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皮細胞種植技術治療深Ⅱ°燒傷創面臨床療效研究

2021-05-18 07:06石雪芹胡大海王耘川謝松濤韓軍濤張萬福劉夢棟趙海洋
陜西醫學雜志 2021年5期
關鍵詞:懸液表皮無菌

石雪芹,胡大海,王耘川,謝松濤,韓軍濤,何 亭,張萬福,劉夢棟,趙海洋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燒傷與皮膚外科,陜西 西安 710032)

燒傷屬常見臨床損傷,深Ⅱ°燒傷創面組織病理變化復雜,是一個特別重要且臨床多見的燒傷深度,往往導致患者毀容和功能障礙,極大地影響患者創面愈合后的生存質量[1]。根據患者實際創傷嚴重程度的不同合理選擇治療方案,可避免出現繼發性感染[2-3]。近年來,促進創面愈合的新技術不斷涌現,其中真空負壓引流(VSD)技術現已成為臨床針對特殊復雜疾患可行的方法之一[4-5],為提高創面愈合質量,改善甚至解決瘢痕等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表皮細胞種植技術系澳大利亞菲奧娜伍德教授發明的Recell技術,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獨立的、電池供電的自體細胞采集裝置,其中包含一種專有技術的酶細胞解離和活化液,以及遞送液,無菌手術器械和促動器[6]。Recell裝置能對薄的刃厚皮片進行分離并生成細胞懸液,可立即應用到制備好的創面。本文將我院收治7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深Ⅱ°燒傷創面隨機分組為表皮細胞種植技術、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兩組進行對比,通過對創面細菌含量、創面疼痛評分、創面的愈合率及瘢痕發生情況等指標進行觀察,對該技術治療深Ⅱ°燒傷創面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70例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采用異種脫細胞基質34例為對照組,采用皮表皮細胞種植技術36例為治療組。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被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之間的性別組成、年齡構成、燒傷面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病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60周歲,性別不限;②臨床診斷為熱力燒傷、開水燙傷,創面分布于四肢、軀干,燒傷深Ⅱ°面積≥10 cm×10 cm(治療面積),總面積≤50%;③傷后96 h完成首次治療。排除標準:①頭面部燒傷;②有重度吸入性損傷或重度休克或急性呼吸衰竭;③有嚴重心腦、肝、腎等臟器病變,嚴重的過敏體質,依從性較差,妊娠者。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均在傷后24~96 h入組,首先移去外層敷料,用鑷子或者止血鉗輕揭內層輔料,3%過氧化氫,外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清除殘留腐皮及污染物,如有水泡等,采取剪孔,低位引流。①對照組用Zimmer電動/氣動取皮刀削痂,厚度控制在0.1 mm左右,將已經備好的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敷料(10 cm×10 cm)反復浸泡3次,每次間隔15 min。按照“九宮格”裁剪,原位拼合覆蓋創面、邊緣縫合、無菌紗布,繃帶包扎固定;術后第3天打開,隨后在術后第6、9、12天換藥,評估創面炎癥、愈合率。②治療組采用表皮細胞種植技術:首先打開Recell一套裝,取出標注為酶的小瓶頂蓋,消毒瓶口,用無菌鹽水稀釋、溶解待用。同樣方法制備好緩沖液待用;消毒供體部位,待消毒液干燥,無菌鹽水沖洗、清潔,有血供、不殘留壞死組織、點狀出血的創面,將酶加熱至37 ℃左右,將取好皮片置于加熱的酶中溫育15~20 min,讓細胞外基質分解,如果皮片較厚,溫育時間可達60 min。同時,將緩沖液按需要吸入無菌注射器備用。檢查細胞分離,用無菌鑷子從加熱酶中取出皮片置無菌托盤中,真皮面朝下,輕刮表皮,細胞解離,緩沖液沖洗皮片,洗去殘留的酶并滅活。從皮片上刮離細胞,再沖洗并吸取細胞懸液,將懸液施用于創面。按照Recell治療面積最大320 cm2,厚度0.15~0.2 mm。按操作說明獲取生發層表皮細胞懸液 3 ml,過程約30 min;將表皮細胞懸液噴灑創面,用Recell套裝自帶保護膜覆蓋創面,外層用松散紗布及繃帶適當加壓包扎;術后第3天打開,隨后觀察術后第6、9、12天創面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創面細菌含量:分別獲取兩組患者傷口分泌物,有氧條件下,在37 ℃環境中培養細菌24 h,使用BD公司的Phoenix-100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培養結果進行鑒定與分析,并對其病原菌菌落數量進行統計。②評估兩組疼痛程度:采用數字分級(NRS)法評估兩組疼痛程度,標準為10分,輕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嚴重疼痛7~9分,10分為劇烈疼痛。③觀察兩組創面愈合率:創面愈合率以治療前后創面面積之差與治療前創面面積的百分比表示[7-10],即治療前創面面積-治療后創面面積/治療前創面面積×100%。④觀察兩組瘢痕發生情況:采用溫哥華瘢痕量表評分評估,主要評估兩組患者瘢痕色澤、血管、柔軟性、厚度、疼痛及瘙癢等瘢痕生長狀況,用專用玻片按壓瘢痕2 s后觀察,最高分15分,最低0分,分數越高,說明瘢痕越嚴重,反之,則瘢痕程度較輕。

