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企幫萬村”行動的主要模式與成效

2021-05-18 13:19黃奕杰王佩如
農經 2021年3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

黃奕杰 王佩如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最重要的是做到“三個一批”和“四個精準”。為做到“三個一批”和“四個精準”,各行各業民營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積極探索幫扶模式,創新幫扶路徑、組織形式和合作機制,為加快脫貧攻堅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10.95萬家民營企業參與其中,精準幫扶12.71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6.89萬個),產業投入達915.92億元,公益投入達152.16億元,實現貧困人口安置就業79.9萬人,開展技能培訓覆蓋116.33萬人,帶動和惠及1564.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社會效益。

關鍵詞: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帶貧機制

“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最重要的是做到“三個一批”和“四個精準”?!叭齻€一批”即發展一批特色產業,解決一批貧困戶勞動力就業,落實一批公益捐贈項目;“四個精準”是指實現幫扶對象精準、幫扶內容精準、幫扶方式精準、幫扶成效精準。

“萬企幫萬村”行動的主要模式和帶貧機制

結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村,資源和措施能夠重點瞄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做到幫扶對象精準;能夠采取多種幫扶方式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做到幫扶內容精準;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教育、培訓,提升自身能力,開展“志智”雙扶工作,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做到幫扶方式精準;以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銷號為主要指標,評估幫扶成效,做到幫扶成效精準。為做到“三個一批”和“四個精準”這一要求,民營企業在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積極探索幫扶模式,創新幫扶路徑、組織形式和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其決策機制靈活、政策反應靈敏、資源配置高效的優勢,為加快脫貧攻堅進程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開展產業扶貧,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能力,提升“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扶貧是拔窮根、強筋骨,是實現穩定脫貧最重要的舉措。民營企業掌握更多的市場信息和資本,在幫扶過程中通過創新幫扶手段,結合貧困地區當地特色資源,引入資本,發展產業,形成商品市場。發展產業有效促進當地貧困人口就業,實現扶貧資本要素和貧困地區勞動力要素充分結合,為探索高效農業、特色養殖、民俗旅游、田園綜合體、農副產品加工等多種業態提供實踐基地。民營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生產帶動、吸納就業等方式,建立貧困人口同其他市場主體平均利益聯結機制,在收益分配環節向貧困人口傾斜,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增加貧困人口增收渠道,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以恒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的案例為例,恒大集團累計投入44億元,幫助20萬戶、70萬貧困人口發展蔬菜、肉牛以及中藥材、經果林等特色產業,形成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一方面大力發展當地蔬菜產業,興建農業基礎設施,扶持互助合作社組織帶動貧困戶發展。引入蔬菜上下游龍頭企業,探索建立起“供、產、銷”一體化蔬菜產業精準幫扶模式,建成并投入使用60980棟蔬菜大棚、36.7萬畝蔬菜大田基地、28.8萬平方米育苗中心、68處儲存及初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引入優質肉牛品種,建設養殖基地,助力畢節優質肉牛產業發展,并以牛肉產業飼草料需求為基礎,引導貧困人口發展青貯玉米種植,推進建立良種繁育、飼料加工、疫病防治、市場營銷肉牛產業四大體系,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建成并投入使用447個肉牛養殖基地和31萬畝高產優質飼草料基地,引調并繁育83127頭優質肉牛,改良完成32.3萬頭土種牛。此外,幫助畢節發展中草藥和經林果產業,建立種子供應、技能培訓、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等產業化體系,建成并投入使用13.9萬畝中藥材及食用菌基地和36.7萬畝經果林基地,幫助貧困戶實現年人均純收入超過5500元的增收。

