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對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纖維化及鐵代謝的影響

2021-05-27 17:30葛冰景周薏肖鐵剛王雁翔戴彥成闕任燁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肝纖維化

葛冰景 周薏 肖鐵剛 王雁翔 戴彥成 闕任燁

〔摘要〕 目的 觀察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對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肝纖維化指標、門靜脈壓力的影響,比較正常人及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鐵代謝相關指標,并初步探討聯合用藥的作用機制。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72例患者分為兩組,各36例,治療組予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治療,對照組僅予恩替卡韋治療,兩組療程均為6個月;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總體療效、肝纖維化指標、肝纖維化評分、腹部彩超參數(包括門靜脈內徑、脾厚度、脾長度)以及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鐵調素(hepcidin)等指標變化。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治療組總體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纖維化指標HA、LN、IV-COL、PIIINP各項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且兩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治療后APRI、GPR指數均較前明顯下降(P<0.05)。兩組治療后APRI、FIB-4、GPR各項指數改善治療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與健康人比較,肝郁脾虛型乙肝肝硬化代償期患者血清中鐵、鐵蛋白、hepcidin顯著升高,總鐵結合力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清中鐵、鐵蛋白、hepcidin明顯下降,總鐵結合力明顯升高(P<0.05);對照組血清中鐵、鐵蛋白、明顯下降(P<0.05);治療組改善血清鐵、總鐵結合力、hepcidin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在改善肝纖維化方面療效優于單用恩替卡韋。聯合用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鐵過載水平,其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機體鐵代謝平衡有關。

〔關鍵詞〕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肝纖維化;鐵代謝;逍遙散;肝郁脾虛

〔中圖分類號〕R256.4? ? ? ?〔文獻標志碼〕B? ? ? 〔文章編號〕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2.0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Xiaoyao Powder and entecavir on liver fibrosis index and portal vein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of compensated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To compare the related indexes of serum iron metabolis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normal people and patient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of compensated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ombination therapy. Methods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as used to divide 72 cases of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with 36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iaoyao Powder and entecavir.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tecavir only.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 Overall efficacy, liver fibrosis indexes, liver fibrosis score and abdom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cluding diameter of portal vein, thickness of spleen and length of spleen), levels of serum iron, ferritin, total iron binding force and hepcidin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fibrosis indexes of HA, LN, IV-COL and PIIIN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PRI and GPR indexes of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icated that APRI, FIB-4 and GPR indexes improv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compared with healthy people, the level of serum iron, ferritin and hepcidi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type of compensated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patients (P<0.05). The level of serum iron, ferritin and hepcid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level of total iron binding forc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level of serum iron and ferritin in the control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n serum iron, total iron binding force and hepcidi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Xiaoyao Powder combined with entecavir is better than entecavir alone in improving liver fibrosis.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iron overload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Xiaoyao Powder is related to regulating the balance of iron metabolism.

〔Keywords〕 compensated stage of hepatitis B cirrhosis; liver fibrosis; iron metabolism; Xiaoyao Powder;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肝硬化常常是多種慢性肝臟疾病的共同結局。目前認為,肝硬化代償期的患者若能接受及時、有效、規范的治療措施,有發生逆轉的可能性。一旦疾病進入失代償期,則可能會發生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可發展為肝癌,嚴重危害著患者的生命安全。引起肝硬化發生發展的因素很多,目前有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鐵含量、鐵蛋白等指標均較健康人顯著升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2]。因此,本研究團隊推測鐵代謝紊亂可能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學認為肝硬化患者常常存在肝失疏泄,脾運無權等情況,以致不能將鐵轉運至血液循環中為造血器官所利用,引起貧血,并沉積于肝臟等器官,引起纖維化的發生,故在治療上應著眼于“疏肝健脾”。逍遙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具有疏肝、健脾、養血的功效,臨床多用于治療慢性肝臟疾病等。其治療肝硬化的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因此,本研究擬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驗證逍遙散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纖維化指標及對門靜脈壓力的影響,并通過比較正常人與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鐵代謝相關指標,初步探討逍遙散的作用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來源

