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分析

2021-05-30 22:31牛苗苗
健康之家 2021年16期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

牛苗苗

摘要:目的:分析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應用在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00例我院神經內科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間收治的急性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臨床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將最終兩種不同護理方式獲得的臨床效果進行詳細對比分析。結果:同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各臨床指標對比結果顯示,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情緒、依從性均改善較為明顯,且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患者腦神經功能得到良好恢復,最終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均得到良好改善,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患者和家屬對此次護理的滿意度也較高,兩組指標對比后顯示差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運用在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護理治療中,取得的臨床護理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急性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效果分析

急性腦卒中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該病是目前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種高發疾病,且具有并發癥多及致殘率高等特征。該病的發生會嚴重損傷患者的腦神經功能,致使在救治后多數患者會存在吞咽功能、語言功能及肢體功能障礙[1],加之該病多數為老年人,其機體免疫能力較弱。因此需要加強康復期間的治療力度,才能幫助患者盡早恢復生活活動能力,減輕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2]。為此,本文中詳細分析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的運用價值,具體詳情已在下文中敘述。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篩選我院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間神經內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者作為本文中的分析對象,將所有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成50例觀察組和50例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人數分別為26例/24例,患者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72歲,年齡均值為(60.0±2.5)歲;對照組中有27例男患者、23例女患者,患者年齡區間為48歲~73歲,平均年齡值為(60.5±2.6)歲,組間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后顯示未達到統計學標準(P>0.05)臨床可比性存在。

納入標準:(1)本文納入的所有研究對象通過臨床相關檢查確定符合神經內科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疾病診斷標準;(2)納入的病例臨床資料完整;(3)無嚴重溝通和智力功能障礙患者;(4)所有參與治療的患者和家屬均對本次研究進行詳細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存在先天性智力障礙和語言溝通障礙患者。(2)伴有嚴重傳染性疾病患者。(3)存在嚴重精神類疾病無法配合護理治療的患者。(4)存在其他嚴重心腦血管臟器疾病患者。(5)無法積極配合整個護理治療過程的患者及家屬。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內容包括做好日常衛生管理、患者用藥指導、飲食管理、發放健康手冊、告知相關注意事項、并發癥預防以及常規康復鍛煉指導等。

觀察組行早期康復護理,(1)監測風險:首先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吞咽功能障礙程度、文化程度、認知程度、機體免疫能力、心理狀態、存在的其他病癥、配合度和家屬照顧能力進行全面分析掌握,并全面分析掌握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弊端,根據最終分析總結結果結合臨床護理需求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計劃。(2)心理認知教育:護理人員要耐心對患者進行語言引導,鼓勵患者將心中的顧慮進行闡述,幫助患者尋找釋放心中壓力的方式;同時要與家屬配合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安慰,并耐心對患者講解疾病和吞咽功能障礙的發生因素,并告知患者積極配合護理治療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最大限度緩解患者的焦躁情緒,改善患者的過度焦慮恐慌情緒,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認知度和配合度。(3)放松療法:幫助患者建立舒適的住院環境,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探視和走動,適當在病房內播放患者喜歡的音樂,在每晚睡前通過語言引導和肢體按摩等方式幫助患者盡早進入睡眠狀態,從而能夠提高患者的身體恢復效率。(4)吞咽功能障礙恢復訓練:首先協助患者進行舌部肌肉訓練,每日指導患者進行三次舌部肌肉訓練,訓練時主要指導患者運用雙側面頰鼓起方式,并使用拇指和中指將面頰捏住,隨后進行反復伸縮舌和舌尖頂住上顎等訓練,從而能夠提高舌內肌的運動感受和舌頭的靈活性,每次訓練時間要堅持5分鐘以上。同時對患者開展吞咽訓練,先采取冷刺激訓練,訓練時運用棉簽蘸取少量冷水對患者的前后腭、咽后壁和舌后部位進行反復的冷刺激,刺激力度直至患者出現咳嗽或嘔吐為止;指導患者反復使用冰水漱口,從而能夠有效刺激患者的喉部功能,指導患者漱口過程中適當進行吞咽動作,每次訓練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每日訓練三次[3]。(5)肢體康復護理:每日要對患者進行合理的體位調換,早期要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被動式肢體鍛煉和按摩處理,以便提高患者的肢體血液循環,避免并發癥發生。等待患者病情穩定則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訓練,可通過短句、視頻、圖案卡片以及交流等方式促進患者的語言功能恢復;協助患者每日進行站立平衡、行走以及逐漸增加生活活動能力等訓練,盡早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4]。

1.3 觀察標準

(1)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情緒通過漢密頓量表給予評分對比,最高評分值為100分,最終得分越低表示焦慮癥狀越輕。(2)將組間患者護理前后的依從性、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給予評分對比,評分方式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表進行,10分為單項指標最高評分,指標越好評分越高。(3)記錄護理期間組間患者發生的并發癥情況并對比。(4)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通過NIHSS量表評定,滿分值為42分,獲得分值越低表示腦神經功能改善越好。(5)兩組患者的吞咽功能運用洼田飲水試驗法給予測定,滿分為5分,吞咽功能改善的越好得分越高。(6)應用FMA量表評定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滿分值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復越好。(7)兩組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通過MBI量表評定,滿分值為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能力越強。

1.4 統計方法

此次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檢測數據,計量數據資料運用(±s)、t描述與檢驗,運用n(%)描述/χ?檢驗計數資料,兩組指標數據對比差值P<0.05時則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評分指標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情緒及依從性評分對比差值較?。≒>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指標結果對比發現,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情緒和依從性均已得到顯著改善,兩者指標差值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臨床各項指標對比詳情

護理前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對比差值顯示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吞咽功能、肢體運動功能以及生活活動能力各指標評分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顯示改善顯著,兩組數據差值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表3。

2.3 組間評分指標對比詳情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評分指標對比差值較?。≒>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發生的并發癥明顯減少,最終患者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度評分也較高,兩組數據對比差值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加之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階段,導致腦卒中疾病的患病率明顯上升。由于發病后會導致患者的腦神經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因此在救治后會遺留多種后遺癥,致使患者失去生活能力,需要家人較長時間照顧,進而會增加家庭的負擔,降低患者生活質量[5]。尤其是吞咽功能障礙會嚴重影響患者康復期間的飲食,進而導致患者會出現營養不良情況,會增加并發癥發生概率,最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康復效率。為此,本文中對急性腦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及時開展了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最終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

由此可知,在急性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中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恢復效率,減少康復期間患者發生的并發癥情況,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肖雪.觀察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礙與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智慧健康,2020,6(05):143-144.

[2]陳瑩瑩,石夢宇,吳偉莉,等.急性腦卒中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對吞咽功能障礙的影響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11):1429-1430.

[3]盧玉麗.急性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9,43(3):96-97.

[4]黃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療效分析[J].健康必讀,2019,000(32):103.

[5]李玲.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急性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2):1949-1951.

猜你喜歡
急性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效果分析
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中的價值探討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自我效能理論在急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在Photoshop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急性腦卒中合并醫院獲得性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骨質疏松患者療效的臨床分析
淺談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