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優化整合構想

2021-05-25 02:26
綠色科技 2021年8期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流域

張 亮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遼寧 凌源 122500)

1 自然氣候與自然資源

流域青龍河流域位于北緯40°16′~41°7′,東經118°53′~119°18′之間,行政區劃為凌源市河坎子等十個鄉鎮,處在遼寧、河北兩省交匯處,是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暖溫帶向溫帶、半濕潤向半干旱的過渡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540.6 mm,僅6~8月份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年平均蒸發量為1974.3 mm;青龍河、清水河等貫穿流域全境,年均徑流量0.2613億m3。

10個鄉鎮總面積15.04萬hm2,人口18.05萬人,有林地面積9.67萬hm2,其中天然林面積5.23萬hm2,森林覆蓋率64.3%。流域內自然植被以天然林為主,同時,青龍河濕地與各處多樣的自然地貌相互補充,使本地動植物資源具有原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大面積天然林的生態與社會效益具有不可替代性。

2 自然保護機構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于2001年8月,為青龍河流域黑鸛等野生動植物(市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4月,批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69912 hm2;2019年4月,凌源青龍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對總體規劃修編調整,面積為52974.73 hm2;2014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045 hm2。

2014年以后,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分別行使各自職責,遼寧凌源青龍河國家濕地公園,于2015年12月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立試點,由林業局籌建開展濕地公園建設。

3 優化整合的必要性

3.1 主要保護對象相同或相近

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凌源青龍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都是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地域性的森林生態系統、典型原生植被[1]、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野生動物資源及其棲息地,濕地公園更側重于對劃定范圍內青龍河濕地資源的保護[2]。

3.2 動植物資源保護措施一致

青龍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水資源、多樣的氣候特點,起伏的地貌特征等,構成了多樣的、獨特的生態系統,為不同的野生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必要條件,也為多種野生動物繁衍創造了可能,青龍河流域被譽為遼西的“天然植物園”和“動物的樂園”,是遼西重要的物種基因;流域內野生植物種類繁多,薈萃了華北、蒙古、長白3個植物區系維管束植物129科516屬1343種,另外,保護區內有獸類6目11科22種,鳥類16目49科156種,爬行類3目6科12種,兩棲類1目2科3種,魚類4目7科37種;特別是流域內擁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如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的保護,需要維護大面積濕地與地貌的原生性保護與修復[3],每項保護措施都具有系統性、一致性,更利于取得保護成效。

3.3 動植物資源保護的社會性

青龍河流域大面積的天然落葉闊葉林,生態系統完整,林下灌草層保存良好,枯落物層很厚,土壤結構良好,因而有著很好的水源涵養效能,涵養了青龍河多條支流常年穩定的水源;全流域無工業污染、生產、生活垃圾直排等,保障了青龍河水質為三級飲用水標準,良好的生態環境,維系了青龍河流域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發展與平衡[4],對青龍河兩岸居民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足穩提供了基本保障,也對青龍河下游京津冀地區繁榮穩定做出來巨大貢獻。盡管如此,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仍具有不穩定和脆弱性,需要全社會繼續實施嚴格的封育措施,若天然林一旦被破壞將很難恢復。

4 調整方案

經過幾年的發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共管、法制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構建出遼寧青龍河流域自然資源生態保護基本雛形,生態保護工程逐漸發揮出生態與社會效益。

完成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3個管理站基礎設施建設,必要的巡護、科研監測設備等;初步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社區共管機制:市政府與保護區內鄉鎮政府簽訂了《凌源市自然保護區保護管理責任狀》《護林防火責任狀》等,把對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作為考評各鄉鎮工作的重要部分,保護區為當地居民建設垃圾池、垃圾轉運點、巡護路修復等,支持有機農產品生產和生態采摘園建設等多項綠色產業發展,提高了政府和居民的自覺保護意識,實現了社區共建共管;結合本地實際,頒發《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實現了“一區一法”,使保護區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要求,結合遼寧青龍河流域自然資源保護實際狀況,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凌源青龍河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及遼寧凌源青龍河國家濕地公園,屬于同一自然地理單元,為相鄰自然保護地,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物種棲息相連通,統一整合歸并到遼寧青龍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優化整合是將保護區內人工商品林,村莊建設用地,基本農田等保護價值低以及人為活動頻繁的地塊部分調出保護區,所以原保護區保護性質不改變,保護價值不降低;調入地塊主要為國家公益林及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林分。經調整,原自然保護區總面積65386.93 hm2,優化整合后總面積65278.72 hm2,調出、調入地塊區位類型、面積詳見表1。

表1 自然保護區整合優化主要因子匯總

5 下一步主要工作

5.1 編制發展規劃

為保證青龍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科學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加強自然資源保護管理、科研監測、公眾教育、可持續發展等綜合規劃,實現青龍河流域自然資源的有效科學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聘請相關專業單位編制發展規劃,取得保護成效。

5.2 以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為中心

青龍河濕地是動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組成部分,濕地質量對于黑鸛、鴛鴦等重點保護鳥類生長棲息影響較大,在黑鸛等的重要棲息地以及其它野生動物豐富的地區,都應加強保護、重點管理,實施必要的生態修復措施,實現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就地保護與種群數量恢[5]。

5.3 構建全域綠色產業地方經濟發展框架

青龍河流域是環首都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具備生態環境優勢、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區位優勢。政府相關部門應整合涉農項目資金,扶持建設青龍河流域綠色產業經濟體系,培育葡萄、蘋果等經濟林產業,中草藥種植、擴大食用菌養殖、青龍河小雜糧、畜牧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等產業,把青龍河流域建成遼寧生態文明建設窗口[6]。

5.4 資源監測

利用固定樣地、樣線、紅外相機等技術,定期對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植物資源狀況進行監測[7],掌握野生動物資源動態,及時調整保護區內及周邊旅游內容,讓動物監測促進保護區科學動態管理,同時豐富生態旅游內涵[8],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流域
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
區域聯動護流域
西部兩地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
湄公河淡水魚類保護區
河南省小流域綜合治理調查
稱“子流域”,還是稱“亞流域”?
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
閱讀理解
流域保護的制度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