本研究收集的病例均來源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就診于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病房或門診符合納入標準的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健康人群來源于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體檢中心無相關慢性疾病的體檢者。治療組男女比為22∶8,年齡24~68(42.99±11.91)歲,平均病程(14.5±3.4)月;對照組男女比為22∶11,年齡26~65(42.90±11.48)歲,平均病程(13.8±4.1)月。兩組患者病情分級均屬Child Pugh A級。分別經χ2檢驗、t檢驗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健康人組男女比為21∶9,年齡28~61(40.12±9.77)歲,健康人與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3]? 所有病例診斷均參照2015年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合修訂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乙型肝炎肝硬化診斷標準且病毒呈活動性復制患者:(1)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的結果,肝組織學表現為彌漫性纖維化及假小葉形成。(2)符合代償期肝硬化診斷。一般屬Child-Pugh A級;可有食欲不振、腹水、乏力、惡心、腹瀉、厭油膩、腹脹、肝脾輕度腫大、血管痣,肝區不適;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腹水和肝性腦病等并發癥。

1.2.2? 中醫診斷標準[4-5]?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肝郁脾虛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2011年《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制定,具體如下:肝郁脾虛證主癥:脅肋脹痛、腹脹、食少納呆、便溏不爽。次癥:情緒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腸鳴矢氣,腹痛即泄或泄后痛減,舌苔白膩或膩,脈弦或細。

肝郁脾虛證具備主癥3項(脅肋脹痛必備),或主癥2項(脅肋脹痛必備),次癥2項,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本病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年齡在18~65歲之間,男女不限;(3)HBV DNA>104 copies/mL;(4)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10倍正常上限,總膽紅素<2倍正常上限;(5)自愿參加病例觀察,依從性好,能夠配合治療,能按時復診的患者。

1.4? 排除標準

(1)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2)合并深度肝昏迷、重型肝炎、原發性肝癌和其他惡性腫瘤者;(3)并發肝性腦病、自發性腹膜炎,感染或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失代償期;(4)合并心、肺、腎、內分泌、血液代謝等嚴重原發病及精神病患者;(5)孕婦、哺乳期婦女或應用雌激素者;(6)過敏體質或多種藥物過敏者;(7)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數據不全等影響療效或安全性判斷者。

1.5? 病例剔除標準

(1)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2)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定者。(3)發生嚴重的不良事件、并發癥或特殊生理變化,不宜繼續接受治療。需如實記錄,并判斷是否為藥物安全性事件。(4)合用其他影響療效的藥物。

1.6? 病例退出與脫落標準

(1)已入組患者因療效不佳或不良反應等自行退出者;(2)失訪者;(3)已入組患者因依從性差或不良反應無法耐受。

1.7? 隨機分組方法

本研究根據以上標準,通過SPSS 23.0統計軟件、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72例患者按1∶1對照原則隨機分為對照組(恩替卡韋組)和治療組(逍遙散+恩替卡韋組),每組各36例,治療組與對照組合稱CHRHC組。健康人組納入觀察對象30例。

1.8? 治療方法

(1)對照組(恩替卡韋組):口服恩替卡韋分散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5 mg×28粒,批號:H20100019),每日1次,每次1片,空腹服用。

(2)治療組(逍遙散+恩替卡韋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逍遙散,組方如下:柴胡15 g,當歸15 g,白芍15 g,白術15 g,茯苓15 g,生姜15 g,薄荷6 g,炙甘草6 g。上方每日1劑,水煎300 mL,分兩次口服,每次150 mL。

(3)注意事項:若在入組后,患者發生肝功能超過正常值上限2倍或以上的情況,可給保肝降酶等對癥治療。如病情進一步發展,出現肝硬化失代償期的任意一種并發癥則立即退出本次試驗,并及時給予處理。

(4)兩組患者觀察周期皆為6個月。療程結束后,凡是不符合停止抗病毒治療指征的患者仍使用原方案繼續進行抗病毒治療,停藥標準則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要求執行。

1.9? 觀察指標

(1)生化學水平

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水平,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生化學水平改善情況。

(2)纖維化評分

APRI評分(AST-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APRI評分指谷草轉氨酶(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數,目前在國內指南中推薦用于評估非創傷性肝纖維化。APRI 評分=(AST/ULN)×100/PLT[6]。

FIB-4指數:FIB-4指數也屬于一種無創性評估慢性肝病肝纖維化的方法。其計算基于ALT、AST、PLT和患者年齡來算出,FIB-4=(年齡×AST)/(PLT×)[6]。