二是開展就業扶貧,多渠道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扶貧工作,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措施。貧困人口長期處于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社會資本匱乏狀態,僅憑自身能力很難獲取就業信息或者獲取就業信息成本高,實現穩定非農就業難度大。民營企業結合自身企業優勢,為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讓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地就業。通過開設農民夜校、實訓店等方式提升貧困群眾技術能力,增強自身發展動力,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提供了保障。蘇寧控股集團首創的“蘇寧電商扶貧實訓店”就業扶貧模式是就業扶貧的一大亮點。蘇寧控股集團通過蘇寧專項基金在貧困地區投資成立獨立公司,探索實訓“非全日制”模式,一周開展2—3天培訓,培訓期間每天給予貧困戶200元以上的培訓補貼,實現創收的同時也提升了技術水平。同時,蘇寧通過吸納貧困戶到實訓店擔任店員、支持貧困戶在蘇寧平臺上開設網店創業等方式幫助貧困戶實現長期穩定就業,拓展增收渠道。目前,蘇寧扶貧實訓店已覆蓋超過100個國家級貧困縣,取得了顯著的就業扶貧成效。

三是開展公益扶貧,擔起企業社會責任,助力脫貧攻堅。民營互聯網企業充分發揮科技、流量和大數據等優勢,為產業、就業、公益、消費、健康、教育等領域扶貧插上騰飛“翅膀”,裝上強大“引擎”。字節跳動開創的信息流賦能扶貧新模式是公益扶貧典型代表。字節跳動創新直播形式,開創“直播+扶貧”促消費扶貧的新路子,發起“縣長來直播”項目,邀請各地縣(市)長和平臺創作者聯動,為當地農產品直播代言,線上線下“流量”轉化為產業扶貧“能量”,促進消費扶貧。以茶葉產業為例,2020年4月到5月,抖音邀請了31位縣(市、區)長直播帶貨,24個茶葉核心產區,27款中國名茶從抖音直播間走向全國,累計銷售各類茶葉52.9萬件,銷售額達4041萬元,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731人。同時,字節跳動通過直播的方式幫助扶貧產品打通產銷對接渠道,幫扶帶貧基礎好的產業,構建可持續的產銷關系來幫扶貧困地區和貧困戶,緩解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通過組織張家口、安徽、云南專場的貧困縣直播活動,推介扶貧產品,共銷售59.8萬件,銷售額達3011萬元,直接輻射帶動超10.4萬戶貧困戶增收。此外,字節跳動引入培訓機制,在貧困地區發現能人,為貧困縣域扶貧扶智,為農村地區賦能,激發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內生動力,真正實現“造血式”扶貧模式。截至2020年5月底,今日頭條“頭條學院”共計為全國鄉村地區培訓新媒體人才8.8萬人次,學員創作的內容量297.4萬條、傳播量近353.2億次,學員直播79676場、直播時長達16萬小時。

四是推進消費扶貧,助力貧困人口實現持續增收和穩定脫貧。民營企業基于資金、營銷、銷售渠道等優勢,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銷售特色產品,實現增收。碧桂園的消費模式創新是消費扶貧的一個典例。碧桂園旗下零售公司“鳳凰優選”的近千家門店都設立有扶貧專柜,創立扶貧農業品牌“碧鄉”,通過電商、展會等線上線下渠道,將英紅九號、麻竹筍、黑米等60多種優質農產品從田間引向市場。碧桂園首創“消費扶貧月”,發動集團20萬員工、數百萬業主,戰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業、商業聯盟以及社區和社群通過“以購代捐”方式幫助甘肅東鄉縣銷售10000余只東鄉羊,銷售額達1500萬元,惠及30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碧鄉已轉化14縣產品109款。通過打造碧鄉、碧家和鳳怡三家社會企業,致力于扶貧產品開發,將酒店、食堂、社區三方市場連接一起,實現銷售扶貧產品近4000萬元,惠及貧困人口3萬余人。

五是其他扶貧。各個行業的民營企業充分發揮其優勢,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積極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寧夏寶豐集團積極投身以“教育扶貧”為重點的公益慈善事業,累計捐資達22.83億元,變“助學金”為“獎學金”,資助了22.29萬名寧夏貧困地區學生,20余萬個家庭從中受益。其主動聯系區內各大企業結成“扶貧聯盟”,實施“扶上馬、送一程”的“就業扶貧”工程,幫助受助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實現優先就業,提前脫貧。好醫生藥業集團作為醫藥行業領軍的民營企業,創新“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支持農民種植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特色中藥材,在其對口幫扶的布拖縣樂安鄉火燈村大力推進中草藥附子的生產種植。2017年全村種植附子230畝,公司收購該村附子支付現金139.2萬元,戶均8188元,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1戶順利脫貧。傳化集團以“安心衛生室”為品牌,以“健康扶貧”為切入,通過“建設房屋+配置醫療設備+村醫遠程培訓+村醫保險+村醫激勵”的組合方式,協助受助地區政府全面實現“村村有醫、戶戶脫貧”目標。億利集團為幫助對口幫扶村實現移民搬遷,先后建成了庫布其鹽海子農牧民新村、庫布其七星湖蒙古族牧民新村、庫布其杭錦淖爾生態扶貧新村和西藏扎囊藏族扶貧新村,完成生態移民373戶、1040人,改善了貧困戶生產生活環境的同時保障了住房安全。

