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2016-03-30 01:07衣美玉劉向英范龍梅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8期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

衣美玉 劉向英 范龍梅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 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 護理3周后采用運動功能評分表(FMA)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肢體功能恢復狀況。結果 護理3周后, 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均較護理前有所改善, 觀察組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肢體恢復狀況, 從而有效減少病殘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早期康復護理;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62

急性腦梗死是心腦血管疾病中比較常見的一種, 其具有非常高的病殘率,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臨床上將急性腦梗死的病因歸咎于腦血液的異常循環, 從而引發缺氧、缺血, 直接導致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1]。對于急性腦梗死的后期治療并沒有十分顯效的手術方法或者藥物, 因此早期的康復護理顯得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中作者發現, 給予急性腦梗死患者相應的早期康復護理可以顯著縮短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時間, 改善預后效果從而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所選患者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 而且為首次發病, 經過CT或者MRI檢查證實為急性腦梗死, 發病24 h住院接受治療。排除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嚴重糖尿病、血液病以及意識障礙的患者。觀察組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41~75歲;梗死面積:11例腔隙性梗死, 10例腦梗死, 9例大面積梗死;梗死部位:前循環9例, 后循環21例。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齡45~72歲;梗死面積:13例腔隙性梗死, 11例腦梗死, 6例大面積梗死;梗死部位:前循環12例, 后循環18例。兩組患者年齡、梗死部位以及梗死面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一般的護理, 按照神經內科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常規進行護理, 并鼓勵患者多運動。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早期康復護理, 具體護理方法包括: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為突然發病, 日常行動不便, 因此許多患者出現絕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 從而不配合護理。此時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 并用科學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疏導和教育, 使其逐漸消除自卑感, 充分調動自我能動性, 積極配合護士進行規范的護理進程。②早期良好體位的護理。早期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對于后期的康復及其重要, 比如進行肩部外展、內旋以及肘部墊功能枕維持外旋。在腿部的外側放置功能墊, 從而防止下肢的外展和外旋。用足托板使得足部和床尾呈直角, 從而防止足部的下垂或者外翻。每隔2 h更換患者的體位, 可以選擇側臥和仰臥輪流交換[2]。③肢體的按摩及關節運動。給予患者全身按摩, 采用摩法、滾法、揉法、顫法、按法對患側進行按摩, 按摩方向為沿著手指、手臂、前臂一直到肩部進行向心按摩, 2次/d, 持續20 min/次, 使得患者側臥與床上進行肩關節的屈曲、外展以及內旋?;顒禹樞驗橄冉群蠡紓?, 從上往下, 從遠至近, 活動1~2次/d。④主動活動?;颊叩陌c瘓肢體開始有肌力時, 可以指導患者適當進行活動。對癱瘓的肌群進行著重的訓練, 比如屈肘關節和內收肩關節等簡單的動作。當患肢的肌力達到Ⅲ級可以鼓勵患肌肢上舉, 比如手指抓握和擰毛巾等動作。

1. 3 評價標準 在護理前和護理3周后采用FMA[3]對肢體的功能恢復狀況進行評價。百分制, 96~99分為輕度運動障礙, 85~95分為中度運動障礙, 50~84分為明顯運動障礙, <50分為嚴重運動障礙。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觀察組FMA評分為(32.90±1.91)分, 護理后為(86.0±2.7)分;對照組護理前為(33.62±1.55)分, 護理后為(52.72±2.68)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均比護理前有所改善, 而觀察組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7.915, P<0.05)。

3 討論

盡管現代醫療技術不斷發展, 但是腦梗死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仍然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 因此可以從早期康復護理入手, 盡可能降低致殘率。在本次的研究中, 作者給予觀察組患者包括心理輔導、早期良好體位的護理、肢體的按摩及關節運動以及一些主動訓練等早期康復護理, 結果發現患者的由嚴重運動障礙轉化為中度運動障礙, 大大恢復了患者的肢體功能, 本論文結果與黃素芳等[4]所報道的基本一致, 共同說明早期康復護理對于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的優越性。

綜上所述, 對于急性腦梗死的患者采用早期康復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肢體恢復狀況, 從而有效減少病殘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桂英.早期康復訓練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現代臨床護理, 2014, 13(2):53-54.

[2] 黃海珍, 杜敏藍, 廖潔愛, 等. 腦梗死致肢體偏癱的康復護.現代護理, 2013, 11(23):100-101.

[3] Ferraro M, Demaio JH, Krol J, et al. Assessing the motor status score: a scale for the evaluation of upper limp motor outcomes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 2002, 16(3):283-289.

[4] 黃素芳, 黃秀萍.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梗死肢體恢復的影響. 中國傷殘醫學, 2015, 15(34):212-213.

[收稿日期:2015-10-28]

猜你喜歡
早期康復護理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奧扎格雷鈉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評價及對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