γ-谷氨酰轉肽酶血小板比率(GGT-to-platelet ratio, GPR):在2016年除了APRI和FIB-4指數以外,還提出了GPR,它與其他兩種指數一樣,通過血清生化指標來計算用于評估肝硬化肝纖維化的指數,其由谷氨酰轉肽酶(GGT)與血小板(PLT)比率構成。GPR=GGT/(ULN×PLT)×100[7]。

(3)肝脾彩超檢查

門靜脈主干內徑、脾臟厚度、脾臟長度。

(4)鐵代謝指標

檢測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鐵調素(hepcidin)。

1.10?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總體療效評價:參照2019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8]中關于肝硬化的總體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肝纖維化血清學標志物(LA、HA、IV-C及PIIINP含量)兩項以上測定值較治療前下降>50%或恢復正常,腹部超聲檢查及證候較前明顯改善。有效:肝纖維化血清學標志物(LA、HA、IV-C及PIIINP含量)有任何兩項測定值較治療前下降>50%或恢復正常,腹部超聲檢查及證候較前有一定改善。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者。

1.11? 統計方法

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或計數資料采用中位數(M)、四分位數(Q)表示;對于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者,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和(或)方差不齊者,則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等級相關者采用Spearman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總體療效評價

本研究共納入患者72例,每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脫落3例(失訪),治療組脫落6例(失訪),最終治療組30例、對照組33例納入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無差異(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6.67%,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因患者治療前HA、LN、PIIINP、IV-COL各項指標同時滿足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故采用t檢驗,結果提示兩組患者治療前HA、LN、PIIINP、IV-COL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治療后HA、LN、IV-COL、PIIINP各項均較前明顯下降(P<0.05)。兩組間比較提示治療后HA、LN、IV-COL、PIIINP各項治療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后纖維化評分比較

因患者治療前APRI、FIB-4、GPR各項指數不符合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故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結果提示兩組患者治療前APRI、FIB-4、GPR各指數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組患者治療后APRI、GPR指數均較前明顯下降(P<0.05),FIB-4指數較前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各指數均較前無顯著改善(P>0.05)。兩組間比較提示治療后APRI、FIB-4、GPR各項指數改善治療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治療后肝臟彩超參數比較

因患者治療前肝臟彩超各項參數同時滿足正態性和方差齊性,故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治療前門靜脈內徑、脾厚度、脾長度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治療后門靜脈內徑、脾長度、脾厚度均較前明顯下降(P<0.05)。兩組間比較提示治療后門靜脈內徑、脾長度、脾厚度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2.5? 正常人與乙肝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血清鐵代謝相關指標比較

結果顯示,患病者與健康人比較,血清鐵、鐵蛋白、hepcidin含量顯著升高,總鐵結合力顯著降低,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果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體內存在鐵過載情況。見表5。

2.6?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鐵代謝相關指標變化情況

經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血清鐵、總鐵結合力、鐵蛋白、hepcidin濃度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具有可比性。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組內治療前后經配對t檢驗分析,治療組可顯著降低血清鐵、鐵蛋白、hepcidin含量,升高總鐵結合力,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可顯著降低血清鐵、鐵蛋白含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改善總鐵結合力及hepcidin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比較經兩獨立t檢驗分析,兩組治療后血清鐵、總鐵結合力、hepcidin濃度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清鐵蛋白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治療組在調控血清鐵代謝方面,療效優于對照組。見表6。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肝病毒持續復制,導致肝細胞反復彌漫性變性壞死,小葉炎癥細胞浸潤,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過度沉積,再成結節出現,上述病理變化可能導肝功能衰竭、門靜脈高壓癥[6]。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復制,是肝臟慢性損傷的始動因素,而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則是加重肝細胞損傷,導致肝硬化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原因??共《?、保肝降酶、調節免疫和抗纖維化是主要的治療措施[9]。代償期肝硬化治療中抗病毒是關鍵,持久及充分抑制乙肝病毒可使患者病情穩定,防止進展為失代償肝病,部分患者可出現肝纖維化消退甚至肝硬化逆轉[6]。

