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校大學使用校園貸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2021-05-25 10:45張肖
公關世界 2021年7期
關鍵詞:校園貸防范對策大學生

摘要:近年來,因為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嚴重影響大學校園的和諧穩定。文章從其特征出發,分析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貸,原因,防范對策

基于近年來“套路貸”“校園貸”等網貸事件頻發, 2021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君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呼吁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3月17日,中國銀保監會、央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進一步加強消費金融公司、商業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明確未經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一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1]。我國高校大學生因使用校園貸消費所誘發的暴力案件頻頻發生,校園貸已是高校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校園貸及其特征

所謂“校園貸”是指在校大學生向各類網絡貸款平臺借貸的行為,其實質是面向學生的高利貸。校園貸的主要模式包括一些以在校大學生為對象的分期購物平臺,還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以及一些P2P貸款平臺,為在校大學生提供學費貸款、創業資金貸款服務等。

校園貸的特征有以下方面:第一,校園貸品種多、門檻低、到款快。多數網貸平臺只需大學生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開通手機定位,讀取手機通訊錄,提交個人信息資料就可辦理貸款,沒有審核學生是否有還貸能力。第二,利率高。校園貸打著“0利率、無服務費”的廣告誘導大學生的貸款消費,大多網貸平臺表面上其利率與銀行正規貸款的利率相當,但是有押金、服務費、手續費、逾期違約金等各種明目的費用,一旦逾期,逾期高額本息轉為本金,再次加入新的利息,最終導致利滾利越欠越多。第三,暴力催款。很多校園貸的學生不能按時償還貸款,而這時貸款機構往往采用威脅的方式進行催收。電話轟炸、家門口寫紅字、膠水堵鎖眼,甚至會恐嚇學生家長來逼家長還錢。有些網絡貸款平臺則是使用“裸貸”“佳麗貸”這些手段,其目標群體主要是在校女大學生[2]。這種暴力催收的手段嚴重摧殘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嚴重影響了和諧校園建設。

二、大學生使用校園貸的原因

1.社會不良消費風氣的誘導

現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倡超前消費,奉行“早買早享受”“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消費觀念,市面也應運而生出各式各樣的分期付款業務,用于購買新款數碼產品、奢飾品等,分期付款會弱化年輕人的危機意識,并透支未來。另外還受西方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消費風氣的誘導,多數大學生為了滿足自身對于物質生活的享受。

2.政府對于校園貸平臺監管力度不足

《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嚴禁小貸對大學生放貸,但是沒有完善的信貸法律法規。目前我國互聯網消費貸款相關的法律法規嚴重缺乏,國家層面的法律條款缺失,相關制度多是部門通知或辦法。因此,由于通知辦法的法律效率較低導致監管機制成效不大,對于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的約束力較差,難以滿足互聯網消費貸款行業的實際需求[3]。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應及時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于校園貸平臺的監管力度,加強對大學生合法權益的保障。

3.家庭和高校缺乏金融風險防范教育

大學生離開家長外出學習,經濟尚未完全獨立,生活費用仍主要來源于家長,大多數家長會和孩子約定好的時間給孩子生活費,并沒有了解如何支配金錢,在日常生活中不了解孩子的消費情況,缺乏真正的溝通與關愛。當父母所給的生活費用不能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時,大學生會選擇校園貸來解決其“燃眉之急”。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理財意識的正確引導,缺乏消費教育、理財教育和風險控制方面的教育。

4.自我防范意識較差

各種網貸廣告充斥著高校校園,手機廣告對目標客戶實施精準定向發送廣告,“零利息”、“額度大”、“無抵押”等廣告詞在廣告中非常醒目。網貸平臺抓住了大學生迫切需要錢的心理,大學生們為了能夠貸到款就按照軟件所給的提示不假思索就按步操作,網貸平臺通過安全防范意識差的缺點來誘導學生進行不合理的超前消費。大學生個體還款能力有限,當他們無力還貸時會聽信網貸平臺的建議,去另外平臺借款還款,“拆東墻補西墻”,這種“以貸還貸”的行為成為他們最終無力償還貸款的最終原因。有些大學生礙于面子,不會拒絕,幫他人借校園貸。還有學生法律觀念淡薄,把自己的證件借給他人用于校園貸。

