文體風格、敘事方式、篇章結構、段落組合以及句子邏輯等。在翻譯實踐中,大多譯者通常會對文學作品進行歸化處理,旨在迎合目的語讀者的審美期待,使譯文更易于接受,達到交際目的。如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時添加進了很多段落主旨句,張培基翻譯散文時也會對篇章以及句式結構進行刪減重組。

此外,翻譯目的也對文學作品的處理方式有很大影響。通常情況下,如果譯者旨在引介某種創作手法,那么通常會采用歸化手法,會更注重對詩學中的差異進行保留,以實現交際功能達到特定的目的。

2.文化意象。蘇聯符號學家洛特曼(Juri Lotman)曾說:語言根植于特定的文化之中,文化以某種自然語言的結構為中心。語言與文化相互依存,兩者是共生關系。在翻譯中,語言最難處理的文化便是文化意象。

文化意象濃縮著特定民族的文化淵源以及審美心理,包括特定人名、地名和事件等,其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也是學術界歸化與異化之爭的重點。刪除或置換文化意向,對其進行歸化處理,會減損原文信息且不利于引入異域文化;而對其加注或進行直譯,采取異化處理方法,也未必可以恰當地移植其中的文化內涵。文化意象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中,貿然移植到異域文化中很難生存成長。如處理不當,讀者可能會難消化理解,且影響閱讀的流暢性,以《紅樓夢》為例?!都t樓夢》是一部蘊含著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經典著作,其中“紅”字為核心文化意象?!都t樓夢》題旨在悼紅?!凹t樓”寫淺紅、萬艷、群芳故冠以“紅”,又一“夢”成空,深具“悼紅”之情,故“紅”字是書的總主題。但“紅”字在中外文化中的含義截然不同。在英美文化中,紅色象征著激情、欲望、血腥與暴力,通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而在中國,紅色通常取紅火吉祥之意。因此,翻譯中對于“紅”這一文化意象的處理是關鍵。

在楊憲益先生翻譯的英譯本中,書名譯為了“A Dream in a Red Chamber”。楊先生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來處理“紅”這一文化意象,為的是在譯文中更好地保留源語文化。不熟悉中國文化的英美讀者在讀完全書之后想必會對“紅”這一意象有進一步理解。而霍克斯(David Hawks)采用了歸化的策略,在翻譯時采用了《紅樓夢》的另一個書名《石頭記》, 因而譯成了“Story of the Stone”?;艨怂拐J為,英美讀者對于“紅樓夢”這個詞的理解與中國讀者完全不同,若采取異化的翻譯方式會造成誤解。

對《紅樓夢》兩個譯本書名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兩位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是出于不同的目的,進而對源語進行不同程度的取舍。楊憲益先生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是為了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而霍克斯先生采用歸化策略是為了更好地方便目的語讀者理解。兩位譯者基于不同的翻譯目的使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因此,處理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時,兩種翻譯策略各有所長,不分高下。

3.歸化與異化的關系是動態的。學者張智中認為:作為看似對立的兩種翻譯策略,異化和歸化可以共存于同一次翻譯行為之中。即有時一句翻譯中,可能意象差異是異化處理,但語言層面卻是歸化處理。我們討論一句話進行的是歸化還是異化處理,是就其核心差異而言的。如楊憲益先生講“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短語譯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這個短語在語言層面上是歸化的(借鑒了英文中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的表達方式),但是在意象方面使用了heaven,表達了我們中國人口中的“天”,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此句的核心差異體現在文化意象上,所以我們通常都把它看作異化處理。一個語篇由多個句子構成,更是歸化與異化的綜合體。如果說某個譯文采取了歸化或異化策略,往往強調的是其主導傾向。歸化異化翻譯策略的選擇應該綜合文本類型、文化意象以及翻譯目的等多方面因素,即譯者確定主導翻譯策略時應當持整體觀和歷史觀,不應僵硬死板地去選擇。

4.歸化與異化也是一種翻譯倫理。歸化與異化是翻譯方法和策略,更是一種翻譯倫理。歸化和異化作為翻譯方法和翻譯策略主要處理語言文本層面以及其中承載的文化差異。其中,翻譯方法主要處理句子層面;翻譯策略更加宏觀,是針對整個語篇的。宏觀翻譯策略需要通過具體翻譯方法來實現。而作為翻譯倫理,歸化和異化則更多指的是譯者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需要通過翻譯理論和翻譯方法付諸實踐。

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曾指出,異化翻譯由于彰顯異域文本差異和閱讀體驗而偏離目的語規范,在美國并不受歡迎,但他卻提倡異化翻譯。他認為英語中的異化翻譯是一種文化干預,是對種族中心主義、文化自我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的一種抵抗形式。他提倡在翻譯實踐過程中,給予語言和文化差異更多尊重。異化便是尊重文化差異的重要途徑,更有益于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終極目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漢英翻譯過程中通常采用歸化的方法,按照英語的表達習慣將漢語翻譯成英語。采取不對等的歸化和異化的翻譯方法從側面反映出了強勢文化向弱勢文化的滲透,可視為一種文化入侵。文化作為一國的軟實力,與其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地位息息相關。如今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西文化交流不斷加強,這一歸化的翻譯方法逐漸向異化接近。這一變化過程是長期的,也是動態的。

三、總結

文化差異是歸化和異化的根本生成動因,涉及語言、文化意象以及對待文化差異的態度等多個維度。在語言層面,以目的語為歸宿的原則似乎一直略占上風,因為評論家和出版商更注重翻譯作品的可讀性。而這一傾向也與翻譯研究發展的趨向一致[5]。但隨著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人們對于文化差異的包容度越來愈高,“歸化”原則逐漸應用得更加廣泛。不論如何發展,“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策略永遠共存,缺一不可。兩者的關系都是動態的、辯證的,而非二元對立,截然分明的。

在翻譯實踐中,譯者確定主導翻譯策略時應當持整體觀與歷史觀,不應僵硬死板地去選擇。除了策略層面,也不能忽略其倫理層面的意義。從翻譯倫理層面而言,異化是尊重文化差異的具體重要途徑,更有益于實現跨文化交流的終極目的。

參考文獻:

[1]蔣童.從異化翻譯的確立到存異倫理的解構:勞倫斯·韋努蒂翻譯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

[2]馮全功.試論歸化與異化的生成動因與三個層面[J].中國翻譯,2019(7).

[3]袁曉寧.關于翻譯中的歸化和異化的哲學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

[4]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2)12-18.

猜你喜歡
英漢翻譯翻譯策略歸化
英漢翻譯中的文化負遷移
倫理視角下電影翻譯的歸化與異化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歸化翻譯與江西詩法——以《魯拜集》的三個七言絕句譯本為例
動態對等理論在傳記文學英漢翻譯中的應用
以《紅樓夢》三個版本為例探討親屬稱謂詞翻譯的異化與歸化
多元系統論視角下翻譯“歸化”與“異化”的不對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