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創新模式與規范化設計探索

2021-05-10 17:24王冬程張鑫王瑩樺張佳怡
科學與財富 2021年34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探索創新

王冬程 張鑫 王瑩樺 張佳怡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受教育群體的不同,勞動教育的內容及形式有很大的差異。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勞動教育的創新模式與規范化設計探索成為眾多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諸多方面探討了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加強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建立勞動教育考核制度,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同時,為優化課程實施,提升勞動教育效果,開創勞動教育新格局,針對現階段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勞動教育;大學生;創新;探索

一、背景、內容和問題

(一)背景

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就是圍繞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全面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中國的共同富裕是干出來的。如何打造“勞動光榮”的新時代成才觀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強調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載體之一。所以說,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創新模式與規范化設計是勢在必行。

(二)內容

大學生勞動教育內涵是:通過勞動教育的創新模式設計,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通過勞動教育的規范化設計,幫助大學生培養勞動技能,熱愛勞動,養成勞動習慣。引導大學生從學會干、自然干到自覺干,讓學生感知、獲悉、建立“勞動幸福觀”。其價值是培養大學生從責任心、創新力到創造力的質的飛躍,讓勞動教育成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創造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創新模式,應立足學科專業背景進行規范化設計,其蘊含的共同特征與表現是:文科背景下,創新模式應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社會服務功能。打造學以致用的勞動意識和服務功能,彰顯人文精神的社會影響力。理工科背景下,創新模式應突出專業技能與生產生活相結合的工藝化人性化的勞動教育設計,突出工程師精細化勞動生產意識的培養,將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實現工程人才培養的教育目的和現實價值。

(三)問題

1.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單一評價體制制約,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基本素質相對欠缺;2.在校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感性認識和相關規定參差不齊;3.目前的勞動教育僅限于一般性體力勞動的宣傳,對勞動教育的專業意識培養宣傳不足;尤其在智力優先的導向下,社會服務功能、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的勞動教育發展不足;

二、目的

(一)根本目的通過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模式與規范化設計,使新時代大學生感知、獲悉、建立“勞動幸福觀”。

(二)基本目的1.大學生勞動教育是五育并舉的重要實現形式,高效施行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2.通過調查與分析,目的是厘清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模式的理論教育創新,促進德智體美勞全方位育人發展的目的。3.通過調查與分析,目的是厘清大學生勞動教育規范化設計的實踐途徑創新,即文、理不同的勞動教育實踐創新模式設計。4.本次調查也有利于勞動教育的自我宣傳,還可以為高校勞動教育評價考核制度的設計提供有效咨詢。5.客觀上,促進大學勞動教育課程的創新改革。

三、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不系統不健全目前,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過于粗放,甚至流于形式,不具備科學性、實踐性和客觀性。尤其對專業背景的忽視,導致勞動教育內容落地性不強,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意識既不系統,也不明晰。

(二)大學生勞動教育模式創新不足階段調研發現,很多高校的勞動教育模式還停留在一般性體力勞動的教育范疇中。這種傳統的僵化認識,挫傷了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思想性認識,勞動教育被曲解為一種學習體罰。

(三)大學生勞動教育評價標準缺乏科學性無實質的一般性課程設置,只有學分,無專業背景的嵌入,就會導致缺乏專業背景的科學評價依據。高校是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基地,勞動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對專業人才的社會服務功能、職業教育精神的培養,所以科學的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建構必須依托類型化勞動教育設計,使勞動教育的評價標準具有規范化的創新特征。

(四)有利于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意識的科學建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后,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及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離不開大學生勞動教育意識的科學建構。所以,新時代大學生必須明確勞動教育的科學性,這也是勞動教育價值的現實要求。

四、建議

1.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大學生勞動教育創新模式與規范化的通識項目設計。例如,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以黨建促進勞動教育的發展,以黨員先鋒模范崗(隊)的形式,樹立典型,樹立模范,讓大學生勞動教育成為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文科學科類型的勞動教育創新模式與規范化項目設計,突出勞動意識與服務功能,彰顯人文精神。例如,運用紅色文化、八步沙、引大入秦、紅旗渠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發創新項目的勞動教育模式設計。3.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中關于理工科學科類型的勞動教育創新模式與規范化項目設計,突出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彰顯大國工匠的工程師精神。把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勞動教育精神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1]張瓊.西部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01):82-87.

[2]佟曉麗,任金玉.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思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1):93-96.

[3]劉愛梅.新時代高校強化勞動教育的路徑[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36):6-8.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探索創新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