肝臟是體內主要的鐵貯存部位,在對機體鐵穩態的調節中起著中心和樞紐的作用。在肝臟中,一旦鐵濃度超出上限發生鐵過載時,可產生細胞氧化應激的發生、細胞ATP水平降低、溶酶體功能減退、細胞內鈣穩態的破壞、DNA的損傷,最終引起肝細胞損傷。有研究發現,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鐵含量、總鐵結合力、鐵蛋白等指標均較健康人顯著升高,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1-2]。趙衛華等[10]通過CCl4誘導的肝纖維化小鼠模型,發現隨纖維化程度逐漸加重,血清hepcidin的表達逐漸增加,血清鐵、肝臟組織鐵及膜鐵轉運蛋白的表達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與hepcidin調控體內鐵代謝,維持鐵穩態密切相關,同時也證實了肝纖維化過程中存在鐵過載。因此,鐵代謝紊亂在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發生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隨著鐵過載的持續,可進一步增加發生肝癌的風險[11]。

肝臟中存在有促進和抑制細胞中鐵轉運的相關蛋白,正是這些蛋白表達變化所引起的精細調控使得肝臟鐵穩態得以維持,而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hepcidin。它是由肝臟中HAMP基因編碼的小分子肝肽,其主要在炎癥、缺氧、鐵過載等情況下抑制對小腸鐵的吸收,促進巨噬細胞對鐵的攝入,從而調節鐵的吸收和循環。hepcidin作用于小腸細胞、肝細胞和網狀內皮系統巨噬細胞胞膜上的鐵輸出蛋白(FPN1)。FPN1是hepcidin的唯一靶分子,hepcidin可直接與FPN1結合,導致FPN1內吞和降解,引起細胞內鐵向外轉運障礙導致細胞內鐵過載。由于hepcidin對鐵平衡的負性調節作用,對于維持系統鐵代謝平衡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肝硬化狀態下,體內高儲備的鐵或是鐵蛋白狀態對刺激hepcidin的分泌具有重要作用,故臨床上可發現肝硬化患者血清hepcidin常較健康人更高[12]。hepcidin可作為檢測患者肝鐵過載的指標之一。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一般被列為中醫學“脅痛”“積聚”范疇,其病機主要是由于病毒外邪侵襲肝臟,引起肝臟疏泄職能不利,進而氣行不暢,血運受阻,長此以往則氣滯血瘀,不通則痛,不榮亦痛,故癥見脅肋疼痛等癥狀。若肝氣橫逆乘脾,致使脾運失健,則水濕內停,土雍木郁,肝脾皆病。其病理因素一般為氣滯、血瘀、水濕,這三者往往互為因果,相互為病,致使疾病錯綜復雜。綜上所述,臨床上肝郁脾虛證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時較為多見,而針對這一時期進行有效的規范化治療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如陳蘭玲等[13]發現通絡消癥湯治療乙肝肝硬化代償期肝郁脾虛夾瘀證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有效提高血小板,縮小脾臟厚度及門脈寬度,降低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范瑞琴等[14]采用恩替卡韋聯合扶正化瘀膠囊治療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相比于西醫治療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更為明顯,肝纖維化指標降低,門靜脈內徑及脾臟厚度縮小顯著。這些研究成果為中醫藥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

逍遙散是疏肝健脾之經典名方,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癥、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癥、經前期緊張癥、乳腺小葉增生。課題組前期研究已證實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治療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但其對纖維化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明確[15]。本研究通過臨床隨機對照的方法初步驗證了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對肝郁脾虛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償期患者的纖維化指標及門靜脈壓力的影響。肝纖維化指標,包括HA、LN、PIIINP、IV-COL,是臨床評估纖維化程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在國內指南中介紹的無創傷性血清肝纖維化評估有APRI評分和FIB-4指數,該評分目前在國內外用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評估。GPR在診斷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準確性優于APRI評分和FIb-4指數,表明在該區域以低費用而方便可替代肝活檢和FibroScan[7]。而門靜脈主干內徑、脾厚度、脾長度等指標可間接反映門靜脈壓力情況,是診斷門靜脈高壓的輔助指標,也可間接評估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及出血風險。研究發現,治療組和對照組均能降低患者血清中HA、LN、PIIINP、IV-COL含量,改善患者肝纖維化程度,且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可顯著降低肝纖維化指數APRI、GPR(P<0.05),但對FIB-4指數無顯著改善(P>0.05),對照組對3種指數均無改善作用(P>0.05),且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均能改善患者肝脾彩超參數(P<0.05),但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分析結果可得知加用中藥對肝纖維化程度有顯著的改善作用,但在降低門靜脈壓力方面無顯著差異,其原因考慮有以下幾個方面:(1)乙肝后肝硬化病程較長,且需長期甚至終生服用抗病毒藥物,因此,本次實驗觀察6個月相對較短;(2)中藥通過整體途徑調整患者體內陰陽平衡,其起效周期相對較長;(3)本次研究納入的患者多數經治療后指標恢復或基本接近正常,故也可能導致兩組患者統計后無顯著性差異。另外研究還發現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鐵過載水平,降低血清鐵、鐵蛋白、hepcidin等指標水平,升高總鐵結合力水平(P<0.05),且在改善血清鐵、總鐵結合力、hepcidin 3個指標方面中西醫結合療效優于單用西藥(P<0.05);結果表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體內存在明顯的鐵過載現象,在接受抗病毒治療后,患者部分指標有所改善的同時,也能在一度程度上減輕機體的鐵過載水平。加用中藥逍遙散后,通過其疏肝健脾的功效,使肝疏泄暢達,脾運化有常,從整體水平維持機體鐵穩態,因此,其療效顯著優于單用恩替卡韋。

