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風險護理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價值

2021-05-18 22:48喬芬翟君凡安昱祁璐
健康之家 2021年22期
關鍵詞:藍光照射黃疸新生兒

喬芬 翟君凡 安昱 祁璐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加強風險護理,探討其應用的價值。方法:將本院進行藍光照射治療的120例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就診時間為2021年1月~6月,根據盲目隨機的方法分為對比組與試驗組,每組各60例。對比組患兒采用一般護理,試驗組患兒采用一般護理結合強化風險護理的方法,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家屬護理滿意度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經過研究發現,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與對比組(28.3%)相比明顯較低,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另外,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是95.0%,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80.0%),組間差異值得進行統計(P<0.05);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試驗組患兒的黃疸指數、膽紅素水平與對比組相比明顯較低,同時差異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將強化風險護理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并且降低了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率、新生兒黃疸指數及膽紅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風險護理;黃疸;藍光照射

黃疸是新生兒出生后經常見到的一種疾病,患兒因血清內膽紅素濃度上升,皮膚、黏膜等出現黃染。除病理性黃疸外,患兒大約在10天左右明顯減輕。如果患兒是病理性黃疸,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及時治療控制,防止患兒因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出現膽紅素腦病,最終造成患兒死亡或者是嚴重后遺癥。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過程中,通常采用光照療法降低患兒的血清膽紅素,藍光很容易被吸收,操作方便、簡單,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但藍光照射期間具有較高的風險,患兒皮膚嫩滑、體溫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好動,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對疾病的治療效果產生直接影響。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提升護理質量,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患兒的安全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從而提升治愈率[1]。本文研究過程中將本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兒黃疸藍光治療患兒,探討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中強化風險護理的效果,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進行藍光照射治療的120例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盲目隨機的方法分為對比組與試驗組,每組各60例。對比組患兒中包括38例男患兒,22例女患兒,年齡為2~28天;試驗組患兒中,男患兒為26例,女患兒為34例,年齡為2~26天。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較強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比組患兒采用一般護理模式,主要護理內容為:根據患兒的臨床癥狀提供相應的護理手段,例如,為患兒提供多樣化的營養要求;使用藍光進行照射時,應加強對患兒眼睛和外陰的保護,如使用眼罩遮擋眼睛、利用紙尿褲遮擋外陰,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等。

試驗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針對環境管理、預見性問題和病情監測等強化風險護理,使患兒在治療期間提升治療安全性的基礎上,還可以提高療效。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一是護理人員應強化風險意識,具備較強的評估風險能力。明確劃分護理人員的護理責任,在護理小組中充分了解黃疸患兒藍光治療潛在的風險,同時擬定完善的護理干預方案,在護理過程中可以展開針對性的護理,規避患兒治療中潛在的風險。在黃疸患兒進行藍光照射治療期間展開風險評估,有效開展治療環境的消毒工作,嚴格根據消毒隔離標準展開,防止新生兒出現感染的情況[2]。

二是動態監測患兒病情的改變。使用心電監護儀對患兒生命體征的改變進行監測,根據要求對報警范疇進行管控,立即解決報警事件;治療期間還需要加大巡視的力度,注意患兒的吸吮力、哭聲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應馬上報告主治醫生進行處理。

三是責任護士應和患兒家屬加大交流與溝通的力度,為其講解關于該疾病治療的注意事項,有效開展心理干預工作,為其發放紙質版的藍光治療告知書,告訴患兒家屬進行藍光照射治療的目的、效果;充分了解家長關心的問題,為其進行標準、專業的講解與說明,減輕患兒家屬的焦慮情緒。

四是為患兒進行治療期間,針對出現的問題采用預見性手段進行處理,例如,為患兒穿戴棉質手套、短襪,修剪指甲等,在患兒雙足內外踝處使用透明敷貼加強對粘貼部位的保護,防止患兒在活動過程中擦傷或者是撓傷皮膚[3]。

