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研學旅行成果走進課堂教學案例

2021-05-10 14:24鄭淑榮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4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課堂活動教學效果

鄭淑榮

摘 要:在《歷史與社會》課堂中滲透教師研學旅行成果,讓學生通過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感嘆祖國大好風光,領悟中華傳統美德,銘記民族光榮歷史,感受現代化建設成就,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責任感!

關鍵詞:研學旅行成果;絲綢之路;課堂活動;教學效果

我的研學旅行成果走進《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

2012年暑期我和家人還有幾個朋友共同涉足西北研學旅行結伴自由行?;趯糯z綢之路的了解和興趣,開展自由行,也由此收集整理關于課堂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具備和體驗教師在研學中旅行,旅行中研學之概念和體驗。教師將親身體驗融入課堂教學設計和運用中,從而激發學生共情,活躍課堂氣氛,使得《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更加親切、有真實感,從而達到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氣氛,提升學習效率.同時通過把研學旅行成果融入《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的研究模式,對提升整個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是一種有益地探索和嘗試。

我的研學旅行成果融入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究三《探尋絲綢之路》實施過程

一、教學準備

1、根據絲綢之路的路線進行研學旅行,我們從樂清市出發,路線行程大約10多天:

西安--蘭州--武威(馬踏飛燕)--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關(遺址) --敦煌—烏魯木齊天山天池--吐魯番盆地等。

2、繪制自由行地圖,重點標注沿途古絲綢之路山河景物。

3、收集照片、圖片和視頻資料等第一手資料,自制多媒體課件。

4、根據課程標準來設計教師研學旅行成果滲透課堂教育進行授課。

二、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學習的驅動力主要還是興趣為主,感性認識仍占主要地位,使他們愿意展示自我,也敢于發表見解。這非常契合我把我的研學旅行體會情感傳遞給學生們?;谏厦娣治鑫覍⑽矣H身經歷的感受、照片、視頻和課本上文字資料結合,增強教學直觀性和教學方式的新穎性,通過創設情境、提問設疑,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想象力,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祖國遼闊河山的豪邁!

(二)教學目標

1、從交通、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能夠舉例說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感受中國代表的東方文明巨大影響力。

2、 通過學習了解對外關系繁盛也是國力強盛的表現,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使學生了解對外開放的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駝鈴尋古道

請同學們閉眼,聽音樂《陽關三疊》,睜眼??醋置妫厚勨?、使者、沙漠、絲綢 羌笛。。

師:聽完音樂,看到這些字眼,同學們會聯想到什么?(預設學生不能判斷出,就增加關鍵字,或提醒學生。)

學生回答......

師:出示旅游照片(引起關注和增加身臨其境感)老師在2012年沿著絲綢之路,做了一回古道行者。今天老師在回味2012研學旅行之行的同時和大家一起探究感悟“絲綢之路”。(主要出示絲綢之路的國內路線)

古道尋夢

師:這條古道到底有多遠,最遠到哪里?何人開拓?大家看著畫面,結合所學的歷史知識,能不能追根溯源找找開拓者?

展示多媒體資料、圖片,說明最遠到達歐洲的意大利(古代羅馬)

生:張騫出使西域。

師:很好,張騫出師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開辟打下了基礎。

絲路探秘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自主學習,完成探究。展示多媒體資料、圖片、照片等

[探究]為什么德國地理學家給它起了這個動聽的名字——絲綢之路呢?

學生回答......

師:對,是因為當時這條路的開辟主要是為了運輸中國特有的絲和絲綢。那么難道這一通道只是為了運輸中國的絲和絲綢嗎?思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哪些巨大的作用?

學生回答......

師:總結。

A.在教材地圖找一找,地理界定:絲綢之路的起點、終點。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西連羅馬,溝通了世界的東西方,連結了歐亞兩大洲,在歷史上有著重大的作用。(領會開辟古絲綢之路的偉大鑿空精神)

B.經過了那些地形區、省級行政單位、重要的關隘口。

結合教材圖、照片、視頻等展示并介紹了嘉峪關、敦煌、樓蘭古城、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著名的建筑和景觀。讓學生尋找,判斷,回答,并把它們落實到地圖上。(真切感受祖國山河壯麗遼闊)

C.思考:絲綢之路艱辛何在?如何感受理解?

“絲綢之路”路途遙遠艱險,交通工具落后,某些路段危險性大......(適當發揮想象力,領會中華民族先人勇敢頑強,堅持不懈精神)

D.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和意義:

學生回答......

師:回答得很好,盡管如此艱辛,但并沒有阻斷古代商人的尋財和追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一二兩組是西域各地商人,三四兩組是中國內地商人,你們都想與對方做生意,思考一下,你會采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會帶什么樣的貨物去,換回什么樣的商品回來?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景和結果(課前有準備,允許臨場發揮,可適當發揮想象,同時又尊重當時的歷史真實古道的艱辛困難)

學生:(5分鐘時間準備,扮演,角色表達)

師點評,很真實,有創意,非常棒!既尊重歷史事實,又有自己的思考。(介紹古驛站、關隘,有圖片、照片為證)

師:各位商人,通過你們的貿易經歷,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和形容一下,絲綢之路到底是一條怎樣的路呢?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 絲綢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中發揮了橋梁作用 :

1、商貿之路:了解貿易中心敦煌 、古驛站、 結合教材P100 的材料探究。

2、友誼之路:不僅是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東西方友誼交流的紐帶。

3、文化之路:在貿易的往來中,古羅馬魔術表演? 波斯的馬球游戲也傳入中國。

效果:讓學生們在思考討論、學習互動中學習分析歸納歷史問題的能力。

絲路拓展

師:除了這條著名的絲綢之路,實現了古代東西方的對外交流外,有沒有知道還有別的途徑路線進行對外貿易交流?

學生回答......

師總結:由于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再加上現代化交通的發展,古代的絲綢之路近乎荒廢。但是亞歐大陸橋次第開通,中歐班列日夜穿梭古道之上,我們堅信中國新時代提出“一帶一路”一定會給全世界帶來驚喜。

三、案例教學后的反思

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歷來是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國情懷教育。雖然可以對愛國主義進行詳細講解,但是其教學方式過于單一,且教育過程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教師研學旅行成果滲透課堂教育可以有效解決上課教學過程說教單一、枯噪乏味等問題,它絕不是誘導學生游山玩水、觀賞風景;也不只僅僅學習知識;而是輔助學科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實踐表明,研學旅行成果滲透課堂教育是寓教于“游”,必然使教學過程更有中國情,更具文化味,也更能發揮“游學”教育的極大作用。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課堂活動教學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研究的初探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的思考
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激活小學語文課堂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