2 結 果

2.1 兩組創面細菌含量比較 見表2。治療組細菌含量呈逐漸遞增、平穩、下降趨勢;而同一時間段內,對照組持續上升,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兩組創面細菌含量比較(×103)

2.2 兩組創面疼痛NRS評分比較 見表3。治療組疼痛從中度疼痛遞減至輕度疼痛,而對照組持續中度疼痛;兩組第6、9、12天NRS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3 兩組創面疼痛NR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創面愈合率比較 見表4。治療組創面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兩組創面愈合率比較(%)

2.4 兩組溫哥華瘢痕量表評分比較 見表5。治療組溫哥華瘢痕量表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5 兩組溫哥華瘢痕量表評分比較(分)

3 討 論

燒傷深Ⅱ°創面血液供應差,容易并發多種病原菌感染、愈合緩慢。因此,創面的修復已經成為現代組織生物工程學的重要研究之一[11-13]。Recell是一項革命性技術,為皮膚破損、瘢痕和色素實現再生、復原和修復,可以使皮膚還原原來顏色和紋理。主要緣由是迅速采集自身表皮細胞,并將其用于治療自身創面的綜合技術,其治療面積可達供皮區的40~80倍,在深Ⅱ°燒傷創面削痂保留正常真皮組織的創面上實施表皮細胞種植技術有望加速創面愈合過程。該技術特點在于用微小的供皮區為代價,加速約40~80倍的燒傷創面愈合。該技術在國外應用較廣泛,由于價格昂貴,在國內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Recell屬一種獨立的完整的成套包裝裝置,冷藏于2~8 ℃條件下,是專有技術的酶細胞解離和活化液,可立即應用噴灑至制備好的創面。表皮細胞種植用此套裝治療,從患者刃厚皮片上解離并采集細胞,治療全層組織缺損。為取得最佳效果,細胞懸液應用于清潔、帶血供的創面。接觸皮膚層敷料需要保持原位6~8 d,保持適當減壓。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敷料在使用前已去除表皮和細胞成分,因此黏附性較為理想,可以為創面提供一層生物膜屏障[14],同時為創面提供一個較濕潤的環境,且通透性較好,能夠為細胞修復及遷移提供一個良好的無菌環境,從而促進創面愈合[15]。目前,燒傷治療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已經逐步發展,包括抗菌敷料的應用,清創植皮以及皮膚替代品的應用等多種治療手段,這些方法使燒傷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明顯提高[16-18]。深Ⅱ°燒傷患者創面無感染而自行愈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愈后瘢痕形成顯著[19]。若合并感染則可能加深創面,延緩愈合,部分患者需植皮修復,感染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0-21]。

本研究對照組使用的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敷料是通過理化方法,將異種真皮進行脫細胞處理,能夠降低植皮的免疫原反應,增強順應性和黏附性,使異種真皮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22-24]。由于治療創面中有再生修復特點,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滋生,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菌,簡單便捷,已經被臨床廣泛使用。研究發現,使用創面覆蓋物能夠對創面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防止創面加深,以及減少瘢痕的增生[25]。本研究治療組采用的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是一種獨立的自體細胞采集裝置,主要在患者刃厚皮片上解離并采集細胞,用于皮膚再生。而在使用細胞懸液后,再使用傷口敷料之類的非黏附、非吸收性微孔敷料覆蓋傷口,加壓包扎固定傷口,至創面愈合。該方法操作簡單便捷,最大治療面積320 cm2,由于細胞懸液從患者供體皮片上分解得到的混合細胞群,因此安全可靠、感染率低。本研究患者共70例,從創面的細菌含量、疼痛評分、創面愈合率、瘢痕增生等方面治療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 使用表皮細胞種植技術治療深Ⅱ°燒傷創面,可顯著降低創面細菌含量、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瘢痕增生的發生、且安全性較好。

猜你喜歡
懸液表皮無菌
科研人員揭示油桃果實表皮不長毛的奧秘
勘誤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應用分析
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在咽炎合并聲帶水腫治療中的臨床療效
穴位貼敷聯合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小兒外感發熱
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治療急性咽喉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分析
“扇形折疊法”治療巾在“三巾”無菌盤中的改良應用
新型一次性無菌治療巾的設計及應用
人也會“蛻皮”,周期為一個月
無菌操作技術在無菌制劑生產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