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的新趨勢

2021-05-18 13:10黃毅
農經 2021年3期
關鍵詞:生豬養殖集約化規?;?/a>

黃毅

重資產、重資源、重技術、重人力、高門檻、融合多個學科技術等,是生豬養殖產業的特點。我國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以來,生豬養殖行業門檻進一步提高,不具備人才、資金、技術體系的個體戶越來越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與集團型企業抗衡,億元起步的行業門檻正在顛覆生豬養殖業。

關鍵詞:生豬養殖;規?;?;集約化;生豬產業鏈

我國生豬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養豬大國,但卻不是養豬強國。行業規?;?、集約化程度不足是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最大的特點。規?;?、集約化程度偏低帶來的直接弊端是行業整體抗疫病、抗風險能力不足,容易導致生豬養殖行業出現劇烈波動,行業產能大起大落之下,形成了?“豬周期”魔咒。而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不單單是豬周期風險,防疫成為常態化,讓很多養殖主體無力承擔巨大的防疫投入。在這一背景下,許多有實力的養殖企業開始大量投入資金,對集團養殖場實施防疫升級改造,依靠技術和規模優勢,實現了對疫情的有效控制。這也是非洲豬瘟常態化背景下養殖主體的生存常態化。也因此,業內專家表示,當前生豬養殖業已整體進入高門檻、高成本時代,產業亟待進一步升級,養豬業要真正進入產業時代了。

生豬養殖頭部企業逆勢成長

作為世界第一養豬大國,我國生豬養殖環節傳統養豬戶占比高,生豬調運頻次高、養殖密度高,但規?;?、現代化、封閉化程度、生物安全防范意識都很低,使得非洲豬瘟在我國暴發后快速蔓延且控制難度較大。長期來看,成本最低、有助于全產業效率提升,并且能夠保證消費者吃上放心肉的產業形態已經非常明確,就是必須走向“工業化封閉式、自繁自養自宰、集中飼養、就地屠宰、冷鏈運輸”。工業化封閉式保障了防控的穩定性;自繁自養自宰保障了體系配套的穩定性;集中飼養解決了效率與管理的痛點;就地屠宰使得疫情風險得到就地控制;冷鏈運輸更加保障食品安全。

目前,工業化封閉式的自繁自養模式在養殖環節中已經逐漸展現出優勢,正在形成產業方向,但囿于資本、母豬、土地等資源的匱乏,也缺少有能力在短期能迅速擴產的企業,因此,產業升級的速度相對有限,優秀企業的紅利期將持續較長時間。其中,優勢企業已經進入快速擴張的高速通道,并將引領整個產業鏈環節關系的大規模重構,典型代表即為牧原股份、新希望。

最近,國內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股份股價再度飆漲,2月19日以126.9元的歷史新高報收。過去兩年來,國內生豬養殖行業調整加快,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和規模優勢,實現了高增長。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表示,最近幾年,受非洲豬瘟、豬價下行周期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國內生豬產能顯著下降。受生物安全水平、資金、技術、管理等因素影響,中小散戶補欄擴產速度、時間和規模,慢于規模企業和大型養殖戶。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快速擴張,同時飼料、屠宰等養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也加速進入養殖領域。

在行業經受嚴峻考驗之際,生豬養殖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和規模優勢,渡過難關,實現新發展。

前不久,牧原股份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稱2020年公司銷售生豬1811.5萬頭,較上年同期增長76.67%。2020年生豬銷售量與國內生豬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導致同期經營業績大幅上升。

天邦股份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全年實現生豬出欄307.78萬頭,較上年提升26%。

其他頭部企業如唐人神、正邦科技、大北農、金新農等,也都實現了大幅增長。

生豬市場拓展仍有潛力可挖

牧原股份總裁助理袁合賓認為,生豬養殖產業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大市場,行業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朱增勇表示,我國生豬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排名前十的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只占12%,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市場份額只占3%左右,行業規?;?、集約化程度遠不及美國。美國生豬養殖第一龍頭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市場份額達15%。

開源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牧原股份已邁入智能養殖的成長周期,憑借低養殖成本及快速擴張的產能,競爭優勢持續提升。

目前,行業整合呈現明顯加速現象。統計顯示,我國年出欄50頭以下養殖戶生豬出欄量占總出欄量之比,已由1999年的78.6%降到了2019年的21.6%。年出欄500頭以上養殖戶生豬出欄量占比已由7.3%上升至53%。年出欄500—1萬頭比重由5.5%提高至37.3%,年出欄1萬頭以上比重由1.9%增至15.1%。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按銷售收益計算的商品豬市場規模隨著豬周期而波動,市場規模因豬周期及地方養殖戶退出市場而逐漸下滑。預計市場將于非洲豬瘟疫情過后緩慢復蘇。

種豬市場隨高昂的豬只價格于2016年達到歷史高峰,其后開始下滑。2019年年末以后,豬只市場整體緩慢復蘇。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豬瘟的影響,全國各地對豬肉的需求上升,預計2021年市場規??蛇_到865億元。在此情況下,大型種豬公司將有機會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母豬存欄方面,由于暴發非洲豬瘟,我國母豬存欄于2018年及2019年急減,而該數字預期將在種豬恢復供應、利好政策及大型豬只養殖公司產能擴張的助力下回升,預計從2021年開始將會有所好轉。

我國商品豬存欄也將受到非洲豬瘟及環境保護限制的負面影響,商品豬存欄近期出現大幅下跌,中國商品豬存欄預期將于2020年后回升,預計2021年將會達到約250.8百萬頭。

