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應星:“雕蟲小技”匯成鴻篇巨制

2021-05-07 07:53本刊綜合
發明與創新 2021年19期
關鍵詞:讀書人科考花瓶

◎本刊綜合

3月7日晚,央視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國》講述了宋應星的人生經歷和《天工開物》問世之旅,引起廣泛熱議。

劇照:袁隆平與宋應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

宋應星是我國明代卓越的科學家,出身于江西一個世代為官的大戶人家,曾祖父官至工部尚書,到他父親一輩,家道衰落。盡管如此,但他父親還是堅持讓他們兄弟幾個上學,并鼓勵他們認真學習。

求知若渴,水中救書

宋應星自幼聰明,10歲便會作詩,年少時不僅掌握了經史子集的內涵要旨,還對天文、地理、農業等自然科學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求知若渴。

15歲那年,宋應星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于是渴望能讀一讀。每見到讀書識字的親友或鄰居,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地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只好懊惱地離開了文寶齋。

后來,宋應星在紙漿店看到了一本已被拆散泡入水池、正準備打成紙漿的舊書。他向老板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老板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濕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宋應星捧著濕淋淋的書回到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干,裝訂好,終于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半部書。

深入生活,潛心科技

一個偶然的機會,宋應星喜歡上了被當時的讀書人稱為“旁門左道”的物品制造工藝。有一天,他和幾個朋友到一戶人家做客,看到了許多形狀、質地、圖案各不相同的花瓶,頓時對這些陶土制品產生了興趣,不斷向主人詢問花瓶的制作方法。

朋友們勸阻道:“制作花瓶的方法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哪里值得我們讀書人去學呢?”

宋應星卻不這么認為,他想:身為讀書人,連這些平時用的東西是怎么做成的都不清楚,只能說明自己知識淺薄,怎么能輕易將之視為雕蟲小技呢?我一定要弄明白。

于是,從那時開始,他便留心收集和記錄各種工藝技術,潛心研究生活中的事物,并廣交各種各樣的朋友。

宋應星青年時期的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了科舉考試上。備考的同時,他也沒有停止對生產活動和生產技術的研究。他不是到工場看煉鐵,就是到作坊看造紙,不時向工匠們討教技術細節。有時,他還會將現場操作的場面、生產的流程畫下來。他家附近有聞名于世的景德鎮瓷窯,有廣信的銅礦,這都讓他有條件接觸了解手工業、采礦業的生產技術。他想把這些知識編成書,傳播流通,讓更多的人學會它。

科考不及,焉知禍福

宋應星先后參加了5次會試,均以失敗告終。十多年長途跋涉期間,他多次從南方到北方,又從北方回到南方,途中總要到各地游覽,幾乎走遍了中原和東南、中南、華南各省。旅游讓他開闊了眼界,沿途參觀考察過的農村和手工業作坊讓他學到了許多關于礦山、冶煉、舟車、染織和兵器制造的知識。他還隨在浙江湖州做知縣的哥哥到杭嘉湖地區考察那里的養蠶、紡織業。這些考察研究為他后來著述《天工開物》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后來,科考不成功的宋應星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縣學老師),盡管這是一個級別很低的官位,但在任期內,他一邊教授學生,一邊充分利用余暇時間查找文獻,并開展調查研究,為寫作做準備工作。

辛苦的汗水澆灌出了豐碩之果,“雕蟲小技”匯集成了鴻篇巨制,一部全面記述中國古代工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問世,被譯成多國文字傳遍了全世界,被西方人稱為“中國 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

猜你喜歡
讀書人科考花瓶
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我是快樂讀書人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
讀書人的事
花瓶怎么碎了?
讀書人
有趣的花瓶儲蓄罐
女神就是不做花瓶才鮮活
中國南極科考30年歷程
花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