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道路上

2021-05-17 03:22俞定智王黎敏于生德陳加峰
體育教學 2021年3期
關鍵詞:三化教學

俞定智 王黎敏 于生德 陳加峰

摘要:“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實踐研究”是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的“攻堅課題”?;亟涍^將近兩年的研究,針對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特征和上海市中小學“三化”體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提出了對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特征的理解;確定了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即小學“三樂”、初中“三多”和高中“三自”的實踐點。同時,通過多場專題展示活動,進行了成果梳理、經驗提煉和輻射推廣。

關鍵詞:海派學校體育文化;體育課程改革;“三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21)03-0052-03

上海市第四期“雙名工程”高峰計劃體育基地(以下簡稱“體育基地”)由上海市體育特級教師俞定智老師領銜。其中,“攻堅課題”“強效工程”和“推廣輻射”是基地的三大核心任務。經歷專家指導和基地學員研究,確定以“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實踐研究”為體育基地的攻堅課題。自2019年研究至今,體育基地學員對海派學校體育文化有了新理解,確定了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抓手,初步取得部分物化成果和成效。本文將重點圍繞“攻堅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歷程、重點突破方向和成果展開探討,以期產生共鳴,激勵更多教師加入到課題研究的隊伍中來,讓海派學校體育文化得以更好地發展與傳承。

一、上海市中小學“三化”體育教學肩負傳承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海派體育文化”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縮影之一,體現了“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特質。文化是一種精神體現,亦有育人的價值。學校作為育人的主要場所,應當借助體育教學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發揚和傳承海派體育文化精神。此外,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傳承的目的。在推進海派體育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學校體育文化的發展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進行創新和改革,以此滿足海派體育文化的傳承需要??v觀目前上海市正在實施的“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以下簡稱“三化”)的體育課程改革,便是獨具上海特色的海派學校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必然產物,其肩負著傳承和發展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二、主動回應課程改革發展中現實問題的不斷追問

“三化”體育教學作為上海特有的一種課程改革,在整體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與困難。一是,教師對“三化”體育教學的內涵理解不清晰,教師往往在實踐中憑借自身教學經驗開展教學。因此,如何厘清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理論內涵,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課程改革的內涵是現實需求。二是,“三化”體育教學學段間的貫通性不夠。由于不同學段課改推進時間不同、學段特征不同等原因,導致“三化”教學的進展也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整體推進“三化”體育教學的一體化?以何種載體實現學段問的聯系?這些都成為深化課程改革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因此,針對海派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需要與“三化”課程改革中現實問題的解決,以期開展研究,旨在厘清“海派體育文化”和“‘三化體育教學”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理論內涵;確定抓手,科學合理建構“三化”體育教學模式,提供教師可操作性的實施意見;以項目研究推動體育基地學員專業發展,整體提升體育基地學員專業成長。本研究從2019年啟動至今,已將近兩年,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逐步提升海派體育文化的認識,由“知之不多”向“知之較多”轉變

體育基地始終遵循“理論結合實踐”的基本原則,運用“設計實踐改進再設計再實踐再改進”的迭代改進過程,做到以研究促進實踐,以實踐提升學習,以學習反哺理論的效應,逐步提升了對海派體育文化的理解。同時,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以多階段論證推進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化,并根據專家意見不斷深入完善。如圖1所示,整個研究過程可具體分為三個階段,目前處于第二階段。

(一)深化理解核心概念,梳理其中內在聯系

結合上述研究過程,體育基地在第一階段通過調查研究法(包括問卷調查和訪談),以問卷的形式對上海市部分小學、初中、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師開展調研,了解目前“三化”教學實施以來體育教師遇到的困難、疑惑和阻礙。同時,結合專家意見擬定本研究需要突破的重點問題。隨后,采用文獻資料法,以“海派體育文化”“中小學體育教學”“‘三化體育教學”為關鍵詞,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期刊全文數據庫及《學校體育學》《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等。從“海派體育文化的研究現狀”“體育‘三化的現狀研究”和“海派體育文化和體育教學的關聯研究”著手,深化理論學習,從而挖掘各核心概念間的內在聯系。

沈建華教授在《海派學校體育文化形成、特征與傳承》一文中提出,海派學校體育文化是上海體育教育發展的濃縮,與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脈相承??梢?,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即是海派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兩者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陳月玲在《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初探》一文中提出,學校體育文化分為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個維度,并且認為學校體育文化是傳授海派體育文化的主陣地,也是創新海派體育文化的主要場所。在體育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它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又相互補充、相互制約。

體育基地對學校體育文化的四個維度進一步剖析發現,行為文化是指師生活動本身構成的文化,其包括體育教學、健身鍛煉、運動競賽、課余訓練、體育社團、體育藝術節等??梢?,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文化的具體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學校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途徑。那么,極具上海特色的中小學“三化”體育教學,理應屬于學校體育文化的具體內容,也是本研究的重點,更是一種文化實踐,需要通過體育課堂去落實、思考才能被理解。所以,聚焦課堂文化開展研究,理應成為學校體育文化發展的“引擎”,也是學校體育傳承海派體育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結合徐阿根校長在《對海派體育文化與體育“三化”教學改革的認識與理解》的報告中對海派體育文化與“三化”教學改革之間的關系解讀,體育基地將體育課堂文化大致劃分為了“理念文化、行動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四個維度,并相應提出了體育基地的理解(表1)。