5.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生不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費,部分學生月初父母的生活費到手后沒有尺度使用,過著“月初生活賽神仙,月末天天方便面”的生活。隨著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人通過網絡平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他們喜歡在這些自媒體平臺上曬奢侈品、奢華度假、高檔酒店等進行炫耀,這導致一部分學生出現攀比消費。還有大學生追星,他們會關注自己喜歡的明星代言產品,購買其代言產品。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他們虛榮、從眾、盲目追求、攀比等不良消費心理必然導致學生人前光鮮,負債累累,身心疲憊。

三、校園貸的防范措施

校園貸惡性追討事件頻頻發生,給學生、家庭和高校都帶來了嚴重后果。防范校園貸悲劇發生,還得從政府、金融機構、高校、家庭和學生五個層面一起聯動,相互作用。

1.政府層面

目前校園貸涉及的法律有:《民法通則》、《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雖有相關適用法條,如貸款利率超過36%,即為高利貸,不受法律保護,以及追討后果嚴重者可能涉嫌敲詐勒索罪、侮辱罪等。2017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網貸整治工作的通知》雖從各個方面對校園貸進行整治,但缺少具體的處罰措施,沒有相關法律條文給予支持。政府應建立校園貸法律責任制度,讓校園貸有法可依;確定校園貸正規渠道,如設置校園貸行業準入制度、明確校園貸類型及營業規則、設立針對特定年齡段的征信體制等,幫助校園貸合法、合規施行;加強監管和執法力度,成立校園貸專項整治工作小組,以杜絕校園貸惡性事件的發生。

2.金融機構層面

校園貸之所以盛行的一個原因是方便快捷。正規金融機構應把學生當做貸款的主要客戶,看到其未來的成長性和潛力,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簡化貸款審批和放寬手續,給有需要和有還款能力的學生一定方便,促使學生通過正規途徑進行貸款。

3.高校層面

學校是學生長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應為大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學校應在學生入校后,普及網絡安全金融知識講座,宣傳校園貸的危害,通過相關案例的講授,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校園貸的嚴重后果;學校應加強學生管理,發揮輔導員和班干部的作用,做到及時掌握學生相關動態信息,幫助學生解決因經濟情況出現的問題,防范于未然,杜絕校園貸的發生。

4.家庭層面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監護人,也是校園貸的直接受害人,學生無力償還校園貸,最終的后果得由家長承擔。家長應做好與孩子和學校老師的聯系工作,及時掌握子女的各項情況。尤其在與子女溝通方面,應盡量民主,讓子女能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要求。如子女有不太合理的超高消費要求,應打消子女的念頭或通過獎勵的方式給予。

5.學生層面

作為校園貸的直接客戶,學生應有良好的消費觀念。首先培養好的消費習慣,做到理性消費、適度消費。還應培養自身的理財意識,養成平時消費記賬的習慣。其次,如有超出自身范圍的消費需求,在合理情況下,可通過兼職、向家長提出增加生活費的請求達成;最后,如果已經有校園貸纏身,出現不能按時還款情況,應盡早告知家長,而不是懼怕告知,最后導致還款金額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N].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 2021-03-17 .

[2]張琳凈. 大學生校園網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政策與商法研究.2021年第7期.

[3]張俏.互聯網消費貸的商業模式和金融體系安全研究[J].時代金融,2021,(09).

(作者簡介:張肖,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校園貸防范對策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校園貸”的影響淺析
油田企業存在的財務風險與防范對策
淺析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潛在洗錢風險
厘清“校園貸”潛在風險:大學生當心跌入人生陷阱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論我國“校園消費信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大二學生被“校園貸”奪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