2020年12月,正邦科技在投資者調研記錄里透露,預計2021年公司生豬出欄2500萬頭;新希望也表示,2021年2500萬頭出欄量目標不變;牧原股份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截至2020年11月末,生豬存欄量共計約2200萬頭,預計年底能繁母豬存欄量能達到260萬頭左右。此外牧原股份還表示,目前公司已儲備超過8000萬頭生豬產能對應的土地。預計到2020年年底,產能可以達到5000萬頭左右。對于2021年的生豬出欄計劃,取決于2020年的建設和豬場交付情況,預計在2020年年報中披露,公司產能擴張力度呈現逐季加大勢頭,2021—2022年出欄量高增可期;而溫氏此前定下的2021年出欄目標則是3000萬頭。

值得注意的是,雙胞胎作為飼企養豬的代表,其2019年生豬出欄超過了200萬頭,2020年的出欄目標更是達到500萬頭。盡管雙胞胎目前沒有公布2021年的生豬出欄計劃,但此前卻有宣布2023年挑戰出欄4000萬頭的目標。

從各個企業來看,2021年牧原、溫氏、正邦生豬出欄計劃排在前三位,分別為5000萬、3000萬和2500萬頭。而傲農生物的2021年生豬出欄計劃增幅最高,達到220%,是2021年出欄計劃的3.2倍。此外,牧原、天邦、溫氏、大北農等增幅也超過150%,10家企業中有8家出欄計劃超過100%。

2021年,從供給端看,豬肉供應量繼續增加。一方面,生豬出欄量和屠宰量預計雙增;另一方面,凍肉供應量相對有限。從需求端看,豬肉消費量有所增加。主要是因為元旦、春節臨近,尤其是川渝、兩湖地區開始制作腌臘豬肉,對豬肉的采購需求明顯增加。

生豬養殖產業瓶頸亟待突破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業已整體進入高門檻、高成本階段,為頭部企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促進生豬飼養、屠宰、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是突破國內生豬產業發展瓶頸的核心。業內有關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國生豬產業整合進一步加速,大型養殖企業集團也加大擴張步伐。這些企業的主要擴張路徑有兩種:一是由飼料向養殖屠宰銷售一體化發展,比如中糧集團、新希望;二是由養殖向兩端一體化發展,比如牧原股份從“全自養、大規模、一體化”養殖模式拓展為集自主研發、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為一體的完整生豬產業鏈。

袁合賓表示,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需要從提質、降本兩方面著力:堅持價值創造,致力于為大眾生產好吃、安全、健康的豬肉食品;從人才建設、創新研發、科技引領、管理驅動等維度入手,提高效率,最大化降低成本,做到成本領先。

朱增勇表示,生豬規?;M程影響因素非常復雜。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受到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產業政策、市場消費、國際貿易、科技投入、耕地面積、環境問題等方面的影響。從養殖者自身來說,規?;夹g水平普遍偏低,又受到養殖效益、飼料、勞動力素質、投資和疫病等影響。在他看來,我國人口眾多,資本和土地資源相對稀缺,生產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且養殖主體生產水平差異較大,高度規?;y度很大。

原種豬主要依靠進口也是制約我國生豬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有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進口種豬超過3萬頭,創歷史新高。這意味著生豬產業種源“卡脖子”問題依然嚴峻。究其原因,有關專家分析指出,本土育種存在周期長、投入多、見效慢等問題,因此,盡管直接進口外國原種豬每頭需要花費至少4萬元,甚至有時高達五六萬元,但快捷、方便、見效快,在目前市場還是處于比較粗放、拼市場規模的階段,國內很多企業對豬的育種并沒有足夠重視。

一方面是生豬生產規模需求大量種豬,另一方面是依賴進口的種豬正在陷入“國外引種-退化-再引種-再退化”的局面。面對這種尷尬,一些頭部企業也在行動。牧原集團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種子行動”,多年來持續投入大量資金,致力解決生豬種源瓶頸問題。

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介紹說,多年來,牧原股份執行自己獨立的育種方案,現已擺脫了對進口種豬的依賴。截至2020年年底,牧原已擁有種豬400萬頭,為中國種豬育種開創了可資借鑒的發展路徑。

據悉,牧原的種豬育種工作已取得了產業化、市場化發展成效,走在了行業前列。2020年,該企業共出欄生豬1811萬多頭,成為中國年出欄生豬最多的企業。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生后,生豬產能恢復成為滿足百姓菜籃子的迫切要求。面對市場發展需要,牧原股份將自己育出的種豬大量出售給同行企業。

據牧原發布的年度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種豬銷售規模達64萬頭,預計2021年對行業貢獻將更為可觀。牧原有關負責人表示,牧原之所以能夠解決種豬問題,源于公司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建立了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這種獨特的輪回二元育種體系具有肉、種兼用的特點,其后代可以直接留種作為種豬使用,在現在母豬極度缺乏的形勢下,不但為公司快速發展奠定了種豬基礎,也為市場提供了優質種豬。有關專家表示,牧原特有的輪回二元種豬育種技術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牧原新成立8家種豬育種公司,數量之多,力度之大,體現出我國養殖業攻關中國種豬育種難題的決心和魄力。

猜你喜歡
生豬養殖集約化規?;?/a>
規?;竽琉B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
發展規?;B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農村生豬集中養殖污染及其治理
基于SDN的IP RAN網絡智能路由管理系統應用研究
從市場需求前景出發支持生豬養殖
保險企業運營集約化運營模式研究
生豬養殖場的經營管理數學模型
瀘水縣生豬養殖中藥品安全使用情況調查
集約化育苗助推現代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