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手機依賴癥”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2021-05-07 00:53聞之
青春期健康 2021年6期
關鍵詞:手機游戲進校園教育部

文/聞之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芬?,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學生確有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嚴控手機進校園確有必要

在教育部發布的《通知》中,還明確學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其實,這些并非新規定,早在2018年8月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就曾對此明確規定。但是因為疫情防控,居家學習期間,校內外的在線教學大大增加,也助推了中小學生手機的使用。

長期以來,圍繞“中小學生該不該帶手機入校園”的爭議持續不斷,一些學校采取沒收、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的做法。此次教育部辦公廳發文作出“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的規定,顯然是對該爭議性話題的一錘定音,其積極意義值得肯定。

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部的《通知》,并非只指向學生玩手機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更多的是著眼于對學生視力的保護。這與2018年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八部門在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的要求一致。一份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數據顯示:目前,高中生的近視率已高達80%以上。而高中生近視率的高比例,無疑是來自小學、初中階段用眼過度和用眼不當的日積月累。

提到兒童青少年近視,透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數據,“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被指為主要元兇。電子屏幕的不斷閃爍,使眼睫狀肌長時間得不到松弛,晶狀體過度屈曲,增加屈光度,導致眼睛疲勞。長時間、近距離注視電子產品,更會加重疲勞,造成近視度數增長。由于專注屏幕,眨眼次數少,淚液蒸發快,還可能導致干眼癥發生。由此可見,嚴格管控學生帶手機進校園確有必要。

學生玩手機影響心理健康發展

目前,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學校已是普遍現象,家長為孩子配備手機,大多出于隨時聯絡的需要。因為工作原因,在接送孩子時間上家長不能完全保證按時,因此他們需要掌握孩子的行蹤,也便于孩子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隨時尋求幫助。此外,像初、高中生日常外出,需要使用手機支付、導航等功能。疫情防控期間,需要出示健康碼??梢哉f,在智能手機已成生活必需品的時代,孩子帶手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是,出于孩子安全而配備的手機,卻被嚴重濫用了。手機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各種危害,已經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

手機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危害,涉及許多方面,例如:玩手機游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還有對其心理健康發展和社會技能培養,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一些家長也反映這樣的問題:手機游戲占用了孩子們的時間,有些孩子最好的時光、最關鍵的成長期,都是在玩手機游戲中度過的。造成這樣的后果,不僅有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的漏洞、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包括孩子的性格、心理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焙⒆拥慕裉?,不僅影響著孩子的明天,也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明天。不少未成年人深受手機游戲的影響,人格和行為都發生了變化?,F在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边@句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可以說,由于教育和監管的缺失,面對手機游戲,孩子們幾乎毫無抵抗能力。近年來,因為帶手機進校園、進課堂而頻頻引發的師生矛盾已引起廣泛社會關注。此次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禁止手機進校園、進課堂,給學校的手機管理提供了依據,應該能夠減少類似沖突和矛盾的發生。就禁止手機入校園的初衷而言,自然也有讓學生專注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隨著手機的普及,家長與孩子都已經對手機形成了依賴。尤其是對中小學校中的住宿生群體而言,手機是他們與父母保持必要聯系的重要工具?!锻ㄖ窂娬{的“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說明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上海某中學在2018年就設立了“養機場”,專門用來存放學生的手機,學生只有在規定時間才能使用。一旦違規,手機還將被放進“停機場”。該校德育處老師表示:現在學生已養成習慣,家長也非常支持。

事實上,教育部發布的《通知》為現實的各種需求保留了一定的彈性,提出“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p>

三方協作營造健康教育環境

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作為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要將有關規定落實到位,還需要采取禁、疏結合的辦法。比如,“禁”就要賦予學校以及教師依據校規進行處理的權力,輿論應為保障學校處理權,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也有賴于學校優化內部管理措施,在處理過程中,避免因簡單粗暴而激化矛盾?!笆琛眲t是要求家長和學校在做好管理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細致到位的服務工作,并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與此同時,家長和學校也應盡力滿足學生使用通訊工具的需求。

積極踐行“中小學生禁帶手機入?!?,也需注重方式、方法的合理合法和規范有序。做好家校溝通,講清過度使用手機的危害,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強化督導檢查,確?!敖睢甭涞綄嵦?。

學生在使用手機時,必須自覺遵守有關規定,按照家長和學校的要求使用手機。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中小學生幾乎人人都有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不僅具有通信功能,還具備上網、游戲、社交等多種功能。由于青少年身心發展尚不全面,自控能力較弱,對社會事物缺乏成熟判斷,極易沉迷網絡不能自拔,甚至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學生要懂得,正確使用手機既是一門必修課,又是當下健康成長的保證;在使用手機時,要將“管理”與“自覺”有機地結合起來。

家長在管理孩子正確使用手機時,要善于引導,對其曉以利弊,避免他們沉迷其中。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勸說孩子“去娛樂化”,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拿著手機玩。同時,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游戲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還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父母可以試探詢問并委婉教育,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既而產生正面效應,如利用手機上閱讀電子書籍、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學校在將手機管理納入日常管理之中時,應嚴格按照教育部發布的通知進行實施。教育部還要求“不得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無疑是保障“禁止帶入課堂”有效落實的關鍵。

總之,遏制校園手機亂象,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需要師生共同破解“手機依賴癥”。教育部適時出臺《通知》,讓手機回歸本來的工具地位,為各地加強校園手機治理提供了依據。令人欣慰的是,《通知》并沒有簡單地“一刀切”,一律禁止學生帶手機進課堂,而是“原則上”不得帶手機進校園且照顧到了特殊情況。我們相信,未來在學校落實、老師帶頭、家長配合三方共同努力下,會擺脫師生手機依賴癥,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一個更好的教育環境。

猜你喜歡
手機游戲進校園教育部
教育部:脫貧家庭輟學學生保持動態清零
關于“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少年手機游戲沉迷問題研究”的文獻綜述
教育部辟謠小學學制變5年
我校首次獲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
經典彩調進校園
舞龍舞獅進校園
教育部發布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課程
優秀劇目進校園
對聯文化進校園
手機游戲試了才說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