本課題研究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樣本量較少,非雙盲雙模擬試驗,觀察周期較短等等;由于條件所限,未能在試驗中采取Fibroscan或肝穿刺后行病理檢測評價肝纖維化程度等,這些問題也是研究團隊今后努力完善的方向??偠灾?,中藥復方逍遙散是臨床上疏肝健脾的代表方劑,其通過疏肝、健脾、養血等功效參與維持機體鐵穩態進而抑制肝硬化的發生發展;本次研究結果不僅對完善中醫學鐵代謝的理論認知起到促進作用,更關鍵的是對傳統方藥逍遙散的組方功效進行了創新性的解釋,為逍遙散調節機體鐵穩態提供了理論及實驗基礎,為中藥復方研究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李? 強,陳? 明,汪莉萍,等.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鐵和鐵蛋白水平與脂質過氧化損傷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9,12(1):28-30.

[2] 江宇泳,韓梅麗.慢性乙型肝炎與乙肝肝硬化血清鐵代謝指標的比較[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集.貴陽,2014:159.

[3] 王貴強,王福生,成? 軍,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J].傳染病信息,2015,28(6):321-340.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第三輯[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

[5]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肝硬化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1,19(4):277-279.

[6] 王貴強.2015年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讀[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3):1-4,6.

[7] LEMOINE M, SHIMAKAWA Y, NAYAGAM S, et al. The gam?

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GPR) predicts significant liver fibrosis and cirrh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in West Africa[J]. Gut, 2016, 65: 1369-1376.

[8] 徐列明,劉? 平,沈錫中,等.肝纖維化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2019年版)[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39(11):1286-1295.

[9] 殷曉玲.中醫辨證施治乙型肝炎方法新探[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5):869-870.

[10] 趙衛華,王燕紅,叢? 敏,等.鐵和鐵調素在四氯化碳肝纖維化小鼠模型中的表達[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7,16(4):313-316.

[11] MEHTA K J, FARNAUD S J, SHARP P A. Iron and liver fibrosis: Mechanistic and clinical aspect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9, 25(5): 521-538.

[12] 王克強.肝硬化患者肝組織中hepcidin基因的表達水平及其對鐵代謝的影響[D].南昌:南昌大學,2008.

[13] 陳蘭玲.通絡消癥湯治療乙肝肝硬化代償期肝郁脾虛夾瘀證的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5(7):43-46.

[14] 范瑞琴,蘇傳真,朱剛劍,等.恩替卡韋聯合扶正化瘀膠囊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73例療效觀察[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31-33.

[15] 葛冰景,肖鐵剛,周? 薏,等.逍遙散聯合恩替卡韋治療肝郁脾虛型乙肝后肝硬化代償期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20,52(11): 28-31.

猜你喜歡
肝纖維化
復方鱉甲軟肝片聯合恩替卡韋對慢性乙型肝炎肝纖維化患者的臨床分析
自擬軟肝煎治療慢性乙肝纖維化正虛血瘀證45例療效觀察
NF—κB信號通路抗肝纖維化的研究進展
肝纖維化無創診斷的研究現狀
扶正化瘀制劑抗肝纖維化和治療慢性肝病的臨床療效
扶正化瘀方抗肝纖維化的主要作用機制與效應物質
中西醫結合抗肝纖維化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肝纖維化早期診斷進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小板指數在肝纖維化分級中的臨床意義
七味姜黃膠囊治療肝纖維化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