在上述核心概念和相關理論的支持下,體育基地逐漸對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的“三化”體育教學有了新理解,形成了“以海派體育文化為起點,聚焦學校體育文化的傳承,落實于體育教學中的課堂實施,最終體現體育課堂文化”的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的實踐路徑(圖2)。

(二)解讀海派體育文化12字特征,提出基地理解

在第一階段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依據沈建華教授提出的“開放、多元、包容、創新、領先、務實”的12字海派文化特征與“海派學校體育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精髓一脈相承”的觀點,體育基地提出了對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特征的理解,主持人俞定智老師在2019年長三角地區體育特級教師論壇“教學新時空”專題研討中對其作了進一步的解讀。俞老師認為,“開放”是發展的必要,需要“博時同行”,即與時間同行,做到與時俱進;“多元”是博采的芬芳,既像蜜蜂采蜜,又像海納百川,進而“博采眾長”;“包容”需要“博大善愛”,更是現實發展的需要;“創新”需要“博發異彩”,形成海派的追求;“領先”需要“博越冠絕”,遙遙領先,是時代的呼喚;“務實”需要“搏崇實干”,更是體育的本色。

四、在實踐中確定“三化”實踐點,讓海派體育文化扎實落地

隨著研究的推進,體育基地發現海派學校體育文化要真正落地,還要尋找一個抓手(實踐點)。在“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邊推廣”中,體育基地分別在三個學段確定了小學“三樂”(樂玩巧學、樂趣巧練、樂思巧動)、初中“三多”(多樣選擇,多種方法、多元評價)和高中“三自”(自主選擇、自覺鍛煉、自我評價)的實踐點。隨后,通過信效度的檢驗和專家的意見,基本達成了共識,又經由主題為“凝智攻堅課題,聚力強校工程”等20余次的專題展示活動印證了實踐成效,反哺了理論內涵。

五、初步取得的成效和成果

體育基地行走在海派體育文化的道路上,沿途滿是荊棘,又充滿收獲?;厥鬃哌^的來時路,每一個腳印都孵化出了不同的物質成果,同時,也在一次次的歷練中收獲了成長,用實際行動深刻印證了“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效果。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

(一)積累了部分物化成果

高峰計劃體育基地在“長三角”地區和市區范圍內開展了“弘揚海派體育文化,探索健身育人路徑”等專題研討活動共28次?;顒有问截S富,內容充實,有教學互動、實踐上課、本文交流、專家講座、教研總結等。每次活動都形成了包括活動方案、活動議程、活動材料、新聞報道等資料包以及教學文本、教學反思、教學案例、課堂實錄等教學資源包。

其中,在“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中,由俞老師攜團隊指導的“籃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得到了“長三角”地區學科專家和一線教師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他本人也在“教學新時空專題研討(體育與健康)”板塊中,就攻堅課題研究進展和成果進行了交流匯報,擴大了課題研究的輻射范圍,與全國基礎教育同行們形成了觀念碰撞與智慧共享。

(二)促進基地成員“在成事中成人”

課題研究也伴隨著體育基地成員的成長,在探尋海派體育文化的道路上,大家肩并著肩、手挽著手,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完成一次又一次挑戰?;爻蓡T在市區范圍內開展了主題為“做一名有發展的體育教師”等專題講座共計29次;《海派體育文化視域下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實踐的研究》等論文發表或獲獎共計19篇;撰寫《趣味體能》等3本著作;主持“上海中心城區高中體育專項化推進過程中的困境與策略研究”等13項課題,獲得“上海市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個人”等20余項榮譽稱號。同時,距離高峰計劃的核心目標(教育家型領軍人才)又邁進了一步,體育基地14名核心成員中有4人晉級為“正高級教師”職稱,2人取得“特級教師”榮譽稱號。

六、面向未來的思考

“基于海派體育文化的視域,努力建構小、初、高一體化的‘新時代體育教學模式,助推上海市中小學‘三化體育課程改革”是我們的目標。如何在后續的教學展示、案例撰寫、專題研討等活動中,進一步提煉海派學校體育文化的特色,形成科學、合理、可操作、可推廣的“新時代海派體育教學模式”,且做到學段問的整體推進和邏輯自洽,是未來需要重點思考和突破的問題。鑒于此,我們將繼續依托全國學科專家的力量,進一步深化理論認識;通過“教、學、評、研”,將上一階段存在的問題轉化為任務,進一步明確研究路徑和階段性任務。借助“中小學體育‘三化教學實踐內容設計表”的開發、實施和運用,提煉不同學校、不同課堂文化的共性理念和異性差異,并完成相關案例撰寫,形成經驗分享、輻射推廣,助力新時代海派體育教學的落地和傳導。最后,愿行走在海派學校體育文化道路上的“行者們”,縱使明知前路荊棘遍野,亦能無懼仗劍前行!

猜你喜歡
三化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類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索
實施礦井“三化”建設持續提升煤礦機電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黨員評議工作 打造合格黨員隊伍
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三化”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析
信息化條件下軍校教員素質“三化”研究
新常態下兵團三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