“萬企幫萬村”行動取得的成效

在“萬企幫萬村”行動的組織號召下,各行各業民營企業積極投身精準脫貧攻堅戰中。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10.95萬家民營企業參與其中,精準幫扶12.71萬個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6.89萬個),產業投入達915.92億元,公益投入達152.16億元,實現貧困人口安置就業79.9萬人,開展技能培訓覆蓋116.33萬人,帶動和惠及1564.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社會效益。

一是民營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的規??涨?、投入力度大。參與幫扶的“萬企幫萬村”企業遍布全國除臺灣省外的各個省級行政區域,每個行業都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參與行動。其中,最多的是制造業和農林牧漁業企業。在“萬企幫萬村”行動中,6.89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與企業成功結對,占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53.8%;1564.52萬受幫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2012年全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的15.8%。此外,參與其中的民營企業投入資金資本幫助貧困戶提高收入、加速脫貧。在所有受幫扶村中,“人均投入力度”(每村總受幫扶金額/該村貧困人口數)大于1000元的占55%以上,18%的受幫扶村“人均投入力度”達到10000元以上,取得了顯著的幫扶成效。

二是民營企業幫扶機制清晰、幫扶地區精準。民營企業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踴躍投身在“三區三州”組織開展的中國光彩事業行、民營企業南疆行等系列活動。截至目前,累計簽訂招商引資項目786個,投資金額達3727.17億元,捐款捐物5.15億元,為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東部民營企業主要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參與脫貧攻堅,占全部東部企業的21%,受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的村莊數量占所有異地被幫扶村莊的77%。東部企業累計幫扶金額超過400億元,累計幫扶貧困人口超過200萬人。除異地幫扶以來,“萬企幫萬村”在地化幫扶效率顯著。共有9萬余家幫扶企業對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實施“在地化幫扶”,占全部幫扶企業的94%。企業立足本地生產經營基礎,結合企業自身特色和村莊基本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大大提高了幫扶成效。

三是民營企業幫扶模式多樣,帶貧效益良好?!叭f企幫萬村”企業結合自身特點,通過產業扶貧、公益扶貧、就業扶貧等途徑開展幫扶。在資金金額方面,企業投入資金最多的是產業幫扶,各地區企業的單村產業幫扶金額平均都在9萬元以上,西部地區企業甚至達到了26.8萬元。在幫扶人數方面,公益幫扶所惠及的貧困人口最多,各地區企業的單村幫扶人口平均都在24人以上。同時,消費扶貧異軍突起。據不完全統計,自2018年“萬企幫萬村”消費扶貧行動啟動至2020年6月底,工商聯系統已引導民營企業采購扶貧產品76.08億元,幫助銷售扶貧產品184.59億元,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四是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營造企業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業建設的良好社會氛圍。超過10萬家“萬企幫萬村”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舉企業之力幫扶貧困地區和貧困戶,極大推動了脫貧攻堅進程。幫扶過程中,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增強,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日漸濃厚,全國工商聯積極爭取中央批準表彰先進企業,以此鼓勵企業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共建小康社會。2018—2020每年表彰100家在行動中表現突出的先進民營企業,2016—2019年許家印等85位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對一批“萬企幫萬村”先進典型也開展了深入報道。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
精確理解“精準扶貧”
淺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精準扶貧問題
貴陽實施精準扶貧之農村電商研究
普惠金融視角下大學生返鄉創業與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論高?!爸菐臁狈鲐毠こ痰膶嵤┘巴茝V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