五是保證患兒皮膚的清潔性。藍光治療期間為患兒增加尿片的更換頻率,避免出現紅臀的情況;間隔2小時為患兒調整臥位,避免皮膚出現受壓的情況。在治療期間,患兒繼續母乳喂養,喂奶后給予拍背。如果患兒出現嘔吐情況,立即給予頭偏向一側或者右側臥位,清理嘔吐物,床頭常規抬高15~30度,降低患兒嘔吐頻率及預防窒息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兒的黃疸指數、膽紅素水平;

② 比較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③對比兩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當患兒出院時,家屬應填寫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滿分為100分,大于90分(含90分)為滿意,小于90表示不滿意。

1.4 觀察指標

本研究使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t用于檢驗計量數據(±s),(%)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檢驗。如果P<0.05,表示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得進行統計。

2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治療效果

根據表1中統計的內容可以看出,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與對比組患兒不良反應率(28.3%)相比較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值得統計(P<0.05);兩組患兒護理前的黃疸指數與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兒的黃疸指數和膽紅素與對比組相比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值得統計(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

兩組患兒經過護理后,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為95.0%,與對比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80.0%)相比明顯較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值得統計(P<0.05)。

3討論

新生兒出現黃疸的主要因素是膽紅素代謝異常造成的,這是新生兒經常出現的一種癥狀。通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后5天左右會出現黃疸,主要臨床表現為黏膜、皮膚及鞏膜出現黃染情況。很多方面的原因都會導致新生兒的出現病理性黃疸,病情非常嚴重,同時持續的時間很強,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導致患兒出現膽紅素腦病,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神經系統造成直接影響,具有較強的致殘性,乃至造成患兒死亡。新生兒黃疸臨床治療中主要采用光照治療,主要包括綠光、藍光及紫光,這些都可以被血清膽紅素快速吸收。因為藍光極易被吸收,所以得到廣泛應用。為了降低患兒在臨床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防止醫患糾紛,當患兒進行藍光治療期間采用強化風險護理措施,可以實現理想的治療效果,最終降低醫患矛盾的發生率。

根據本文研究的結果顯示可以得知,試驗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與對比組患兒不良反應率(28.3%)相比較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值得進行統計(P<0.05);兩組患兒護理前的黃疸指數與膽紅素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試驗組患兒的黃疸指數和膽紅素與對比組相比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值得進行統計(P<0.05);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為95.0%,與對比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80.0%)相比明顯較高,組間對比差異顯著,值得進行統計(P<0.05)。具體原因如下:

首先,一般護理主要按照醫囑進行不能為新生兒提供更加周全的服務,對患兒機體功能的恢復產生不利影響。采用強化風險護理措施過程中,護理人員能夠辨別潛在的風險事件,經過促使醫務人員行為的標準化,可以把風險事件從消極處理改變為主動預防,實現理想的醫患護理效果。在風險管理期間,護理人員應實時觀察患兒的各種指標,同時有效開展新生兒干預工作,保證患兒身體健康,提升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其次,強化風險管理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大巡視力度,使用語言安撫、撫觸等手段降低新生兒哭鬧、暴躁等發生概率,避免患兒眼罩掉落等;最后,護理人員還需要引導家屬客觀認識黃疸和藍光照射等相關知識,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展開護理干預,減少患兒的住院時間,提升患兒家屬對強化風險管理措施的信任度。

4結論

總而言之,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過程中強化風險護理,可以提升治療有效率,減少臨床資料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事件,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與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望寧,田迪,溫建霞.強化風險護理對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3):2.

[2]吳艷鳳,瞿浩航,吳艷鸞.強化風險護理用于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對療效及患兒安全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1):2.

[3]李玉清,徐東偉.強化風險護理對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的療效觀察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醫療,2019,38(17):3.

通訊作者:翟君凡

猜你喜歡
藍光照射黃疸新生兒
魯曉嵐:黃疸
吃柑橘何來黃疸——認識橘黃病
手術后黃疸的病因診斷
新生兒黃疸護理觀察
新生兒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檢查什么病?
茵陳五苓散聯合藍光治療新生兒黃疸37例臨床觀察
新生兒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多器官損害診斷中的應用
探討短時多次藍光照射對新生兒黃疸治療的效果分析
茵梔黃聯合藍光照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效果探究
藍光聯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